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30

第30章 建设篇(30)

袁全祥指挥长在表态发言中指出,我们将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好王副局长的指示精神,为确保2010年3月31日前完成排水任务,实行重奖:“若按期完成奖励10万元、每提前一天奖励10万元。”

智慧,就像一位美丽的天使。随着水位的上升和下降,在空间有限的隧道里,要不断移动笨重的抽水设备,给抢险队员们带来种种困难。三项目总工金坤学及时研制一台“移动泵”站,为了赶制新设备,孙凯、陈天文等攻关组的同志们,忘记了吃饭和休息,很快加工出“移动泵站”,立刻派上用场,为抢险赢得了宝贵时间。

几番拼搏不寻常。2010年4月2日,将士们在历时20个日夜的鏖战,取得了抗击特大突水的阶段性胜利。

当排水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专家组建议采用:“以堵为主、限量排放”的指导方针,并制定了帷幕注浆堵水方案。

2010年6月14日,2号斜井帷幕注浆堵水取得成功,受到了南昌铁路局、业主、设计、监理、地方政府等领导的充分肯定。

抢险无处不英雄。焊工们的眼睛被弧焊灼伤,发生红肿,可他们仍然奋战在抢险之中。有的队员因长期奋战在潮湿的施工环境中,身患湿疹、皮肤过敏,奇痒难忍,等等。这就是抢险英雄们的真实写照。

巍巍青云山讲述了抢险队员们战胜特大突水的故事,滔滔大樟溪诉说英雄们穿越高温地热段的传奇。

先后出任四项目部经理张教才、张仪勇,三项目部经理张义君、总工金坤学带领员工们,担负青云山特长隧道11100米高温地热段施工,该段深藏于八百多米深的大山腹地。冬天,高温地热段的围岩温度达28摄氏度,夏季达40摄氏度,再加上机械设备和人员施工排出的热量,使隧道内酷热难耐。在高温、氧气不足的环境下的作业人员,极易导致脱水、缺氧的生理反应,和因心理压力产生烦躁情绪,这些都给安全施工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建设者们长期在高温、潮湿的环境里施工,导致腋下、裆部发生不同程度的红肿、湿疹、溃烂。项目部购买了大量的痱子粉、皮炎平、藿香正气液等消炎解毒药品,供一线员工使用。指挥部、项目部先后采用大功率通风机送风,在作业面喷水降温等办法人工改善施工环境,给员工们备足绿豆汤等办法防暑降温。

凝心聚力真如铁--他们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施工生产和人本管理全过程,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责任承诺”、“五比四创夺五杯”、“青年文明号”等活动,为安全优质、绿色环保完成任务提供保障。

群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四年多来,指挥部党委强化全员政治、大局、形象、责任“四大”意识,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融入施工管理之中。指挥部先后带领三、四、六和电务公司的三千多名将士,以“严、细、新、实、勤”和“全面工作抓落实”的管理理念,掀起了“创业在向莆、奉献在闽赣”等9次劳动竞赛热潮。

四载艰辛不寻常,铁血男儿写春秋。他们以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的精神,闯关夺隘,攻克了城峰3座小间距隧道施工难题、征服了12条断层中的5条强富水带、战胜了9号断层特大突水和11100米的高温地热段、6300米的岩爆段、4070米的软岩大变形段等困难。

2011年9月13、16日,建设者们通过3年零1个月的艰苦鏖战,青云山特长隧道提前贯通,误差满足设计要求,取得了比铁道部批复工期提前106天贯通的优异成绩。时任集团公司董事长李洪奇听到汇报后高兴地说:这是“高精度”贯通。在贯通庆功会上,党委副书记李富春告诉笔者,“高精度”贯通全靠局指测量队长邱先锋这把好手。采访邱先锋时,他说:隧道掘进施工中释放的水雾、粉尘、噪音……对精密测量都构成严重影响,为解决这一矛盾,测量人员每隔500米,就要做一个控制段,增加闭合点,使测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2012年5月19日,时任六公司总经理王彬,提出“坚决拿下向莆铁路青云山无砟轨道的施工任务”的口号。副总经理吴伟披挂上阵,他们战高温、斗酷暑,掀起了大干30天,完成左线施工的劳动竞赛热潮,在激越的大干中,创造出一个作业面日完成无砟轨道施工196米、全线日均530米的好成绩,确保了左线无砟轨道施工节点工期。2012年11月25日,建设者们完成右线无砟轨道的全面施工,比业主计划工期提前20天,打了一场短平快的战斗。2012年12月21日,向莆铁路公司向在无砟轨道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将士们给予嘉奖和8万元的奖励。

