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援助-应对校园心理危机
16815600000020

第20章 对学生自杀危机的特别考虑(3)

态度:采取自杀行为在这个年龄段是非常少的,因为一般情况下这么小的孩子总会得到父母的更多关注。同时,他们几乎还没有使用酒精和其他药物,比年纪大的孩子更少有机会独自行动。然而,研究表明,3至5岁的孩子们也会有清晰的自杀念头。孩子们会用与他们父母同样的敌意的、批评的眼光看待自己,因此会构建很差的自我形象观念。

(10)误解:当孩子的抑郁心情得到改善时,自杀危机就结束了。

态度:当一个孩子的心情或者行为突然变得“高涨”起来,可能表示对于是否采取自杀行为的内在决定过程已经结束了。一个人下了决心了,焦虑就过去了,但他或她可能下的是自杀的决心。

(11)误解:青少年一旦有自杀的打算,总会想着自杀。

态度:当危机事件解除了,或者心理压力消除了,人的自杀念头通常就会停止。但如果又碰到某种新的危机,自杀的念头又会产生。

渊三冤关于帮助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的要点

当学校管理者、教师、家长等成年人发现了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时,首先要保持自己内心的冷静和稳定,尽管发现孩子有自杀倾向对我们来说是很痛苦的,会令我们感到很担心。比如,一个平时在各方面表现都不错的上初中的孩子,家长突然发现他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想自杀的意念,并且还在他的衣服柜子里发现了一张揉皱了的遗书。如果你就是这孩子的家长,你该如何和你的孩子谈论这样的问题?

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后面总隐藏着他们所认为的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困境,总压抑着一些无法直接宣泄的情感,而能引发青少年产生自杀意念的基本因素通常有4个:自我惩罚;逃避现实;幻想与有意义的某人重逢;改变不可忍受的生存情境。因而,我们所能采取的交流和沟通方法都只是帮助他们宣泄这些不良的情绪,帮助他们重新认识他们所面对的问题和困境。

下面是关于在帮助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时,成年人应该注意的一些要点:

(1)事先应该有充分的心理准备,他们可能会拒绝你所提供的帮助。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往往会因为难以承认他们有无法处理的问题而否认他们有心理上的危机,有自杀的意念。我们要意识到,他们拒绝帮助的本身可能不是针对你的。

(2)要运用同理心的技巧向他们表示你的关心。询问他们目前所遇到的困难、困境,以及这些无法解决的困境对他们内心的影响。要鼓励他们向你或者其他值得信任的人谈心,说出自己内心的困惑和感受。

(3)多倾听,少说话。要给青少年足够的自由和时间来说出他们内心的感受和担忧。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劝告,也不要总是觉得自己有责任为他们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要尽力想象自己处在他们那样的年龄和那样的处境时的感觉、认知和体验,想象自己可能采取的行为。

(4)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保持沉默。不要因为青少年学生或者自己的孩子一时不能与你交谈就轻易发火,或者轻易放弃。要允许他们在交谈的过程中出现沉默,或者出现烦躁。在交谈中,我们自己要能保持沉默,因为重要的信息有时就会在沉默之后出现。

(5)不要担心他们会出现强烈的情绪反应。情绪爆发或痛哭流涕会有利于他们的内心的焦虑和压力得到宣泄和排除,会有利于他们的情感得到释放。情绪宣泄后,往往就是理智的交流和思考的开始。

(6)要始终保持理智和冷静。要接纳孩子们的各种感受和想法,但记住,接纳不等于接受。谈话和交流的目的不是要说服他们改变他们内心的感受,而是要帮助他们自己去重新认识他们自己所要处理的问题和困境。

(7)要始终对他们说实话。如果他们所说的话或采取的某些行为使我们感到恐惧或害怕,要直接告诉他们。如果我们感到担忧或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也要直接向他们说。装做没事情或假装愉快,对交流和沟通通常是没有任何益处的。

(8)要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不要担心或害怕询问他们是否有自杀的想法,这样不会使他们去采取自杀行为,反而会使他们重新考虑,会挽救他们的生命。

我们可以这样说:

誗你是否有过很痛苦的时候,以至于你会产生想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

誗一个人在经历非常痛苦的事情时,有时候他会产生结束自己生命的想法。你有那种感觉吗?

誗从你的谈话中我有一种困惑,不知道你是否有自杀的想法?

我们不要这样说:誗我知道,你有自杀的想法,是吗?!誗你没有想去自杀,是吧?!

