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骨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
16914200000018

第18章 一生有个好习惯(3)

分析这些理由,是因为,人们不愿意去做事情的时候往往会寻找许多借口。人为什么要借口,要么是懒惰,贪安逸,要么是给自己找台阶下,这样,人的潜能就不能在一种无路可退的“绝境”下得到开发。

找借口是世界上最容易办到的事情之一,如果你存心拖延逃避,你总能找出理由。把“事情太困难、太昂贵、太花时间”等种种理由合理化,要比相信“只要我们更努力、更聪明、信心更强,就能完成任何事情”的念头容易得多。

找借口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出现问题不是积极、主动地加以解决,而是千方百计地寻找借口,你的工作就会拖沓,以致没有效率。借口变成了一面挡箭牌,事情一旦办砸了,就能找出一些看似合理的借口,以换得他人的理解和原谅。找到借口只是为了把自己的过失掩盖掉,心理上得到暂时的平衡。但长此以往,借口成了习惯,人就会疏于努力,不再想方设法争取成功了。

有多少人因为把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寻找一个合适的借口上,而忘记了自己的职责!喜欢为自己的拖延找借口的教师肯定是不努力工作的教师,至少,是没有良好工作态度的教师。他们找出种种借口来蒙混学校,欺骗管理者,他们是不负责任的人。这样的人,在学校中不可能是称职的好教师,也绝不可能是学生可以信任的教师;在社会上也不会被大家信赖和尊重。无数人就是因为养成了轻视工作、马虎拖延、惯于找借口的习惯,终致一生处于社会或单位的底层,不能出人头地。

借口是对惰性的纵容。每当要付出劳动时,或要作出抉择时,总要找出一些借口来安慰自己,总想让自己轻松些、舒服些。人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清晨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想着该起床上班了,同时却感受着被窝的温暖,一边不断地对自己说该起床了,一边又不断地给自己寻找借口“再等一会儿”,于是又躺了5分钟,甚至10分钟……

对付惰性最好的办法就是根本不让惰性出现,惰性一旦浮现,即使是摆出与惰性开仗的架势也于事无补。往往在事情的开端,总是积极的想法在先,然后当头脑中冒出“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的问题时,惰性就出现了,“战争”也就开始了。一旦开仗,结果就很难说了。所以,要在积极的想法一出现就马上行动,让惰性没有乘虚而入的可能。

工作中只有两种行为:要么努力挑战困难,要么就不停地用借口来辩解。前者可以带来成功,而后者只能走向失败。

在美国西点军校,有一个广为传诵的悠久传统,学员遇到军官问话时,只能有四种回答:“报告长官,是”。“报告长官,不是”。“报告长官,不知道”。“报告长官,没有任何借口”。除此之外,不能多说一个字。

没有任何借口!在工作中,每个人都应该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努力地工作而不是浪费时间寻找借口。要知道,学校安排你这个职位,是为了让你教出好成绩,教出好学生,而不是听你对困难的长篇累牍的分析。不论是失败了,还是做错了,再妙的借口对于事情本身也没有丝毫作用。

把“没有任何借口”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的教师,他们拥有一种毫不畏惧的决心、坚强的毅力、完美的执行力以及在限定时间内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项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在塑造自己形象的时期,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加码,始终以行动为见证,而不是编一些花言巧语为自己开脱。我们无需任何借口,哪里有学生,哪里有需要,我们就义无反顾地到那里。

礼多人不怪

礼貌是社会交往中的行为规范,也是人们个人修养的显现。相比较其他规范来说,礼貌的约束性要小些;相比较专业技能来说,礼貌的实际事用又不那么突出。但是,如果缺少了礼貌,一个人会被别人视为缺乏修养而排斥,甚至惹出不愉快的事情来,自己也得不到丝毫的好处。相反,一个有礼貌的人很容易就会被别人认可、接受,既可以给别人带来温暖,也会使自己变得十分愉快。

