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11

第11章 建设篇(11)

中铁二局承建高盖山隧道进口端左线9882米、右线9898米及1号、2号、3号斜井施工任务。3号斜井长2566米,井身综合坡度-9%,承担正洞独头施工任务最多,达2830米;正洞坡度-7.6‰,施工总长度5396米,总高差-253米。

设计预测,中铁二局管段内斜井及正洞将穿越45条富水断层,长度达2350米,其中90%洞段将穿过极高地应力区和高温地带;3号斜井须穿过8条富水断层,进入正洞后仍为反坡排水施工。

精兵强将进军高盖山

地下水丰富、断层多、坡度大,中铁二局人接下高盖山隧道施工任务之时,即抱定了与“水魔”狭路相逢勇者胜的雄心。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兵来将挡,水来土屯”。

中铁二局敢于进军前路“凶险莫测”的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当然是因为手中握有“王牌军”,这就是中铁二局第二工程有限公司。该公司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四川国有建筑企业综合实力十强”、“四川国有建筑企业最佳效益二十强”、“四川省先进企业”等荣誉称号,是支在业内赫赫有名的施工队伍。自1955年组建以来,二局二公司致力打造隧道与地下工程施工核心竞争力,建成隧道无数,青藏铁路羊八井一号隧道、兰新铁路新天山二号隧道等15项工程荣获省部级优质工程,其中西南铁路刘家山隧道两次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几乎经历了隧道施工可能遇到的所有难题,代表着中铁二局的隧道施工水平,更在地下工程施工领域享有盛誉。

先后担任二公司向莆铁路项目部经理的李启兵、侯永和,参加组织过多个隧道项目的施工,经验丰富。侯永和此前担任四川雅砻江锦屏山交通隧道西端项目部经理,率部成功解决了国内罕见的岩爆、涌水难题,胜利完成了隧道掘进9700米任务,创造了国内外隧道独头掘进新纪录。

中铁二局向莆铁路工程指挥部分管技术工作的总工程师张中厚此前担任五公司副总经理,参加组织过大量位于艰险山区、雪域高原,地质复杂、安全风险、技术含量和政治意义重大的铁路工程项目。分管施工生产的副指挥长杨贤波此前担任二公司、四公司副总经理,参加组织过青藏铁路羊八井隧道、渝怀铁路磨溪二号隧道、横南铁路分水关隧道等长大隧道施工。

从最高领导层到普通参战员工,中铁二局没有人不清楚隐藏在高盖山底“水魔”的凶猛,但更没有人畏缩不前。二局人众志成城、上下一心,在高盖山中不断超越自我,演绎了一段治水英雄的故事。

排水方案确保万无一失

胆大还须心细。中铁二局人怀抱雄心斗志进军高盖山隧道,雄心之下是周密的施工调查、施工组织安排和“以人为本”的安全防范。

2008年8月,中铁二局向莆铁路工程先遣部队,带着全体干部员工的重托,抵达福州市永泰县进行施工调查。先遣队翻山越岭来到人迹罕至的高盖山隧道隧止区。指挥部及参建子公司中铁二局二公司领导与技术干部们,地毯式踏勘了区域内的山岭、河谷与大小溪流、水库,根据设计预测,更从流域内年平均降雨量1600毫米、岩石裂隙发育程度等实际情况出发,制订出科学、详尽的施工排水方案,以确保施工进度和安全、质量。

方案采用梯级排水,1、2、3号斜井以3至5级梯级大反坡排水,配备540米扬程大型抽水机,并预留应急排水能力;进口采用一级机组小反坡排水。综合抽排能力达到了设计预测突涌水量的两倍。考虑到地方供电因检修等原因临时停电,给正常的抽排水和突涌水抢险造成困难或危险等情况,施工组织方案规定自备部分发电设备,防患于未然。

超前预报做实安全预防

中铁二局高盖山隧道施组方案,将超前地质预报纳入工序管理。这一预报科学扎实,详细明确,为施工提供可了科学依据。例如规定称,一般地段采用每循环1次地质素描和加深炮孔探测进行预报,地质素描图应及时报送专业地质工程师进行分析,判断是否需要采用其他超前探测手段;每一开挖循环必须加深炮孔探测,孔位、数量按照掌子面大小和地质复杂程度确定;在设计断层位置前后200米范围内采用TSP及地质雷达全程覆盖进行探测预报;在距设计断层影响带前后50米范围内或TSP预报的异常带前30米范围内进行超前水平钻孔,探明地质及富水情况。详细探明不良地质及含水情况后,经四方现场确定施工方案,方可施工下道工序等,这样,为安全有序施工提供了有效保障。

