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33

第33章 建设篇(33)

地铁2号线顶板与站房底板衔接部位。根据图纸设计,此处仅进行防水节点处理。地铁墙体施工完成后,在墙体外侧施以防水卷材,并砌筑砖墙防水保护层,然后进行黏土回填,且站房底板下也施以防水卷材,将地铁墙体防水卷材与底板下卷材搭接,并在地铁与站房之间设置止水钢板,通过双重防水处理,杜绝水源流入,达到防水效果。

站房轨道层与正线桥衔接部位。此部位属于伸缩缝,由于是室内,只有少量冲洗用水,因此考虑使用成品伸缩缝盖板进行处理,且带防水作用。同时在伸缩缝下部设置接水槽,起渗水后引流作用。

轨道梁与出租车通道顶板衔接部位。此部位同样属于伸缩缝,但是此处已处于室内外分界处,而且两侧有回填区域,因此尤其注重防水处理。此处同样准备采用成品伸缩缝盖板,但是在防水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承重要求,因此还需与伸缩缝盖板厂家协商共同研究。同时在伸缩缝下部设置接水槽,起渗水后引流作用。

正线桥梁部两端与边跨桥墩挡墙间伸缩缝处理。考虑使用成品伸缩缝盖板进行处理,且带防水作用。同时在伸缩缝下部设置接水槽,起渗水后引流作用。

打破主体施工正常流程,采用逆袭法--南昌西站施工流程从投标到实施经过中间不断调整,投标工期为18个月,工期非常紧,综合考虑土建施工难度及工期因素,投标方案考虑待站台层结构全部施工完后再进行钢结构吊装(对站台层结构进行加固),高架层结构在钢结构施工完后再施工;实施过程中因中间地铁施工工期滞后,如果等到站台层结构全部施工完再进行吊装,满足不了当时甲方要求的2011年6月份开始钢结构吊装的节点,综合考虑工程的实际特点,结合工期要求、周边场地限制,钢结构屋面桁架吊装计划采用立体流水施工,此工艺主要是在主体混凝土结构工程未完成的条件下,先施工屋面钢桁架,待桁架吊装完毕后再施工下部主体混凝土结构。由于2012年资金紧张,严重制约工程正常实施,导致钢结构没能按期施工,整体施工速度都放缓。天变道亦变。指挥部立即调整原方案,钢结构由原来的“向莆正线桥两侧同时展开吊装”转变为“北侧吊装完成再南侧”的施工顺序,土建也同步进行调整,对高架层东、西两侧全面展开施工,四电用房交付设备安装时间为2011年8月31日,因此该部分高架层结构必须在钢结构吊装前完成,仅留中间吊装通道,进行后续合拢。

2012年1月2日,向莆公司副总经理兼南昌西站指挥长刘金弟一声令下:“我宣布南昌西站站房屋面第一榀钢桁架起吊!”伴随着烟花和鞭炮声,西站站房屋面第一榀钢桁架顺利吊装成功,预示着南昌西站这一重要节点的开始。经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33000吨优质钢件安全地落在西站站房和雨棚坐标上,其中钢件的最大跨度达61米,形成了大跨度候车大厅,让整个候车大厅显得通透明亮,体现了南昌西站的系统性、先进性、文化性、经济性的现代站房建设理念。

三维幕墙彰显军姿--新站站房入口隐含“八一”文字和军旗造型,为使军旗飘动起来,建设者们对玻璃幕墙造型采用三维曲线形设计新方法,此种玻璃幕墙结构形式在现有各大型站房都没有使用过,在各种房建项目上运用也不多。要解决三维曲面玻璃幕墙构件加工、制作、安装困难不少。南昌西站项目总工程师下令:“难度再大也要满足甲方要求,一定要把三维幕墙安装好,让‘八一’彰显,让军旗飘动,让南昌西站成为英雄城的标志性建筑。”为此,指挥部邀请有关厂家在设计阶段就提前介入幕墙设计,配合设计单位对幕墙整体结构形式进行深化。针对安装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厂家重新设计、调整玻璃生产线,为确保军旗飘动动感形象,厂家还编制了三维曲线形玻璃幕墙工艺标准指导施工。

