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三明市情概览
16819100000042

第42章 精神文明与文化事业(2)

民国12年(1923),沙县创建沙县县立初级中学,为全境最早创办的中学。1950年,全境有中学1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县立初级中学10所、私立初级中学2所,在校学生475人。1958年,境内增设高中部6所,新办一大批初中,普通中学发展到27所。其中,完全中学10所,在校学生782人。2005年,全市普通中学189所,初中在校生145070人,毕业生51497人,招生39370人;高中在校生55507人,毕业13933人,招生20438人;普通中学教职工14097人,专任教师12487人。2012年,全市普通中学151所,初中在校生80336人,毕业生31218人,招生26758人,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8.12%;高中在校生51521人,毕业16424人,招生17448人;初中专任教师7731人,高中专任教师3843人;初中毕业生普高升学率55.89%。

4.高等教育

普通高等教育新中国成立初,三明无高等院校。1975~977年,开办全日制高校2所,即福建农学院和福建师范大学三明数学大专班,3年中共招生1434人。1977年秋,三明师范创办大专班,首届招生500人。1978~1992年,三明先后创办全日制高校7所(班),即三明工业大专班、三明农业大专班、三明医疗大专班、福建农学院、三明师范专科学校、三明市教师进修学院、三明职业大学,共招生1.19万人,培养大专毕业生9167人。1999年9月,三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三明职业大学、三明师范学校、三明教师进修学院“三校一院”合并组建为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5月18日升格成立为三明学院。2012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2428人。其中,本科毕业生1735人、专科毕业生693人;师范类毕业生63人、非师范类毕业生1765人。

高等职业教育1983年,三明职业大学创办,为三明市唯一一所培养应用型专门技术人才的地方性职业专科学校。000年,三明职业大学并入三明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2月,福建水利电力学校升格为福建水利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5月,由原三明轻纺工业学校、三明财经学校、三明卫生学校组建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为全日制高等职业院校。至2005年,全市有福建水利职业技术学院、三明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高等职业学校。2012年,全市高等职业院校招生3177人,毕业305人。

5.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尤溪创办教员讲习所。此后,各县都办有各种类型的师范学校(包括师资养成所、师范讲习所、普通中学附设师范班等)。清宣统二年(1910),清流县王琼创办工读学校,为三明早期职业教育开始。民国16年(1927),宁化连冈中学附设乡村师范班,为全省最早开办的乡村师范。民国27年3月,省立师范学校随省政府内迁永安县。民国27年秋,福建省立龙溪简易师范学校迁于建宁县(民国29年迁往南靖县)。民国29年,福建省立顺昌简易师范学校迁于沙县琅口,改称福建省立沙县师范学校,增设普通师范科。民国30年,福建省立闽侯简易师范学校迁于沙县,改名林森学校(抗日战争胜利后迁回闽侯县)。

956年7月,莆田私立东山土木工程学校迁至永安,改名为福建水利电力学校,为新中国成立后三明境内最早的中专学校。1960年,三明冶金学校(隶属三明钢铁厂)、三明卫生学校、三明农林学校等创办。1960年,三明境内有农业中学70所,教学班113个,在校学生2184人。1978年,三明化工厂、省一建公司、永安机械厂、永安化纤厂等企业分别创办技工学校。1979年,遵照《国务院批转关于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的报告》,各地创办职业中学。至1992年,全市有职业中学(中专)37所,在校学生达9725人。2012年,全市有中等职业学校17所,在校生58165人,毕业生21924人,招生18423人;有专任教师1600人。

技工学校教育1986年,按照劳动人事部《技工学校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标准暂行规定》的文件精神,全市创办技工学校。至1995年,全市有技校22所(其中,省部属10所),在校生5813人,开办50多个专业,新招生2500人。技校生双证率达88%。2003年,全市技校招生共4931人,同比增长1.2%。2004年全市技校招生4373人,在校生达10863人,就业率达98%以上。2012年,全市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91万人,在校生5.89万人,毕业生2.19万人。

