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爱过痛过才是青春
16838700000013

第13章 成长前的蜕变,是逃不开的疼痛(3)

所以有的时候实在没必要太在意别人的眼光,太在意了反而会束缚自己,失去了快乐生活的美好心态。很多时候越是解释越会加重误解,不如干脆就用实际行动去消除误解,实际行动往往最能很好说明我们的本质,所以在面对别人的误解时,事实胜于雄辩,既然语言如此苍白无力,那就干脆让事实说话吧。

小时候,面对误解时,我们会流下委屈的泪水。长大后,面对误解时,我们会保持缄默,因为我们懂得了,我们的世界,别人不一定都能看懂,人有时需要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别人的眼里。

因为我们长大了,我们懂得了,人活着难免要被人误解。面对误解,我们要懂得如何用智慧避免被伤害。面对误解,更不要急于向别人解释。这种过于急促的方法,不但不会讲误解消除,反而会让别人觉得我们是在“自圆其说”。

因为我们长大了,所以我们知道许多误解的产生,是因为对方没有读懂我们真正的用意。所以,我们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别人的理解和判断,或者让他们和我们的心意达成一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走自己的路,不理睬别人的误会,让时间去慢慢证明一切,这才是我们该有的成熟心态。

其实,慢慢长大后我们就会明白,人活着,凡事做到问心无愧就可以了,又何必太在意别人的评价,这不也是一种成熟的标志吗?有些无关痛痒的小事,大可一笑而过,岁月会让清者浊者泾渭分明。但有些涉及原则的问题,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时间、环境中,以一种委婉的方式方法做一些必要的沟通,还自己一个清白。

其实,一般情况下,面对被误解,解释不是最好的方式。绕开误解是聪明,消除误解是睿智,淡化误解则是一种境界。不管怎么样,别太把别人的误会当回事,很多事情自然就会烟消云散了。

青春,本是花一样的年龄,所以,我们就应该像夜空中的一弯新月,清清朗朗,随意洒下自然静幽的月光,从不解释自己的心事,也不纠结于自己的残缺,心安理得地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所以,遇事最好别做无谓的解释。

我们不解释,因为青春的灵魂本是悠然安静的,青春的色彩本是自然明媚的。在这个世界上,颠倒是非的事情不是不存在,如果真的遇上了,再怎么解释也没有用。有时,做人不是靠宣言而是靠行动的,喜欢解释自己的人,有时往往不是太过幼稚,就是太缺乏自信。而诚实豁达、光明磊落的人,因为心灵的纯净无邪,自然会活得坦坦荡荡。

真的,你想想,山不解释自己的雄伟,并不影响它巍峨耸立;水不解释自己的清澈,并不影响它潺潺畅流;天不解释自己的高远,并不影响它浩瀚无边;树不解释自己的青翠,却没有谁能取代它繁茂的生命……那么,我们的青春,就更不需要无谓的解释了。

5.有些事,已不欲与人说

青春的成长,本身就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懵懂,在阳光下舒展轻盈优雅的翅膀。这一切需要我们用一种“不欲与人说”的独立性去完成,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青春里的我们,好像已经习惯了依赖。

还记不记得在每年迎接新生的大学校园里,庞大的家长护送团是一道最夺目的风景线。拥挤的校门口,妈妈拎着大包小包、爸爸背着铺盖卷;报名地点,父母更是忙着帮我们报名缴费;宿舍里,父母又开始张罗帮我们整理床铺。那时的我们,只要一想到要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就会禁不住泪流满面,于是父母围坐在身边不断地安慰我们:孩子听话,没有我们在你身边,你要照顾好自己,要学会独立面对生活的难题。

成长的蜕变,本身就充满了逃不开的疼痛。就在昨天,我们还在父母亲人的呵护下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今天,我们却突然站在了现实刺眼的阳光下,迫不得已地接受着成长摆在眼前的每一道人生命题。就像是一直以来必须要完成的课堂作业一样,我们试图给自己的青春寻找一个完整的答案,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必须学会坚强与独立。

是的,一夜之间,我们就真的长大了,我们不能再像从前一般总是习惯于依赖别人,有些事,已学会默默放在心里,不欲与人说。

听说在韩国,青少年独立思维意识都比较早,一般在十五岁以后,他们就已经明白自己以后该过什么样的生活了。他们遇事一般不会过于依赖自己的家人,而是习惯于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韩国想当明星的年轻人特别多,他们大多数从十四岁就开始进入训练阶段,争取提前出道,早日成名。

