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34

第34章 建设篇(34)

先实施桩基施工,就意味着工程施工面临厚达8至9米的空孔层。如何避免桩孔槽壁的坍塌,如何保证桩基钢筋笼下放不会刮伤槽壁造成窝工,如何确保孔身的垂直度不歪斜、材料不浪费等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提到了项目部经理陆平的案前。

投入多台测量仪器,增加测量频率,确保桩孔垂直度在可控范围;制作一个约4米长的钢筋检孔器,以避免钢筋笼下放时刮伤槽壁。精确测量、放笼、注浆,稳步推进了工程的形象进度,也避免了材料的浪费。

“老天爷”似乎也不示弱,不断地出着难题考验着铁军的智慧。

2012年10月,站房二楼楼板浇注混凝土时,天公又不作美,原本应是旱季的闽中大地却阴雨连绵下个不停。据事后统计,十、十一两个月,下雨天气竟然达到了40天!

浇注混凝土的工程肯定不能停!如果停下来,不仅耽误工期,而且施工缝的质量也难以保证。

开弓没有回头箭。他们只好连续24小时不停歇作业,增加运输车和大量劳力,冒雨浇注。为了避免混凝土被大雨淋坏,他们一边浇注,一边为浇注好的楼板盖上保温薄膜和土工布。不仅保证了安全质量,工期也得到了保证。

2012年11月,站台雨棚基坑开始开挖。114个基坑,每个长3米宽6米深4米。由于下雨,开挖的基坑边坡塌方不断。他们只好采取加固支撑的方法来保证施工。

一般来说,站房主体工程的施工都是同步进行的。但三明北站站房两端设计的是“四电”用房,根据业主总体安排,“四电”用房的工期卡在2012年10月份封顶,12月中旬交付安装。如果按常规施工,肯定会影响“四电”用房的工期。如果打破常规施工,就意味着项目部要增加劳力和成本支出。怎么办?只有打破常规,把困难留给自己,确保“四电”交验的工期。

为此,项目部把站房分辟A、B、C三个块面施工,侧重于两端先行施工。为了保证进度,项目部增加了2个钢筋班组、2个模板班组和1个混凝土班组等劳力,采用“三班倒”作业,营造了浓厚的劳动竞赛氛围。2012年12月15日,“四电”用房如期交付使用,没有拖向莆铁路建设工期的“后腿”。

科学组织质量为先铸精品

“绝不能以牺牲安全质量的代价来换取工期!”--这是项目部经理陆平立下的誓言。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根据工程施工设计,当站房工程的土方开挖和桩基完成后,必须对地基实施强夯,然后才能浇注素混凝土地面。可是,当时现场的地质情况及天气原因,都无法满足强夯施工工艺的要求。

怎么办?如果按原设计施工,不仅工期进度难保证,而且强夯的质量也难确保。项目部经理陆平和同事们一道出主意想办法,最后,项目部总工蔡宗金提出变更施工工艺方案,建议改素混凝土地面为有梁板地面。并与设计单位沟通,一道研究改变工艺的可行性。经专家论证后,认为这一建议可行,并报请业主审批同意。结果,此方案克服了基础受雨水长期浸泡,容易下沉的弊病,有效地增强了地面整体强度,工期进度也加快了。事后,陆平评价说,实施有梁板地面施工工艺后,就好像做了层整体楼板,素土堆积层怎么下沉,只要楼板的强度达到标准,站房的地面就不会开裂下沉。

在站台基坑回填施工中也是这样,原设计以级配碎石回填,考虑到场地受雨水长期浸泡,含水量高,回填后如没有垫层,容易在开通后出现地面开裂、下陷等质量问题。为此,项目部积极向业主说明情况,经过确认后增加了厚度30厘米的毛石灌砂回填,再浇注站场和消防车道砼垫层,保证了质量。

由于站房跨度大,设计中部分梁截面相对也较大。考虑到中高大模板用量多,支撑高,为了提高施工安全系数,项目部没有追求施工进度,而是对施工方案作了多次探讨后,再找专家反复论证。方案实施中,还是反复要求施工班组严格按规范要求,按施工方案正确施工,确保施工安全和结构安全。

