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管理寓言枕边书
16829500000023

第23章 管理的发展手段:公平竞争不能手软(1)

1.竞争时刻存在,管理不能大意

有一只羊纯的小关,它的父辈和兄长都是让狼吃掉的。它想:这样下去,太没有安全感了。为什么不能找狼好好谈谈,像朋友一样相处呢。有了这个想法,它心里很高兴,就想找合适的机会向狼挑明,机会来了。

这天它趁主人不在身边时,就领着弟弟妹妹们向山里走去。因为主人有言在先,它往山里走时,保护着它的猎狗紧跟其后。

小羊来到狼面前,诚奶地说:“亲爱的狼先生,我们之间何必相互仇视,和平共处不是更好吗?”狼振振有辞地回答:“不是我不愿意和你们交朋友,而是因为那些围在你们身边的恶狗,它们总是凶猛地朝我们狂叫。你瞧,我刚一靠近,它们就扑过来了,又叫又咬的,太没礼貌。这样吧,你叫它们走开,别老跟着你们,然后咱们立刻签订永远和平的条约。”羊听信了狼的话,把狗全部遣开,失去了保护的小羊,狼凶相毕露,冷笑一声,张开血盆大口扑向小羊和它的兄弟姐妹,结果全都被狼吃掉了。

在危险的对手面前单方面取消防御,等于放下武器投降,这群笨羊就是最好的证明。敌人就是敌人,如果光凭言语就能打发,那么就不是敌人了。

弱者面对强敌时,常想摆脱威胁,以取得和解,然而解决的办法决不是妥协退让,那只能招致杀身之祸,会败得更快。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强防备,以图反击。

在企业竞争中,要想致赢,不在管理上下功夫不行,如何管理能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在制度管理上显神通,使公司井然有序而不乱成一团麻;在战略管理上要看全局,要有远见的目光;在生产管理上要抓效益,追求量的魅力;在质量管理上要抓产品的白璧无瑕;在企业文化管理上要团结协力,致使“家和万事兴”。

【事典】吉列公司创始人吉利:多年的辉煌毁于小小的疏忽

吉列在巴尔的摩瓶盖公司做推销员时,一个家伙跟他说,如能发明一种“用完即扔”的产品,顾客反复购买,肯定能发财。

1895年盛夏的一个早晨,吉列在一家旅馆的客房里剃胡须。天气太热,又急于出去找客户,勉勉强强地刮好胡须,下巴上已变得血糊糊的,惨不忍睹。他恶狠狠地扔掉剃刀,怨恨道:这哪是在剃胡子,分明是在割肉呢。

一番怨恨后,倒也提醒了他:我为什么不能开发一种新的剃刀呢?

有了这个念头,吉列开始了艰难的设计、研制工作。时值炎热酷暑,吉利整天关在热似蒸笼的工作间里,废寝忘食。一天,太太强迫他出去到树荫下乘凉。在乘凉时,吉列看到不远处的田园里,一位农夫赶着牛,带着一张耙子,把地耙得又细又平。完全进入研究状态的吉列,刹那间,闷热的心胸豁然开朗起来:我何不把安全剃须刀设计成那耙子一样呢——“T”型的架子把刀片夹在中间,架子两边的夹片和中间的刀片几乎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即使粗心、毛躁的人,也不会刮破脸皮,而且,中间的刀片可以拆卸、更换,用完即扔。

想到这里,吉列激动得跳了起来,立即跑回家里的工作间,用木头、竹片细心地雕出模型。然后,他找到瓶塞厂的他的一位老相识——机械师威廉·尼克森,请他帮助做出了几件作品。

吉列拿着样品,寻找投资者。

投资者对吉列拿来的“玩艺”不感兴趣,看不出它有什么市场前景。但是,凭借多年推销员练就的才华,经过一番奔波,吉列还是找到了几个很小的投资者。资金不足,他又得到了妻子的全力支持:一面变卖首饰,一面又回娘家借来资金。