在美国,一个男孩十岁时已经加入棒球队,十三岁之前已经精通两种乐器,十五岁便有了自己的个人演出,十九岁时首度发行个人专辑,在美国乐坛排行榜高居第二位。

不管国外国内,这些拥有靓丽青春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独立。一段青春的成熟,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应对。还记得年少时,我们遇到事情时总是习惯于向身边的人倾诉和求助,但是走过青春的我们终于懂得了,有事情,已不欲与人说,与其花时间等待别人的帮助,不如自己想办法去解决。

看国外的影视剧可以发现,凡是睿智的父母,会把每一个孩子都看成一个独立的人,并充分地给予他们独立的思维空间和选择权利,而不是随便大包大揽地帮他们解决所有的问题。而我们,在踏上社会以前,一直是被父母呵护在翅膀底下的懵懂小孩。

所以,“不欲与人说”的青春,其实正是一种蜕变后的成熟。

小时候,刘月是家里的小太阳,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只要她想要的东西,父母都会满足她,一直以来,她都缺乏一种遇事独立担当和面对的能力。刘月真正开窍,是在20岁以后,那时她突然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这样的开窍,似乎来得有些晚。但是有了方向之后,她开始深刻地认识到,只有自己把握之下的青春才能真正属于自己,靠别人的帮助得来的幸福不会长久,也不会有真正的满足感。

直到刘月的生命中出现了两个女孩,她的青春才开始了真正的蜕变。

第一个女孩是刘月的一个高中同学。那天是她的生日,她和室友们聚在一家餐厅吃饭,席间,大家都聊到了自己的高中母校。当刘月说起自己的母校时,一直在身边默默不语的一位服务员突然对她说:“不会吧,我也是这个学校的,我们是校友啊!”那天也许是喝了一点酒的缘故,借着酒劲,刘月开始倾吐对母校的种种不满。

她跟室友们说:“我就知道我的母校培养不出真正的人才来,我的很多朋友,现在不是清华的,就是北大的,不像我,读了一所三流的大学,再看我这位小校友,现在也只能当个服务员,也难怪,从我们那种学校出来的人,能有什么出息。”

听了她的话,这位做服务员的校友有些不高兴了,“我们学校怎么了?当服务员也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我们家穷,高中毕业那年我的父母双双下岗,为了不让父母为难,我主动提出不参加高考,出来打工赚钱。这些年来,无论在外面吃多少苦,我都不会告诉父母,我知道我长大了,有些事已不欲与人说,我必须独自去担当和面对。”

听了女孩的一番自述,刘月陷入了沉思中……

第二个女孩是刘月的一个同事,一个温和低调的女孩。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她,进入这家带有国企成分的小公司工作。现在的海归满天飞,也不稀罕,所以,很多人认为,能进到一家国企小公司工作也算不错了。

女孩是个很简单的人,按时上下班,绝不迟到早退。和同事相处也很随和,人缘极好。她有着北京人特有的幽默,走到哪儿都能给大家带来笑声。她的衣着很普通,每当谈起自己的留学经历也常常自嘲,不学无术。她从来不和身边的人抱怨生活的不易和压力,眼神里总是透露着一股特立独行的坚韧。

有一天,女孩忽然告诉大家她很快要离开公司了,大家都觉得恋恋不舍,纷纷挽留她,她微笑不语。在她走的那天,刘月和同事送她出门时,意外地发现来接她的是一位开着宝马车的中年人,她微笑着向大家介绍说这是他的父亲,一些眼尖的人都认了出来,眼前这位中年人,是这个城市有名的一位企业家。所有的人当时都被震住了……

再后来,从上司的口里才知道,女孩父母早就给她在广州买了别墅,也早打算让她代替父亲接手家里的企业,但是这个个性独立的女孩却坚决不肯在父母的安排下做庸碌无为的富二代。

直到今天,谈到女孩,大家还是惊叹于他的特立独行。

两个女孩的经历,让刘月看到:无论她们是贫穷的,还是富有的,都一样地有着独立的生活态度。青春年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重要呢?

青春的成长,本身就是破茧成蝶的过程,挣扎着褪掉所有的青涩和懵懂,在阳光下舒展轻盈优雅的翅膀。这一切需要我们用一种“不欲与人说”的独立性去完成,这是我们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我们的青春就像树的成长一样,当我们还是一颗小幼苗的时候,只有依靠外界的呵护才能生存,但随着一天天渐长成熟,终究要独自担当雨打风吹。

网球运动员李娜曾经对全世界说:“我只是一名网球运动员,比赛并不是为了国家。”仔细分析这句话,的确很有深意,这并不是说明李娜不爱国,而是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一个人拥有独立的人格是多么的重要。

青春走到某一段路口,忽然发现,我们已经不再是那个遇事只会找人诉苦的孩子了。现在,所有的一切事情都得自己动脑、动手去完成,并且还要时刻提醒自己,现在你需要一个人独立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