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城市结构
费拉拉被设计独特的防御工事所环绕。垂直轴线穿过该城,它为规划扩建提供了基本框架,这表明该城是按直线发展的。按照建筑师比亚焦·罗塞蒂(1465—1516)的设计,城市透视图是在围绕着宫殿、教堂和花园而构成的。四座当代宫殿环绕着该城市北部的广场,极好的展示了以视觉透视为基础的城市规划。防御工事的内部是众多的宫殿,教堂和修道院。建于12世纪至16世纪的大教堂兼具罗马式和哥特式风格,其周围环绕着中世纪的建筑,包括市政大楼和埃斯特城堡。在这些众多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宫殿中,Schifanaio大楼、LodovicleMore大楼和Roverella大楼的主要建筑师为罗塞蒂。费拉拉是文艺复兴城市的典型例子,其城市建筑物保存完好。费拉拉所展示的城市设计的演化,对未来数个世纪的城市设计具有深远的影响。在硕果累累的文艺复兴的两个世纪中,埃斯特家族辉煌的宫室,吸引了无数的著名艺术家、诗人和哲学家,其中包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新人文学者。埃斯泰公爵在德尔塔的住宅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对自然景观的影响。德尔塔是一处著名规划的文化景观,它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自己的原有风貌。
“公司城”的著名典范——阿达的克里斯匹
阿达的克里斯匹是19世纪和20世纪初“公司城”的著名典范。这就是那些欧洲和北美有知识的工业家们为满足工人们的每一项需要而修建的村落。这样的场所虽然由于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威胁到它的继续生存,却仍然完好无损,并部分用于工业。
阿达的克里斯匹位于意大利的伦巴底地区,贝尔迦莫省,建立于公元1875年,历史上是一个纯粹的工业城市。
1875年,一个名叫克里斯托佛罗·贝内格诺·克里斯佩(CristoforoBenignoCrespi)的织物生产商在阿达河边购买了1平方公里的土地,并建造了一家棉纺厂以及供多户工人家庭使用的房屋。
1889年,他的儿子及继承人西勒维奥·贝内格诺(SilvioBenigno)重新调整并发展了其父亲的工厂。为了确保生产率以及满足工人们的要求,他考察了德国和英国的工人居住状况,然后建造了单独的带有花园和菜园的房屋。他还建造了一些公共设施,包括一所学校,一家社区诊所,一家剧院,一家合作社,一个运动中心,一个水力发电厂以及其他生活福利设施。他在该地区又增加了三座象征性的纪念物:一座教堂,一座城堡以及创立该镇的家族的陵墓。
从其建立之时,阿达的克里斯匹村一直保留了自治。但是该居住区域从来没有按照其曾经的规划扩展到布雷莫河。1929年股市大崩溃以及意大利法西斯政府的经济政策使整个村镇被出售了。今天,该工厂由一群工业家在经营并且该城镇的人口在持续下降。
阿达的克里斯匹的城市结构是以几何学原则为基础的。连接它与卡普里亚特·圣·赫瓦西奥的干道将村镇分为两部分:一边是有着三条平行道路的居住区,另一边是在阿达河北岸的工厂。在每条主要街道的尽头都是公共生活福利设施:往北是教堂、学校和剧院,它们都朝向公共广场,往南是墓地。整个村庄的设计归功于建筑师皮罗瓦诺(ErnestoPirovano)。
在这规则而统一的风景区内,大建筑物形式多样。工厂是一座独特而简洁的带有中世纪装饰的建筑物。路易吉·卡维纳奇(LuigiCavenaghi)设计的教堂是从布拉曼特的作品中得到的灵感。而皮罗瓦诺所设计的城堡使人想起了浪漫的哥特时期。陵墓为加埃塔诺·莫来蒂的作品,如同水力发电站一样,在其风格方面是“新艺术”。居住区的两种风格进一步增加了整体的多样性。
阿达的克里斯匹是19和20世纪欧洲和北美普通的纯粹工业城市的典范,并且表明了与开明工业家所使用的工人有关的优势哲学。尽管不断演化的经济和社会条件对其生存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威胁,但整个阿达的克里斯匹还是值得注意的,并且它还保留了部分工业用途。
赌城——拉斯维加斯
美国著名的赌城拉斯维加斯(CityofLasVegas,Nevada)有许多可圈可点值得称道的地方。要是美国人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拉斯维加斯可能至今还是个一毛不拔的戈壁沙漠。可是,这个拥有170万人口的现代化沙漠城市每年吸引着3700万游客,居美国各大城市之首。
拉斯维加斯是美国内华达州最大的城市,有着以赌博业为中心庞大的旅游、购物、度假产业,是世界知名的度假地之一。在这个沙漠环绕的地方,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到热闹非凡的拉斯维加斯大道(LasVegasStrip),据说世界上十家最大的度假旅馆就有九家是在这里,其中最大的就是拥有5000多个客房的米高梅饭店了。大道两边充塞着自由女神像、埃菲尔铁塔、沙漠绿洲、摩天大楼、众神雕塑等等雄伟模型,模型后矗立着美丽豪华的赌场酒店,每一个建筑物都精雕细刻,张显拉斯维加斯非同一般的繁华。