6.成人教育

成人中等教育1951年始,机关干部业余文化学校创办,至1954年实现每县1所。1960年,三明地区行政干校创办。981年,三明市干部学校创办,由市人事局兼管。1985年,由市总工会创办三明市职工中专。至1992年,全市共办29所成人中专。2003年,全市成人中等教育工作基本结束,各校不再招生。当年,全市有成人中等专业学校15所,在校生192人,毕业生372人,招新生615人,毕业班学生294人。成人高等教育1974年开始,福建师范大学、厦门大学等高校先后在三明地区各县设立函授站。1978年,三明正式成立农业函授大学(分校);1979年,先后成立福建广播电视大学三明分校、永安分校及各县电大工作站。1984年,三明化工厂职工业余大学、三明市业余大学成立;1985年,全国法院干部业余法律大学三明分部、三明市党校大专班先后成立。至1992年,三明市创办成人高校6所、电大工作站10个。2012年,全市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101人,在校生450人。

7.扫盲教育

20世纪40年代末,三明境内青壮年文盲率仍占总人口的7.3%。1952年,全区办民校(含冬学)1603所、学员7.52万人。其中,速成班271所,学员2.22万人。1987年,经市政府检查验收,全市12个县(市、区)实现基本无文盲县。全市非文盲94.77万人,占青壮年总数104.59万人的1.3%,符合国务院规定的扫除文盲的标准。1991~1992年,全市少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3.82%。永安市被国家教委授予“全国扫除文盲先进市”称号。2002年后,全市把成人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巩固、提高上。

8.自学考试

1984年10月,三明市成立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负责三明全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领导和组织工作。1985年11月,增设永安市城关考试点。1986年4月,全市有10名考生通过规定全部课程考试,获得专科毕业证书,成为全省首届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生。2005年,三明市自学考试报考人数20595人、41274人次,17080人获得单科合格证书,51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2012年,全市7729人、13095人次参加自学考试,10005人次获得单科合格证书,211人获得本、专科毕业证书。

9.特殊教育

民国27年(1938)3月,省中国银行在永安下茅坪康乐新村创办福利小学(后改为康乐小学),收养当时沦陷区的无依孤儿。1961年,三明儿童教养院(后改为三明儿童耕读学校)创办;1989年,三明市聋哑学校创办;各县也指定城区一所小学附设弱智儿童班。至1992年,全市共办20个弱智儿童班,有学生216人,教师33人。2012年,全市有特殊教育学校8所,在校生2497人,专任教师134人。

四文化

1.红军刊物

民国18年(1929),中央红军入闽,当时宁化、清流、归化(今明溪)红军就有刊物。民国22年4月,红军闽赣军区政治部创办《红色射手》。当时,建宁、泰宁、将乐等县的红军和地方部队均属闽赣军区领导。《红色射手》为16开油印,设有《扩红播音台》、《党的生活》、《本报号召》、《最后消息》、《卫生知识》、《猜猜看》等栏目。

2.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临时省会永安有30家出版部门、20个编辑单位、40余个文化学术团体和群众组织。省主席陈仪即委托进步作家黎烈文组建改进出版社,出版《改进》、《现代文艺》、《现代青年》、《战时民众》、《现代儿童》、《战时木刻》6种期刊,编印发行《改进文库》、《中国现代文艺丛书》、《现代青年丛书》等8套丛书及96种书籍。此后,永安县陆续办起39家出版社和省政府编译室、省教育厅编审委员会、省研究院编译室、省政干团编辑委员会等近20个省属机关院校设立的编辑出版单位,共出版13种报纸、136种期刊和各类专著800多种,各类丛书、丛刊近40套。其中,《改进》、《现代青年》、《现代儿童》、《现代文艺》、《联合周报》、《国际时事研究》等刊物,在当时产生广泛影响。

