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闽赣万重山——向莆铁路建设纪实
16827600000009

第9章 建设篇(9)

千巧万巧,主要是我们职工的心劲巧

当你问起高盖山隧道安全、顺利、超预期工期地完成施工任务的最大优势或者得益于什么时,不管是项目上的管理人员、一线的劳务工,还是一局指挥部的领导们都会说一句话:“这个项目技术管理做得细!”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龙头。王卓培,有十多年的隧道施工经验,在多个项目担任过总工程师、副经理,技术出身,对现场管理熟悉,技术管理过硬;申百屯,主持参加过西康铁路终南山隧道等多条重点隧道的施工生产,他所带徒弟的徒弟现在也能够独当一面了,是五公司隧道施工方面不可多得的人才;唐金仕、刘富强、魏延习等在技术管理或现场管理方面都是踏实能干、独当一面的能手。他们相聚在高盖山,用自己的激扬青春续写着新的业绩。

4号斜井洞口位置原设计在半山上,此地悬崖陡峭根本没有施工场地。项目部反复踏勘后,将洞门位置下挪20多米。这样一挪,不但可以直接进洞,也有了宽敞的施工场地。而且洞口距交汇点又近了400米,更能充分发挥辅助坑道的作用。5号斜井洞口位置原设计在一条深涧里,如果在此开洞门,雨季河水倒灌无法解决,而且洞门也挂不上。项目总工与技术员一起手持GPS,漫山遍野地测定位置,最后大胆决定,将此洞门抬到半山腰上,在洞门口即可弃渣,也缩短了斜井长度。这一降一抬不仅缩短了工期,节约了工程建设成本,更有利于项目工程的施工。设计院老总接到报告后也惊讶地说:“我们当初怎么没想到把斜井洞口设在这里呀!”

“岩爆”这个词很多人都不熟悉,笔者在这里解释一下:隧道所穿越的山岩石体本身有一定的稳定性。可是由于隧道施工,把一大块岩石挖了出去,原来这些石头承担和转移的山体外力失去了着力点,打破了岩石本身的受力平衡和稳定性,岩石要重新找回稳定性,就要向这个方向挤压,但是火山岩石毕竟不是豆腐块,在挤压的过程中,一些裸露在洞壁上的石块就被挤压出来,就像小型爆炸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岩爆”。

高盖山的岩爆十分严重,危害程度大,严重时能像子弹一样打碎装载机的挡风玻璃。岩爆声音很大,像闷雷一样发出可怕的声音。时常是隧道出完砟后,打眼的工人进去时岩爆就开始了,“隆隆”的“雷声”在耳边响起,延续响声近10个小时。胆子小点的、没经验的人没准一听见这声音撒丫子就往回跑了,更甭提在里面干活工作了。

项目工程部部长、青年突击队成员小董笑着说:“刚开始听着是挺害怕的,但是只要细心观测隧道岩石的变化和声音的传递方向,基本上就能确定岩爆会对施工造成什么影响。另外,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先采用高压水对岩爆处进行洒水降温,待岩爆基本稳定后再打设释放孔,挂设钢筋网片喷射混凝土,衬砌紧跟,尽快封闭成环,转移释放能量,这样山体稳定,隧道安全,人也踏实了。”

“管超前,短进尺,弱爆破,快支护,勤测量”,隧道施工的十五字方针口诀在这个项目上实实在在得到了实施。青春是用来燃烧的,青春是用来激扬的。2012年5月底,中铁一局高盖山参建队伍与中铁二局胜利会师,为高盖山隧道建设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们--这一群关中汉子、这一群中铁一局高盖山人,用自己对企业的忠诚,对工程的负责,用激扬的青春,为向莆铁路建设、为高盖山隧道建设,谱写了一曲执著追求、热情奉献的华美乐章!

高盖山,在隧道轰轰隆隆的通车声中,不少俊男靓女、矍铄老者仍在闲暇之余相约攀爬,或享受山闲水趣,强身健体,瘦腰练型,或漫步古道,观赏古刻,凭吊历史,倒也心旷神怡,悠游自在。高山仍青青,碧溪也粼粼,有了隧道的高盖山和原来有些不一样了,但又和原来还是一样!

