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艺术疗法——操作技法与经典案例
16815400000029

第29章 风景构成法(1)

风景构成法是由日本人中井久夫独创的一种绘画治疗方法。

刚开始只是作为检验箱庭疗法适用性的一种预备测试,但在之后的研究中,这种疗法的独立性充分地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作为绘画治疗的一种方法,更是作为投射法的一种技法而逐渐发展起来。

第一节风景构成法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风景构成法?风景构成法是怎样发展起来的?风景构成法有哪些特点?风景构成法在实践中怎么进行具体操作?我们通过这些方面来认识和掌握风景构成法。

一、风景构成法的概念和作用

风景构成法就是治疗师在患者面前,让患者画一幅风景画的一种艺术治疗方法。具体程序是:治疗师首先用水彩笔在一张画纸上加框,然后对患者说:“现在要请你画风景,把我说的东西一个一个按顺序在这个画框中画下来,注意最后让画构成一个整体的风景。”绘画的顺序依次为河流;山;田野;道路;房屋;树木;人;花;动物;石头。画完这些之后,如果患者认为还有需要增加的东西就可以添绘。最后用蜡笔涂色。治疗师还可以向患者进行一些提问或者让患者就他画的风景写一篇短文。内容包括画中风景的季节、时刻、天气、河流的方向、人和房子田野的关系,人在做什么等。治疗师根据画面的整体构成,颜色和形态的丰富性、分化性,空间深度关系等加以分析,了解其意义。风景构成法可以作为心理测试实施,也可以用在心理治疗中。

风景构成法是绘画疗法之一。和其他绘画疗法一样,风景构成法也是让患者透过绘画的创作过程,利用非语言的工具,尝试将混淆的心、不解的感受引入一个清晰、有趣的状态中去的方法。风景构成法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具体的非语言的媒介,通过它可以传达患者的意识与潜意识,这是有治疗价值的(Dalley,1984)。在绘画的过程中,患者将内在的想法呈现出来,治疗师可以依据投射理论进行诊断及治疗。

风景构成法以绘画作为沟通的手段,跨越了语言沟通的限制。绘画的象征意义能帮助患者将感受到却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情感表达出来。在这里绘画成为探寻情感的一种手段。当患者发现自己透过绘画创造出一种象征,并因而从痛苦的精神状态中获得解脱时,就会在以后情况再次变得糟糕时同样使用这种解脱方法。绘画通过象征来使患者获得独立性的心理成长。这是因为人类源自潜意识的最基本思想与感情,是以意象而非文字表现出来的(Naum-bury,1958)。而绘画艺术则是从潜意识中释放出来的一种“自发性心像”(spontaneousimage)的过程。

二、风景构成法的历史和发展

风景构成法是由中井久夫在1919年创造出来的一种绘画疗法。一开始这种疗法是通过让精神分裂症患者尽可能地参与绘画来达到治疗目的的。在不足20年的时间里,风景构成法作为投射法的一种技法逐渐巩固了其重要地位。像这样由日本人独创,而且受到众人如此关注,并持续发展到今天的绘画疗法中,可能也只有风景构成法这样一种方法了。该方法确实具有比较高的自创性。风景构成法的发明首先直接和当时日本国内兴起的艺术疗法有关。当时在日本国内,作为艺术疗法活动母体的“日本艺术疗法学会”的前身“日本艺术疗法研究会”于1969年成立,并在艺术疗法的研究上显示出了较好的势头。

风景构成法的起源是绘画疗法。20世纪60年代绘画疗法在美国和法国非常盛行。当时,主要是对患者的绘画进行精神分析解释,尝试用这种方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也就是说,当时是从以记录、分析患者的绘画特征为重点,逐渐过渡到将绘画用于临床,强调其治疗性和实践性,特别是自由画法对风景构成法的发明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更进一步追溯的话,还可以追溯到荣格。荣格指出:“原型是用自发性的描绘引导出来的。”“绘画这种方法不仅仅用于接近无意识,也用于控制无意识。当患者被特定的观念所束缚时,荣格会引导患者将这种观念表现在绘画上,通过绘画把引起这种不安的东西逐渐消除,并尽可能地完全控制。”