拉斯维加斯地处内华达州被荒凉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带包围的山谷地区,雨量很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多风沙,偶然的暴雨会导致洪水。市内有高架铁路。总面积293.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630人,其中白人占70%左右,有23%是拉美裔白人,黑人占10%,亚裔占5%,除了在唐人街经商的黄种人外,在赌场中的发牌员有很多亚裔人。
由于地处美国内华达沙漠边陲,周围环绕着1000米至3000米的高山,拉斯维加斯的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是典型的沙漠性气候,正午的温度常常高达38°左右,而晚间的温度相对凉爽。常常会有雷阵雨天气,温度要超出平均水准。冬季整体上是气候温和适宜,白天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尽管偶尔会出现非常高温天气,但是春季和夏季仍然是最宜人的季节。拉斯维加斯很少受到恶劣气候的袭击,并且是全国所有的大城市中相对湿度最低的区域之一,周围都是沙漠,和死亡谷一样干燥。
浪漫之都——法国巴黎
巴黎是法国的文化中心,处处洋溢着浪漫的气息。那里有众多的世界闻名的大学、学院、图书馆以及博物院、展览馆、剧场、剧院及1985年5月落成的“晶球”全景电影院等。
巴黎是文学家、艺术家的摇篮。如果说巴黎的生活场景是莫里哀、雨果、巴尔扎克、大仲马等大文豪的创作源泉,那么塞纳河便是印象主义画派的母亲。1858年,17岁的克洛德·莫奈便在画家欧仁、布坦的指导下,开始静静地坐在塞纳河边,细心地观赏和描绘着阳光的变化。
由夏特勒广场放射状建设的城市。以夏特勒广场为基点,其周围到香榭大道都是市中心,亦即这块巴黎市中心是全城最古老,但也最热闹的地点。市中心的“中心”是为塞纳河所围绕的西堤岛上的圣母院和巴黎地方法院。西堤岛之北,是协和广场、巴黎歌剧院(即加尼埃歌剧院)、马德莲教堂、罗浮宫、杜勒丽花园等都位于右岸市中心这一地区。从卡卢索凯旋门为起点,进入杜乐丽花园,经协和广场方尖碑,顺着香榭大道直通庄严的凯旋门,再延续到拉德芳斯的方舟建筑,这条中轴线是举世闻名的风景线。
若以香榭大道为分界线,往西看,巴黎的象征——艾菲尔铁塔、荣军院在左岸。更北一些,蒙马特山丘上的圣心堂白色尖顶仿佛地标似的耸立,它是仅次于艾菲尔铁塔高度的巴黎地标景物。
哥伦布与新大陆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从小喜欢学地理,少年时期,偶然读到一本书,上面讲整个地球是圆形的。他就大胆地设想,向西航行也许可以到达东方的国家。公元1476年,24岁的哥伦布向葡萄牙国王建议,向西环行探索通往东方印度和中国的海上航路。当时,许多有学问的教授和哲学家,都讥笑这位大胆的年轻人,说他向西方行驶,只能掉进地球边缘的深渊,而企图到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简直是傻子说的疯话。哥伦布相信自己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当局的支持,自己一无船,二无钱,是没法实现这个计划的。1485年,他移居西班牙,继续宣传西行主张,罗马教皇知道他有这种大志,并且已经等了十几年,就怂恿西班牙的王后,请她帮助哥伦布。西班牙王后和统治者抱着试一试的想法,给了哥伦布三只船。1492年8月3日,42岁的哥伦布终于领着87名水手,分乘三只船从巴罗斯港出航了。他们同惊涛骇浪搏斗,经历了千难万险,横渡大西洋,到了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屿。之后,哥伦布又率领船队分别于1493年、1498年、1502年三次西航,到了牙买加、波多黎各等岛屿以及中美、南美洲大陆沿岸等地方。当时他误认为这就是亚洲,直到他去世时,还不知道这是一个从未被人知晓的“新大陆”。所以,加勒比海一些岛屿至今还被称为西印度群岛。
偌大一个美洲,在当时还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人们称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虽然没有绕地球一周,但他勇于开辟新航路的探险精神,几百年来一直鼓舞和激励着人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
“拥抱”地球的人——麦哲伦
