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过好生命中的每一日
16804400000099

第99章 焦虑是心中的一种恶习

一个人如果不未雨绸缪,不往前看,有什么事情发生时就会心里焦急,弄得一团糟。所以,由恐惧、忧虑、急躁混合而成的情绪,会在不知不觉间侵入心中,像慢性毒药一样渐渐渗透、蚕蚀人们心里的宁静。还没有到明天,你便可能支持不下去了。所以我们要戒备的便是大大小小的恐惧。

所以,我们应先把今天的事做好,到明天再照顾明天的事。造物主之所以要把一年分成许多天,再分成许多小时,就是要我们按部就班生活下去。到了夜晚,在天上有无数颗星星,可是夜的最大恩赐在于使我们在一天疲劳以后可以安睡,以迎接第二天的来临。

我们的脑海里常常塞满了许多模糊不清、不够明确的东西。它们表现为“假使,可是,那么,也许”一连串小小的悔恨和一连串不祥的预兆,它们常常在困恼我们,煎熬我们,再加上那些庞大的不可捉摸的恐惧,它们会在我们心头投下一片阴影。我们为什么要这样苛求,自寻苦恼,不知自拔呢?

有些作品和演讲中常常提到整个人类也许要灭亡,地球也许会碎成片片,把我们吓倒。这种恐怖的论调也在我们头脑里蒙上一层阴影,增加了人生的不安全感。

我们常常能忍受大苦难,表现得很英勇。当然,这些苦难可能会使我们心碎,可是在这样的打击之下,它们往往使我们更为坚强。从悲剧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许多壮烈的场面。可是往往小小的针刺便使我们浩气泄尽,显露出种种缺点来。猎象是一件壮举,可是找蚊子却算不得一件壮举。

焦虑都导源于我们的内心。这是心中的一种恶习,有一种潜伏的恐惧。我们不肯承认,也不敢正视它。我们不会化许多精力去注意内心生活的秩序,就因为心灵没有戒备,因此使人头痛的小鬼就伺机活动了。

有多少人为工作而担忧,有多少人为健康而担忧,有多少人为钱财而担忧。有人告诉我,有一个女人靠替人擦地板过日子。她仍有余钱奉献给慈善团体,后来她同一个富翁结婚,就不再奉献了。因为从那以后她感到非常恐慌,惟恐丢了钱财。

除了焦虑以外,我们还有两种不好的心理习惯。第一种坏习惯是把事情搁下来,犹豫不决,这当然会引起烦恼。犹豫不决是最可怕的。这样会遭致失败,也带来恐惧。假使我们使事情悠哉游哉,不加检束,使之变成一团乱麻,到头来就不知如何收拾是好了。

第二种坏习惯是只决定一半。这就好像你只喜欢把自来水龙头关上一半。我们的行动必须很坚决,要不然你便把事情丢开,要不然就关起大门来以示决绝,然后翻到另外一页。总之,我们必须采取行动,把结打开,走过桥去,把事情做出来才是。有一个英国护士,他曾接受降落伞训练,以备到紧急的时候,就随医疗设备空降地面。她描写跳伞动作时说:“在你前面的那位护士小姐已经跳下去,在你后面的护士小姐正在等待着你,所以你只有跳了!”时间不容许你犹豫,你一犹豫,后面的人就给你拖累了。所以你一定得准时跳下去。事实上,即使大人物也难免患焦虑之病。曾任四任英国首相的格兰斯顿每次讲演,都要失眠两晚。他说,他一方面担忧,他该说些什么话,一方面又要担忧什么话他不该说。他是一个很虔诚的教徒。可是即使如此,仍不免在这方面浪费时间和精力。

那么我们该如何防止焦虑这一毛病呢?第一,要好好思想。焦虑对情势毫无影响,还不如我们对眼前情势所抱的态度来得重要,我们该挺身面对眼前的事实,然后用脑筋去思想,而不是闹情绪。一闹情绪,一切就乱糟糟,没有个准则了。

第二,我们一定要思考同眼前情势有关的种种。有许多我们朝夕忧虑的东西都于事无补,有时候,我们注意力不集中,往往离题太远,这些无关宏旨的事,弄得我们精疲力尽,坐卧不安,伤透脑筋。这一切使事情弄得很糟糕,它们分散了凝聚力,增添了无限苦恼,既影响了自己的情绪,又把这种坏情绪传染给他人。

离开自己的利害关系想一想,可以使我们把事情看得清楚些,头脑冷静些。这样便能看到一个较好的远景,对事物有更正确的权衡。假使我们把烦恼交付出去,便不会十分恐惧、烦恼,明天就比昨天更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