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6782300000015

第15章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栽培(7)

(四)秋延后栽培

10月份在大棚或日光温室中播种,12月份至翌年3月份收获。选用耐寒力较强的小叶茼蒿。播种期一般比秋露地栽培推迟20~30天。前作收获后清除残株,揭开棚(室)膜,深耕20厘米,晾晒3~5天后,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千克,浅耕后耙耱做平畦。播前种子进行浸种催芽,按15~18厘米行距,开幅宽6~7厘米、深1.5~2.0厘米的沟,撒种子后覆土,浇水。也可以先用育苗盘育苗,苗高约7厘米时,按行距、株距8~10厘米定植。

外界平均气温降至12摄氏度以下时扣膜。扣膜前间苗,拔草,结合浇水每亩施10千克尿素。棚(室)内白天温度超过25摄氏度时通风,夜间温度低于8摄氏度时加盖草帘,使温度保持在12摄氏度左右。

播种后40天左右,苗高10厘米以上,生长加快,选晴天上午结合浇水,每亩施尿素10千克,浇水后注意通风排湿。棚(室)的薄膜上如有大水珠往下滴水,表示空气湿度太大,应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病害。

12月份苗高达15厘米以上,可开始收割,捆把上市。翌年3月份以前收割3~4次。每次收割后应浇水追肥,促进侧枝生长。

七、叶菾菜

叶菾菜的主要栽培季节有春播和秋播两大季。北方地区,春播于3~4月份播种,5~6月份采收;秋播于8~9月份播种,当年冬前至翌年春季采收。由于叶菾菜耐热力强,还可以在5~6月份播种,7~8月份采收。以下按3个栽培季节分别介绍其栽培技术。

(一)春播栽培

叶菾菜是低温长日照蔬菜,春播时容易抽薹,所以生长期较秋播短,一般以采收嫩株为主,也有采取剥叶多次采收的,不过,要选择抽薹晚的品种。一般采取直播,每亩用种量1.5~2.5千克。

采收嫩株的,在前作收获后,整地做畦,将播种用果实搓散,然后均匀撒播,用小锄将种子埋入土中,随即耙平,浇水。播种后5~6天出苗。苗出齐后浇1次水,以后经常保持土壤湿润状态,追施速效性氮肥1~2次。播种后40~50天采收,每亩产3000~3500千克。

剥叶多次采收的,在做好的畦中,按行距25~30厘米开沟,沟深3~5厘米,在沟中条播事先搓散的果实,耙平后浇水。管理工作同上。待长有6~7片大叶时,剥去外层2~3片大叶出售,内叶继续生长,一般每10天左右剥叶1次,抽薹前采收结束。由于生长期较长,故产量较高。

(二)夏播栽培

夏播栽培的主要问题是出苗时间长,出苗率低,苗子生长慢。

所以,首先要选择耐热力强的品种,如重庆四季牛皮菜、杭州剥叶菾菜、四川红牛皮菜等。其次,种子必须进行低温浸种催芽。浸种的具体做法是:将搓散的小球果用凉水泡10~12小时,放在温度为17~20摄氏度的地方催芽。4~5天后,胚根(俗称芽)露出果皮便可播种。

播种时间最好安排在日落后温度较低时。播种前先浇水,使地温下降,然后撒播已催芽的种子,覆盖细潮土,再盖遮阳网或苇帘,以降低土温,减少水分蒸发,促进出苗。出苗以前尽量不灌水,以免土壤板结或冲掉覆土使种子外露,妨碍出苗。出苗以后将覆盖物揭掉。如果天气炎热,而且不时有暴风雨,可在畦面上搭小平棚或小拱棚,棚上盖遮阳网。覆盖期间的管理参考夏青菜。

(三)秋播栽培

秋播栽培的叶菾菜,由于温度适宜,又不存在早期抽薹问题,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也较好,多采取育苗移栽方法。每亩用种量250克。

播种期较早(8月),温度仍较高时,播种前应进行浸种催芽;播种期较晚(9月),天气已转凉时,可用干籽播种。做平畦当苗床,按10厘米行距开沟,沟深约4厘米,条播种子后覆土,灌水。

经6~7天出苗,真叶长出后间苗,株距5厘米。有4~5片真叶时定植。秋播叶菾菜的采收期长,宜选表土深厚的黏壤土,并施用腐熟粪肥做基肥(底肥)。少雨、排水良好的地方宜做平畦;多雨、排水较差的地方宜做高畦。

定植前1~2天,如苗床土壤湿度不足,应轻灌一次水,以便挖苗时根部能带上土坨,苗子容易成活。定植株行距为40厘米。定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连续灌水2~3次,促使苗子成活。

缓苗后,每亩施尿素5千克。植株有6~7片充分成长的叶片后,剥下外层的3~4片大叶上市。一般每隔7~10天剥叶一次,每次剥叶时至少要留3片叶,让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供叶片继续生长;如留叶过少,植株衰弱,反而使产量降低。叶菾菜生长迅速,而且是多次剥叶采收,需要不断供给充足的水分和养分,每次剥叶后应追一次肥,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20千克,土壤要经常保持湿润状态。

