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创新与发展
16812400000151

第151章 基于校园媒体资源整合的高校育人管理创新探析(2)

校园媒体在筹备活动的过程中,常常面临资金问题。拉赞助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法,但由于单一的校园媒体规模不大、影响力小,很难得到大型赞助商的支持。实现校园媒体资源整合,发挥各自优势,如报纸的易保存性、广播的声音特性、电视的声画结合性、网络的及时性,均能够立体地辐射更多的受众,扩大效果。这样以高校校园媒体联合举办活动的名义向外拉赞助,成功率会更大,对企业赞助商的广告宣传绝对是不小的诱惑。

(二)内容上,避免同质化,报道内容多角度、多样化、多元化

充分发挥各大媒体的自身优势,报道适合自身媒体特点形态的新闻。

报纸:深度报道多起来。深度报道无疑是当今报纸内容的一个趋势。由于网络的及时性,当前的新闻最早会出现在网络上,报纸已经不能单纯地满足人们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既然不能做到最快,那么就应当做到最有价值,发掘深度报道。这对于校园纸媒来说更是必然趋势。

广播:节目形式动起来。由于声音的不易保存性,广播应该主动抓住受众的耳朵,需要从“不经意间”下手。传统的广播节目,如新闻资讯、人物访谈等是必须的,但其他广播的节目形式要动起来,尽量通俗易懂,调动广播节目和广大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如结合毕业生的特点,多报道有关考研、出国、创业、就业等方面的新闻资讯或者成功榜样。

电视:传播渠道多起来。高校通常在食堂等学生聚集的场所设有电视,但电视媒体的传播途径并不仅仅通过校园闭路电视,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电视媒体的最终成果都是视频节目,可以将视频放在校内的BBS上传播,或者在公共网络资源上建立自己的平台,定时上传设定的视频节目。

网络:表现形式亮起来。校园媒体中单一的网络媒体并不多见,多是传统媒体为了增强影响力、适应新媒体技术出现而构建的附属网站。纸媒会将报纸的电子版上传到自己的专属网站上,广播媒体会将制成的音频上传到自己的专属网站上。今天的网络可以适应媒体融合的趋势,成为各大媒体共同的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更好地实现校园媒体和广大师生的互动,通过评论、留言等了解受众最想知道的信息。

手机:技术人才提起来。手机报的技术已经成熟,日常生活中常常能收到各种各样的手机报。可是手机这一媒体运用到校园则非常罕见。这主要是由于手机媒体资源有限、技术人才缺乏。手机无疑是最快捷最方便的信息传递媒介,校园中时常出现的短信平台可以印证。如此,高校可以与移动联通电信等公司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培养技术人才,在手机这一媒体上有所发展。通过手机,校园的最新动态、各大培训讲座通知等能更快捷地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三)外联上,校园媒体应密切联系社会媒体,提高业务水平,扩大影响力

校园媒体实现资源整合,不仅仅是媒体本身的资源整合,还涉及校园媒体已有的外在资源,如各大校园媒体结识的社会媒体资源。充分利用社会媒体资源,可以从邀请资深新闻人开讲座、选择优质的报道发表在校外媒体上、争取校外媒体的实习岗位等多个方面,加强与社会媒体资源的密切联系,发挥了校园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也能促进校园媒体更加专业化。

三、整合校园媒体资源,达到的育人管理创新

通过高校校园媒体资源的整合以及对校园媒体内部成员的培育,以校园媒体为载体,培育广大高校学生为方式,达到育人创新。

(一)内部育人,培养专业的校园媒体团队

首先,提高高校校园媒体成员的媒介素养。媒体素养教育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指给学生传授有关报刊、广播、电视、国际互联网等大众传媒的特性、制作技术及其产品的美学欣赏和社会学评析等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体批评能力,使其能正确、充分利用媒体资源完善自我,参与到社会发展中去。对媒体成员的媒介素养教育,可以通过理论学习、讲座培训、经验交流、作品评比等方法来进行。

其次,提高高校校园媒体成员的团队意识。校园媒体一个“体”字说明了校园媒体的运行需要许多人的共同努力。校园媒体成员在增强自身媒介素养的同时,需要有良好的团队意识。在与其他校园媒体合作时,也应该虚心学习、共同进步。

再次,摆正校园媒体成员的心态。校园媒体的存在是为了及时向校内外传递校园的最新动态,让更多的人了解高校的众多事项。校园媒体既不能完全成为高校的宣传工具,也不能倾向于学生狭隘的主管思想。一味的宣传将让校园媒体失去广大的学生受众,一味地迎合学生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工作方针。

(二)外部育人,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引导大学生的健康思想

(1)报道校园里的优秀学生代表及先进事迹,促使高校学生积极进取。

人物专访的魅力是巨大的,受众能在先进人物的采访报道中了解人物的经历,学习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促使自己更加努力进取。在人物专访中要避免高大全的传统思想,任何一个先进人物都不是完美的,很多媒体为了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起到影响大众的效果,都刻意地美化人物,反而让受众厌倦。校园媒体对人物的报道中要着重体现人物“人”的特性,让受众阅读或者收听之后能有真实的感受并受鼓舞。

(2)报道科创竞赛、大学生实践活动,促进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报道高校每年都有挑战杯的各项比赛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其他科创比赛和实践活动也十分丰富。校园媒体应当大力挖掘竞赛活动中有价值的故事,生动地展现比赛和实践的过程,既让活动有良好的宣传渠道,也让更多人了解各种比赛和实践,积极准备投入到比赛和实践中去。探索能力、创新精神,是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素质。

(3)报道就业、创业等热门话题,让高校学生近距离接触最关心的问题。

就业、创业已成为当今大学毕业生乃至国家、社会关注的重大问题。校园媒体应有针对性地报道高校的就业、创业政策以及发生在身边的就业、创业故事,引导高校学生正确地选择毕业后的人生道路。各大高校都设有就业办或者就业协会,各项招聘会和就业、创业经验十分丰富,但单凭自身的资源很难传达给每个学生,需要校园媒体团队协作努力,整合校媒资源,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甚至手机的媒体形式尽可能地把信息传递给学生。

(4)广泛应用新媒体技术辐射更多高校学生。

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有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对微博的运用效果参差不齐。有的高校仅仅将微博当成一种迎合当前新环境的传播形式,有的高校却能通过微博辐射更多的高校学生,达到宣传教育的目的。校园媒体应当充分结合新媒体技术的优势,在网上与学生形成互动,了解学生需求,满足学校需要,达到宣传教育目的。

四、结语

进入21世纪,网络、手机、微博等第四代、第五代媒体迅速蹿红,传统的社会媒体开始了大规模的改革,高校校园媒体也应当适应发展潮流,实现资源整合。80后逐渐走出高校校园,90后逐渐成为高校学生主力,校园媒体资源整合的育人创新也应当切合实际。集团化发展是校园媒体资源整合的必经之路,新媒体是校园媒体发展的有效手段,育人是校园媒体存在的主要目的。

注释:

[1]张国良等.传播学原理(M),第二版,2009.

[2]屠傲凌.新形式下高校校园媒体运作策略之思考(J).民营科技,2010(4).

(作者单位:华侨大学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