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驻藏军人心理健康教育
16825800000033

第33章 驻藏军人常见精神疾病与处理(6)

2)适宜的药物剂量由于各人的情况不同,需要维持的剂量及给药次数也因人而异。一般认为,维持治疗的剂量是急性期治疗剂量的1/3~1/2。每晚临睡前1次服下,较少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也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病情缓解后2~3年内复发的机会最大,故多数人主张至少应该维持服药4~5年。如在维持治疗阶段病情不够稳定,则需要相应延长维持服药时间。3)监护用药精神分裂症病人在患病期间由于不承认自己有病,故不像其他病人遵照医嘱按时服药。不少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病情好转,外表看来正常,但刚出院几天便拒绝服药;有的患者因服药后口干、乏力,担心药物对肝脏有损害、影响生育等,自动减量甚至停药;另有些患者因工作问题而忘了坚持服药,这都会使病人失去治愈的机会。为此,既使在病人能自觉服药的情况下,仍须有人监护服药。

情感性精神障碍

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心境障碍,是以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具有反复发作、自行缓解的病理倾向,缓解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不残留人格缺陷。

人类的情感活动多种多样十分复杂,可以表现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中的任何一种。情感受环境、文化、个性素质等因素制约,在病态情况下,其临床表现也必然各具其自身特点,严重程度也不尽相同。情感性精神障碍在临床表现上主要有抑郁症和躁狂症两种基本类型。如果两种类型同时发生在同一病人身上,则称为“躁狂抑郁症”,简称“躁郁症”。

一、临床表现

1.抑郁状态

1)抑郁心境是抑郁障碍特征症状(约90%),情感基调是低沉、灰暗的,可从轻度心情不佳、心烦意乱、苦恼、忧伤到悲观、绝望。病人常能体验和过去不一样,主诉生活没有意思,提不起精神,高兴不起来,心情沉重像乌云笼罩。病人整日忧心忡忡、郁郁寡欢、度日如年、痛苦难熬、不能自拔。宽慰最多只暂时有效。少数病人由于种种原因不愿谈论自己压抑的心情,或极力否认、掩饰、甚至强装笑容,应引起注意。在抑郁心境的背景上可出现焦虑、激越症状(约60%):病人表情紧张、局促不安、惶惶不可终日,或不停的来回踱步、夹手指、揪头发、拧衣被。多见于年长女病人,有的病人则表现明显易激惹性。

2)丧失兴趣不能体验乐趣常见并有特征性,病人丧失既往生活的热忱和乐趣,兴趣索然,越来越不愿意参加正常活动。开始可能仅对少数几件事,如食物、异性、社交活动,以后对一切活动,包括既往嗜好、娱乐活动乃至对家人、孩子、亲友团聚丧失乐趣,闭门独居,疏远亲友,回避社交。病人常用“没有感情,体验不出感情”、“变得麻木了”来描述自己的状况。

3)精力丧失开始可能轻,主观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日常活动虽继续进行,但机械、被动,以后越来越无精打采,精疲力竭,连盥洗、衣着小事都感到费劲,比平时要付出更大精力。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作拖拉、积压,懒于做事或简单应付了事,或放弃不做,严重时甚至连吃、喝、个人卫生都不顾。病人虽然知道应该做,但感到无能为力和力不从心。

4)自我评价低对过去和未来歪曲的认知,过分贬低自己,并具有特征性,可与一般悲痛反应相区别。病人总以批判的眼光、消极否定的态度,看待自己的现在、过去和未来,把自己说得一无是处,可产生无用感、无价值感,强烈的内疚和自责,对前途感到暗淡无光,对自己的一生表示无助、无望。随着症状加重,自责、内疚观念逐渐具有妄想性质。常见的有罪恶妄想,认为自己罪孽深重,将被遗弃或受到惩罚,也可出现贫穷、疑病和虚无幻想。