站房装饰整体效果及细部处理--工程最终装饰整体效果如何不仅取决于设计效果,装修过程的质量和各部位节点处理的好坏同样重要。如何解决站台层(承轨层)结构防水、伸缩缝处理技术、高架道路桥与站房、站房与地下空间等各专项工程接口处理等关键技术问题;如何解决装饰工程中各种不同细部节点的处理问题,如电扶梯与结构交接部位;如何解决吊顶与钢结构屋面桁架交接部位处理问题;如何解决消防、水电管路在吊顶内的处理问题;如何解决屋面水沟、屋檐与幕墙交接部位处理等节点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必须要认真研究细化处理。针对这些问题,项目领导与设计部门认真沟通,充分了解设计单位的设计理念及需要达到的设计效果;同时认真研究铁道部发布的《铁路站房旅客车站细部设计》中的相关要求。装修过程,施工人员认真研究图纸,做到将工程各部位、各节点的形式牢记心中,这样装饰施工时就会有的放矢。指挥部还组织人员对现有大型站房进行实地参观,与各兄弟单位多进行经验交流,相互沟通,取长补短,使站房内外装修做到“角正、面平、色同”。

把安全带上岗把幸福带回家

南昌西站工程大,务工人员多,安全问题不可轻视,项目安质部每月对新报到劳务队伍通过观看安全生产教育视频、理论考试进行安全教育考核,让务工人员真正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工地上交叉作业多,预防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等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项目部安质总监武连贵提出:各施工队伍要做好安全技术交底;要统一听从指挥,不得违章操作;要穿防滑劳保鞋、系好安全带、带好安全帽和做好绝缘等措施。确保工地上每一处危险有人防,每一道工序有人管,每一台机械有人看、每一节点有人记,养成相互监督、相互提醒的好习惯。

联调联试阶段,向莆线试验列车上道调试,接触网通电,沿线站台实施封闭,行车期间不准进行维修施工。为了确保安全,西站工地上下都拉起“接触网已通电2.75万伏,禁止翻越栅栏”等安全警告横幅,让务工人员随时能警醒自己。

战四季保工期

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全境以平原为主,城区地势偏低洼,周边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有军山湖、金溪湖、青岚湖、瑶湖等数百个大小湖泊,一年中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天非常炎热,有“火炉”之称。

该地区4~6月份为多雨季节。2011年雨季,下了长达一星期的暴雨,导致工地东南侧小体量基坑滑坡,未造成人员和机械损伤。得知消息后,项目指挥长第一时间组织大家进行抢险,项目生产经理带领三十余人带上防雨布、铁锹和麻袋冒雨进行基坑加固。那一刻倾盆大雨打湿大家的衣服,但谁也顾不上这些。大家团结一心,连续奋战两个多小时筑起了一堵坚实的“麻袋墙”,避免了基坑塌陷,稳固了7号塔吊基础。

未雨绸缪。项目部加强对气象气候信息的收集,并提出现场相应措施:砼浇注前要了解两到三天的天气情况,避开大雨;施工中每一个阶段都必须仔细规划好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并严格按照已经拟订的方案实施;施工中保持排水沟畅通,加强施工便道、施工场地等临时设施的维护,保证物资运输,减少雨季对施工进度的影响;施工材料要堆放在不被雨水、洪水冲走的安全地带,备齐备足防洪物资,提前储备施工材料,保证汛期施工连续性;准备充足的施工机械,利用晴天时机,快速施工,弥补雨天耽误的时间。平时,施工人员及时维修运输道路,保证雨天正常作业和运输。在钢结构加工场、焊接工位,项目部还做好防风、防雨工作,保证现场焊接不受天气影响。施工现场的模板、支架等材料,都做到防风设计,现场高塔等设备空载非运行状态能够抗11级以上大风,确保工地的施工安全……

南昌的夏天十分闷热,7月、8月和9月,市区的气温达到最高值,对施工生产有着重大影响。为此,项目部夏季时间密切关注政府部门的天气预警、预报,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如上部工作面遇高温无法施工,则调整至地下室施工,以保证工程施工的连续进行。同时,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利用早晚天气比较凉爽的时候加快施工,施工现场备好饮用水并为民工送茶叶水和防暑药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南昌冬季严寒干燥,对机械的使用保养都造成一定影响,为确保机械处于最好的使用状态,施工人员加强对机械设备做好相应的班前检查,各种机械的发动机等都认真做了防寒处理。对混凝土、砂浆等施工材料也及时给予加盖保暖,确保施工质量。

为实现2013年9月30日向莆线通车目标,项目部安排两班施工队伍昼夜施工,实行轮流制,并根据工地实际情况进行作业,确保工人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南昌新西站,“八一军”旗红。经过数千建设者三年的艰苦努力,如今一座占地26万平方米的新站房已露出雄姿,屹立在赣江之滨,抚河之畔。新站外墙玻璃幕墙由三维曲面玻璃构建成“八一”字体耀人眼目,飘动的“八一”军旗,猎猎放彩。此情此景,参与建设西站的建设者禁不住豪情满怀,放歌一曲:

旗帜

有一面旗帜,

她担负着承东启西、沟通南北的使命,

把新工艺当做腾飞的翅膀,

这就是新时代站房的旗帜,

相信她必将引领世界铁路站房新潮流!

