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俊臣知道群臣不敢指责自己,于是有了反叛的图谋,常常把自己比成石勒,准备诬告皇嗣(唐睿宗)和庐陵王(唐中宗)与南衙各卫及北衙禁军一起图谋造反,希望因此得以展露自己的心志。卫遂忠揭发了来俊臣的阴谋。起初,来俊臣多次指摘武氏诸王、武后的女儿太平公主、张昌宗等人的过错,武后不采取行动。到这时候武氏诸王怨恨来俊臣,一起证实他的罪恶。武后下令在西市将来俊臣处斩,当时他47岁,人们都相互庆贺,说道:“现在能够背挨着床睡觉了!”大家争着挖他的眼睛、摘他的肝、将他的肉剁成肉酱,一会儿功夫肉都被割尽,又用马踩他的骨头,最后什么也没剩下。他的家属被没入官府为奴。
来俊臣正当权的时候,嘱托吏部选授了二百多名官员,等到来俊臣败亡,有关官员都向朝廷自首,武后责备他们,他们回答说:“我们违犯了陛下的法令,自身被杀;如果违背了来俊臣的意思,就得全家覆灭。”武后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开元之治
唐朝自神龙(705年)以来,政局多变。武氏诸王、中宗的韦皇后及其女儿安乐公主、武后之女太平公主都干预朝政,朝廷大臣也分成几派,相互倾轧,接连发生政变。直到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唐玄宗以先发制人的手段,消灭了政敌太平公主集团,杀戮和贬逐了大批武、韦及太平公主余党之后,才算告一段落。唐玄宗励精图治,任用贤臣姚崇为宰相兼兵部尚书,采纳了他的“抑权幸、爱爵赏、纳谏诤、却贡献、不与群臣亵狎”的建议。十一月,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次月,改年号先天为开元,并罢黜了涉嫌和诸王交通的功臣张说、刘幽求。
开元二年(714年)正月,玄宗下令选拔有才干器识的京官出任都督、刺史,有政迹的都督、刺史则予以改任京官,使出入常均,永为恒式。采纳姚崇“沙汰天下僧尼”的奏请,让一万二千余人还俗。二月,又下令各地不许创建佛寺,旧寺颓坏应修葺的,须向有关部门申报,经验视后方允许修缮。同时,又严禁百官和僧、尼、道士来往,禁止民间铸佛、写经。五月,开始大量裁减冗官,精简机构,罢免了所有的员外官、试官、检校官,规定如果不是是有战功或特别敕令,一律不得再加任命。六月至七月间,任命宋王成器出为岐州刺史,申王成义出为幽州刺史,邠王守礼出为虢州刺史,岐王隆范出为华州刺史,薛王隆业出为同州刺史。五王都出任外州刺史,不得留住京师,并且各州实际事务都由各州上佐处理,诸王没有实权。这样就削弱了皇室内部成员发动政变的政治基础,加强了中央集权。玄宗深感风俗奢侈糜烂,颁布制度要求全国节俭,并且罢除了两京织棉坊。十月,吐蕃入冠渭源,薛讷与吐蕃在武街(今甘肃渭源县内)发生激战,大破吐蕃兵。并且联合陇右群牧使王睃的军队,在长城堡(今甘肃临洮)又击破吐蕃军,前后杀获数万人。吐蕃派遣大臣宗俄因矛到洮水用对等敌国的礼节求和,遭到玄宗的拒绝。此后,吐蕃经常侵扰边境,十二月,唐设置陇右节度大使。
开元三年(715年),突厥十姓前来投降的前后约有万余帐。二月,高丽莫高支文简和跌都督思泰等也从突厥率领部众来降,唐王朝把他们都安置在河南地。五月,山东发生大规模的蝗虫灾害,百姓纷纷在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捕杀蝗虫,姚崇奏请派遣御史督察各地州县捕杀蝗虫,并派遣使者考察各地州县捕蝗勤惰情况,据实上报。因此,虽然连年蝗灾,但并没有造成大饥荒。
