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6914200000012

第12章 扫除心灵的障碍(3)

②晨重夜轻:典型抑郁症病人的情绪低落以早晨最严重,一到晚上,家人都回家了,情绪会轻松些;症状轻的病人晚上时情绪可如正常人一样,早晨起来又重现愁眉苦脸之状。

③性欲减退:这是抑郁症病人大多存在但又不易暴露的症状,而且对疾病的恢复程度也是一个可参考的指标。

教师职业由于压力较大,出现抑郁也较为正常,但只要及时调节,不会发展到太严重的程度。教师们不应过分担忧,最好保持一颗平常心,有问题及时解决。建议偿试以下方法来预防和消除抑郁症状。

(1)扩大交往圈,宣泄心中的压抑

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抑郁的念头是与抑郁的情感紧密相连的。抑郁往往是因某种情绪、情感被压抑而引起的,孤独常常是抑郁症的早期症状。有意识地多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尽量多交几个朋友并与之来往,这样治疗抑郁的效果常常胜过药物。或者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有助于抑郁的消除。

据说美国南北战争期间,一位下级军官被一名士兵冒犯,他带着一肚子的愤怒、委屈和不满向林肯倾诉。林肯让他坐下,并给他倒了一杯水,然后说:“这个问题不难解决,你只要写一封信狠狠骂他一顿,就可以迎刃而解了。”说着他拿来信纸、信封和邮票。这位军官很快就把痛骂那名士兵的信件写好,他刚要贴邮票准备送到邮局,哪知林肯却和蔼地告诉他:“既然心里憋的怒气已经发泄出来了,我看还是把这封信烧掉为好。”这名下级军官按照林肯教导的方法做完后,心里埋藏已久的怨气果然排除干净,心情好了很多。现实生活中的“无损”发泄方式还有很多。比如你可以把自己的烦恼向朋友倾诉,或者给远方的父母和亲朋好友写信或者打电话,也可以写日记。

(2)认知调节,换个角度看问题

有些心理学家提出抑郁的图式:快乐的人戴着玫瑰色的眼镜看生活,这部分人倾向于发现积极的信息,忽视消极的信息,生活乐观向上、积极主动;而抑郁的人戴着蓝色的眼镜看生活,他们更关注消极的信息,忽视积极的信息,并用抑郁的方式解释模棱两可的信息,这意味着他们更容易回忆起不愉快的经历,把目前的经历和过去消极的事件联系在一起。抑郁者的信息加工是一种长久的保留消极思想、忽视和隐藏积极思想的方式。

部分抑郁症患者是由于对自身不满造成的,而其满意的标准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式,当这个模式达不到时,就会引起抑郁。理想化的模式通常包含有“必须”等绝对化的词语,如“我必须拿到××职称”、“我带的班必须考年级第一”等,一旦达不到这些标准,个体就会失望沮丧。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可以改变个体不良的认知,达到改变抑郁症状的目的。有位诗人说得好:“忧愁的眼睛到处看见凄凉,欢笑的眼睛到处看见光明。当背向太阳的时候,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子,这时不妨试试转过身来,面向太阳,便会看到一个金光灿烂的世界。”

(3)进行体育锻炼

美国加州一个科研小组在对1800名男女跟踪观察长达18年之后发现,不运动者患抑郁症的危险大大高于体育锻炼者。这是因为人的忧郁、烦恼等不良情绪通常发自大脑左半球,而产生愉快情绪的区域在大脑右半球。体育活动可通过大脑左右半球的活动转换,来排忧生乐、振奋精神。

抑郁并不可怕,只要学会调节,就一定能克服它。

心病还须心药医

我们先来看两个真实的案例:

案例一:

2003年11月12日下午,北京市某小学四年级音乐课上。一位姓许的男老师教学生学习音乐的八个音符,许老师多次领读后便让每个学生轮流发音。当轮到一名叫路路的学生发音时,有几个音符他发音不准。尽管许老师多次纠正,他依然不能正确发音。当时许老师特别着急,许老师越着急,路路就越心慌,越心慌就越发不准。最后,许老师非常生气地让路路打自己嘴巴两下,不听响还不行,以增长记性。当时路路没有动手,许老师更加生气了,上前打了他两个嘴巴。之后,又有7名男学生因发音不准被罚打嘴巴。有的同学打了自己嘴巴一下后嫌疼不打了,许老师便上前补抽一嘴巴。后来许老师被停职。

案例二: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重庆市一名叫丁婷(化名)的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未按时到校,其班主任汪宗惠询问她迟到的原因,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讲:“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有资格。”12时29分左右,丁婷从该校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经抢救无效,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宣判,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教师暴力现象屡见媒体报道,教师暴力现象是明显违背教师的职业道德的,但为什么屡屡发生?这些教师没有接受过职业道德教育吗?我们的教师对学生“恨之入骨”吗?应该说都不是。我们认为大多数后果严重的恶劣的体罚事件,主要原因和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密切关系,不少教师由于承受各种压力,学校对考试成绩的压力、家长的压力、自身发展的压力、生活的压力等等,压力过大,又不能找到恰当的方式释放和缓解,不能积极地进行自我调节,久而久之,积累起来,发展成心理的问题,教师就很可能把自己的不幸转嫁到学生头上,把学生当做发泄不良情绪的出气筒。有些心理不够健康的教师对学生的态度过于严厉,以过度惩罚的方式来获得心理上的成功感和平衡感,极易导致和学生之间的矛盾,一旦发生有学生不听自己的话,违反纪律,平时积聚在内心的压力和火气就会一股脑儿迸发出来,很容易做出难以控制的不理智行为。

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远远超过其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造成的影响。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甚至会酿成学生整个人生的悲剧。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那么,该如何维护教师的心理健康呢?

俗话说:心病还须心药医。要维护心理健康,还得从“心”开始。

1.正确的自我认识是心理健康的基础

心理学研究发现,尽管许多人认为对自己是了解的,但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很好地了解自己。他们或是对自己估计过高,过于自信;或是对自己估计过低,过于自卑。这两方面都会使人丧失适合自我发展与成功的机会。因此,要学会从多方面、多途径了解自己,要学会从周围的世界中提取有关自我的真实反馈,避免由于自己的主观理解带来的误差。

对待自我正确的认识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有接纳自己或自我接受问题。一个缺乏一定程度的自我接受的人,绝不可能有其真正的成功与幸福。人无完人,每个人难免存在一些不足和不完善的地方,例如:容颜、身材、才能及财产等,自我接受也就是既承认自己的优点,又接纳自己的缺点。许多人出现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其基本问题就出在“自我”的观念。一种认为真实的我不完美,因此排斥它、憎恶它。他们想创造一个虚构的、理想的自我来取而代之,结果使自己的心理受到伤害。另外一种是过分夸大自我形象,认为自己是最完美的,结果无视一切,有恃无恐,这样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会到处碰壁,因而造成更深的自我伤害。正确地处理好自我接受的主要方法是:一是要有适当的抱负水平,尽可能使自己的能力与现实接近;二是比较的标准要广泛,避免用自己的短处与别人的长处比较,否则自己就会陷入更深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