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25

第25章 建设篇(25)

第三个特点是“创优”。

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是工程管理的主旋律。通过不懈努力,管段内的隧道、桥梁等从结构尺寸、结构强度上,质量都是可控的。各级外委检测单位检测的数据就是最好的佐证。大战期间,还开展了“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大反思大检查活动”,深刻汲取石太客专工程质量事故教训,无论是主体工程还是附属隐蔽工程,都严格标准化作业,确保工程质量“零缺陷”。

第四个特点是“提高”。

大战期间,在抓好进度、安全、质量等工作的同时,重点抓好队伍管理、拌合站管理、加大对偷工减料行为的卡控力度和资金管,以及物资设备管理、环保水保工作。

在上级单位和业主、监理、设计等各方的全力支持下,经过广大参建员工的不懈努力,此次“百日大战”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完成投资56206万元投资(占计划投资52622万元的106.8%),在主要形象进度及完成实物工程量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此次百日大战结束后,距离2009年年底还有40多天的时间。向莆公司已将十八局指挥部的年度计划由8.3亿元调整到12亿元。在剩余的40天内,全标段至少要完成1.7亿元的投资,压力相当大,也确实存在不少困难。为此,指挥部要求全体参建员工再接再厉、一鼓作气,不停歇、不松劲,趁热打铁,决战40天,超额完成全年施工投资计划。

经过精心组织,周密计划,科学施工,指挥部超额完成了2009年的施工任务。2009年累计完成投资12.8758亿元,占业主调整后年度计划12.亿元的107.3%。占原年度计划8.3亿元的155%,形象进度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施工生产一度领先。

百日大战和决战40天,指挥部共发放各种奖金306万元,有力地调动和鼓舞了全体参战员工的积极性

抗洪抢险显真功

2010年,是向莆铁路施工非常关键的一年,其成败决定了全局的成败。按照计划,指挥部拟于2010年6月以后筹备开展新一轮的百日大战。然而,一场始料不及的武夷山区三百年不遇的洪水天灾发生了,给正常的施工生产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2010年4月13日以来,福建三明、南平地区持续遭受强降雨袭击。6月18日凌晨,福建省富屯溪流域发生特大暴雨,其中,泰宁县三小时降雨量达194毫米,雨量为三百年一遇,建于地势较低的店铺、房屋全部被淹,泰宁县城汇水最深处达5米,金溪特大桥纵跨的金溪河最高洪峰流量超过每秒7800立方米,泰宁县境内47座桥梁被毁,一时间,泰宁告急、沙县告急、南平告急、资溪告急,各地要求紧急抢险、救援的电话应接不暇。

灾情就是命令。在天灾面前,国家利益、社会利益、民众利益高于一切,在业主的要求下,崔连友指挥长迅速率领50人组成的抢险队赶到沙县、南平等地抗洪抢险。

但令崔连友同志想不到的是,自己的后院也被水淹了!

6月18日中午12时许,北溪河的洪水涌进指挥部办公楼院内。仅仅十余分钟,一楼办公区全部被洪水浸泡,水势仍未减退。之后,洪水仅差三个楼梯台阶就漫上二楼……

密切关注灾情的刘保良书记和安全总监张守同等在第一时间紧急组织指挥部全体人员火速转移一楼办公设备及重要文件资料等。

当日下午15时许,指挥部内停水、断电、通讯信号消失,成为“孤岛”。17点50分,洪水退去,院内淤泥、积水、杂物仍有近2米多厚。

据泰宁防汛指挥部24日公告,“6·18”洪灾级别为该县三百年一遇。泰宁城区近六千间房屋遭受洪水侵袭,原计划19日开始中考的中小学校全部停课、考试延期。经初步统计,此次洪灾严重影响了指挥部的正常办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80万元,但无人员伤亡。

此时崔连友正在鹰夏铁路、峰福线抢险。

原来,峰福线K246+700(位于南平南站福州方向13公里处)两侧山体滑坡,部分泥石流已将铁路掩埋,塌体大约一千方,铁路行车中断。

崔连友同志带领123人的抢险队,克服了公路交通不畅等多种困难,及时赶到南平南站,与向莆公司总经理王建盛、副总工兼安质部长李德基紧急会商抢险方案。

下午3点40分,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由南昌局有关领导陪同赶到现场,紧急召开现场会,要求配足人员、设备,安全、快速抢通。

经过三个昼夜连续奋战,到21日清早,出险地段基本满足通车条件。崔连友同志疲惫地从南平回到泰宁,而此时,指挥部‘大本营’刚刚经历‘6·18’重创,所属四个项目部受灾情况严重,所有桥梁的栈桥全部被毁,部分边坡垮塌,部分压风机房、钢筋加工厂、工地值班房被埋,个别隧道斜井被淹,大量的物资及小型机具被冲走,多数变压器烧毁--据不完全统计,此段时间的洪灾造成FJ-1A标全线直接经济损失高达8607万元,生产自救面临严峻的压力。

“崔指挥长,请即刻组织100人赶到邵武抢险!”

