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6782300000016

第16章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栽培(8)

(二)芽苗菜的无土栽培

1.栽培场地

无土栽培的场地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一是有专用的催芽室和栽培室,并具备日光能利用和水暖系统,小锅炉系统、炉火热风等加温设施,以及自然通风,强制通风,水帘,喷雾降温设施或空调系统。二是能满足芽苗菜生产所需的光照条件。如采用保护地设施为生产场地的,一般在夏秋季强光条件下设遮光设施;以房室为生产场地的,一般要求坐北朝南,东西延长四周采光。在生产状态下房室内光照强度,冬季(弱光季节)近南窗(强光区)一般不低于5000勒克斯、近北窗(中光区)不低于1000勒克斯,远窗区(中部弱光区)不低于200勒克斯。此外,催芽室应能保持弱光和黑暗。三是能保持催芽室、栽培室空气清新和一定的相对湿度。一般昼夜空气相对湿度应调控在60%~90%。四是能保持芽苗菜生长和产品形成所需的适宜水分。

应具备自来水、贮水罐、备用水箱以及方便浇水的简易喷淋装置和微喷设施。此外,以房室为生产场地的,尤其是楼房,其地面应有隔水防漏能力,并设置排水系统。五是能容纳催芽室、栽培室以及苗盘清洗区、播种作业区、产品处理区、产品低温暂存库、种子贮藏库等作业区和库房等。并能符合统筹安排和合理布局的需要。

当外界气温高于18摄氏度时即可进行露地生产,但必须用遮阳网适当遮阴,避免中午和强光季节阳光直射,还应注意加强喷水,尽量保持适宜的空气湿度,由于气候条件的局限,露地栽培多为季节性生产,一般难以做到四季生产,周年供应。因此,生产上多选用塑料大棚、单屋面加温温室,日光温室、现代化双屋面加温温室以及窑窖、地下室、空闲房舍等作为芽苗菜的生产场地。

2.栽培设施

(1)栽培架

为了提高生产场地利用率,充分利用栽培空间、便于进行立体栽培,特地设计研制了多层栽培架。栽培架一般要求架高160~204厘米,每架4~6层,层间距保持40~50厘米架长150厘米,宽60厘米,每层放置6个苗盘,每架共计24~36个苗盘。此外,还要求整体结构合理,牢固不变形,第一层离地面不小于10厘米,整架和每一层要保持水平,层架尺寸要与苗盘大小相配套,层间距且忌过小,以免影响透光。

为便于芽苗菜产品进行整盘活体销售,相应的设计研制了产品集装架。集装架的结构,与栽培架基本相同,但层间距离缩小为22~23厘米,以便提高运输效率。

(2)栽培苗盘

可选用市售的轻制塑料盘,苗盘的规格为外径上口长60.5厘米、宽24厘米,外径下底长59.5厘米、宽23.2厘米,外高5~6厘米。底部四周有6毫米*3毫米的透气孔眼76孔,底部中心有3毫米*3毫米透气孔眼12~18个。此外为防止苗盘变形,外底部左右斜向各有19道拉筋,中部有三条竖向拉筋,以保证底部平整不扭不翘。苗盘自身重量为500克,另外,也可选用市售的水稻育苗盘。近年来也有生产者还采用铁皮作底、铝合金材料镶边的金属苗盘,但不管采用哪一种苗盘均要求苗盘大小适当,底面平整、整体形状规范、不易变形,且坚固耐用,价格低廉。

(3)基质选择

应选用清洁、无毒、质轻、吸水持水能力较强、使用后其残留物易于处理的纸张(新闻报纸、纸巾、包装用纸等)、白棉布、无纺布、泡沫塑料片以及珍珠岩等。以纸张作基质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易于作业、残留物很好处理,一般适用于种粒较大的豌豆、蕹菜、荞麦、萝卜等芽苗菜栽培。其中尤以纸质较厚、韧性稍强的包装纸最佳。以白棉布作基质,吸水持水能力较强,便于带根采收,但成本较高,虽可重复使用,却带来了残根处理、清洁消毒的不便,故一般仅用于产值较高的小粒种子且需带根收获的芽苗菜栽培。泡沫塑料片(3~5毫米厚)基质则多用于种子细小的苜蓿等芽苗菜栽培。近年多有采用珍珠岩(在纸床上再铺垫1~1.5厘米厚)作为基质,尤其用于种子发芽期较长的种芽香椿等芽苗菜栽培,效果最好。

(4)供水装置

芽苗菜生产,尤其是采用纸床栽培者,由于纸张吸水能力有限,加之由种子直接培育成芽苗,要求持续保持床面湿润,因此必须经常均匀地进行浇水。生产上多采用少吃多餐冶勤浇、勤喷等办法供给水分。

(5)浸种、清洗容器

浸种及苗盘清洗容器应根据不同生产规模,可分别采用盆、缸、桶、浴缸、砖砌水泥池等,但不要使用铁质金属器皿,否则浸种后所接触的豆粒呈黑褐色。在容器底部应设置可随意开关的放水口,口内装一个防止种子漏出的篦子,以减轻浸种时多次换水的劳动强度。

(6)运销工具

由于芽苗菜用种量大,产品形成周期短,要求进行四季生产、均衡供应,一般需每天播种、每天上市产品,因此必须配备足够地运输和销售的工具。

3.栽培技术

(1)适宜芽苗菜生产的种类和品种

适用于芽苗菜栽培的种类和品种的种子,应符合种子粒较大、芽苗生长速度快、下胚轴或茎秆粗壮、抗逆性(抗烂、抗病、耐寒等)、产量高、纤维形成慢、品质柔嫩、货架期较长、种子发芽率在95%以上、纯度和净度不低于97%、价格便宜、货源充足、供应稳定无任何污染等条件。