(9)要相信他们所说的话。任何自杀迹象和自杀念头都应该认真地对待,不论孩子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或话语来表示。

(10)不要答应对他们的自杀想法保密。我们可以向他们表示,为了保护你的生命,我要想一切办法帮助你。

(11)要尽量取得他人的帮助。如有自杀风险,要尽量取得专业人员或者孩子监护人的帮助以便共同承担帮助要自杀的青少年的责任。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心理医院就诊,我们也要尽可能寻求心理专家的指导和帮助。

(12)要让他们相信总有人能帮助他们的。自杀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总会找到其他更好一些的方法。我们要始终鼓励他们去寻求他人的帮助和支持。如果我们认为他们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要向他们(或者他们的家属)提供转介的信息。

(13)如果他们对寻求专业性的帮助感到恐惧和担忧,要花时间倾听他们倾诉担忧。我们要告诉他们,大多数人在这样的情景下都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并向他们解释带他们去见专业人员不是因为对他们的事情不关心。

(14)如果认为他或她即刻采取自杀行为的危险很高,要立即采取以下措施:誗不要让他或她独处,要始终有人陪伴。誗要去除可能导致他或她自杀的危险物品,或把他或她转移到安全的地方。誗带他或她去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

(15)要始终给予希望。要让孩子们知道,任何困难或困境都是能够有所改变的。

(16)要鼓励他们继续和你交流。在结束谈话时,要鼓励他们和我们再次谈论相关的问题,要明确下一次谈话的时间,要让他们知道我们愿意继续帮助他们。

四尧青少年学生自杀的预防与干预

自杀的危机干预主要在预防,预防自杀可分为3级,即一级预防、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主要是指预防个体自杀倾向的发展。一级预防的主要措施包括管理好高层建筑的顶楼、农药、毒药、危险药品和其他危险物品;监控有自杀可能的高危人群;积极对自杀高危人群进行心理危机干预或躯体疾病治疗;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应对生活困难、交往障碍的技巧。

二级预防:主要是指对处于自杀边缘的个体进行心理危机干预。通过心理咨询热线,或面对面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轻生念头的人摆脱困境,打消自杀念头。

三级预防:主要是指采取措施预防曾经有过自杀未遂历史的人再次发生自杀。

渊一冤玉级干预预案院自杀潜伏期

实施校园自杀危机干预I级预案的重点是:尽早发现具有自杀倾向的危险人员,及时排除各种生活事件所形成的心理压力,宣传和培训各种应对心理压力的技巧,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创建良好的集体和家庭心理环境。

1.尽早发现身边具有自杀倾向的危险人员:加强对自杀高危人群的监控与帮助可以减少自杀事件的发生率在学校校园里,如果当事人与下面5种状态有关,则属有自杀倾向的高危人群。也许当事人自己未曾觉察,但作为教师、同学、朋友或兄弟姐妹,我们应该及早提醒,帮助当事人在心理适应能力方面做积极改变。

(1)独居者。

孤独生活的男性更容易自杀。自杀率与独居生活有显著关系。当集体亲和力和约束力减弱,隔离的生活和孤独的个性会使人产生抑郁、睡眠障碍和绝望。不愿和周围的人交往,喜欢独往独来的人,往往容易产生自杀心理。生活环境再困难,只要能有集体生活,通常会减缓人的自杀倾向。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里的犹太人多表现为无欲、失去生存意志,但自杀行为并不多,然而战后许多幸存者却纷纷自杀。

(2)处于情感破裂中的人。在情感破裂中,尤其是两性情感破裂中的男性更容易采取自杀行为。

(3)家庭关系破裂的人。

家庭关系失衡或父母关系破裂的女性更容易自杀。

(4)学业(事业)适应困难的人。个性特别执著、特别注重个人名利的人容易在学业(事业)发生困难时采取自杀行为。

(5)具有较高智商但个性孤傲的人。

社会心理学的调查发现,医生(尤其是精神科医生)、节目主持人、作家的自杀率通常高于其他社会职业范畴的人。由于对社会弊端有自己的深刻认识、日常生活不稳定、情感生活起伏,这些都会成为导致自杀的原因。从事这类职业的人需要灵感,当灵感到来时疯狂工作,激情缺失时心情低落,双相情感性障碍常会使这样的人选择轻生。

2.积极排解突发生活事件的压力:突发的生活事件会降低人对自杀的抵抗力美国华盛顿大学教授霍尔姆斯等根据对5000多个样本的病历分析和研究,在1967年编制了《社会生活事件再适应评定量表》。他们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43个事件按照其对生活变化的影响和个人进行社会重新适应所需努力的大小,依次排列,以生活变化作为计量单位(LCU)。这里的LCU表示为生活变动的单位。