21日上午10点,刚从南平抢险回到泰宁崔连友,又接到了业主的指令。11时许,由三、四公司项目部组成的100名抢险队员集结完毕火速赶往邵武。

随后,时任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的彭仕国也赶来了。

6月16~26日,受暴雨影响,南昌铁路局管区既有线较重塌方二十余处。灾情发生后,铁道部副部长王志国冒着大雨,第一时间赶到鹰夏线资溪铁关村车站检查、部署抢险。

在资溪火车站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南昌铁路局的领导安排中铁十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八局等参战单位负责鹰厦线K77+410~+555段的抢险工程。与南昌局和向莆公司领导踏勘了现场后,彭仕国副总经理和崔连友指挥长胸有成竹地将施工方案和计划组织一一向南昌局领导作了汇报,南昌局领导马上就对十八局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所积累的丰富经验刮目相看,当即决定将这个卡脖子的抢险重任交给十八局总指挥、总负责。

路基垮塌地段左侧是大约400米宽、50米深的簸箕形山谷,这里是全线水毁最严重的路段,长长的轨排如一条硕大的蜈蚣,斜卧谷底。经过测算,填实这个缺口,至少需要5.2万方的土石,如同在山谷中筑起一道“长堤”。

很快,铁道部有关部门、南昌铁路局、向莆铁路公司、中铁四院、中铁十八局、中铁十四局、中铁十局、福州供电段、南昌工务段、邵武通信段等救援单位齐聚铁关站。根据“永临兼顾、安全快速”的原则,经过反复论证,决定采取就地取材,对附近的小土山实施定向爆破,取土、填筑、碾压密实的方案。

时任局指副总工程师成贵宾带领20名小伙子负责最困难的管涵连接、安装任务。塌体部位底部需要安装不少于30节管涵,一米长一节的管涵重达1.1吨,狭窄、陡急的路堤,仅靠人力无法完成。已集结的四台挖掘机在几十米高的斜坡上一字排开,一节节涵管“接力”传递到谷底涵洞的入水口,再由人工从涵洞内推到出水口,拼装、就位。其他的抢险工作也在按部就班地有序进行着……定向控制爆破,一次就是近2万方,6台大功率推土机推平碾压,12台挖掘机昼夜不停的挖掘、装渣,15辆25T以上的运输车穿梭不停。

南昌铁道报的两名记者到现场采访,坐镇指挥的南昌局党委书记王秋荣和向莆公司总经理王建盛连声说:“你们不要采访我,去好好采访一下崔连友,他是非常优秀的指挥长。”

6月26日13点40分,王志国副部长第二次来到正在紧张施工的抢险现场,关切地询问:“设备力量够不够,是否具备夜间施工条件,采取什么措施,计划最快多长时间抢通?”王秋荣书记说:“这个作业面由十八局总体负责,施工单位很不简单,很快组建了现场指挥部,指挥部领导和施工人员同吃同住,总体施工进度比较理想。”王志国副部长又说:“你们这里是最艰巨的,是重中之重,10天时间能不能抢通?”王秋荣眉头微蹙地说:“我们反复计算过工期,预计最快也得12天,回头我们再进一步优化方案,尽最大努力按10天完成。”

随后,按照王志国副部长提出的10天完成任务的目标,崔连友和李德基开始研究夜间施工计划和后勤物资的调拨等各项工作。

经过7昼夜的艰苦奋战,完成土石方填筑62000方、接长涵管30米、清表10000多平方米、铺设彩条布6000多平方米、码编织袋三千多个、铺设土工格栅25000平方米等,被洪水冲垮的路基重新“焊接”,提前完成了抢险任务,确保了鹰夏线按时通车。