开元钱币开元四年(716年),玄宗鉴于县令的选拔过于冗滥,亲自在宣政殿考核吏部选录的县令,结果有四十五人被罢免回家,并且贬黜了主选的吏部侍郎。六月,拔曳固斩突厥可汗默啜首级来献。拔曳固、回纥、同罗、霫、仆固五部都来降唐,被安置在大武军北面。七月,契丹李失活、奚李大酺率部众来降,唐又设置松漠都督府,任命李失活为都督、封为松漠郡王。第二年,玄宗又把甥女封为永乐公主嫁给李失活。开元四年(716年)闰十二月,宋璟继姚崇之后为相。姚崇善于应变成务,璟善于守法持正,二人志向操守各异,但协心辅佐,使得赋役宽平,刑罚轻省,百姓富庶。因此,唐代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
为了增加封建国家的财赋收入,扩大徭役兵役的来源,宇文融在开元九年(721年)建议检查色役伪滥,搜括逃户。二月,玄宗下令州县逃户限百日内自首,并令宇文融充当使节主管这件事。由于流亡的农民只有符合令式要求的,才能在当地登录户籍,其余的一律遣还故乡,因此遭到农民的抵制。唐政府被迫修改了逃户自首附籍的条件,允许农民在当地附籍,不再提遣还故乡,并且再次任命宇文融兼任劝农使,设置29个劝农判官,分别派往全国各地,检括逃户和籍外田。新附籍的客户免除六年的租调徭役,只收轻税。因此,这次括户全国各地共搜括到客户八十多万户和相应的田亩。此后,唐王朝不断下令检括浮逃户。
开元十年(722年),小勃律遭到吐蕃的进攻,向唐北庭节度使求援,唐出兵救援,大败吐蕃军。从此以后,吐蕃多年不敢侵扰边境。开元十年以前,唐兵经常有60多万人在周围边境上戍守。至此,宰相张说鉴于目前没有强敌,奏请削减了20多万士兵返家务农。同时,由于府兵之家并不被免除徭役,日趋贫困,大量逃亡,因此张说建议召募壮士充宿卫,也得到唐玄宗的允许。旬日内得精兵13万,分别隶属诸卫。从此,唐兵农开始分离。开元十一年(723年)九月,吐谷浑摆脱了吐蕃的控制,率领部众到沙州(今甘肃敦煌)降唐,唐河西节度使接纳了他们。十一月,唐王朝选拔京兆、蒲、同、岐、华州府兵和白丁12万,担当“长从宿卫”,每年轮番两次服役,州县不得役使。同年,把宰相商讨国家大事的议政处“政事堂”改称中书门下,并且设置了吏、枢机、兵、户、刑礼等五房,掌管军政庶务。
开元十三年(725年)二月,下令把检括的客户税钱都充作当地的常平仓本钱,委派劝农使和州县商议建立劝农社,使得盆富相恤,同月,把长宿卫改称骑,分隶12卫,12万人分作六番。三月,突厥派遣使臣献纳贡物。十一月,玄宗祭拜泰山,行封禅礼。随行的有百官、贵戚、四夷酋长,声势浩大隆重,数十里为人畜遍布,至泰山,仪卫环列山下百余里。经过多年的丰收,唐王朝十分富裕,东都米斗十五钱,青、齐五钱,粟三钱。牧马也蕃衍达到43万匹,牛羊的数目也大致相当。同年,唐王朝在黑水靺鞨部落设置黑水都督府(今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伯力),任命黑水靺鞨的大酋长倪属利稽为都督,唐置长史以镇之。至开元十六年(728年),赐倪属利稽名为李献诚,认作本家,唐与之的关系更加密切。玄宗一朝,黑水靺鞨聘问中原有十五次之多。开元十四年(726年),和契丹、奚和亲,把玄宗的从甥陈氏封为东华公主,嫁给契丹王李邵固;成安公主的女儿韦氏封为东光公主,嫁给奚王李鲁苏。据户部统计,到了开元十四年(726年),全国户口已激增到户7699565,人口41419712。
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侵扰唐边境。唐河西节度副大使萧蒿委任张守珪为瓜州刺史,多次打败吐蕃军。吐蕃赞普又中了萧蒿的反间计,杀掉了大将悉诺逻。因此,吐蕃势力渐趋衰落。十六年,张守硅在瓜州大败吐蕃军。不久后河西、陇右兵又在渴坡谷大破吐蕃,攻取了吐蕃要寨大莫门城。八月,河西兵在祁连城下又击败了吐蕃兵。吐蕃被打败后,不得不在开元十八年(730年)十月向唐求和。唐玄宗命皇甫惟明和内侍张元方出使吐蕃,吐蕃赞普派遣大臣论名悉猎跟随惟明去进贡,表称“甥世尚公主,义同一家”。从此以后,吐蕃重新归附唐王朝,双方关系十分密切,在赤岭(今青海湟源西日月山)互市往来。次年,吐蕃又通过金城公主求取了《毛诗》《春秋》《礼记》《文选》等书籍。
