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6812400000150

第150章 基于校园媒体资源整合的高校育人管理创新探析(1)

--以华侨大学校园媒体整合为例

黄炳超

摘要:长期以来,校园媒体在高校育人管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伴随新媒体进入高校,传统校园媒体呈现出信息重复、资源冗杂、媒体之间互动性差等问题,高校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势在必行。该文从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各种校园媒体的特点,以华侨大学校园媒体整合为例提出从形式上、内容上、外联上等方面进行资源整合,从而达到内部育人和外部育人的育人管理创新。

关键词:校园媒体新媒体传媒集团资源整合育人管理创新

如果高校是一间房子,校园媒体则是房子上的烟囱,烟囱里的缕缕青烟证明着这间房子的生活状况。高校校园媒体的多少及其存在方式影响着高校的精神文化和品牌形象。宣传高校形象、引导学生成长、培育学生成才等方面成为高校校园媒体职责所在。在当今校园媒体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校园媒体资源整合成为必然趋势。整合之后的校园媒体将起到更好达到内部育人和外部育人作用,更好的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

一、高校校园媒体发展现状

校园媒体经过多年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一)媒体类型呈现以传统媒体为主,新媒体技术广泛运用的特点

高校校园媒体类型和特点上,按纵向划分,分为党委、团委等学校机关主管的校级媒体和各学院、社团主管的学生媒体;按横向划分,有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形态。以华侨大学为例:作为侨校的华侨大学,有着“宽容为本,和而不同”的校园文化,校园媒体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校级主要媒体有《华侨大学报》、华大新闻网、华大电视台、华大广播电台、《华大青年报》(团属机关报)、《华大学生报》、1+1网络电台、华大新闻社等,学院媒体主要有《商蕴》、《新地》、《信息瞭望》等。校级媒体中前三个媒体单位的运行人员以教师为主,重在华侨大学的对外宣传报道,后面的校级和院级媒体中学生是主力,多报道学生喜闻乐见的校园动态和学院信息。

在中国绝大多数高校都有自己的网站、报纸和广播,电视这种形态由于资金、器材、技术、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没有普及。条件更好的学校还充分发挥手机这一第五代媒体的优势,向学生发放手机报。各种媒体优缺点如下表:

单一媒体的优缺点分析

(二)校园媒体作用方面呈现活力四射,百家争鸣,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般,高校校园媒体的发展现状可以从采编规模、品牌活动、媒体成品和影响力等方面来评价。在华侨大学的各大校级媒体中,各大校园媒体的采编队伍都有一百多人,大多有自己的品牌活动,如《华大青年报》的“青年记者挑战赛”、华大广播电台的“寻找好声音”。报纸、广播节目等媒体成品也都传递给了学生,影响泉州、厦门两校区的师生。各大媒体为了保持自己的活力,争取更多的受众,也都进行着改革,如《华侨大学报》从2009年开始招募学生记者,《华大青年报》周期缩短为半月刊、版面变成四开四版。各大校园媒体也纷纷在人人网、新浪网等公共网站上建立自己的主页、博客和微博。

校园媒体之间存在竞争,纳新时争取优质的新生,采访时发掘不同的视角,出版时发挥最大的时效性。校园媒体在竞争中不断完善自我,朝着有利于各自媒体发展的方向努力。

(三)展现不足

(1)缺少交流,互动性差,校园媒体之间存在壁垒。

由于竞争意识较强,经营管理方式不足,校园媒体之间缺少深度交流,交流方式更多以协办活动的方式出现,如一家校园媒体要举办活动,会邀请其他校园媒体参与活动的初步评审环节,或者邀请其他校园媒体对活动进行报道。而校园媒体核心成员面对面交流、共同策划活动等方式并不多见,各自为阵,各大校园媒体成员对其他校园媒体的采编方式、管理经营等了解不多。

校园媒体与受众互动性也不强。受众主要通过媒体的表现形态,如报纸或者广播了解这个媒体的成果,但对于媒体内部的运作、媒体成员的特点等了解不多。

(2)信息重复,资源冗杂,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势在必行。

同一个讲座有各大媒体的记者采访报道,报道的内容又大多是同一角度或者同一形式;同一个人物被不同的媒体采访过,采访的问题有很多雷同;同一个选题被不同的媒体提出,做出的专题大同小异……这些问题在社会媒体中长期存在,在校园媒体中更是普遍。校园媒体存在明显的信息重复、资源冗杂等问题。

在高校这样有限的环境里,新闻的数量有限,有特点的人物有限,热点话题有限,与其争相报道同一事件同一人物,不如发挥各自媒体的优势,多角度立体报道校园动态。尤其是消息的报道,纸质媒体赶不上广播媒体和网络媒体,就尽可能挖掘短消息背后的故事,做深度报道;学生媒体也不要和官方媒体一样写很规整的新闻,尽可能将新闻写得生动形象起来。

二、整合高校校园媒体资源达到育人管理创新

(一)形式上,传媒集团化发展,充分利用校内外公共资源

(1)建立高校传媒集团。

当前的社会媒体都呈现集团化发展,大型传媒集团的出现极大地整合了媒体资源,形成媒体间的良性竞争和资源共享,如南方报业集团、北京报业集团。校园媒体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与社会媒体有很大差距,但集团化发展是共同的道路。在高校中建立传媒集团,报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相互独立又共同发展。

当然,高校传媒集团处于探索阶段。在建立传媒集团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如原先分属党委和团委的媒体在整合之后归谁管、传媒集团的负责人怎样选拔、传媒集团的主力是老师还是学生、各大校园媒体在传媒集团中的地位如何等等。这些需要学校各部门共同协商,各校园媒体可以以理事单位的形式存在于传媒集团中,老师是把关者和重大问题的决策者,学生应当有一定的自由,是传媒集团运作的主力军。但是,高校传媒集团化是发展趋势。

(2)搭建共同的网络平台。

传媒集团需要有一个资源共享和共同展示成果的平台,网站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在校内搭建一个大型的传媒集团网站,给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相应的版块,这样无论是报纸还是广播或者视频媒体都能将自己媒体的成果在网络上展示出来。而且,校园媒体之间还能形成良好的互助合作方案,如华侨大学的《华大青年报》和华大新闻社自2008年开始共同合作打造“非常人物”这一品牌栏目,集合华大新闻社的视频优势和《华大青年报》的文字优势,打造“视频+文字”的新型人物采访报道模式。

为了达到校园媒体资源共享和媒体融合的效果,需要有充足的硬件和软件准备,网站能够承载文字、图片、视频、音频、论坛等多项功能。硬件上需要有充足的服务器资源,软件上需要招募精通电脑技术的人才。

《华大青年报》和华大广播电台都建立了自己的网站,但由于校内网络资源有限,网站内容更新速度慢,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网站一时成了鸡肋。如果能联合起来搭建一个更大的网络平台,既能节约资源,也能实现信息共享。

除了在校内搭建共同的网络平台,还可以借助已有的公共网络资源,如人人网、博客、微博等,目前还有校媒网开发的校媒采通。

(3)联合发起活动,获得更多的赞助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