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初中地理优秀教师说课经典案例
16914400000010

第10章 《天气和气候》说课稿

河南大学附属中学李国启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天气和气候》。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天气和气候》是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了三个知识点:天气、气候、天气和气候与人类的关系。本节教材把学生日常生活中最为关注的天气状况作为切入点,接着介绍天气和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要求学生说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这为今后学习本章气候知识打下了基础,使学生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最后讲解的是,人类活动与天气和气候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造成的影响,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的优良品德。

本节教材安排的内容最大特色是从实践出发,联系实际,将生活实际带入课堂,让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是对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

(二)教育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了解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和比较能力。通过阅读讨论,让学生区分出天气与气候的不同。

(2)通过师生双边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天气预报图和使用天气预报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2)通过让学生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的活动,增强学生对环境的保护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3)通过师生互动,构建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谐的课堂环境。

(三)教学重点和关键

(1)着重区别“天气”与“气候”两个不同的概念,并要求学生学以致用,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学会看天气预报。

(2)能够分析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造成的影响。

二、教法阐述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采用学生参与程度高的讨论教学法,使学生能够在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轻松掌握本节知识。

(二)教学手段

采用多媒体电脑教学手段。

三、学法指导

(一)学生特点分析

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年龄,从初中一年级起,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年龄特点来看,初一年级的学生刚由小学上来,他们好动、好奇、好表现。抓住学生特点,积极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二)学习方法和能力培养

1让学生课前从各种不同渠道收集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收听、收看天气预报节目并做记录,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搜集、记录资料的过程就是很好的学习过程。通过此类活动,可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课本以外的资源获取地理信息的基本技能,培养地理学习能力。同时有了充分准备的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竞相发布自己从书上、报上、网上、电视上的发现,在课堂上参与交流,展示是最好的评价。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产生学习乐趣、积极的情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2“课堂小组讨论法”即课堂上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启动思维,发表自己见解的一种学习方法,讨论把使用智慧,体现自我的机会十分平等地送给每一个人,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探求真理的快乐。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现代科学研究的社会化趋势需要群体研究方式,互动能力的培养日益显得重要。本堂课讨论的机会较多有师生之间、小组之间的互动。

3利用电脑课件,让学生观察卫星云图,了解卫星云图,初步学会看卫星云图,培养实践能力。同时激发其好奇心和求知欲。

4布置作业时给学生四个可能就发生在身边的有关空气污染的例子,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较感兴趣的问题谈看法,培养学生学会运用已有知识谈对一些地理问题的看法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课堂教学程序

(一)通过今年冬季出现暖冬现象导入本节课的学习

(二)阅读P55/1、2框题,讨论以下问题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提问层次较低学生)

2讨论: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提问层次中或上的学生)

3P57/练习题(四成语各描述天气或气候?)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天气与气候方面区别,并举例加以说明。

通过P57/2练习,要求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

(三)请2-3个学生发布天气或气候方面的资料或趣闻,然后教师也发布三条,请学生判断分别指的是“天气”或“气候”,加以巩固这两个概念的区别

演示课件:

第1屏:天气预报的意义。

第2屏:卫星云图(演示如何读图)。

第3屏:卫星云图的来历。

第4屏:“风云一号”——台风云图

第5屏:问题讨论——有了卫星云图,为什么还要城市天气预报?

第6屏:天气符号与天气预报图。

第7屏:再现中央电视台播报的某些城市天气预报。

通过以上学习,要求学生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四)运用电脑“课件”做课堂练习,巩固新课知识

1连线:在卫星云图上,绿色、蓝色、白色各表示什么?(请层次较低学生做答)

归纳:蓝色陆地绿色海洋白色云雨区

2看图回答问题(课件展示):(请层次中等或较好的学生做答)

a、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是什么天气?b、北京附近是什么天气?

c、长江中下游又是什么天气?d、较大范围的降水云区出现在什么地方?

3P57/1下列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所进行的活动是否吻合?

4学生举自制某城市天气图(用符号表示),互相提问,学当天气预报播音员。

(五)天气和气候对我们很重要(请学生结合实际谈天气和气候与人类息息相关)

1人类活动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有利和不利两方面)。

2改善人类活动,保护环境(学生谈改变人类的不当行为来保护环境)。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请同学设计一条保护环境的警示语。

(六)课堂小结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正确使用二术语。

2识别常用天气符号,学会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七)布置作业

写一篇“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的小论文(教师稍做指导:可综合写,亦可就某一方面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