5)精神运动迟滞约半数病人有精神运动迟滞,是抑郁典型症状之一。病人整个精神活动呈显著、持久、普遍的抑制。注意力困难,记忆力减退,脑子迟钝、思路闭塞,联想困难。表现为言语少,走路、行动缓慢,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可达到木僵程度。有些病人迟滞并不十分明显,脑子里不是空洞无物而是反复冥思苦想,既往经历、功过得失萦回脑际,不是运动少和迟滞,而是焦虑不安、紧张激越。

6)自杀观念和行为抑郁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约高20倍,据估计抑郁自杀构成所有自杀的1/2~1/3,是抑郁症最危险的症状,应提高警惕。自杀观念通常逐渐产生,轻者仅感到生活是负担,不值得留恋,逐渐萌发长眠不醒或突然死去的念头,随着症状加重,自杀念头日趋强烈,千方百计试图了结此生,以死求解脱。长期追踪因自杀身亡者约为15%~25%。

7)昼夜节律指病人心境有昼重夜轻的变化,是抑郁症特别是内源性抑郁的典型症状,如出现则有助于内源性抑郁诊断,发生率约50%。

8)躯体或生物学症状情绪反应不仅表现在心境上,并且总是伴有机体的某些变化,如口干、便秘、消化不良、胃肠功能减弱等。食欲减退较常见(约70%),病人终日不思茶饭,无饥饿感,勉强进餐也是食之乏味,味同嚼蜡,常伴有体重减轻,而青年人或病情较轻者,食欲可能增强。睡眠障碍也很常见(约80%),主要为中、后期失眠,也可见入睡困难和噩梦,少数睡眠增多。典型的睡眠障碍为早醒,比平时早2~3小时,醒后即陷入今天如何度过、往后怎么办的痛苦绝望之中,是严重抑郁的表现,多见于内源性抑郁,年长者较青年人多见。疾病早期即可出现性欲减退,男性可出现阳痿,恢复亦较晚;女病人有性快感缺失和闭经。躯体不适可涉及各脏器,如恶心、呕吐、心慌、心跳、憋气、胸闷、出汗、严重者可达疑病程度。

躁狂病人很早即丧失自知力,抑郁病人大多知道和过去大不一样,但往往归咎于自己是“命中注定”、“自作自受”。

2.躁狂状态

躁狂状态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心境高涨、思维奔逸和精神运动性兴奋。

1)心境高涨表现为轻松、愉快、热情、乐观、兴高采烈、洋洋自得,好像人间无烦事,一切烦恼都抛在九霄云外。心境高涨往往生动鲜明,与内心体验和周围环境相协调,具有一定感染力,病人自称是“乐天派”、“高兴极了”,感到生活绚丽多彩,天空也格外明朗。情绪反应可能不稳定,具有显著易激惹性,可因意见遭驳斥、要求未予满足而大发雷霆、愤怒、敌意、辱骂、可出现破坏或攻击行为。有些病人在躁狂期也可出现短暂的心情不佳、焦虑和抑郁的两极情绪。

2)思维奔逸联想过程明显加速,说话声大、量多,常引经据典,高谈阔论,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话题常随境转移,病人常有“脑子开了窍”、“变聪明、灵活了”、“舌头跟思想在赛跑”的体验。在心境高涨背景上,自我感觉良好,感到体力强壮、非常健康,过高评价自己,吹嘘自己才华出众,是权威显贵,或腰缠万贯,神通广大。可在夸大观念基础上,派生关系妄想和被害妄想,但一般历时短暂。

3)精神运动性兴奋躁狂病人兴趣范围广,喜欢热闹场面,交际多,常主动与人打招呼,与素不相识的人一见如故;好与人逗乐、开玩笑、管闲事、打抱不平;整天忙忙碌碌,但往往虎头蛇尾,一事无成;办事缺乏深思熟虑,兴之所至狂购乱买,每月工资几天之内一扫而光;病人虽终日多说、多动,却毫无倦意,精力显得异常旺盛。