3.文化设施

新中国成立后,各县接管当地“县民众教育馆”,成立文化馆,开展图书报刊阅览等文化活动。1955年,永安县兴建工人俱乐部,建筑面积360平方米,内设图书馆、阅览室、棋艺室、综合活动厅等。三明境域各县先后建立工人俱乐部等文化设施。1993年,全市有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65个,文化中心(站)152个(其中乡镇文化中心(站)141个、街道文化站11个),电影院、影剧院104个(其中市区6个),市县图书馆12个,放映礼堂俱乐部43个,艺术表演场所11个。2012年1~9月,全市文化产业投资30.75亿元,有32个重点文化项目开工建设,近20个文化项目被列入省级重点在建项目。

4.三明市百花文艺奖

2006年,市政府颁发首届百花文艺奖,特别荣誉奖4件:

短篇小说《雷余的诅咒》(萧春雷)、篆刻《作客三明》等(苏宝星)、快板《桃花渡》(周治彬)、小品《不在老地方》(高起光);一等奖8件:中篇小说《网上找骗记》(郑林)、散文《故乡的昆虫》(林万春)、散文《醉人的小夜曲---哭泣的火烧岛》(吴孝桢)、诗歌《平凡中的不平凡》(林秀美)、诗歌《你是程序中的一个》(詹昌政)、书法《春夜喜雨》(朱盛柏)、版画《客家家谱》(游火旺)、剪纸《抗洪救灾》(姚智木);二等奖18件;三等奖30件。

2009年,市政府颁发第二届百花文艺奖,特别荣誉奖5件:组诗《轻的一种叙述》(卢辉)、行草《画竹歌》(连长生)、音乐《泡泡澡》(魏联词、陈久麟曲)、音乐《我是你肩上的一颗星》(贺磊词,林发、义彬、赵秀兰曲)、数字电影《村支书张仁和》(省文化厅、市委、市政府监制,宁化县委、县政府等摄制);一等奖8件:散文《踩着阳光过日子》(苏诗布)、短篇小说《一条有远大理想的鱼》(绿笙)、短篇小说《面罩·弹山》(苏诗苗)、诗歌《上清溪上》(外一首)(林秀美)、楷书中堂《鲁迅“无题”律诗》(陈秀元)、中国画《武夷环秀》(黄文渊)、摄影《生死大营救》(杨为春)、寿山石微雕《中国必胜》(北京奥运会组雕)(毛新华);二等奖19件;三等奖30件。

2012年3月,市政府颁发第三届百花文艺奖,特别荣誉奖6件:摄影《生死大营救》(杨为春)、歌曲《亲吻你再久依然恋着你》(贺磊词、伍林发曲)、长篇小说《石壁苍茫》(何葆国)、长篇散文《世族春秋》(萧春雷)、篆书《篆书扇面中堂》(傅宏志)、摄影《一家亲》(刘贤健);一等奖9件:长篇小说《永安笋商》(绿笙)、诗歌《雪域组诗》(黄莱笙)、长篇散文《历史上的60年》(冯敏飞)、行书《醉翁亭记》(戴建明)、行楷《诗话数则》(连长生)、国画《武夷昕韵图》(黄文渊)、寿山石微雕《福满乾坤寿悦盛世》(毛祚胜)、摄影《惊天》(黄棣龄)、摄影《历史的今天》(黄建明);二等奖9件;三等奖42件。

5.图书

明代,永安的罗克臣在贡川后山建立纹山书院,藏书10万卷。民国时期,各县均设有图书馆。其中,宁化县图书馆藏书达8300余册。1958年11月,在文化馆图书室的基础上建立三明市图书馆。1961年底,市政府拨专款派人到上海古旧书店购回古旧图书3万余册。随着三明工业建设上马,图书馆添购大批工业和科技书籍,使馆藏图书猛增至14万册。1983年5月,三明市图书馆升格为省辖三明市图书馆。1993年,全市共有12家公共图书馆。其中,市区有两家,即三明市图书馆和三明市少儿图书馆。2012年,全市图书馆总藏书量0.3万册;市图书馆共采购各类图书2100多册,接受社会各界赠书568册;年征集各类地方文献总数236种462册(件);修补破损图书512册,重贴并补写书后标1200多张,重贴色标2000多条。全年共接待各类读者51276人次,流通外借图书146635册次。

6.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