关于绘画疗法,加藤、藤绳(1996)是这样看的:“运用绘画疗法,就是在患者-治疗师的关系中添加进入了绘画这一表达媒体,形成了三者相互影响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患者与治疗师的相互的理解被患者的绘画表达所同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两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并这样循环往复下去。所以可以看出,绘画疗法具有一个特点“它真正地超越了个人的经验,是用第三种媒介来引导的。”也就是说绘画疗法是患者、治疗师、患者的绘画表达三者相互影响又相互体验的过程。风景构成法的发明是中井在自由画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法。一般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时,是从一个现有的开放的正常世界迅速地投入到另一个从未有的疯狂的异常的世界中,以往的精神病理学对这一过程中患者所说出的异常的语言都进行了详细的记录。但实际上这些记录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如何在精神分裂症病情的影响下使患者的语言变得正常。中井在认定通过绘画可以使这种转变成为可能后,就开始着手进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研究。也就是说,在这之前,关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研究只停留在对它的特殊性和异常性的记述上,而中井想在此基础上试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疗法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究。

他首先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绘画的特征之一是“场依存性”,以此为起点,首先应当全面掌握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绘画活动,并且力求扩大精神分裂症的绘画疗法的适用范围,由此引入了当时刚刚诞生不久的自由画法(中井,1970)。在自由画法的基础上,中井通过风景构成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了大量的实践研究。根据自由画法的使用所得到的结果,中井开始尝试扩大精神分裂症的绘画疗法的适用范围,由此引出了风景构成疗法。因此,可以说中井的绘画疗法里面,包含着他为推进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疗法所作的极大的实践努力。

发明风景构成法的直接契机与箱庭疗法有关。在日本国内大势兴起研究艺术疗法的同时,1965年,箱庭疗法由河合隼雄介绍进入日本。据河合介绍说,箱庭疗法是1929年由英国人罗恩费尔创造的世界性的一种技法。后来,由瑞士的考尔夫将它同荣格心理学相联系,并逐步发展成一种疗法(河合,1969)。1969年,在第一次日本艺术疗法研究会上,河合就箱庭疗法进行了演讲。之后,又有人指出在接受箱庭疗法过程中,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先把箱周围用栅栏包围起来,然后再开始其他操作。所以以此为契机,中井研究出了框架构造法,进而就研究出了风景构成法。所以风景构成法又称作纸上的箱庭疗法。一开始,风景构成法只是作为检验箱庭疗法适用性的一种预备测试。风景构成法在治疗中所得到的实验结果和箱庭疗法的实验结果被放在一起进行讨论。但是,在以后的研究中,风景构成法的独立性充分地显现出来,它不仅仅作为艺术治疗的一种方法,更是作为投射法的一种技法而逐渐发展起来。

总的来说,中井在努力探索怎样使绘画既对患者的治疗有效,同时又比较容易操作(中井,1984)的过程中,首先引入了自由画法,后又以河合的演讲为契机,引入了框架构造法,最后才发展成风景构成法,从而发明了独创性非常高的风景构成法。

三、风景构成法的特点

风景构成法有一些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特点,抓住这些独特性也就抓住了解读风景构成法的关键。

风景构成法是属于投射法中的自由表现绘画法。因此,自由度高,客观性低。这是风景构成法最大的特点。在两者的关系中,如果要在投射法中确定风景构成法的位置,可以通过下面的图5.1显示出来。

在图5.1中,实际上,自由度高且客观性低的技法在心理疗法中运用得最多。风景构成法作为一种治疗法,相当程度上是采用多义多方位的理解。但同时风景构成法是将绘画作为投射法的一种来运用,并试图通过这样做来了解被测试者的人格特征。这样一来,对绘画的东西进行意义解释时,就要产生偏于一个意思的判断。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盲点。绘画本来就是多义的,绝非只有一个意义。例如,不能说“河流是无意识的象征”这一判断是绝对对的。

但是,如果作为投射法来运用的话,在某个时候必须将一个多义的事物理解成单一意义的事物。

风景构成法拥有构成性的特征,构成性的意思是说,风景构成法是将三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进行转换,并且在这个转换的过程中,图纸一开始具有“想象后的风景”这个外在空间的性质,绘画的人需要把这些风景的距离关系整合好,然后构成风景图。与此相反,罗夏墨迹测验等的投射方法则是从模糊的形态中排斥性地选择出一个形态来构图。