(2)种子处理

清选。用于芽苗菜栽培的种子在播种前必须要进行清选。剔除虫蛀、破残、畸形、腐霉、已发过芽的以及特小粒或病粒未成熟的种子,以便提高催芽期的整齐度。

浸种。将清选后的种子先用20~30摄氏度的清洁水将种子淘洗2~3遍,洗净后用超过种子体积2~3倍的清水浸泡。当达到种子最大吸水量95%左右时结束浸种,期间应根据当地的气温高低换清水1~2次。停止浸种时再淘洗种子2~3遍,轻轻揉搓、冲洗,漂去附着在种皮上的黏液,注意切勿损坏种皮,然后捞出种子,沥去多余的水分等待播种。

播种与催芽。播种作业在苗盘中进行。将苗盘清洗干净后,在底部平铺纸张或再铺1~1.5厘米厚已浸湿的珍珠岩(珍珠岩加洁净清水,搅拌后挤去多余水分),然后进行播种,要求每盘播种量一致,撒种均匀。播种前除绿芽苜蓿等种子细小的种类可直接进行干籽播种催芽外,其他均需在浸种后播种催芽。

一种方法是种子浸种后立即播种,并将播完的苗盘叠摞在一起,每六盘为一摞,置于栽培架上(也可放置于地面),这种方法多用于豌豆、荞麦、萝卜等种子发芽较快、出苗需时较短的芽苗菜。其他作业程序为:清洗苗盘、浸湿基质、苗盘内铺基质、撒播种子、叠盘上架、在摞盘上下铺垫保湿盘、置入催芽室、进行催芽管理、出盘、将苗盘分层置于栽培架、移入栽培室。

在催芽室每天应进行一次倒盘和浇水(调换苗盘上下前后位置),同时均匀地进行喷淋(大粒种),或喷雾(小粒种)。一般以喷湿后苗盘内不存水为度,且忌水量过大,以免种子发生霉烂。为了加强苗盘的通风透气,每叠苗盘之间,应注意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一般可离开3~5厘米,以利苗盘出苗均匀。此外,结束催芽后应及时出盘,出盘过迟易引起芽苗细弱、柔长,导致后期倒伏,并引发病害而降低产量。

另一种方法是采用蔬菜常规催芽的方法,其作业程序为:清洗苗盘、置入已浸种的种子(750~1000克为一盘,干种子重),苗盘上下覆垫保湿盘、置入催芽室,进入催芽管理,完成催芽(60%以上种子露白)待播。当苗盘移入催芽室以后,除必须保持室内适宜温度外,每天应对种子进行一次淘洗(香椿一般不进行淘洗),并进行2~3次翻倒,同时喷水以保持种子适宜的温、湿度及通气条件,促使种子均匀发芽。3~5天后当大部分种子幼芽已露出最长不超过2毫米时,应及时播种开始第二次催芽。

(3)培育管理

及时出盘。芽苗菜完成催芽后,当芽苗高度已达到出盘标准,应及时进行出盘。生产上一般在芽苗站起冶后即可出盘。合理光照。当苗盘移入栽培室时,应放置在空气湿度较稳定的弱光区锻炼过渡一天,然后再根据各种芽苗菜对环境条件的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措施,分别进行管理。芽苗菜对光照条件的要求不如一般蔬菜严格,但不同种类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仍存在一定差异,如芦丁苦荞苗、绿芽苜蓿、娃缨萝菜等需较强光照,紫苗香椿、双维藤菜苗次之,龙须豌豆苗、鱼尾赤豆苗则有较强的适应性。故前三种宜安排在较强的光照区,紫苗香椿和双维藤菜苗可安排在中光区;后两种可安排在中光区和弱光区。采用保护地设施作为生产场地的进入夏秋季节后,为避免光照过强,需在棚室塑料薄膜上加盖黑色遮阳网进行遮阴,来调节芽苗菜对光照的要求。

温度调控。为了便于温度管理,栽培室最好设单一种类栽培区,并能通过加温、通风等进行温度调控。若在不同芽苗菜进行混合栽培时,则可将室内温度调控在18~25摄氏度的温度范围内。但不管是单一种类栽培或是混合栽培,均应注意避免出现夜高昼低的逆温差。

通风是最常用的温度调节措施之一,且通过通风可经常保持栽培室内有清新的空气,并交替降低空气相对湿度,以利于减少种芽的霉烂,避免室内空气中CO2严重缺失。因此,在保证栽培室在室温的前提下,每天应最少进行通风换气1~2次。即使在室内温度较低时,也要进行短时间的片刻通风冶,但通风时均应尽量避免外界寒风直接吹到芽苗。

水分管理。由于芽苗菜栽培是采用基质,加之芽苗鲜嫩多汁,因此必须进行频繁补水,采取小水勤浇冶的措施,才能保证和满足其对水分的要求。一般每天应采用微喷设施或喷淋装置,进行3~4次雾灌或喷淋(冬春季3次夏秋季4次)。浇水要均匀,先浇上层然后依次向下进行。浇水量以苗盘内基质湿润、苗盘下不大量滴水为度,同时还要浇湿栽培室地面,以经常保持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此外,在阴雨雾雪天气和室内气温较低时,要酌情少浇;反之,在室内温度较高,空气相对湿度较小时要酌情加大浇水量。

水分管理对芽苗菜的生长与产品质量影响很大,当水分不足时芽苗菜就会很快老化,并将严重影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