1901年,48岁的吉列终于开发出“用完即扔”的产品,并成立了“吉列安全剃胡刀公司”。

吉列非常重视广告的鼓吹作用:“新刀片瞬间就可装上。刮时不但不会伤到皮肤,而且舒适无比。想想自己刮胡子是何等的清洁、舒适与安全,而且又能摆脱上理发店的麻烦。想想你节省的时间——以及节省的钱。”

吉列瞪眼睛了,吹没吹胡子没人看到,反正年底一共售出51个安全刀架和168片刀片,每副5美元(相当1982年的50美元)。

1904年,吉列公司取得专利权,刀架的销售量达到9万把,而刀片则达到了1240万片。有了资金,吉列展开了更大的广告攻势。他还把自己的头像作为古列保险剃刀的“徽标”,让自己的形象——吉利——成为男人最为面熟的形象之一。

为了扩大自己形象的社会影响,1907年,吉列在经营刚刚兴旺发达不久,雇请了一位专家梅尔文·L·塞弗里为其撰写了《吉列的社会实践》的专著;然后,在别人的帮助下,又撰写了经营总结与抒发志向内容的《世界公司》。

从此,吉列名声大振。1909年,吉列公司售出的刮胡刀有200万把,销售数千万美元。

吉列在公司赚得的滚滚利润中,开始变得狂妄和自负。他把公司的成功归功于广告。

1912年,吉列在写给董事会同僚们的一份备忘录中说:“我们企业的成功完全要靠广告。”几年之后,他说:“我们一定要做侵略者。我们必须不断攻击,凭借武力把竞争者逼退,我们的武器就是广告经费。……我这种人属于推广(Promoter),因为创造了伟大的非竞争性公司体……”

1917年4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美国向德国宣战,并派兵进入欧洲战场。吉列抓住机遇:以成本价格向军需品采购部门供应吉列安全剃刀。于是,美国国防部便向每个士兵发一把吉利安全剃刀,并先后发给几十枚吉列刀片,要求他们整肃自己的仪容,在欧洲大陆留下美好形象。

吉列的这一策略,可谓“一刀四雕”:一是大批美国士兵,与吉列安全剃刀结下了不解之缘,其中很多人成了吉列的终身顾客;二是美国士兵客观上成了吉列安全剃刀的欧洲市场的“义务宣传员”;三是生产批量增大,全部产品的成本大大下降;四是以成本价向美国士兵出售产品这一举措本身,受到美国各界的好评,这也是一次极好的提高知名度的宣传攻势。当年,吉列公司销售的剃刀便达到100多万把,售出刀片1.3亿片。

1920年,吉列公司的触角已经伸到全球,大约2000万人都在使用“吉列”的刮胡刀和刀片。

1921年,“吉列”的专利权期限届满,也就意味着竞争的来临。果然,5年过后,竞争者出现了——它就是在全球行销“自动磨刀安全刮胡刀”的享利·盖斯曼(Henry Gaisman)。“吉列”的刮胡刀是用三根圆轴套住刀片上三个同样大小的圆洞来固定,新的“盖斯曼”刀片则带有设计更巧妙更牢固的套洞,不但可以套在这种新刮胡刀的圆轴上,而且可以套在吉列刮胡刀的圆轴上。

竞争者询问吉列公司的最高主管,是否愿意购买他发明的新型改良式不易龟裂双面刮胡刀片的专利权。吉列一口回绝了。

盖斯曼决定自己干。他拟订了推出Probak刮胡刀与刀片的计划。

“吉列”的反击措施是推出一种新型刮胡刀,刀片利用与刀片齐长的横条来固定(老式的洞还保留,以便维持消费者的念旧心理)。可是新的刀片却不能装在“盖斯曼”的刮胡刀具上。

在这同时,或是由于巧合或是由于工业间谍的结果,盖斯曼在吉列新设计的刮胡刀出现后的一周内,就把Probak专利刮胡刀改成横条固定式。盖斯曼经过退火处理后的刀锋,其质量似乎优于吉列,这让吉列匆匆忙忙也做退火处理后的刀片。

