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都市人在激情岁月
1687300000169

第169章 英山恢复平静

第169章 英山恢复平静

李云鹤开着拖拉机,坐着汤兰,从人群边路过。嗬!这帮女人嘴又来了慓劲,“瞧人家李云山,年年换人。黎晓莹不新鲜了,也腻了,又换了汤兰,哎,竟瞎扯!人家老李叫汤兰婶呢!咳,除了自己的亲姐、亲妹、亲妈,谁不都一样。原来小时候他俩就好,还是同学,啥婶不婶的。”

说这些话时,正好徐兰英住足听见,她越听越不像话,于是,她接过来,说:“老姐姐,少妹妹的,积点口德吧!别得谁埋汰谁!老李是焦大路求他往回说服儿子的,他妈不跟着去你跟着去哇!”西岭之行已经是第三次,前两次老李为的是焦越与李丹领女儿回家看看,已经奏效,两年多经常带孩子回家看看,今天老李并没费口舌把村上意见说了,党委意见说了,他自己的看法也说了。

李丹首先支持,焦越决定次日清晨参加英山的支部大会。另李云山估计不到的顺利。李云山与汤兰没有吃饭。趁亮回了英山。

一路上,汤兰感激老李,激动地亲了李云鹤几口:“云鹤,我们一起长大,又是同学,我一直拿你当亲弟弟,说心里话,你一直像影子一样出现在我的日常梦幻里。咱都老了,此举不算出格,你就当长辈与晚辈的爱去享受吧!今生我足矣!”

李云山长叹一声:“汤兰婶,我不瞒你,对男女情爱上的事,我一生只能在心里装着汪晴,别人是无法进入我的内心世界。这是我做人的原则。汤兰婶,你可以随意,我的情感领域能自我控制在纯如清泉,不带一丝杂念。

你说的那些我没忘记,儿童时的友谊天真无邪。从七岁到十二岁六年的几年里不但同学,还是同桌。那时候是大姐姐。都长大成人了,又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姐姐又成了婶。又把我贬下一辈,所以,过年要给婶磕头下拜,这就是咱农村落后的一面。

男女间的正常友谊到了青春期,就自然终止。所以,婶,我们得入乡随俗。我们的友谊只能在心底保持万古长青。

在英山村中年人堆中,有四个人从小到大常常搅在一起。那就是单李二位与焦大路夫妇,小时候李云山和汤兰是一个母亲照料,有事没事的常凑到一块,写作业、做游戏。但李云鹤又常去汪晴家,他喜欢汪晴的一切。

所以,汤兰和汪晴都老了还是互不来往,这就怪汤兰不能把情字的组词组好。情谊、****混淆不清。汤兰总是认为是汪晴夺去本属于她的爱,人都差一岁五十了,还是不原谅汪晴。

英山的领导班子又组成新的结构,支部书记焦越,村民委员会主任贾正文。萧寒还没有回来,妇女干部还给她留个缺。晚上焦大路把单李二位找到家中,叙谈平凡家事,又提起焦月乔。

大路告诉单李二位说:“月乔正月里来信说,她的小家落在北京,准备把我和你婶接过去住,一连五年也没回家看看,她说她太忙。一年中得有十个月在深圳,海口穿梭般飞来飞去的,其实比在农村辛苦,就是挣钱挣的多。公司给她每月六千元人民币。”

汤兰不是故意地说出一些不该说的话,她人妒忌心强是出了名,一时间真把亲家母因病归天的事,忘的干干净净。亲家母在世时候和西岭几乎不太走动。细想想情缘真是有份。李丹妈嫁到西岭与大路有关,但他们的下一代又阴差阳错也好,鬼使神差也罢,焦越与李丹就没有他们老一辈那么脆弱。

不但没拆开,反而把儿子逼给李丹的爹妈。既成事实以后,李丹是个懂事的孩子,每次回家都她张罗,前年又多个孙女,大路才想起托老李往回请儿子,但到一块,还是不向儿子认错。

爷俩观点一贯不一致,刚刚缓和一些,又碰大连招工,儿媳求公公压服焦越,不但不服,反而一年多不照面,又派使者李云山出使西岭。这个老李这些年成了焦家父子沟通的桥梁。

说来也怪,大路的一儿一女,拿老李的话当圣旨,遵照顺从。在英山村人人皆知。但世人议论起这些,多少都要着上一点粉色与花边。不信你看那天李云山与汤兰双双出使西岭,那些长舌妇的侃大山的新闻标题,你准明白,中心内容夕阳红下叙旧情,也就差着登报发行了。

英山村又恢复以往平静,焦越和老爹的积怨如阳春白雪,有过的冰冻。春风过后,日渐消融。大路夫妇虽不曾和孙女一起放风筝,但爷爷奶奶中间架着孙女的天伦之乐,真令乡亲们羡慕。

九十年代初的北方农村,大部分农民,已经适应一家一户的个体生产组织形式,但在村委会号召搞一项公益事业,要乡亲们出工做些建设新农村事宜,人一时半晌叫不齐。有时人到的差不多了,也该到了吃饭时间。

从焦月乔做支书开始,到单文华、萧寒,英山的三任支部书记,八年间,应该是集体想做的,都只是想想,说说,召集一下。到头来,领导生一肚子气,乡亲搭上半天工,最终还是不了了之。

焦越从十七岁离开英山,去县城读高中直到近阶段回村任支书,大约十一二年不在英山,从学校毕业,结婚是在西岭。大多数人家不知道是母亲的阻拦他与李丹婚事。众人传说是倒插门。

其中的秘密,在英山村只有单、李二位知晓。是汤兰防着大路第一个恋人李丹的妈妈。惟恐怕旧情不断,再续前缘。把本来挺好一门亲家,弄的关系很复杂。

儿子十几年不能归来。事情发生戏剧性变化的根本原因,还是亲家母归了天,汤兰的嫉妒心也自然消退。这门亲家才顺理成章的走动起来,但李丹的爹爹没有随女儿来英山,仍然留在西岭。

他离不开生养他那块土地,舍不去他在西岭经营大半生的家业。致使英山至西岭这条路,焦越与李丹每月都要走上两回合。

焦越上任两个多月后,正是农闲时节,八年间农村建设欠账太多。两个多月的熟悉,每个人的性格了解的差不多时候,他实施了权利,比起西岭号称小霸王的刘支书的霸气,有过之,而无不及。

英山村从赵源潮老爷子退下去之后,又弄出些动静,又看到了希望。单文华和李云鹤倒出一句心里话说:“云鹤,用这种人替下我,我才心服口服,为啥去年不一步到位,害的我老单憋屈几个月。”

李云山也有感触地说道:“单兄,知道原来我不能接受支书的想法吗?答案就在这。和原来集体经济时不一样,那时智慧占首位。用不着任何说教,一个村子的人看着你发号施令。现在是生产生活用不着领导操心。一家一户的过着。

可是想要把乡亲们集到一起做点事,那可比以前要难的多。尤其这八年,像土地被撂荒一样,杂草丛生。乡亲们各自为政的观念,又形成一种新的习惯,这个领头人真需要霸气。你看焦越,这些年和西岭刘支书真学到一些本事。但焦越理智比刘支书强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