“水火无情”。隧道施工突发涌水不仅危害工程本身,而且严重威胁施工人员人身安全,为此,中铁二局高盖山隧道施组方案制订了周密的突涌水应急抢险措施。应急措施包括各洞开挖面附近设置人工和水位感应报警系统,通过物联网直通指挥部、项目部管理和监控人员;在预报可能发生突涌水开挖掌子面设置救生平台,准备充足的紧急救生器材便于自救。洞内掌子面100米范围采用安全电压照明,并在隧道内洞顶按30米间距安装强光指示灯,保证在发生突涌水后立即停止施工用电及施工照明用电,并启用救急照明系统,确保洞内逃生和营救时不会连带发生触电事故等,同时,二局还组织职工讲授突涌水征兆常识、逃生应急措施,提高和自救与互救的能力。

高盖山中的“水魔”飘忽不定,肆虐为害的程度远远超出了预判。

2009年10月9日,3号斜井X3DK0+404掌子面突然发生穿孔涌水。由于水量巨大且事出突然,洞内抽水及电力设备不能满足排水要求,导致斜井被淹320米。

2010年2月26日,3号斜井右洞掌子面实施爆破作业至YDK469+856时突发涌水,与斜井尚未处理的涌水叠加,淹至井身。

2010年9月9日,3号斜井右洞掌子面实施爆破作业至YDK472+234,拱部被高压水击穿,涌水伴有大量角砾状填充物涌出,淹没正洞500米。

中铁二局高盖山管段实际总计发生突涌水19次,导致4次淹井,总涌水量为设计预测数10倍。

事后勘察分析,突涌水之所以出乎预料,在于断层实际情况比设计预测提前,断层朝掌子面前方大角度倾斜,影响破碎带延伸至拱顶,断层两侧挤压片理发育,断层内以断层泥和角砾为主,为强富水;隧道开挖前,断层泥起到了阻水作用,断层水囊未能浸入开挖面,因此超前探孔未能探及;开挖后隧道拱顶破碎体剥落,高压水将水囊底部击穿出现渗水,并带走细小颗粒,逐步疏通了排水通道,断层破碎带内的断层泥和角砾在高压地下水的作用下一起突然爆发。

2009年5至9月,也就是X3DK0+404发生突涌水之前,高盖山隧道3号斜井开挖月进度达300米,创造了向莆铁路全线的“奇迹”,被业主向莆铁路公司树为“标兵”,但斜刺里杀出的“程咬金”,使气势如虹的施工进程,被生生阻断。每次淹井发生之后,要将“不速之客”请出洞外并恢复施工,均须一个月以上。事后估计,高盖山隧道前后发生的突涌水,导致工期被耽搁半年以上。

调方案增设备储能力

出乎预料的巨量涌水,给中铁二局高盖山隧道施工造成了巨大困难,不仅生产安全受到影响,而且成本投入陡然增加。工期,这一直接关系向莆铁路整体建设进展,而且关系中铁二局社会声誉的重大指标,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面对涌水,二局一边调整施工方案,动用技术储备竭力止水,一边不惜一切代价购置、投入抽排设备,大幅提升排水能力,投入之大,超过了中铁二局施工过的任何一座突涌水隧道。

斜井X3DK0+404处发生涌水前,洞内共建有3个水仓,储水量均为120立方米左右。因排水能力不足导致斜井被淹后,中铁二局紧急调配多台37KW和90KW水泵抽排,积水排出后调整各水仓设备配置。

3号斜井工区5号(井底)水仓的排水能力,在突涌水情况下,决定着整个排水工作的成败。经过比选,二局在5号水仓增设大型泵房,增设扬程300米、功率710KW、流量540立方米/小时的矿用大型水泵,并增设钢制排水管。

在来势凶猛的突涌水面前,抽排必须争分夺秒、一鼓作气,抽排量必须“跑赢”突涌量,这就要求抽排设备不得有任何停歇,否则可能前功尽弃。意外的突涌水发生前,二局为避免地方供电检修停电已经自备了发电设备,巨量突涌水发生后,在加大排水能力并增加安全储备的同时,安装完成后,每个水仓均配置一台1000KVA变压器,同时将10台固定发电机合计3000KW并机升压进洞。3号斜井高峰时自备发电机多达28台,避免了单纯依靠地方电力可能导致停电给抢险施工造成影响等严重后果。

