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心理专家
16914100000040

第40章 青春期心理辅导(2)

这些学生性格的形成,离不开父母的无形影响。和父母沟通孩子的状况,指导他们更为有效地配合教师工作,将促进学生的改变。如个案中男孩的父母,如果可以彼此增加信任,同时给男孩更大的信任,将会对他的性格有很大促进。

女生走不出早恋的误区,怎么办?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

小兰,女,初中二年级学生。小兰原本有一个温暖融洽的家,父亲经商,经济状况较好,奶奶、母亲、弟弟欢聚一堂,母亲温柔善良。但初二第一学期,由于生意需要,父母带着弟弟远离家乡,只留下小兰在家,由年迈的奶奶照料。

初中一年级时,小兰聪明伶俐,学习刻苦认真,成绩在年级中名列前茅;初二上学期开始,缺少了父母的督促,学习有所松懈;初二下学期开始,小兰学习热情下降,兴趣淡漠,成绩明显退步。经班主任了解,小兰经常与校外一些青少年来往,陷入了早恋的误区。班主任诚心劝说,被她以“莫要管太多”拒绝。班主任把情况告知小兰的父母,引起小兰的反感,更不服管教,班主任无可奈何,只得随小兰的家人管束她。

早恋是指青春期或青春期以前的少年出现过早恋情的现象,早恋多与环境因素引起的早熟性兴奋和性萌发有关。本案中,小兰的早恋主要与孤独、空虚、心理上缺乏支持有关。另外,媒体对小兰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因为小兰的父母为了生计,到外地工作,小兰失去了家庭的温暖,与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她时常感到孤独、无聊、空虚,产生了对生活的乏味感,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沉醉在电视剧之中。由于对父母感情的日益疏远,小兰把自己的情感集中到自己喜欢、要好而令她感以安全、信任和有话可说的同伴身上。他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生日互相祝贺、赠送礼物,不自觉地陷入了早恋的误区。另外,情感类电视节目进一步激化了小兰丰富多彩的情感,让她对男女情感有了一些朦胧的认识。为满足自己对情感交流和语言交流的需要,小兰陷入了早恋的误区。

针对不兰这种情况,辅导老师是怎么处理的呢?

1.借桑交槐,达到接近小兰的目的

青少年在早恋中往往是羞羞答答的,这种本能的羞怯感使他们都希望保密。如何接近小兰,去开启小兰的内心世界,这是极为重要的。如果单刀直入,肯定会引起小兰的反感,辅导老师采用“借桑交槐法”达到接近小兰的目的。具体方案:每周一至周五在小兰要好的同学家组织一个学习兴趣辅导小组,辅导老师亲自辅导他们,其中有三位女生平时与小兰相处得较好,要求她们去动员小兰参加辅导小组,在辅导中增进对小兰的理解,达到互相信赖的程度。

2.情境感化,使小兰领悟人生哲理

一个多月后,辅导老师与这批学生的关系已经相当隔洽,辅导老师对小兰的学习、生活格外关注。但小兰性格倔强内向,辅导老师几次想点明话题,都被她冷若冰霜的表情止住了。如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因势利导地给予切实有效的帮助,使她人早恋的漩涡中醒悟过来呢?辅导老师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时机。

一个雨后初晴的星期日,辅导老师约了这批学生去附近一个公园玩,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对一棵绽放花苞的桃树发表看法。“春未来临,桃花已开!”“早开的桃花没用!”“早开的桃花结不出果实!”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辅导老师不失时机,启发道:“是啊!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不到开花的季节开花,也同样经受不住时间的考验……”当时,小兰一言不发,陷入深深的思考之中。第二天午休的时候,辅导老师收到小兰的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非常感谢你昨天的话,我很受启迪。其实,我的事可能你已知道,我为此无数次受到父母的训斥,我自己其实也很烦恼,很痛苦,我决心用理智战胜我的情感,你能给我支持吗?”面对小兰开启的心扉,辅导老师决心帮助她摆脱早恋的羁绊。

3.反客为主,让小兰倾吐肺腑之言

为了缩短彼此间的心理距离,让小兰懂得我们之间是平等的,辅导老师是值得信赖的,辅导老师向她讲述了自己学生时代幼稚的恋情——痛苦的别离——情困丧志——摆脱情结的整个过程。看得出,她对辅导老师这种坦率的自我披露感到既惊讶又感激。谈话结束时,她说:“老师,谢谢你对我的信任,给我讲了你的过去,我明白该怎么做了!”听了她的话,辅导老师感到事情有了很大的转机。更让辅导老师惊喜的是,这次交谈后,她不再像以前那样拘谨,对感情的问题不再闭口不言,时常主动地讲述自己的情感体验。