青云山特长隧道穿越国家“4A”级风景区、老鹰尖山国家生态保护区,大面积的铁路建设对环保构成了严峻挑战。按惯例,22公里长的双线特长隧道,应设计6至8座斜井辅助出砟、排水、通风,而基于环保,只设计了4座斜井,给施工带来了种种困难。为把青云山隧道建成环保线,建设者们硬是以多流汗、多吃苦的精神,成就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青云山特长隧道施工,在我国铁路隧道的建设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先后引起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极大关注。铁道部副部长卢春房、原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中国工程院院士、原铁道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孙永福,南昌铁路局党委书记王秋荣、常务副局长钟生贵先后视察了青云山特长隧道,勉励建设者们为祖国铁路建设再立新功。孙院士在视察中即兴题词:“推进技术创新,建设青云长隧。”

这是一个无愧于英雄称号的集体,指挥长袁全祥除回机关开会外,从未离开过工地。向莆铁路公司总经理王建盛称赞他为:“全线出勤率最高的副局级指挥长”;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爱人患病毒性脑膜炎,他只是借出差的机会顺便回家看望一下。总工李铎在向莆铁路工作四年,休假时间不足一月。孩子高考,他也就提前一天回去,待孩子考完了后又立即返回工地。

墙内的花儿墙外香。建设者们笑傲青云山特长隧道,海西建功立业的感人故事,先后被《福建日报》记者追踪报道,建设者们的动人事迹在八闽大地传颂。

笔者采访时,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向莆指挥部指挥长袁全祥深有感触地说:四年多来,全体参战员工顽强拼搏,安全优质圆满完成了施工建设任务,这凝聚着南昌铁路局、向莆铁路公司、设计、监理、集团公司和指挥部全体参战员工的辛劳和汗水。回顾四年,成绩满意,但问题和教训也不少,这些问题和教训都将成为中铁二十三局今后施工管理的宝贵经验。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向莆铁路FJ-10标指挥部,先后荣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杯”、四川省总工会“工人先锋号”,四川省国资委“先进基层党组织”;南昌铁路局“标准化项目经理部”;向莆铁路公司“四好领导班子”、“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第一名”;中国铁建“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五比五创’劳动竞赛安全生产第一名”等五十多项殊荣。指挥长袁全祥、常务副指挥长孙国臣、副指挥长李铎,工程部长张海洋,获福建省重点工程“建设功臣”和福建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称号,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火车头奖章”、向莆铁路公司“优秀总工”称号等荣誉。

海西铸华章,历史不会忘。在青云山特长隧道开工四周年之际,曾任指挥部党委副书记的彭杨赋诗《青云山感怀》:向莆召唤速挺进,青云之志奋战急。四载艰辛何所惧,独贯长隧谱丹青。精品人品春秋鉴,不愧时代丰碑铭。

青云特长隧道作证,让历史告诉未来。中国铁建二十三局集团公司的将士们,用青云之志谱写出了一曲无愧于时代英雄的豪迈壮歌。

赣水苍茫闽山碧

--中铁二十四局福建公司向莆铁路4标工程施工纪实

吴炳森

中铁二十四局承建的向莆铁路4标,位于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金巢区、南城县和福建省建宁县境内,全长71.51公里。主要工程量:隧道6.5座,共9.44公里,其中武夷山隧道6007米,为全线重点控制工程;大、中、小桥49座,共11.93公里;路基50.14公里,其中站场2座,分别为南城车站和建宁车站。

工程于2008年10月开工,总工期36个月。

至2011年5月,4标工程除武夷山隧道无砟轨道及武调一号隧道未铺设外,其余大功告成;武夷山隧道、九樟特大桥等,分别被向莆铁路公司评为优质工程;65万平方米绿化、135公里铁路栅栏,成为全线20多家施工单位观摩学习的样板段……