据事后统计,中铁二局为解决高盖山隧道意外涌水难题,仅仅抽排水一项,即额外投入费用近亿元。

如果说,中铁二局人为高盖山隧道抽排水能力预留充分的余地,是一种老牌铁路施工企业的经验,那么,在出乎预料的巨量涌水发生之后不计代价的加大设备投入,则是中铁二局人在新时代视“合同高于一切”处事原则的具体体现。

洞内治水“十八般武艺”全用上

中铁二局承建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过程中遭遇的突涌水,究竟有何等厉害?中铁二局二公司项目部首先遭遇突涌水的作业人员记忆犹新:从钻孔中喷射而出的激流,甚至将正在穿石过岩中的风机“击退”。

力量强劲、水量巨大,意味着封堵异常艰难。

也正是因为艰难,二局人在高盖山隧道演绎的斗水故事才倍加感人。

抽排,只能满足施工条件的需要;如果无法根本解决出水问题,即使抽排能力完全达到或超过了涌水量,仍有一系列后果无法避免。止住水、治好水,意味着隧道建成后的使用效果,对于建设者来说,意味着成本控制的程度与经济效益。

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区域地下水与地表连通性较强,地表为农田及植被覆盖,如任由地下水长流,将会造成山体水位下降,地表农田干涸,植被枯死,居民饮用水缺乏,从而造成一系列的环保问题。

工区高差大,出水需要靠多级泵站提升,抽水设备、材料投入与运行用电很大,五级泵站每天运行电费高达数万元,若长期抽水,将不堪重负。

后期正洞施工将可能穿过更多断层,极有可能还会出现涌水,如不及时处理已出水点,叠加出水量将可能再次大于设备最大抽水能力,造成淹洞,导致长时间停工。

地下水处理工艺、方法和材料选用,受岩性、构造差异影响很大,任何一个成功案例都不可能完全照搬在新项目上使用,必须通过一定的试验性施工确定工艺、方法、材料和施工参数,以便及时为后期主洞可能出现的出水做好快速施工准备。

2010年3月3日,建设、监理、设计和施工单位召开四方会议,确定中铁二局高盖山隧道采取“先探后挖,再择机封堵”的治水原则,“排”、“堵”结合施工;加大排水能力安全储备,以作为“挖、堵”时间差的涌水抽排预案;对已出水段尽快采取“限量排放”或“限能排放”的措施,避免已揭示出水段涌水量叠加给抽排水带来困难、成本增大、进度受阻、地表民生和水环境等问题进一步恶化。

大涌水处理是一项综合、系统工程,必须综合考虑施工场地、环境、区域水文地质等因素,一般规律必须与实际情况相结合。中铁二局施工高盖山隧道处理突涌水过程中,广泛采取了国际国内成熟的宝贵经验,又根据该工程突涌水的实际情况和整个向莆铁路建设进程的迫切需要,有效运用了排放作业、绕避作业、带水作业、顶水作业和改造作业等数种方法,使用了抗分散添加、聚氨酯和LVE新型环氧化学等新材料,成功实践了地质预测预报、反坡排水注浆、动水注浆、静水注浆、密水围岩再造等多项先进技术,并总结出相关方案。

事后统计,高盖山隧道1、2、3号斜井工区封堵突涌水施工中,共16处径向注浆,注浆总长度200米,钻设φ75注浆孔28430米,安设φ50孔口管7290米,耗费了“海量”封堵材料。

在高盖山隧道径向注浆封堵施工过程,二局还成功应用了“三步注浆封堵法”:浅层封堵灌浆。这一径向注浆封堵方案,借鉴业内以往经验,又大胆创新,增加了浅层封堵灌浆工序,将传统的“两步法”变成了三步,使传统的方案更加完善、定型。

坚韧沉毅建功立业在八闽

福建省建成和在建的铁路形态,被形象地比喻为一张弓,而向莆铁路好似弓弦上的一支箭,直插大京九,建成后将构成中西部地区至东南沿海港口运输大通道的钢筋铁骨,对进一步推进福建与内地山海协作,构建对外连接的战略通道,拓展湄洲湾港口腹地,实现港口资源共享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大动脉。

中铁二局决战向莆铁路高盖山隧道,已彻底降伏了“水魔”。追根溯源,这场恶战的胜利,既有中铁二局作为老牌国有大型施工企业的深厚底蕴,又有当代中铁二局人在新时期对“开路先锋”精神的弘扬。三年半时间里,中铁二局人远离家庭与单位,阕隔父母妻儿,降伏横暴的突涌水,为企业堪称悠久的辉煌历史,再添浓墨重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