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农业林业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北方本)
16782300000003

第3章 无公害蔬菜的类型与品种(2)

抗病,耐寒也耐热,不易抽薹,可全年栽培,但秋季栽培产量最高。

生育期100~120天。

2.意大利冬芹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意大利引进。植株生长势强,株高70~80厘米。叶柄粗大,长36厘米,基部宽1.5厘米,厚1厘米,深绿色,实心,质地脆嫩,纤维少,不易老化。叶片深绿色。单株重250克左右,每亩产6500千克。适应性强,抗病,耐寒也耐热,晚熟,适宜春、秋露地栽培和保护地栽培。

3.佛罗里达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0厘米,株型紧凑,圆筒形,叶及叶柄均为绿色。叶柄肥厚,长25~28厘米,基部宽3厘米左右,实心,质地脆嫩,纤维少,药味轻,易软化,品质优。单株重1.5千克,每亩产6000~7000千克。缺点是不耐寒,易抽薹。适于秋季栽培。生长期110~115天。

4.美国白芹

由美国引进的黄色品种。植株较直立,株型较紧凑。株高60厘米。叶柄长20厘米,宽2.5厘米,黄白色,纤维少,质脆嫩,品质优。叶片黄绿色。单株重0.75~1千克,每亩产5000~7500千克。适应性较强。保护地栽培时,植株下部叶柄全部成为象牙白色,商品性好。

5.高尤它

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引进。株高60~70厘米,叶柄抱合呈圆柱形。叶柄肥厚,横断面半圆形,光滑,实心,绿色,长约30厘米,基部宽3厘米,厚1.2厘米,质地脆嫩,纤维少,品质优。叶片大,绿色。单株重1千克左右,每亩产6000~7000千克。抗病毒病、叶斑病和缺硼症。

6.文图拉

从美国引进。生长势强,株型紧凑,株高80厘米以上。叶片大,叶色绿。叶柄淡绿色,长50~60厘米,基部宽3~4厘米,腹沟浅,抱合紧凑,质地脆嫩,纤维很少,品质优。单株重约1千克,一般每亩产5000千克,高产田可达7500千克。抗枯萎病、缺硼症。适于秋、冬季栽培。生育期105~110天。

7.惟勤西芹

从香港惟勤企业有限公司引进。株高75厘米以上,生长旺盛。叶片大,深绿色。叶柄抱合紧凑,质地脆嫩,纤维极少,口感好。耐热、抗病。单株重1.5千克左右,每亩产9000千克。适宜夏、秋季栽培。

8.嫩脆芹菜

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从美国引进。植株生长势强。株高65~75厘米。叶片绿色,较小。叶柄黄绿色,宽大,肥厚,光滑,无棱,实心,基部宽3厘米左右,质地脆嫩,纤维少,微带甜味,品质优。单株重2千克,每亩产6000~7500千克。耐热,耐湿,耐贮藏。适于春、夏、秋季栽培。生育期110~115天。

9.康乃尔

从美国引进的黄色类型品种。植株较直立,株高60厘米以上。叶色淡绿,叶柄黄色,较宽厚,纤维少,质地脆嫩。易软化,软化后呈象牙白色。单株重1千克以上,每亩产6000千克以上。抗茎裂病、缺硼症,易感染软腐病。生育期100~110天。

第三节蕹菜类型与品种

蕹菜别名为空心菜、藤藤菜、竹叶菜、通菜、蓊菜。原产于我国及东南亚热带多雨地区,分布于亚洲热带各地区。在我国已有1700年的栽培利用历史。西南、华南、华东、华中栽培较普遍,近年来,北方一些地区为增加夏、秋蔬菜上市种类,栽培逐渐增多。

高寒地区,如黑龙江大兴安岭地区,引种栽培试验也获得成功。

由于蕹菜耐热,耐风雨,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生长快,可以多次采摘,供应期长,产量高,成本低,已成为夏、秋季节上市的重要绿叶蔬菜之一,在蔬菜周年供应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蕹菜遭水灾被淹后,仍能正常生长,所以它还是抗灾稳产的优良绿叶蔬菜。

蕹菜根据是否结种子分为子蕹和藤蕹两个类型,也有根据其对水分的适应性和栽培方法分为旱蕹和水蕹两个类型。

(一)子蕹

子蕹能开花结籽,用种子繁殖,耐旱力较藤蕹强,一般在旱地栽培,又称旱蕹菜,但也可在水地栽培。因叶片较大,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大叶蕹菜。根据花的颜色又有白花子蕹和紫花子蕹之分。