至2010年7月28日,根据业主和地方政府的要求,中铁十八局向莆线近三千人次、近百台套的车辆及设备在崔连友的组织带领下,多路“出击”,先后参与外南、峰福、鹰厦等铁路站线及建宁、泰宁、将乐等地方的救援任务,广大抢险人员充分发扬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和作风,冒着连续的强降雨,盯着持续的高温天,夜以继日,连续奋战,为抗洪抢险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受到了铁道部、南昌局、向莆公司、南平市、三明市、泰宁县、将乐县等单位领导的赞誉,充分展现了十八局的战斗力,体现了“胸怀大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抗洪精神。

领导关怀添干劲

2010年的特大洪水灾害,给十八局全体员工的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不仅工程设施、财产受损,更严重的是至少影响了两个月的正常工期。留给十八局建设者的施工时间已经非常有限,工程建设已到了攻坚决胜的关键时期,成败与否直接影响到十八局的整体形象。为了千方百计抓生产、竭尽全力赶工期,指挥部决定于8月1日至11月8日开展第二次“百日大战”劳动竞赛活动。

8月1日下午,古城泰宁烈日高照、晴空万里。在北溪河边的金湖宾馆,中铁十八局向莆铁路指挥部隆重召开了2010年半年工作会暨百日大战劳动竞赛动员大会。

向莆公司福建第一指挥部指挥长张志鹏、铁科院(北京)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向莆铁路FJJL-1标监理部副总监梁巨海、各参建子(分)公司党委书记出席了会议,并分别在会上作了动员讲话,提出了具体要求。

已任集团公司总经理的彭仕国也专门参加了动员大会,并作了重要讲话。他对向莆指前期超额完成施工生产任务、夺取了抗洪抢险的全面胜利、安全质量无事故等成绩进行了肯定,认为向莆指挥部的工作是扎实的,领导干部的作风是过硬的,施工组织是科学的,现场管理是规范的。随后,他指示,要认清当前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科学组织,有序开展,保质保量完成大战任务;要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把全体员工的全副精力都投入到百日大战的施工生产上来;要明确指标,瞄准重点,理清思路,分工负责,责任到人,落实到位;要优化方案,抓难抢重,通过大战全面扭转重难点工程的困难局面;要抓好安全质量工作,确保安全零事故,质量零缺陷;要积极筹措资金,用好资金,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崔连友同志在动员大会上讲话时说,各级领导干部要动员全体参建员工,认清形势,统一思想,充分发扬“胸怀大局、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抗洪精神,坚定必胜的决心和信心,落实铁道部“六位一体”管理要求,把握天时,顺势而为,迅速掀起“百日大战”劳动热潮,推进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全面完成年度工作计划而锐意进取、奋勇拼搏。

为确保大战任务的胜利完成,指挥部采取了有力措施。

一是成立机构,全面动员,营造大战的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强队伍管理。首先是领导干部转变作风,以身作则,身先士卒,扑下身子,靠前指挥。其次是加强对管理、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增强责任意识,落实岗位责任。

三是倒排工期,细化计划。日保旬、旬保月,每天一调整,每周一总结,每月一考评。

四是突出重点、克服难点。对雪峰山隧道、宝台山隧道、金溪特大桥、将乐车站等重、难点工程采取非常措施,多方协调解难题,资金倾斜强保障,力克难关保工期。

五是增加人员、设备,切实满足大干需要。大战期间,增加一线施工作业人员1052人,技术管理人员47人,机械设备147台/辆/套。

六是物资保障措施有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建设需要。

七是制订激励措施,充分调动全体参建人员的积极性。指挥部制定了严格的奖罚制度,设完成任务奖、超产奖、控制性工程进度奖、综合奖等奖项,总计约300万元的奖励,完成任务的重奖,完不成任务的重罚。

2010年10月3日至6日,在“百日大战”攻坚阶段,集团公司总经理彭仕国又再次率领工作组到向莆线进行综合大检查。工作组分内业、外业两个组,采取看现场、个别谈话、查阅资料等方式,对现场管理、安全质量、财务管理、物资设备管理、成本核算和合同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大检查。

6日上午,工作组在局指召开综合检查工作会。会议由时任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兴周主持,副总经济师赵继生、财务部部长种国庆、纪委监察室主任于文清、工程部部长郭志强等,四公司总经理闫广天,三公司总经理温法玺,二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兼向莆项目部经理杨柳青,福建公司总经理孟文林等子(分)公司领导,向莆线相关人员近100人参加了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