光面爆破金瓜山

--中铁一局推广应用隧道光面爆破施工工艺纪实

钱涛何海

2008年10月,向莆铁路开工建设,作为中铁一局向莆铁路建设主力军的四公司,更是表现出了敢挑重担、勇争第一的豪情壮志,主动承担了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金瓜山隧道出口段正洞6991米及线左7002米贯通平行导坑的施工任务,面对征地拆迁难、场地狭窄、图纸滞后、工期紧张、任务繁重、队伍磨合等重重困难和压力,项目部领导班子一马当先,身先士卒,团结带领这支年轻的队伍,瞄着“加强现场管理、抓好工程进度、确保工程如期竣工”的总目标,携手并进,攻坚克难,解决了一道道难题,取得了一项项荣誉,特别是隧道光面爆破施工被誉为“全线文明施工一枝花”,为保证隧道按期贯通,赢得各方赞扬,建设者们用实际行动书写了开挖长大隧道施工的新篇章。

面对压力迎难而上寻对策

金瓜山隧道地处戴云山脉南段,山峰林立、沟谷深切、多悬崖峭壁,该隧道全长14097米,项目部承建出口正洞6991米及线左7002米贯通平行导坑的施工任务,隧道设计为单洞双线隧道,设计行车速度为时速200公里。主要施工方案为平导通过横通道辅助正洞掘进;通风分为六个阶段调整布设,前期为独头通风,后期采用巷道式通风方案。

金瓜山隧道既是向莆铁路全线重点控制工程之一,又是整个向莆铁路全线铺架的最前端,金瓜山隧道能否按时贯通,某种意义上决定着整个向莆线施工建设的成败。工期紧、任务重,施工总工期调整为43个月,减去施工准备3个月、二次衬砌及评估1个月、无砟轨道施工时间为4个月,实际上隧道正洞施工时间仅仅只有35个月。因此,平均月进尺须达200米以上,平导施工必须在19个月内完成掘进至4807米的施工任务才能进入正洞辅助施工,成为决定金瓜山隧道能否如期完工和兑现合同工期的关键节点工期。

隧道长、断面大,施工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标准高,隧道防排水难度大,施工过程中独头掘进,施工前进方向为上坡方向,施工出砟为无轨运输,运输条件相对较差,洞内施工通风是一大难题;隧道埋深大,有高温、岩爆和6条断层破碎带,断层最大涌水量为每小时7931立方米,断层易产生坍塌,危险源管理是项目的管理重点,也是制约施工工期的最大问题。

更为困难的是,公司在以往的长大隧道施工中,像这样单口长距离独头掘进、无轨运输、长距离独头通风的施工方法不但在四公司没有经历过,就是在中铁一局施工历史上也从未遇到过,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摆在项目部领导班子面前最为突出的矛盾便是工期压力。

解决这一问题,最佳方案就是推广应用光面爆破技术,快速掘进,缩短单循环作业时间。这也成了项目部攻难克坚的核心任务。项目经理、总工带领全体技术人员,认真查看设计图纸,核对每一个设计数据,尤其对石质围岩、地质构造、水文资料等关键参数反复进行现场查勘,根据第一手资料,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很快就制定出了《金瓜山隧道光面爆破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方案经上报批准后,项目部上下迎难而上,打破常规,又确定了科学严谨的施工程序,并以光面爆破为主线,以光爆促进度、以光爆带安全、以光爆提质量、以光爆争时间、以光爆出效益,向工期目标发起了全力冲刺。

多项措施精细管理重落实

金瓜山隧道地质围岩主要为Ⅱ级,共计长6242米,占管段全长的89.29%,所以推广应用光面爆破技术是提高功效的最佳选择。为此,项目部采取多种举措,从施工技术管理和资源配置上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光面爆破施工技术落到实处。

项目部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总工、副经理为副组长,工程部人员为组员的项目光爆领导小组,建立了项目部光爆工作QC科研技术攻关小组,从专业技术要求方面由项目总工负责把关,对工程部的每一个技术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

项目部还迅速组建了隧道架子队,从中精挑细选出八十多名有初中以上文化,并具备一定风钻开挖施工经验的工人,进行岗前安全生产和光面爆破技术知识培训,从光爆理论知识的传授到现场的作业指导、技术交底,一环扣一环,环环不放松,经过严格的技术培训后,每个人都能将执行标准放在首位,一切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施工,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加强培训,是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项目部先后制定并完善了员工教育培训制度、名师带徒制度以及《技术见习(实习)生考核管理办法》,每个月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培训班,先后共举办各类培训班53期,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的培训班就达36期,培训人次725人次。