盖斯曼的销售额不断增加,侵占了吉列的市场占有率。

此时的吉列公司刚为了推出新型刮胡刀而把大笔资金投入机具更新,销售却每况愈下。公司的投资报酬率迅速恶化。吉列公司的问题还不止这些,他们的高级主管的薪水太高,广告费太高,厂房设施和研究发展都是最先进和最昂贵的。换言之,吉列的管理费用太高,并且不管销售额有多少,都一直固定不变。因此,当销售额下降时,每一把刮胡刀的利润也跟着下降——急速下降。

1930年末,自负的吉列同意用自己的股票购进盖斯曼公司,以免覆亡。然而有位审计员查核过吉列公司的账簿之后,发现这家长期都享有高利润的公司,已经到了濒临山穷水尽的地步。而到这项并购正式生效时,“盖斯曼”已经聚集了相当多的吉列公司的股票,已取得这家往昔的竞争对手的控制权。它的产品以及一套新的生产技术,取代了老吉列公司的产品和生产技术。吉列公司以前的管理班底被放逐,吉列本人则忙着清偿债务。他被迫放弃所持有的所有吉列公司的股票。

1931年,在世界经济大萧条的年代,金·C·吉列去世了。

吉列公司在金·C·吉列领导下,走过了30年辉煌的历程。遗憾的是,它在一个一手创造和完全在自己控制之下的市场中,被一个小小的竞争者击溃。

一句话点评:竞争面前,企业管理要有远见的目标。

2.速度快慢决定竞争的成败

在动物世界中,兔子兽以跑得快而著称于百兽中。而乌龟,因为腿短,别说跑,连走路也是慢吞吞的。为此,兔子曾自豪地说:“我一步顶乌龟走十步。我半天的路程顶乌龟走两天的路程。

兔了的夸口越来越大。乌龟表面上没有和兔子计较,心里却不服气。就等待机会,和兔子决一雌雄。到时,把兔子的野心捏碎。

这天,兔子嘲笑乌龟腿短,走路慢吞吞的。乌龟笑着回答:“虽然你跑起来像一阵风,但如果赛跑我一定会赢你。”兔子觉得乌龟在吹牛,于是决心和它比,请狐狸选定跑道和终点。同时出发后,乌龟尽管很慢,却坚定不移地一步一步向终点前进。兔子自信它跑得快,丝毫不将比赛放在心上,跑到中途竟睡起觉来。等兔子醒来,奋力追向终点,却发现乌龟已经先到,正悠闲地休息呢!

俗话说:“不怕慢,就怕站”,尽管你可能很有天份,然而没有后天磨炼的耐力,依旧难以成功。管理中的竞争就是一次次龟兔赛跑,有时顺风,有时逆流,你可能先出发,而且跑得快,障碍少,这是你的优势,应好好利用,争取转化为胜势;相反,你起步晚、实力弱、路坎坷,这些当然不利,但不能说明你没有机会,这些经历在以后将成为一种战胜困难的财富。

以下就是加快速度的一些作法:

1.不要“坐”等机会,必须当机立断。

2.更快地沟通,别拖拉。

4.将速度融入每一个行动或程序。

【事典】可口可乐总裁古兹维塔:时间就是金钱,速度就是效益

古兹维塔再度站在个人事业和公司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上。过去,他曾以激烈的手段处理大问题:丢掉净水、酿酒及其他奥斯汀时代转投资的包袱,买进又卖出哥伦比亚片厂,推出新配方可口可乐,创造CCE等。古兹维塔把可口可乐的业务精简到它的精髓,这精髓就是它的商标。“Coke”这个字、它独特的瓶身、红色圆形标志,都由其商标而来。可口可乐旗下的清凉饮料各有独特配方,但他们的市场价值其实是来自可口可乐的公司名称。

这一次,当三人一起规划公司未来时,古兹维塔再度不按牌理出牌,但不是那种会上报或召开记者会的事,那些要等到财务结果出来,可口可乐公司股价再度上扬时才会发生。古兹维塔现在的目标是把小事做好,由商标上赚取最大利润,专心致力核心业务,提供资源让全球可口可乐员工达到上述目标。古兹维塔要充分利用可口可乐的竞争优势:速度、资讯、全球业务网及充裕的资金。