有一面旗帜,

她指引着未来高速铁路发展的方向,

把南昌这座革命红城建设得更加壮阔,

这就是南昌铁路局的旗帜,

相信她必将为南昌经济的发展贡献不可估量的力量!

有一面旗帜,

她展现着向莆、昌九城际高铁的新型门户,

把各个城市紧密地连在一起,

这就是向莆公司的旗帜,

相信她必将成为高速铁路建设史上的骄傲!

有一面旗帜,

她象征着无数中铁儿女扬帆进击的激情,

把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始终当作精神高地,

这更是中铁建工的旗帜,

相信她必将成为中铁建工誓夺“鲁班奖”的新标杆!

这面旗帜将成为永不泯灭的丰碑,永远飘在所有建设者的心中。

鏖战三明北铁军树丰碑

--中铁二十四向莆铁路三明北站站房施工纪实

李其荣庄民群

2008年10月,新建向莆铁路开工动员时,这里是一片荒山野岭;2009年4月,向莆铁路全面开工建设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野岭;由于要接入新建南三龙铁路和既有鹰厦铁路,三明北站的设计方案一再拖延。2012年4月,当三明北站的初步设计问世时,距向莆铁路全面开工已过去了整整三年多时间,离全线开通运营的预定时间只剩下短短16个月了。正在此时,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中标建设这个“烫手的山芋”。

三明北站是向莆铁路的第二大客运站,站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除此之外,还要建面积达1.65万米的2座基本站台、3座中间站台及雨棚,100米的进站天桥和全长200.1米的站前高架平台桥,总造价2.29亿元。这么多的工程量,标书给的工期却只有15个月!全部建设工程必须在2013年8月30日前要交付使用。时间紧迫呀!难怪是个“烫手的山芋”!

然而,当时间翻过了14个月后,一座现代化的车站--三明北站却耸立在了向莆铁路的中段、三明市沙县的城郊。

三明北站成了向莆线上一颗耀眼的明珠,也成为三明人民心中的一座丰碑!

运筹帷幄打破常规赶工期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福建公司福铁建筑公司是向莆铁路全线最后一支进场施工的筑路大军,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铁军”!

紧迫的工期牵动着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以及福建公司领导的心。局集团公司负责片区领导、副总经理江如辉对此项目极为关注,来到现场对刚成立的项目部提要求、鼓干劲、明举措。他说:“我们没有退路,工程容不得半点疏忽、懈怠和马虎,要集中优势兵力,凝心聚力,攻坚克难,以非常手段打造精品站房,相信建筑公司能打好这场攻坚战。”

素有“铁军”之称的福州铁建公司领导也明确表示,要将三明北站建成“省优”工程,力争建成“国优”。以公司副总工陆平任项目经理、余长柱任党工委书记、蔡宗金任总工的项目班子成员说干就干,实现了快速建点、快速开工、快速形成施工规模的局面。

2012年4月20日,他们带领全体参建人员进驻了现场。

2012年5月15日,他们吹响了三明北站全面开工建设的号角。

按常规,总造价2.29亿元的站房工程至少得二至三年的工期。可他们却作出了15个月要建成的承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可进场后,他们却蓦然发现,等待他们的不仅是工期紧的困难,哗哗下个不停的雨水和四处可见的泥泞告诉他们,他们还面临着雨季的考验。在15个月的工期里,他们将要面临两个雨季考验,还将面对N个台风的考验。

雨季是房建工程施工的大敌。到处是积水,场地和四周环境一片泥泞,不仅施工队伍难以施展手脚,而且工程质量也得不到保证。

可工期不能等呀!

根据设计,站房基础工程有7万多方的土方量需要开挖,然后才是站房512根桩基的施工。雨季开挖土方,犹如“泥牛入海”,没有效率不说,弄不好施工机械陷在“泥塘”里出都出不来。项目部经理陆平经过反复思考,并征得业主同意,决定先实施桩基施工,土方等雨季过后再开挖。

此举为工程施工赢得了一个多月的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