开元二十年(732年)唐遣将击败了叛附突厥的奚、契丹,契丹可突干远逃,余党潜藏山谷之中,奚首领李诗琐高率部众五千余帐降唐,唐封他为归义王,把他的部落迁徙到幽州境内。至二十二年(734年),幽州节度使张守珪又大破契丹,斩首了契丹王屈烈及其大臣可突干,传首东都,余众皆降。同年七月,裴耀卿出任江淮、河南转运使,改革漕运,实行沿河设仓、逐级转运来督运漕米。三年中共转输漕米700万斛,节省往日从东都含嘉仓到陕的陆地运输费用30万缗。漕运的改革,使得唐朝的政治中心长安和日益成为经济重心的江南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二月,吐蕃又断绝了和唐王朝的友好往来。唐召募丁壮充边军,防备吐蕃。七月,唐大理寺申报今年处死刑的只有58人。九月,颁布了新修律令格式。为了防止岁丰谷贱伤农,唐王朝决定在两畿实行和籴法,增时价什二三和籴东、西畿粟各数百万斛。停止转运江淮的租米,下令各地所纳租庸调、租资课都用当地土特产输京都。从此以后,关中粮食蓄积充足,不再到东都洛阳就食了。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册封南诏皮逻阁为云南王,皮逻阁率领诸部,击破吐蕃,徙居大和城(今云南大理)。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八月,碛西节度使盖嘉运攻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擒突骑施可汗吐火仙。又派遣将领和拔那汗王攻入怛逻斯城(今哈萨克共和国东南部江布尔城)。擒黑姓可汗尔微,收其众数万给拔那汗王,唐在西陲的威势复振。九月,处木昆、鼠尼施、弓月等诸部纷纷摆脱突骑施的控制归降唐朝,被安置在安西管内。
到了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全国有民户8412871,人口48143690,比唐初户口数,增加近两倍。西京、东都米斛值钱不足200,绢匹的价格也十分低廉。当时,天下雄富,史称“东由汴、宋,西径岐、凤,夹路列店,陈酒馔待客,行人万里,不持寸刃”。不仅中原地区和江淮地区以及成都平原,繁富如此,而且户口稀少的陇右河西地区也出现了“闾阎相望,桑麻翳野”的繁荣景象了。
政治的安定、国力的强盛、社会经济的繁荣必定推动文化事业的发展。唐诗最为后人称道,著名诗人高适、岑参、王维,特别是李白、杜甫都生活在这个时代,而唐代后期的著名诗人,如大历十才子,也是这个时期培养出来的。其它如音乐、绘画、雕刻、朔造等艺术也都有了显著的成就。唐在东西两京设置集贤院,集中学者整理文化典籍,编篡图书目录,校刊补正典籍,抄写经史子集约九万卷,也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
唐代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指古代从中国西北出发,横贯亚洲,进而联结非洲、欧洲的古代陆路交通线,由于中国古代以丝和丝织品为主要商品,因此这条贸易通道被称作“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在张骞通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但由于张骞的“凿空”之功,丝绸之路从此更为畅通,东西文化的交流不断加强,早在汉代,丝绸之路就有三条道路,据《隋书·裴矩传》记载,这三条路为:一、北道,从今哈密穿越天山北达巴里坤,然后由此向西经吉木萨尔、乌鲁木齐、通过伊犁盆地,从锡尔河附近前往东罗马帝国。二、中道:沿天山南侧经哈密、吐鲁番盆地、焉耆、库车、喀什,然后越过帕米尔经贯尔干纳、索格底亚那(即撒马尔罕、布哈拉等)进入伊朗的波斯帝国。三、南道:沿罗布泊沙漠南边西行到达于阗,然后从哈尔喝里克、塔什库尔干,翻越帕米尔,通达瓦罕溪谷到达阿姆河河畔,再由此通往印度北部。