眼前环境下,古兹维塔既需加强美国本土业务,又必须继续建设国外业务,其中,亚洲是最有前途的地区。阔别20年后,可口可乐将重返印度市场,此外,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投资、印尼市场的开发,以及成功抢下百事可乐在前苏联的市场,都有古兹维塔殷切的厚望。锚装瓶厂计划已成功执行,替可口可乐在全球业务拓展上增添伙伴。某些装瓶厂商,例如澳洲亚美泰,甚至把触角伸进其他洲,超过古兹维塔原先的期望。东欧的投资已收到回报,拉丁美洲方面,除委内瑞拉外,可口可乐都是独大局面。尽管古兹维塔已批准了在委内瑞拉的数百万美元新投资,但业务进展有限。

国际业务虽然占据古兹维塔许多时间,但国内业务也不能放松,因为北美业务对于整个可口可乐体系有重大影响。北美是全球业务的实验室;北美影响华尔街对可口可乐股价的看法。此外,古兹维塔和其他可口可乐高层主管都在美国生活和工作,最受美国业务的影响,小至亚特兰大街头广告的选择和超级杯中可口可乐采用的广告。

如果古兹维塔想让员工注意业务的最细微面,他得亲身示范。他选择的产品是透明泰柏(Tab Clear),一种无色的碳酸饮料,他本人都难有兴趣的产品。透明泰柏是他取的名字,因为不愿意把可口可乐的品牌赋予这项产品。一般而言,古兹维塔不亲自参与不重要产品的上市,但透明泰柏是他示范何谓快速行动、决断力和承担风险的良机。此种机会在可口可乐这样等级的公司中并不常有。

当可口可乐得到情报,百事可乐将在1993年初推出新产品——透明无色的百事可乐,古兹维塔立刻展开行动。他认为无色可乐只是短命潮流,但他用这个机会让员工知道可口可乐的行动可以快到什么程度。他没让深思熟虑的席立来负责,而找回了锡曼。一般人认为,锡曼因为新可口可乐上市失利而被古兹维塔逐出可口可乐,但古兹维塔从不承认,他欣赏锡曼处理其他产品上市的表现,尤其是健怡可口可乐。

古兹维塔对五色可乐的指示很简单:快速完成。锡曼的动作的确快,由研制配方到店面上架只用了60天。虽然古兹维塔对于产品前途没有信心,但他满意锡曼的表现。同时,百事公司也推出无色可乐,水晶百事(Crystal Pepsi),还在超级杯猛打广告。古兹维塔说:“百事称它为透明百事,是犯了大错。”他竟然把竞争对手的产品名说错了,足见他对五色可乐的评价有多么低,连名称都懒得记。古兹维塔说:“我怀疑无色可乐这个类别究竟存不存在,我不想给它冠上可口可乐的名称。”

可口和百事的无色可乐上市未满一年,古兹维塔在一次少见的直言评论中对纽约分析师说:“可口和百事的无色可乐都将要死亡。”正确预测出这两种产品的命运。1994年,他终于让可口公司的无色可乐下市。

古兹维塔不喜欢透明泰柏,除了不相信会成功外,还有其他原因。例如,他必须参与许多上市的细节,为一个不重要的产品做这些工作,令他气恼。

透明泰柏的上市是基于错误的理由——防堵百事,但缺乏有效行销计划。它的广告词也很糟,古兹维塔最后勉强收下“低卡清凉饮料的极致”(The ultimate diet soft drink)和“超乎你想像”(Not what you think),但对二者都不满意。艾维斯特对记者的谈话反应出老板对这产品的矛盾:“它是什么,我们就怎么促销。消费者也说得很明白,不会因为饮料冠上‘新世纪’就照单全收。”

一句点评:时时刻刻抢在对手前面。

3.与狼为伍就要成为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