躁狂病人因自我感觉良好,很少躯体症状和主诉,年老体弱的躁狂病人应予注意,以免造成对躯体疾病的疏忽。食欲、性欲一般是增强的,睡眠的需求减少。躁狂的临床相相对稳定,缺乏抑郁症的昼夜节律。自知力往往早期即丧失。

二、防治措施

1.药物治疗

1)抑郁状态的治疗抗抑郁剂可视为解除抑郁状态的“特效药”,常用的抗抑郁剂有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氯丙咪嗪、麦普替林等。因治疗效果及药物副反应个体差异很大,必须在临床医生严密观察下,进行药物调整和试用摸索,才能找出最佳治疗方案。大量临床实践证明,SSRIs类新型抗抑郁药抗抑郁剂疗效肯定,用法简便,无明显副作用,但价格昂贵。

2)躁狂状态的治疗锂盐为治疗各种躁狂状态的首选药物,对急性躁狂发作状态可采用安定、氯丙嗪、氟哌啶醇等肌肉注射控制躁狂发作后,改用锂盐治疗。但锂盐的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较接近,毒性较大,在心理咨询门诊难以掌握和处理,应以在精神病专科诊治为好。

2.心理治疗

适宜于心理治疗的对象:轻症、无自杀言行者;性格缺陷较突出,认知偏差较明显,自卑心理,心理防卫功能较差者;心理因素较明显的抑郁症患者且无厌世消极行为者。

实施心理治疗时应避免以下事项:极力催促病人振作起来;在未积极使用抗郁剂治疗的情况下建议病人去度假或疗养;强制病人作出重要决定;对病人的妄想表示怀疑;在病人真正好转前宣称其已经恢复了健康。

心理治疗时应做的很重要的一点是,应该将病情和治疗方法详尽告诉病人,并且反复向病人保证:通过适当治疗,抑郁症可以治好。

3.抑郁症的自杀预防问题

抑郁症是情感性障碍中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临床类型,亦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最常见的心理疾病,被称为“人类第一心理杀手”。抑郁症可产生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的消极言行,自杀率很高,可对个人、部队带来巨大的损失和不良影响。早期识别和诊治抑郁症,是积极医疗本病,防止患者自杀的关键,对个人和部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有以下情况的抑郁症病人容易产生自杀行为,应高度警惕,严加防范:患者有威胁性表态言论;男性有消极言行,尤其是原来意志较为坚定者;有过自杀行为,年过30岁的抑郁症患者;有慢性躯体疾病或酒精中毒者;缺乏社会支持性帮助而症状又较为严重者;有自杀身亡的家族史者,尤其有用巧妙手法图谋自杀史者。

及时识别和预防消极自杀行为是处理抑郁症的第一原则,对此绝不能掉以轻心。每一位抑郁症患者,一旦拟诊或确诊后,医生必须对患者,尤其是其单位领导、家人明确讲明本病的自杀危险性。不管病情轻重、何种分型、发作次数多少、既往是否有过类似行为,均要求单位领导派人立即进行严密监护,好好陪伴照顾,直到疾病高峰期和危险期安全度过为止。中、轻度抑郁症患者可以在师、旅、团卫生机构中诊治,重度和有强烈自杀行为倾向的病人,必须住院治疗,刻不容缓。

与精神卫生相关的几种心理障碍

高山病(高山适应不全症)及其伴发的精神障碍海拔高度在3000米以上的地区,称为高原地区,其特点为气压低,氧分压亦相应降低,易导致人体缺氧,如未及时预防,则可引起高山病;平原地区的军人进入西藏地区,更易遇到低气压问题,进而出现高山病。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高山病,是关系到驻藏军人身心健康、保卫边疆的大问题。