这一生活事件量表为“心理因素”的定量研究提供了计量工具。由于家庭成员尤其是配偶的死亡,在所有的心理和社会生活因素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需要最大的再适应,因而将其LCU定为100。研究发现,一个人在1年内的LCU累计值在150-300,患病的可能性为50%;如果LCU的累计值超过300,一个人患病的可能性便增加到70%。相反,如果所得的LUC值低于30,则其健康状况将大大高于平均水平。

表4-1社会生活事件再适应评定量表

顺序生活变动事件LCU顺序生活变动事件LCU

1配偶死亡10023子女离家29

2离婚7324姻亲纠纷29

3夫妇分居6525个人取得出色成绩28

4亲密家庭成员亡故6326入学或毕业26

5坐牢6327配偶参加或退出工作26

6受伤或大病5328生活条件有较大变化25

7结婚5029个人生活习惯较大变化24

8被解聘4730和上级相处不好23

9婚姻关系重归于好4531工作条件有较大变化2010退休4532迁居2011家人健康发生大变化4433转入新学校2012妊娠4034娱乐修养的较大变化1913家庭增加新成员3935宗教活动的较大变化19

14业务上较大的调整3936社会活动的较大变化1815性机能障碍3937借贷或抵押不到1万元1716经济状况的较大变化3838睡眠习惯的较大变化1617亲密友人亡故3739伙食习惯的较大变化1518改行或换工种3640家人中的较大变化15续表19夫妻争端有较大变化3541休假13

20借贷或抵押超过1万元3142节日12

21取消抵押品的赎回权3043微小的违法行为11

22职业有较大变化29

这是美国人在30多年前所制定的重大社会生活事件再适应量表。这些社会生活事件对于我们中国人,尤其对于青少年来说,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重大生活事件会引起人的心理反应,这又叫做心理应激过程。加拿大生理学家汉斯对应激做了系统的研究,提出了有名的应激学说。他指出肌体在各种外界刺激的作用下应激源会产生相同的、非特异性的应激反应,称之为“全身适应综合症”。这些应激适应反应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排解,积压在人的心里,就可能导致自杀的冲动。

3.积极调节社会生活竞争所产生的心理障碍:帮助人们积极摆脱“亚健康状态”

杜尔凯姆在其经典著作《自杀论》(1897)中将自杀分为三个种类:动荡型自杀,利己型自杀和利他型自杀。“利己型自杀是由于人们在生活中找不到寄托;利他型自杀是由于人们觉得生命的寄托超出了现实生活;而动荡型自杀来源于人类行动的缺乏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

由于人具有其生理、心理和社会的三种属性,因而这三方面的任何急剧改变都会给人带来综合性的变化。目前人类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高节奏、高风险、高竞争和高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的机遇,也带来更多无法回避的心理重负和挑战。心身障碍和心身疾病是这个时代的一种“文明病”、“知识病”,患这种障碍和疾病的人通常都没有器质性病变,却常常有各种不适,如出现头晕头痛、疲劳乏力、失眠健忘、肠胃不适、消化不良、易患病等现象。对于有这种现象又查不出器质性病变的人,我们称其患了“心理感冒”,出现了“亚健康状态”。他们正是处于所谓中间状态或诱发疾病的危险区。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梅尔杰斯为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描绘的心理画像是:情绪低落、自卑失助、放任冲动、角色混乱。

渊二冤域级干预预案院自杀萌生期

实施校园自杀危机干预II级预案的重点是:积极做好那些有自杀倾向的人员的心理咨询工作,帮助他们摆脱由于巨大的心理压力而产生的抑郁;在社会发生自杀事件或高危事件时,采取积极措施避免“维特效应”,积极控制容易导致自杀的客观环境。

1.积极为那些具有抑郁症或抑郁心境的人员提供心理咨询世界卫生组织在《疾病的全球负担》中指出:抑郁症是造成全球残疾类疾病的主要原因。按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世界范围内抑郁症患病率为3%-5%。在年满20岁的成年人中抑郁症患者增加速度最快。有资料表明,抑郁症的发病率已与冠心病持平,高过癌症,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健康。根据统计,自杀的人至少有1/3是抑郁症所致。

在我国,抑郁症虽无具体统计数字,但近年来发病率也很高。上海市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顾牛范教授在《中国的抑郁症》的报告中强调指出:“抑郁症在程度较轻时常不为家人和患者所知,以为是暂时性的情绪低落。很多抑郁症患者会误将因精神因素引起的头痛、腹泻、失眠、乏力当做单纯性躯体疾病去内科就诊,以致延误了对抑郁症的最佳治疗时间。抑郁症如不能及时得到治疗、对症下药,发展严重会导致自杀或家庭破裂,对社会造成直接或间接的经济负担或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