一个周六的下午,小兰说出了心底的苦楚:“老师,在家里,奶奶、父母总是偏爱弟弟,平时都要我顺着弟弟。父母出外,也只带着弟弟,留下孤单单的我!他们为什么要这样重男轻女?”小兰的问题,出乎辅导老师的意料,辅导老师安慰道:“你父母只带你弟弟走,是因为你弟弟年纪小,不能自己管自己,而你长大了,有自理的能力了,对你更放心,并不是不爱你。至于重男轻女,是落后的思想。”“老师,我一个人在家,好无聊、好害怕,我喜欢他,他不是坏人,从不会欺负我,有他在,我觉得踏实多了!”“你愿意把具体情况说给老师听听吗?”小兰讲述了她的故事。他们小学时就认识了,他比她高三个年级,住在附近村庄,大家经常一起玩。父母离开后,她把他看成哥哥,喜欢找他聊天,他们俩无话不谈。遭到双方父母的反对后,他就很少找她玩了。她为此非常苦恼,因此常常沉默寡言,精神萎靡不振,觉得生活没意思。

听完了小兰伤心的叙述,辅导老师断定她是因为缺乏感情的寄托而引起了抑郁、焦虑等症状。理由:①注意力难以集中,精神恍惚。②觉得生活乏味,很少参加娱乐活动。③联想过强、自卑、内疚。④对学习、生活缺乏信心。⑤恐惧不安,有社会退缩行为。

4.连环之策,帮助小兰走出感情的误区

父母离开,陷入了单恋的漩涡,又遭到层层压力,致使小兰陷入了深深的抑郁焦虑之中。怎样使她树立生活的信心,摆脱恋情的纠缠呢?我拟定了“连环”策略,通过生活调适、理性认知、移情、鼓励立志、意志磨炼等途径,帮助小兰走出早恋的误区,走向崭新的生活。

(1)生活调适。

“解铃还需系铃人”。小兰早恋的根源在于父母离开后,欠缺亲情的寄托,孤独、空虚、无聊,因此父母的体贴关心是至关重要的。建议:①小兰的父母最好不要双双远离。②控制小兰看电视的时间。③不能以训斥、打骂、强迫的方式管教孩子。④提供心理援助,做到耐心疏导,理解爱护。小兰的父母明白问题的严重性后,协商决定,母亲带着小兰的弟弟回家,重新让小兰感受温馨祥和的家庭氛围。

另外,每天晚上让小兰去学习兴趣小组学习,让她感受温暖、关心、爱护的心理体验。同时,在学习兴趣小组中动员其他同学给予小兰关心和体贴,让她多多尝试,体验成功的喜悦。

(2)理性认知。

要让小兰用理性认知早恋的危害,用理智的“我”来提醒、暗示和战胜感性的“我”。首先,让小兰明白青少年时期是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过早的恋爱,必然会分散学习的精力,耽误美好的学习时光。其次,青少年的身心发育还未健全,社会阅历、生活经验还不够,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只凭一时的冲动,根本不能培养出真正的爱情之花。只有努力学习,从各方面完善自己,才能为将来的事业、爱情打好坚实的基础。另外,列举一些在感情上草率行事而造成终生遗憾的悲剧故事,提醒、暗示小兰要用理智战胜感情,尽早割舍不合时宜的恋情。

(3)移情。

适当地创设情感转移的环境,使小兰在人际交往、文化学习、兴趣爱好等方面获得发展。具体措施:在学习兴趣小组中营造良好的气氛,增进成员间的友谊,经常交流思想、倾吐烦恼;让小兰在学习中体验成功的乐趣,从而积极地看待自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空闲时,引导小兰参加跳绳、踢毽子、打羽毛球等有益的娱乐活动,释放苦闷,陶冶性情;激发小兰对画画的爱好,利用其画画特长,组织班集体的美术作品欣赏、评比活动,提升小兰的成功感与荣誉感;开拓视野,让小兰学电脑知识,在电脑中学绘图、玩智力游戏;带小兰参与集体郊游活动,融身心于大自然中,启发她欣赏自然,陶冶情操,寻找抚慰心灵的方法和途径。

(4)鼓励立志。

中学时代,正处在独立生活的前夜,人生的旅程刚刚开始,未来的路还很漫长。引导小兰立志,树立奋斗目标,有意义地生活,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要帮助小兰调整消极的心理状态,培养自信心。辅导老师经常在学习兴趣小组中开展“我能行”的活动,引导她展示自我、挑战自我、激励自我。一系列针对自信心的训练,帮助小兰摆脱了焦虑、忧郁、悲观、沮丧的心理。其次,帮助小兰树立奋斗目标。奋斗目标是人积极向上的动力,有了动力,生活才有意义。辅导老师告诉小兰:奋斗目标像春天,使人生充满阳光和温暖;像清泉,使人心中的荒漠重新萌发绿洲。帮助小兰分析自己的实际,确定切实可行的近期奋斗目标——学好各门学科,考上高中。帮小兰安排学习时间,制订学习计划,督促她努力按学习计划进行。同时,加强对小兰薄弱学科(数学、自然)的辅导,经常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她的学习积极性,让小兰把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5)意志磨炼。