一、发病机理

常住在高原地区的人能像住在平原地区的人一样生活、劳动,这是由于他们在长期与低气压的斗争中,适应了这种特殊的气候条件。适应原因是血液、呼吸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相应改变。在高山上,由于大气中氧分压降低,则肺泡气体交换、血液携氧和结合氧在组织内释放功能受到障碍,供氧与耗氧失调,致机体发生缺氧。海拔越高、大气中氧分压越低,则机体缺氧程度也相应的加重。在海拔约5000米时,机体对缺氧的反应,主要取决于个体代偿机能差异和适应时间的长短(即登高速度)。个体代偿机能好或经逐渐适应者,反应就少而轻,持续时间短,有的可无反应,反之则反应较重。人的精神紧张、疲劳、感染等因素,可增加氧消耗,对高山病的发病影响较大。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不但降低机体抵抗力,而且常因发热,增加氧耗量,诱发严重的反应如肺水肿等。此外高原地区的低温、低湿、紫外线等物理因素对发病亦有影响。

二、临床表现

高山病多发生于初进入高原地区时,特别在最初几天内。当机体逐渐适应后,则发病减少。临床表现一般是由轻而重,可分为急性高山反应和慢性高山病两类。

1.急性高山反应

1)高山生理反应短时间内进入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区,即有部分人发生头痛、头昏、呼吸和心跳加快,重者发生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失眠、疲乏、口唇轻度发绀、面部浮肿等,称为高山生理反应。一般在2周内可适应,症状能自行消失。

2)高山肺水肿在高山生理反应的基础上,少数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时,发生剧烈头痛、气喘、胸闷、胸痛、咳嗽等,个别严重者自口鼻涌出多量血色泡沫痰、神志不清。早期体温多无明显增高,唇及指甲发绀,双肺呼吸音减低、布满湿罗音。X线检查显示双肺野有密度较低、边缘不清的云絮状阴影。肺水肿的发生与以下因素有关:缺氧可使肺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且可通过神经或体液的作用,使肺小静脉收缩,全身血液重分配,大量血液自体循环移至肺循环,引起肺毛细血管内压力增高,最后形成肺水肿;寒冷可增加机体耗氧量,加重缺氧,也可导致血液重分配;机体在未完全适应以前,由于二氧化碳排出过多,血pH值增加,不利于组织内氧交换,增加组织缺氧程度。

3)高山昏迷在高山反应的基础上,极个别人在海拔4000米以上时,发绀明显、呼吸急促、思睡、反应迟钝、逐渐失去知觉,最后发生昏迷。昏迷可能由于缺氧导致大脑皮层受到严重抑制或缺氧引起脑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导致颅内压增高所致。

2.慢性高山病

1)高山血压异常症进入高原后发生头痛、头昏、心悸、恶心、呕吐等,血压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上,如送返平原,血压又恢复正常,称为高山高血压。发病原因可能由于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血液粘滞性增大有关。血压在90/50毫米汞柱以下,又伴有头痛、头昏、眩晕、疲倦、失眠等症状者,称高山低血压,较少见。

2)高山心脏病在高原地区居住3~6月以上,少数人特别是儿童可发生心悸、气喘、心前区搏动明显、右心室肥大、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极个别人出现右心衰竭的体征。X线检查肺动脉圆锥突出及右心室肥大。发病原因主要是缺氧引起肺血管痉挛,肺动脉压增高,久之发生肺动脉硬化,使肺动脉压进一步增高。当肺动脉压增高明显而持续时,可使右心室负担加大,而发生扩大、肥大,最后导致心力衰竭。

3)高山红细胞增多症久居高原,红细跑和血红蛋白增多是一种代偿功能。高山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根据不同的高度而异,一般若红细胞总数超过6.5×1012/L,血红蛋白超过200g/L,红细胞比容超过65%,并伴有紫绀、头痛、头昏、呼吸困难、全身乏力者,称高山红细胞增多症。发病原因可能是由于机体对高山适应不全,长期缺氧刺激骨髓,致使造血功能旺盛,以红细胞增多来补偿。

4)混合型由于个体代偿功能差异而不同,常见者为高山红细胞增多症、高山心脏病和高山高血压3者或2者表现为主时,称为混合型,一般转至平原后可恢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