光爆的最佳效果是硬岩炮眼残留率要达到80%以上,围绕这一目标,项目部多次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和工人,到现场进行试验,反复调整试验参数,运用各种手段监测、记录作业全过程,分析研究光爆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经过近两个月的实践与探索,通过上百次对光爆方案、炮眼布置、炮孔深度、装药量、分段起爆等数据进行调整,金瓜山隧道光爆方案终于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炮眼残留率达95%以上。将单循环进尺由正洞2.8米/循环、平导2.3米/循环,提高到正洞3.6米/循环、平导3.2米/循环,有效改善了隧道超欠挖通病,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材料消耗。

项目部积极与业主沟通,将原平导断面调整为双车道,并在一定地段设置倒车点;通过及时洒水降温、喷射混凝土、加强支护等措施预防和缓解岩爆带来的危害;不断优化通风方案,成立通风班组,加强通风管理,保证了施工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并建立完善奖励机制,对参与光爆参数计算试验的班组作业人员奖励兑现,每人每次100元,大大地激发一线生产工人执行命令的积极性。光爆试验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施工效率,同时也得到了铁道部、南昌铁路局、向莆铁路公司的充分肯定,经铁道部专家组认定,金瓜山隧道光面爆破被树为全线“样板工程”。2010年5月15日全线光面爆破观摩会在金瓜山隧道施工现场召开。

文明施工安全质量皆受控

金瓜山隧道自2009年1月正洞开始掘进,施工中始终坚持以科学技术为导向,以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着力点,从而创造出了长大隧道独头开挖施工的新业绩。成功应用光面爆破施工工艺后,杜绝了超欠挖现象,隧道呈现出开挖断面平整光滑亮丽,犹如一道风景线,不仅实现了文明施工,而且提高了工效节省了时间,还节约了大量材料和机械设备的投入,一举三得。

项目部围绕光爆施工,制作了工序作业流程卡,流程卡把工序作业主控项目的验收标准显示在卡上,并发放到每个施工作业人员手中,每一道关键工序施工结束后,由质检员在工序作业流程卡上打对钩,签上自己的名字。比如:铺底无漏洞、厚度达标准,经查验员查验合格后签名,这样做,有效增强了对每道工序施工过程控制的能力,非常具有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确保了工程质量的过程受控。

为了使各个工序之间衔接紧凑,项目部进一步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并根据任务进度、安全、质量制定了项目奖罚措施。实行生产部门跟班作业制,对关键工序安排专人盯控,落实到位,责任到人。经过努力,终于得出了工序衔接的优化方案,并在实施过程中卓见成效。为金瓜山隧道创造正洞最高月掘进264米,平导最高月掘进312米的好成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部对施工的重点部位、关键工序、隐蔽工程、薄弱环节严把质量关,虚心接受监理单位及业主有关部门的检查监督。他们不仅做到了内部严格监督,而且还督促抓好“事前指导,中间控制,事后评验”工作,尤其对中间控制环节,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并有专人负责跟踪落实,不定期召开质量分析会,及时发现工程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质量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予以解决。

为了强化隧道安全,防范风险,项目部成立了安全领导小组,编制了《安全生产管理办法》,制定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应急预案》等,完善了各项安全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每周一次安全质量抽查制度和每月安全质量大检查制度。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各项要求,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狠抓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工程质量的过程控制,把安全工作与工程质量“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确保了施工现场料具堆放规范,施工便道安全畅通,安全生产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是推广应用光面爆破后,进到掌子面,看到的是光亮的拱顶,残眼率达到了90%以上的国内罕见记录,创造了一个安全有保障的施工环境。

项目部还按照业主、监理和中铁一局企业的要求,全方位布置施工现场,制作了各种安全警示牌三十多块,宣传标语口号二十多幅,“五牌一图”和企业标志牌以及宣传展板二十余块,各种制度、操作规程牌百余块等等,做到了施工现场安排合理,标识标牌美观大气,宣传口号鼓劲加油,工程施工文明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