播期早的,当年剥叶采收;晚播的,到翌年春季开始剥叶采收,直至抽薹前一次收获完毕。每亩产量可达5000千克。

八、芽苗菜

(一)土壤栽培

芽苗菜土壤栽培在我国民间流传已久,其栽培方法可分为密播软化栽培,如北京的豌豆苗;密播半软化栽培,山东寿光红豆(红大豆)、黑豆芽;密播绿化栽培,如湖南的娃娃萝卜菜等。这些芽菜产品已从芽的食用转为芽苗的食用,其栽培方法也与发豆芽生产模式不同,但仍为土壤栽培。

1.北京豌豆苗的密播软化栽培

(1)栽培场所

利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改良阳畦等其他保护地设施进行栽培。

(2)苗床整理

为了减少栽培期间烂种,易于收获,栽培床应选用腐殖质含量少的沙质土作成。先整平床面,后筑宽132~165厘米、深20厘米的床,浇足底水后待用。

(3)栽培技术

品种选用菜用豌豆(皱粒豌豆除外),在温度较高时也可选用粮用豌豆。前者产品质量好,后者比较抗烂。

播种。播种前先在苗床上平铺2~3厘米厚洁净潮湿的细河沙,然后均匀地撒播已浸过种的种子。每平方米播2.5~3.0千克(干种子重量)。后立即覆盖2~3厘米厚的湿润细河沙,此后一直到收获,不再浇水。

软化。播种后随着豌豆苗的生长要继续用洁净湿润的细河沙分4~6次连续进行覆土软化冶,使苗尖不露出土面,以黄化芽苗。

覆沙总厚度为12~15厘米。采收前几天停止覆沙,使苗端最后露出,令顶叶见光绿化。

温度调控。尽量保持地温在16~18摄氏度。温度偏低则产品形成所需的时间延长,温度过高则芽苗瘦弱、易发生烂种。

采收。如温度适宜,播种后10~15天即可采收,每千克干豆可收获产品3.5~5.0千克。收获时可用专用铁丝铲将豌豆苗连根带豆粒铲起,并抖去沙土,洗净,捆扎成小把或包装后出售。经软化后的豌豆苗产品须根乳白色,豆粒青黄色,茎叶暗黄色,顶叶鲜绿色,产品不但美观,而且品质优良。

2.湖南娃娃萝卜的密播绿化栽培

(1)栽培场地

湖南当地多采用露地或塑料拱棚作为生产场地。

露地栽培一般在3月下旬至11月分期分批播种;塑料拱棚栽培则可提前或延后20~30天。

(2)苗床整理

应选择有机质丰富、土层疏松、土表不板结、透气性良好的海绵田冶土质作栽培床,整地时每平方米施腐熟、过筛的细碎有机肥3~5千克,掺和均匀后做成宽150厘米(含沟)的高畦苗床。

(3)栽培技术

品种选用娃娃萝卜或枇杷叶等品种,也可采用绿肥用萝卜品种或其他萝卜品种。但以种子粒肥大、芽苗茁壮、色泽鲜亮、品质柔嫩者为好。

播种。将苗床浇足底水,然后均匀撒播种子,每平方米播种量135~150克。播毕即覆盖厚1~2厘米的潮润细土,其上再盖两层遮阳网,以利保湿、遮阴降温(高温季节)或保温(早春、晚秋季节),避免大雨冲、砸种子,促进苗齐、苗全。

播后管理。天气干旱可在出苗前浇一次水。浇水要均匀,水量不要过大,一般可在早晨或傍晚进行(早春或晚秋则可在中午进行)。出苗后应及时撤去覆盖物,逢干旱天气可每天浇水1~2次。

塑料拱棚栽培应通过覆盖物的增减和通风管理,尽量使棚内温度保持在15~25摄氏度,出苗前可偏高一些,使幼苗整齐、健壮。

3.山东绿瓣大豆芽的密播半软化栽培

(1)栽培场地

利用日光温室、普通温室或塑料大棚等保护地设施作为生产场地,栽培豆瓣(子叶)为绿色的大豆芽,创造了一种不同于传统黄豆芽生产的新方法。

(2)苗床整理

选择透气性、渗水性较好的沙壤土、前茬无严重土传病害发生的棚室和地块,翻松土壤,不施肥料,整平,做成南北走向、宽120~150厘米、深10厘米的苗床,床间筑30~35厘米宽的床埂。低温季节为提高床温,可直接将土翻松、整平,用砖铺砌床埂,做成地上式冶苗床。

(3)栽培技术

山东当地多选用舒兰红豆、赶牛料黑豆等,褐豆类型和黑豆类型等地方品种。也有采用黄豆类型和青豆类型及其他品种的。

播种。将经过清选的种子,用20~30摄氏度的清水浸种24小时左右,至种子基本吸胀时捞出,沥去水分,稍晾后即可播种。播种时先将苗床耧平,铺填厚2~3厘米的洁净过筛细河沙。每平方米一般需播种子4千克左右。其上再覆盖一层厚2~3厘米洁净过筛细河沙,耧平后立即喷水,浇一次透水。

播后管理播种后3~4天当大豆种子已定橛冶拱土,河沙表面出现裂缝时,及时将覆盖的河沙取走,使豆苗子叶微露,同时喷一次水,再盖上湿麻袋片、黑棉布、白棉布可双层遮阳网遮阴,以造成豆苗生长所需的弱光条件。此后一般每两天(夏季)或3~4天(冬季)喷一次水,寒冷季节喷水时且忌水温过低。大豆适宜生长温度为20~25摄氏度,保持棚温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