我们把风景构成法和自由描绘法对照来看,就能清楚风景构成法的“构成性”的特征了。自由画法、罗夏墨迹测试等技法,是依据随便描绘的线条或墨迹把充满前形式的空间作为一种刺激,再从中排斥性地进行选择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投射性”过程。而风景构成法和箱庭疗法中,有一个由框构造出来的带阴影的素白空间存在着。因此,这种素白空间具有一种统合指向性,可以作为一个整体来构成风景。从以上就可以看出风景构成法的“构成性”的特征。

更进一步,到了上色彩阶段会出现与自由画法的“投射性”过程相互搭配使用的情况。也就是说,风景构成法是在素描阶段包含“构成性”过程而在上色彩阶段包含了“投射性”过程的一种技法。与自由画法相比,风景构成法是一种更稳妥的技法。

风景构成法的“构成性”特征,一方面使其在治疗实施的初期能够用于评价治疗的可能性,观察问题点等等。另一方面,与自由画法相比,风景构成法中的再次预知却是困难的(中井,1970,1971,1972)。

总的来说,自由画法等“投射性”技法和风景构成法等“构成性”

技法之间存在着相互补充的关系。这些“投射性”、“构成性”在实际操作中受“患者-治疗师关系”所支持。但与这种把“构成性”和“投射性”相对立的看法相对,河合指出必须注意的一点是:风景构成法作品本身是制作者的存在本身,不能忘记这是一个人的整体的东西(河合,1984)。这是关系到对风景构成法的看法的最重要的一点。

风景中存在有特别引人注目的项目这一特性,称为“诱目性”。所谓诱目性,是指患者的目光是有指向性、局限性的,当注意力集中在某一项目上的时候,也许会忽略对其他项目的观察。这不仅仅是在观察风景构成法作品时,我们在眺望现实的风景时,诱目性也都发挥着作用。当我们的眼睛看见感兴趣的东西,就会将目光停留在那里。这个时候,感兴趣的地方对我们而言,可以说是具有诱目性的。例如在山间行走,有的时候我们会因全心注意小景色,而无心进行广阔眺望。

被风景的何处吸引了目光,这对于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这种情况常常会发生在观察艺术作品时。但是风景构成法中作品与一般的风景画作品是不同的,因为风景构成法作品具有信息性。换句话说,风景构成法作品中富含患者的某些信息。那么如何来解读这个信息,即使对患者有了一定的了解,仍旧是治疗的关键所在。虽然艺术作品也具有信息性,但是它与风景构成法作品的信息性是不同性质的。总之,风景构成法作品中,信息是针对特定的人即治疗师。治疗师应该从诱目性这个视点出发解读患者的信息。

诱目性作为作品的特点,患者在向治疗师通过风景构成法进行倾诉时,也与眺望实际风景时一样,由于治疗师的不同,每个人的解读也可能是相异的。风景构成法的读取、理解,包括接收作品中所含的患者信息的过程和为了接收信息而注目于作品的过程,这些过程需要进行相互交流后才能达成。因此可以充分了解到,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治疗师的治疗经验,风景构成法使用的频率,治疗师的个性和类型都影响着对诱目性的关注,对于不同的治疗师,所关注的项目、领域有可能是多种多样的,也有可能呈现出某种程度的吻合。

关于风景构成法中的诱目性的判定具有重要的技巧和方法。研究发现,有经验者和初次体验者在解读风景构成法作品的时候有不同的策略。在关于诱目性判定上,有经验者比初次体验者更能进行一致性判定,一致性判定就是说和患者形成一致的感觉。这告诉我们:有经验者应用了与初次体验者不同的某种与患者共感的方法来对诱目性进行判定的。也就是说,有经验者能从患者把自己的无意识融入于作品的多种信息中,不同于初次体验者抓不住关键的信息,能更多地、共通地去感受和关注某些关键信息。除此以外,有经验者与初次体验者在所判定的项目上也是不同的。

由此看来,关于从临床体验得出的具有很强实践性的风景构成法的诱目性,是经验丰富的治疗师和患者进行共通的着眼点,因而诱目性的准确判断与否有可能成为理解患者内心世界的重要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