武夷山长隧:科技驱动进度遥遥领先

2008年10月18日,二十四局召开施工动员大会。

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王北京命令:“首要目标:武夷山隧道一定要干得比别人更快、更好!”由兄弟局和二十四局联合承建的武夷山隧道,全长14.66公里,其中二十四局承建的隧道为DK219+575~DK225﹢582,即武夷山隧道中心到隧道出口,全长6007米。

联合承建,谁好谁快将一目了然。于是,在同等历史机遇面前和同一起跑线上,二十四局福建公司开始了与兄弟工程局前所未有的综合实力的大较量。

2008年10月13日,二十四局总经理助理兼4标项目经理温裕洪,带领副经理兼三分部经理陈桂林,首次抵达建宁县武调村,翻山越岭走了半小时才到隧道出口处。

洞身出口处位于山间坳谷,周边沟谷纵横,植被茂盛,涧水汩汩,地表水非常发达。

温裕洪对陈桂林说: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必须快速进场。

陈桂林志在必得,满口答应。前期工作,涉及乡政府、县铁办、国土局、公安局等。“天天求人家,天天陪喝酒,人家看你是毛头小孩,爱理不理的。”陈桂林如是说。于是,温裕洪亲自找县、市领导求援。通过上面打招呼,下面打交道,2008年11月3日,村里终于同意让先修一条从村口到隧道口的施工便道。四百多米施工便道,两天建成。接下来是弃砟场、火工品、道路拓宽、施工用电等一系列事项的申办。12月3日,机械设备开始进场,5天全部到位。12月9日,在隧道出口举行隆重的开工仪式。陈桂林说:“还没有开挖,我就瘦了近6公斤!”

一切,在比别人更快、更好而有序中进行。

一切,在安全、优质、环保的意识中推进。

以“更快更好”为目标,强化配置各道工序的各种设备和施工人员。其中超前地质预报,采用TSP203超前地质预报探测系统、SIR-10H探地雷达系统、地面地质调查、隧道掌子面工程地质描述等多种科技手段,确保了隧道开挖施工安全;装碴运输:投资700万元购置新设备,给每个工作面配置2台侧卸装载机、2台推土机、1辆铲车、6辆大吨位自卸卡车等,形成各工序之间流水作业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

以“更快更好”为目标,劳动竞赛如火如荼。项目部下达的考核指标与超产重奖,欠产重罚紧密挂钩,大大地调动了一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隧道下村斜井进入主洞后,短短10个月时间就掘进3300米。从这一刻起,进度已经遥遥领先“隔壁”的兄弟局。

以“更快更好”为目标,干部职工树立起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执行力。项目副经理兼总工林祝斌,亲自对隧道复测5次,又邀请公司工程部复核2次;隧道贯通后,中线误差3.6毫米,高程误差1毫米。安全员傅伟锋,负责从钻爆、开挖、锚杆、锚喷、衬砌等全部工序的安全质量检查。他办公桌上摆放的几本资料,其中有一本是《风险源安全巡查记录》,里头蝇头小字清晰地记着安全的细节管理。傅伟锋说:“很简单的--就是每天巡查、记录”,随手又拿出《安全检查台账》,指着“整改情况”一栏说:“这里的整改情况,要反映出巡查记录的情况。做到有问题必记录、必指出、必整改、必提高。”

小事不可小看,细节彰显魅力。一道道工序的精益求精,经年累月的艰苦奋斗,终于迎来了那个“更快更好”的骄人业绩:

2010年7月21日18时30分,寂静的武夷山山脉中,突然传出欢呼声--全长14.66公里的武夷山隧道,长6007米的隧道出口段在超挖336米后,比计划工期提前半年与下村斜井正洞胜利贯通!

特大桥工期紧迫:演绎传承打造百年精品

特大桥工程多集中于南城县。

南城,位于赣东南,盱江中游。

盱江特大桥,全长2168米。其中跨盱江40米+64米+40米连续梁和跨国道48米+80米+48米连续梁采用支架法施工;36#~54#桥墩在盱江河道,水中墩跨度634.2米。

宽达六百多米的盱江,枯水时,水流清澈,潋滟迷人;汛期时,可陡涨十多米,浩浩荡荡,一片汪洋。

原设计采用长932米、宽7米的钢栈桥施工方案。栈桥租赁费高达800余万元。一旦实施,入不敷出,费时费力。

寻求安全、质量、工期与成本的双赢,成为温裕洪必须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