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成功,轰动了西欧,此后各国的冒险家们纷纷出动,大西洋上的船队越来越多,人们对海洋的了解也越来越清楚。1506年,哥伦布去世,接替他职务的是西班牙探险家巴尔波。7年以后,巴尔波率领着一只船队在中美洲的巴拿马登陆。他们历尽艰险,穿过原始森林,攀上雄伟的高山,这时候才发现,“新”大陆的西面还有一片无边无际的汪洋大海!巴尔波连身上的武器和装备都顾不得卸下,就飞快地冲进海里,站在齐胸深的水中,欣喜若狂地宣布:这个“大南海”,连同海里的一切陆地和岛屿,统统是西班牙王国的国土。不过,巴尔波可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大南海”竟比大西洋还大。他以为,尽管与东方中间隔有“大南海”,中国和印度离“新”大陆也一定不会很远,继续西行,不久就会达到东方诸国。而发现海洋和探索新航路的环球航行事业,后来由葡萄牙人麦哲伦继续了下去。
1519年9月,麦哲伦率领5艘海船,从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码头出发,横渡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然后沿着巴西东海岸南下,开进南美洲南端的“麦哲伦海峡”。天公不作美,船队在这里碰上了坏天气,被暴风雪围困整整达5个星期之久。暴风雪过去了,太阳重新露面,船队继续前进。海峡越来越宽广,船队航行到被巴尔波称为“大南海”的大洋里。这里碧波浩淼,风平浪静,同前一阶段的航程相比,简直是到了另一个世界。于是麦哲伦给这片海洋起了个吉祥的名字太平洋。同自然界作斗争是要付出代价的,何况这次是跟浩瀚的大洋打交道。船队在太平洋里继续航行98天还没有见到陆地。干渴、饥饿、疾病同时向航海者进攻,船上的老鼠和皮革都成了他们渴望的食品。离开塞维利亚码头2年6个月以后,麦哲伦的船队终于来到了太平洋上的第一片陆地,这就是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同当地居民的一次恶战中死去了,随从他的幸存者们,驾驶着剩下的惟一的一艘船只,继续西行,循着葡萄牙人已经开辟的航路,越过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最后回到了西班牙。这时候,已经是他们出航的第三个年头了。他们出发时是5只船,265名水手,回来时,只剩下1条船、18名幸存者。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征服自然界,需要有大无畏的斗争精神。尽管哥伦布、麦哲伦等人是由于利欲的驱使,进行了冒险的航行。然而,人们正是经历了这些实践,才真正认识了大地原来是圆球,天并无“涯”,海也无“角”。麦哲伦的继承者们得到了一件表彰他们的礼物地球仪。那上面写着一行富有寓意的题字:“你首先拥抱了我!”
8.1环境问题的表现和分布
一、世界环境日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召开了有113个国家参加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会议讨论了保护全球环境的行动计划,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会议建议联合国大会将这次会议开幕的6月5日定“世界环境日”。
同年10月,联合国大会第27届会议接受并通过了这项建议。以后,每逢“世界环境日”,世界各国都开展群众性的环境保护宣传纪念活动。“世界环境日”的作用在于唤起全世界人民都来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自觉采取行动参与环境保护,同时要求各国政府和联合国系统为推进环境保护进程做出贡献。
为了保护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许多国家采取了一些措施:澳大利亚决定控制伐木,巴西对亚马孙热带雨林实行保护性开发,7个工业化国家允诺提供16亿美元用于有关项目。1994年,肯尼亚、南非等6国签订了保护非洲野生动物协议。
治理水污染已在许多国家中展开。中国制定了治理“两河三湖”计划,并关闭了上万家污染企业;墨西哥投资22亿美元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埃及下令所有工厂3年内实施污水处理,并设立治理基金;捷克建立了一批污水处理厂,使易北河流域的污染减轻了一半;美国和加拿大签订了五大湖水质公约,控制污水排放;波罗的海沿岸及相关的14个国家制定了波罗的海综合环境共同行动计划,治理124个污染点,以色列、约旦、埃及设立海洋污染监测站,共同控制亚喀巴湾的海洋污染。
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欧盟决定到2010年,欧盟国家的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量将比1990年减少15%。在1996年的世界保护臭氧层首脑会议上,164个国家同意用54亿美元毁掉2.1万吨损耗臭氧层的化学物质,在此前的3年中,已经销毁7.5万吨,到2010年所有国家将停用破坏臭氧层的氯氟烃。此外,汽车制造商不断推出电动、天然气、太阳能等无污染的“绿色”汽车,以改善空气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