意志薄弱的人,简单的奋斗目标也难以实现。要使小兰的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必须加强对她意志的磨炼。可以通过名人故事激励、自警自诫(针对自己的弱点写“座右铭”,经常提醒自己)、督促实践活动(上课专心、作业认真、在干扰环境中坚持学习、参加长跑等体育锻炼、严格遵守生活制度)等途径磨炼意志。

本案例辅导坚持了一年,主要通过“借桑交槐”、映射引导、连环巩固等方法,帮助小兰脱离了早恋的误区,使她以饱满的精神投入到学习中去。摆脱困境后,小兰学习进步很快,几次考试都进入全年级前30名。

同时,这个案例也提醒人们,早恋问题在中学生中比较常见,教师、家长一旦发现,切莫震惊、愤怒,也不要把早恋与道德品质优劣混为一谈,更不能加以训斥、打骂,使孩子遭受很大的精神痛苦,否则,可能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对早恋要引起重视,正确引导。

学生过分暗恋异性,怎么办?

英子是一名小学高年级的女生,她性格开朗活泼,学习成绩优异。可是,最近不知为什么,她变得沉默寡言了,上课时还经常神情恍惚,老师提问叫了她两三声都没反应。一到下课,她总是紧张地不停向窗外张望,可一看见有人经过,却又假装在认真看书。她开始注重自己的外表,每天都会变换不同的装扮,还经常不由自主地拿出镜子理理自己的头发,看看自己的皮肤……据同学反映,原来她暗恋上了邻班的一名男生。为此,她每天都会绕道去篮球场看他打球。那男生每一个抢球、传球、投球的瞬间,英子都会情不自禁地为他捏紧拳头加油,而每一次进球则是她最激动、快乐的时刻。有时,球场上看不到那名男生的影子,她就会发疯似的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去寻找他的身影,偷偷关注他的一举一动……应该很高兴地说,英子开始长大了,这些举动是每一个少女或即将成为少女的青春情怀的自然流露。但若过度地痴迷就会分散其学习的注意力,导致成绩下降。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谨慎对待,科学处理,切不可简单粗暴,急功近利。

1.鼓励学生用理智战胜自己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暗恋是没有结果的,鼓励他们用理智来克制自己,战胜自己的情感,主动跳出感情的漩涡。让他们学会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确努力的方向。日常生活中,可以提供英雄模范、先进人物、优秀学生作为他们的榜样,引导其多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奋斗历程,并建议学生在桌上、床前贴一些伟人、名人的格言警句时刻勉励自己。如: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等。要让他们知道一个人要想成为真正有教养的人,必须具备三个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高尚的情操,以此来时刻鞭策学生不断奋进。

2.充实学生的业余生活

教师可以通过发挥特长、培养兴趣爱好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从而转移注意力,使学生把精力用到其他方面去。如参加体育运动,打羽毛球、踢毽子、打篮球、跳绳等;参加学校各类兴趣小组,合唱队、舞蹈队、美术小组等;尽可能多地和同性朋友一起聊天、游玩。如案例中“英子”的演讲水平不错,老师就让她去参加学校组织的“校园主持人竞赛”。为了在比赛的时候能有最好的表现,于是英子一有空就对着镜子练口才、摆造型、看仪态……这样英子的课余生活就被排得满满的,同时,忙碌的课余生活使她无心顾及自己的情感,就这样渐渐地淡忘了他。丰富的集体活动,也让她更多地融入校园大环境,学习与更多的同学真诚交往。

3.启发学生的思想

教师可以安排几次针对性的班队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如针对英子的情况,教师可在班活动中安排学生看一段短篇。篇中的主人公小军有着和英子类似的经历:他偷偷喜欢上了同班的雯,甚至“茶不思、饭不想”,上课时也总是一副心神不定、痴痴呆呆的样子,下课时更是喜欢远远地看着她的一言一行……然后,让同学们评一评短片中小军的这种行为好吗?说一说为什么?有什么后果?我们该如何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学生各抒己见,在辩论过程中明辨是非。教师要因势利导,指出小军的行为不够理智,这样会影响学习,对自己发展没有好处。

还可让全体学生一起帮帮小军走出痴迷的泥潭。这样,使学生在看看、想想、说说、辩辩的活动中,明确了现阶段自己的主要任务,并从中学会一些自控的方法,在思想上受到了一定的启发。

4.约束学生的行为

为了尽快减少学生对异性的痴迷程度,教师可以在征求学生同意的基础上,让他们为自己定个规则,利用规则的强制功能,促使学生的行为尽量按照规定执行,允许他们邀请老师或好朋友监督。规则中可这样约定:①在学校里,目光停留在他(她)身上时间不超过一分钟;②与他(她)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和其过度接近;③放学后,避免和他(她)单独接触;④不看言情书或言情电视片;⑤不打听有关他(她)的情况;⑥言谈中尽量少甚至不提及他(她)。一开始时,可能会有所违反,教师要坚定立场,常督常促。由于这个年龄阶段学生的情感具有不稳定的特性,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他们心目中痴迷的异性形象就会渐渐模糊,甚至消失。

5.开展青春期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