唐代的丝绸之路发展到了一个新时期,实行“关中本位政策”的唐政府一直致力于西北地区的开发。唐朝初期,西域虽大都在西突厥控制之下,但西域各国国王都曾派人或亲自到长安,表示归附,因此唐初很快恢复了丝路交通。武德年间,高昌国进献的“拂菻狗”,引起了唐朝对拂菻的兴趣。贞观四年(630年),伊吉城主归附于唐,唐在这里设置伊州,控制了西域北道。这时,在西域地区拥有较强政权的高昌为了垄断丝绸贸易,高昌曲文泰封闭了西域南部进入中原的道路,商贾都要经过高昌,并需交纳商税,贞观六年(632年)大碛路恢复开通后,高昌王与西突厥联合,阻拦、抢掠西域其他地区商贾使者,阻止他们进入中原,同时还发兵攻打伊吾、焉耆,掠夺其他域镇。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政府派侯君集带兵平定了高昌,在高昌设西州,置西州刺史,西州的户口计帐等申报,完全和中原地区相同。不久,又在这里设安西都护府,屯驻军队,镇守整个西域地区。在平定高昌的同一年,驻守于可汗浮图域(今吉木萨尔以北)的西突厥叶护归唐,唐政府在这里设庭州,置庭州刺史,唐又将伊州、西州、庭州划入陇右道,加强了对这一地区的管理。
丝绸之路随着唐政府对丝路的开发,唐与中亚诸国的联系不断增强。贞观十四年(640年)粟特人将制造葡萄酒的技术传入中国,大批犹太商人涌入中国,丝路上的通使及商业往来活跃起来。贞观十五年(641年),摩伽陀国(即摩揭陀国,俭于印度恒河以南的一个大国)的使者,商人来到长安。在他们返回时,唐太宗派云骑尉梁怀璥随同前往,受到摩揭陀国的热烈欢迎。贞观十七年(643年),拂菻(叙利亚或拜占庭)王波多力派遣使节进献赤玻璃、绿金精等物,唐太宗回赐了大量的绫绮等丝织品。至于其它国家的商人往来,更是数不胜数。
贞观十九年(645年),44岁的玄奘结束了他的春秋寒暑十七年、历经艰难曲折的数万里跋涉,将西行所得经像送入长安弘福寺。玄奘沿途经历了130多个城邦,由玄奘口述,门徒辩机笔录的《大唐西域记》,翔实地记载了玄奘西行的经历、见闻,成为一部闻名世界的历史地理名著,也成为一部丝绸之路上中西交流的历史见证。玄奘珲将印度的因明学传入中国,推动了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并启迪了日本法相宗的传承。继玄奘之后,咸亨四年(673年)义净又赴印度求法取经。玄奘、义净的不懈努力,推动了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兴盛。
中国僧人西行求法的同时,中亚僧人也不断前往中国,将本国的宗教在中国弘扬。延载元年(694年)波斯国人拂多延(古波斯语“知教义者”)持《二宗经》来到中国,摩尼教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天宝三年(744年),大秦国僧佶和不远万里,东来中土,促进了已在中土流传的景教向最盛时期的发展。佛教、祅教、摩尼教、景教等宗教的传播,正是依赖了丝绸之路,这些宗教在中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有些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丝绸之路,成为联系东西文化交流的纽带。
天宝十年(751年),中国与阿拉伯发生了怛罗斯之战,阿拉伯抓获一些中国的造纸和丝绸工人,中国的造纸术开始传至西方,同时,中国的植物品种、漆器、冶铁、水利灌溉技术、火药等也随着传入西方,再加上商人的频繁往来,丝路上的商品交流非常活跃,丝绸之路成为举世闻名的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