白花子蕹花白色,茎秆绿白色,叶长卵形,基部心脏形。茎、叶粗大,产量高,质地柔嫩。适应性强,分布较广,有以下优良品种。

1.吉安大叶蕹菜

江西省吉安市传统的优良地方品种。产量高,品质好,采收期长,适应性与抗逆性均强。深受各地菜农欢迎。

1991年该品种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向全国推广的度淡蔬菜品种。

植株半直立或蔓生。株高40~200厘米,株幅约35厘米,茎叶繁茂。叶片大,心脏形,长13~14.5厘米,宽12~13.5厘米,深绿色,叶面平滑,全缘。茎黄绿色,近圆形,中空有节。茎粗1~1.5厘米。花着生在叶腋中,漏斗状,白色。种子卵形,种皮黑褐色。该品种耐高温高湿,适应性强,在早春低温至盛夏高温期间能较早上市,调剂淡季市场。抗病虫害及抗灾害能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格。种植成本低,产量高,效益好。生长期较长,从播种至开始采收需要50天左右,可持续收获70天,每亩产量3000~3500千克,高产者可达5000千克以上。当地在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于3月下旬至4月初露地直播,间苗2次,5月中旬至7月下旬采收。间出的幼苗可进行移栽,行株距各16厘米,移栽后30天开始采收。利用保护地设施育苗,播期还可提早到2月上旬。夏季于6月直播,7月初至8月中旬一次性采收。秋季于8月直播,9~10月收获。直播时多采用撒播。

吉安大叶蕹菜由于适应性强、产量高、品质好,种子畅销全国各地,曾出口泰国等东南亚地区。但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品种退化,混杂严重,质量不高等问题。为尽快恢复这一传统地方品种的优良特性,保护国家优良品种资源,相关部门已将其列为1991年全国菜篮子冶工程建设项目之一,在江西吉安市和吉水县建立了种子良种繁育基地。

2.赣蕹1号

1977年从吉安蕹菜中选出的变异单株。株型紧凑。茎粗,近圆形。叶大,纤维少,脆嫩。品质好,适应性强。抗暴雨、抗病、耐高温、耐酸雨。春、夏、秋三季均可种植。一次性收获时,每亩产3000千克左右;分次采收时,每亩约产6000千克。

比吉安空心菜提早7~10天上市,增产16%以上。

在当地露地栽培时,4月上旬至8月下旬均可播种。一次性收获时,4月份和5~8月份播种的,每亩播种量分别为15~25千克和10~15千克。

3.青梗子蕹菜

是湖南省湘潭市地方品种。植株半直立,株高25~30厘米,株幅约12厘米。茎浅绿色。叶戟形,绿色,叶面平滑,全缘,叶柄浅绿色。花白色。早熟性较好,播种后50天可开始采收。生长期210天。每亩产2500~3000千克。

湘潭地区从3月下旬至8月上旬均可播种。一般早春栽培多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直播。秋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上旬直播。也可育苗移栽,行距16厘米,株距14厘米,每穴3~4株。直播时多采用撒播。

4.大青骨

广州市郊区农家品种。植株生长势强,分枝较少。

茎较细,青黄色,节间长。叶片长卵形,深绿色,叶脉明显。花白色。抗逆性强,耐涝,耐风雨,稍耐寒。为早熟品种,适宜水田早熟栽培。茎、叶质地柔软,品质优良,产量高。在南方从播种到开始采收一般为60~70天,每亩产5000~7000千克。

5.上饶大叶蕹菜

江西省上饶地方品种。属旱生白花子蕹,株高48厘米,株幅40~47厘米。茎浅绿色。叶长卵圆形,前端渐尖,基部心脏形,叶面光滑,全缘,绿色。叶柄长14~18厘米。花白色。水、旱均可栽培,适应性强。

紫色子蕹花淡紫色。茎秆、叶背面、叶脉、叶柄及花萼均带紫色。纤维较多,品质较差,栽培面积较小。广西、湖南、湖北、四川及浙江、陕西等地有栽培。优良品种有以下两个。

1.四川小蕹菜(旱蕹菜)

茎蔓较细,节间短,较耐旱,早熟。主要食用幼苗。适于浅水栽培。2.浙江温州空心菜和龙游空心莱前者适于浅水栽植,后者适于深水栽植。

(二)藤蕹

藤蕹一般不开花结籽,用茎蔓进行无性繁殖。茎、叶质地柔嫩,品质较好。生长期较子蕹长,所以产量比子蕹高。一般利用水田或沼泽地栽培,又称水蕹菜。因叶片较小,有的地方又称之为小叶蕹菜。叶片为短披针形。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均有栽培。主要有以下品种。

1.四川水蕹菜

四川水蕹菜又名四川藤蕹。叶片较子蕹小,短披针形。茎秆粗壮、柔嫩,品质好。主要在水田栽培,也可在低湿地栽培。

2.广西博白小叶尖

博白县地方品种。在玉林、北流、桂平等地栽培。茎青绿色,肉质厚,脆嫩。叶箭形,叶型小,叶端尖,所以又名小叶尖冶。深绿色。品质脆嫩滑润。分枝力强。耐肥,耐热,不耐干旱和低温。可以开花,花白色,但很少结籽,行扦插繁殖。

3.丝蕹

广州市郊区农家品种,又叫细叶蕹菜。是南方人喜爱的品种。植株矮小,茎细,节密,紫红色。叶片较细,呈短披针形,叶色深绿,叶柄长。耐热,耐风雨,较耐寒。质脆味浓,品质好,但产量较低。在南方每亩约产2500千克。以旱地栽培为主,也可在浅水地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