由于站房施工牵涉多工种交叉作业,对站房的屋面、吊顶、幕墙、地面及墙面、罩棚、设备安装等分项工程进行工序分解,在这种赶工的条件下,如果没能采取科学引导方式,那么,确保工期安全质量将无从谈起。

科学的施工组织,对于施工企业来说,绝对是事半功倍的好事。项目部在实施3个长450米的雨棚、550米的站台和长度100米的进站天桥建设施工时,就再次尝到了优化方案的甜头。经与设计单位沟通后,他们优化了施工图纸,变站台、雨棚、进站天桥各自施工为一体化施工,不仅使工作起来更加便捷,而且使工期提前了一个多月。施工中,他们严格按方案实施,对于屋面板、封檐板等关键部位,总有领导跟班作业。完成好每一个工序就立即报监理验收,为工程进度争取了宝贵时间。2013年3月25日,雨棚工程终于告捷,离业主提出的3月30日完工提前了5天。向莆铁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火荼高兴地说,虽然你们是全线最后一家进场的,但你们是全线唯一一家按节点工期完成雨棚工程的施工单位。

在强大的工期和质量压力面前,项目部协调好架子队劳力,责任分解,抓好各工点、各班组之间的配合关系。他们认为,协调配合也是生产力。

随着工作面的展开和进度需求,在主要以土建、钢结构、桥梁架子队为架构的基础上,项目部又增加了多支协作队伍,共分设30多个班组,使得标段内施工高潮时达到600多人。在偌大的站房基建施工中,600多人同时作业,多工种、多工序穿插进行,没有科学的组织绝对不行。因此,原铁道部工管中心张广平处长在检查工作时,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项目部根据施工进度,在资源配置上也及时调整优化。2013年4月,主站房开始安装镀铝锌屋面和保温隔热层,工人们不停地在23米高的桁架上穿梭,场面既紧张又壮观。对于总量10368平方米的屋面,预计要25天完成,每天得完成500平方米。为了工程进度及工程质量,项目部自购了价值达10多万元的压板机,可根据现场实际进行压制,既能提高效率,又能减少了板与板接缝,提高了质量。

钻机改型,也是他们加快进度、提高质量的“高招”之一。2012年5月10日,项目部根据施工设计方案,用回旋钻机进行场外试成孔。操作中,他们发现,新近人工素填土中存在大块径的孤石,钻机遇见孤石后进尺极其缓慢。面对难题,他们果断改用成本高的冲击钻机后,难题马上迎刃而解。工法看似简单,其实却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忠诚与智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项目部科学组织施工,以质量为先的理念,成为他们追赶时间的法宝。他们总结的“三明北站预应力混凝土结果施工控制”、“高度较大柱混凝土结构”两项QC成果分获福建省优秀QC成果一等奖、二等奖。

和谐管理以人为本效果佳

项目部自入场以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诚信守法、和谐自然、建造精品的企业管理方针,认真落实企业创新求强、永争一流的管理理念。着力打造一支开拓、高效、团结、创新的领导班子和忠诚、团结、自强、文明的高素质、高绩效员工队伍,坚持走特色管理、特色经营、特色发展之路,加强和改进项目部生产经营、精神文明建设、政治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和谐项目部。

项目部注重抓好员工基础习惯的养成教育。2012年,公司分配了10个见习生到项目部实习,恰巧赶上了工程的基础施工。这无疑是个“练兵”的好时机!因此,他们一到工地,项目部就指定专人帮教,签订师徒协议,以促进他们尽快成长。现在,这10名见习生都已转正,成为工地的生产骨干。这群年轻人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勤于学习、勤于钻研,最终成功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

为了让员工都养成自觉遵章守纪的习惯,项目部推行了夜间间断式授课,帮助员工学习高铁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熟悉工程图纸,施工方案、作业指导书等,干什么学什么,先学后干,收到良好效果。