生活中的礼貌是必不可少的。礼貌在任何时候都是社会的必需品。一位教师的妻子向人们诉说:“他说什么我都不在乎,我就是讨厌他的大喊大叫。”一位职员抱怨他的老板蛮横无理、盛气凌人,对职员所干的任何事从来不知道感谢。一位顾客抱怨寿险推销员,说他来不敲门、走不关门,说话不仅又喊又叫,而且很不吉利。类似的抱怨太多了。这也同时说明,不论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人们渴求礼貌的信念始终锲而不舍。和颜悦色是我们办事成功的必要条件;反过来,恶劣态度不仅会使事情办糟,还会影响我们的心情,破坏我们的友谊。

有两个女孩,是一所学校的音乐教师,模样姣好,穿着入时,可就是大缺少了含蓄之美。

一次,这两个女孩去一家公司找同学。这家公司的办公室是大结构的,一间大屋里有七八名员工,平日里大家交流、打电话都屏声静气的,以免相互影响。不想这两个女孩一进屋却如入旷野,大声呼喝同学的名字,而且大大咧咧地高谈阔论、左瞅右摸,一副比主人还主人的样子。

两个女孩的言谈举止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不那么美好的印象,而且这种印象有意无意间波及她们的同学,让那位同学也因此而觉得自己矮了一截。

礼貌绝不仅仅是一些刻板的虚文假套,它是一个人修养和品味的体现,是他内心世界的表征。哲学家认为,粗暴无礼是内心虚弱的人貌似强大的手段,相反,和蔼可亲则是一个人充实和自信的表现。

其实,礼貌远非仅仅是体现了一个人的充实和自信,它也体现了我们人类最基本的观念,比如平等、公正等。具体来说,礼貌待人意味着以下几点。

首先,礼貌待人体现出一种合理公正的价值观念。记得一个外国电影的片断,多年以来一直扎根于我的脑海中,久映不衰:

在一条单行的砂石山路上,两辆汽车疾驰而过。前面那辆车卷起满天呛人的尘土,后面不远处跟着一辆红色的小车。行了许久,前面那辆车在路旁停了下来。后面红车的女主人在前车主人面前停下来说:“先生,你的大破车怎么不动了?要不要帮忙啊?”

“没问题,我的朋友。”停下车的男主人说,“小姐,可是你已经忍受了这么长时间的尘土,剩下的那段路,你走在前面,该我受你的了!”

这是多么意想不到、温暖人心的礼貌啊。在这礼貌的背后,我们明显地体味到了人类的公正。

其次,礼貌待人体现的是一种谦逊的风度。不谦虚的人喜欢自吹自擂、沽名钓誉,遇事不冷静,容易发火、遣怒别人,而且好大喜功,高估自己的能力,直至失败也不回头。

再次,讲礼貌的人喜欢平等待人,不慕高、不卑低,与人为善。他们喜欢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处处替别人着想,时时不忘自己和别人一样都需要关爱。

遗憾的是,礼貌常常被人们包括我们的教师视为小节而忽视。但在我们认清了礼貌的价值和重要之后,就不能再等闲视之了。我们必须培养自己的礼貌,一方面要加强内心的修养,一方面要从小节做起,使礼貌成为一种习惯,溶入我们的日常行为之中。如果长期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面三件事,我们一定会成为一个有礼貌的人,成为一个受人尊敬和欢迎的人。

首先从小事做起,注意自己的言行,并把这种注意力辐射到小事上去。比如与学生谈话时,不要摇晃四肢,不要做些不雅的小动作,如掏耳屎、抠鼻子;说话时要文雅,不要讲粗话俗语;打电话时要态度温和,控制通话的时间;受到别人误解的时候,不要先发火,要耐心地向别人解释;误解别人的时候,也不要妄下结论,要耐心听取别人的解释,等等。

其次是消除自私观念,树立正直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基础,我们待人接物的态度也会彬彬有礼。在行为上,要做到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要养成体贴别人、争担困难的习惯,这样久而久之,我们会把礼貌的行为和态度当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

再次是从别人的礼貌上寻找自身的缺陷。别人对我们讲礼貌,这是一件好事,我们应该高兴。但除此之外,我们应该注意别人的“礼貌”,从中找到借鉴。

学会礼貌,我们会觉得生活是和谐、有趣的,成功也会因之变得不再遥远。

英国大文豪弗朗西斯·培根曾在他的《人生随笔·论礼貌》中引用了西班牙女王伊丽莎白关于礼貌的一句话,这句话教师们当时刻记取:

“礼节乃是一封通行四方的推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