强化施工安全管理,是项目部以人为本、和谐管理的核心。项目部成立由陆平为第一责任人的安全生产管理领导小组,制订了《安全事故处理及预防预案》等多项相关的管理办法、制度、措施和专项方案。这些安全规章制度,成为三明北站建设施工中不可逾越的“警戒线”。

团体意识在这个项目部得到很好的发挥,安全就要有保持开放的心态,团队安全要从听得进提醒开始。从一开始,项目部就推行了“罚款不等于教育”的做法,来强化安全管理。他们有条不成文规定,所有管理人员都是安全责任人,不管任何人只要发现班组有人不戴安全帽、不绑安全带等违章作业行为,全班组人员都得在下班后统一学习安全条规。人们笑称,这是新形式的“连坐制”。办法推行至今,拥有三十多个班组的整个工地,安全罚款额度仅三千多元,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架子队是工程施工的重要力量。项目部对他们的管理从不懈怠,认真做好日常考核监督工作,实行每月一次计价,保证他们的工资兑现,并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再生产。

项目部对物资管理也毫不含糊,他们认为,严是爱,松是害。钢筋、商混、灯具、石材等大宗物资,一律走招标程序。通过这样一番磨炼,项目部员工郑俊坭从一个普通试验人员成为经验丰富的物资管理干部,现提为项目部物资部部长。

率先垂范,是以人为本、和谐管理中对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领导人格力量的外在体现。在赶工冲刺阶段,陆平经理带头“连轴转”,白天下工地抓进度,抓质量,晚上在办公室值夜班。他父亲不幸得了脑血栓需要做手术,他不得不赶到医院办理家属签字手续及照料病中父亲。待父亲病情稍一稳定,他又赶回了项目部。

项目部安质部长陈本淼,是个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才五年的年轻人,面对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他总想着手上工作,以至晚上常常无法入眠,一度使他产生了辞职的念头。项目部党工委书记余长柱了解到小陈的心思后,耐心地做他的思想工作。最终使小陈放弃辞职的念头,继续坚持在一线奋战。

项目部总工蔡宗金是闽北人,工地距家近在咫尺,但他自进场后连续3个月没有回家,没日没夜地做好他那一份技术工作,无法顾及家中的妻儿。项目部经理陆平一“怒”之下,将他“请”回了家。可他只在家休息了几天,就又回到了工地上。回来后,小蔡动情地说,三岁的孩子对他说“爸爸,我都不认识你了”。

在三明北站建设的进程中,项目部还涌现出了许多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一篇短短的通讯当然难以将他们一一书写:土建架子队队长陈忠尧,他所带领的队伍高峰用工时达五百多人,涉及十多个工种,但他游刃有余,组织得当,被业主授予“优秀架子队长”的荣誉称号;项目部安全员周峰龙,被向莆公司评为“优秀员工”……

如今,三明北站站房工程基本告成,动检车已经行驶在他们新建的三明北站。中铁二十四局集团公司实现了对业主的承诺,他们在三明北站树起了铁军的丰碑!

“征尘犹未洗,豪情待满弓。”英勇善战的铁军将踏上新的征程。

印象中的三明北站

--三明北站建设工作侧记

马忠旭

“平溪绿净见游鱼,十里无声若画图。”这是宋朝宰相福建邵武人李纲描写的三明沙县的美景之一“十里平流”。向莆铁路线上的三明北站,就坐落在李纲诗中写到的三明沙县境内。

说到三明,这是一个位于福建省中西北部的地级市,她东接福州,南邻泉州,西连龙岩,北毗南平,西北靠江西。三明东西宽二百三十多千米,南北长一百八十多千米,土地总面积2.29万平方千米,人口二百七十多万人。连接中西部内陆与东南沿海的铁路快速通道向莆铁路就从三明境内经过,穿越了三明的建宁、泰宁、将乐、沙县和尤溪五个县。这条经过三明境内的向莆铁路,全长635千米,置身于闽赣两省之间的青山绿水间,由于一路景色秀丽,具有“中国最美高铁”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