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论语》中不可不知的人生哲理
16914600000035

第35章 健康是金,长寿是福(2)

今天的人要说了,怎么被誉为圣贤之师的孔子是这样一个疙疙瘩瘩的人啊!其实不是这样的,你看他的饮食之道真不简单。从他那些这不吃那也不吃中,就能发现一个秘密,就是讲卫生,保护身体,注意健康,珍惜生命!另外,他又是一个充满审美情趣的人,在饮食上也是审美的,所以他要求美味,“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他又是有深层理念的人,他要“克己复礼”,饮食也有合于礼的要求,所以“割不正不食”,你把肉切割得歪歪扭扭的,又不美感,又不合礼数,孔子就不吃。但是孔子又是个大智慧的人,他很爱喝酒,也没有戒酒,据说能饮“百觚”,用今天的话来说,可以饮大杯子百十来杯,喝得够多的了,而且孔子不规定一天喝多少,一顿喝多少,但是他从来不让自己喝醉,这就是“唯酒无量,不及乱”。这就是孔子的智慧!不过,大家千万不要误会,以为孔子是海量,而是因为那个时候还没有烧酒,酒的度数很低的,否则孔子他老人家早也是烂醉如泥了。孔子又不是一个素食主义者,很爱吃肉,但是从来不让吃肉超过饭食的量,这就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好厉害的孔子,饮食多注意啊!因此他也能高寿,活了73岁,而当时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三、四十岁。

这是孔子饮食的一方面,另一方面如孔子自己说的:“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你看,孔子多洒脱!他能享受美食,也能审美粗劣的饮食,当他吃粗饭、喝冷水时,他也很快乐!有人说,他真这样吗?是的,真这样!孔子一生坎坷,他曾经带着学生周游列国,来到陈国、蔡国的地方。陈国、蔡国的官员们害怕孔子到了楚国后被重用,对他们两国不利,就派兵把孔子他们包围住了。孔子那儿粮食吃光了,大约只能挖点野菜吃了,跟随他的人都饿得起不来了,可是孔子不动声色,依然讲诵诗书,抚琴歌唱,你看,这就是孔子吃菜根度日时的乐观心态。当然孔子也不傻,一面派了子贡到楚国请来救兵,最终解了围。

从上面的两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孔子还真是一个擅长于养生的智慧老人。一方面他能享受美食美酒,但并不贪欲,“不及乱”,“不胜食气”,不沉湎在酒肉的追逐中,不动声色,不搞乱了自己的心志。一方面他又能从像粗食冷水、野菜根那些饮食中体味到别人体味不到的味道,而且是那么快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真是饮食中的高级智慧!

那么什么叫饮食啊?大家一定说,这还成问题,饮食不就是饮食嘛!那么这么多的汉字中为什么要选出“饮”、“食”两个字结合起来啊?这就难回答了!其实“饮食”这两个字可有意思了,把古代中国人的饮食结构信息储存在里边了。

饮食,饮食,古代一顿饭要由两个元素构成:一个是“食”,是饭食;一个就是“饮”,是饮料。食物,最差的、最穷困的是只有饭,富有的是不仅有饭,而且有鱼肉荤菜、各式素菜等等。饮料,也必须得有,最差的、最穷困的只有水,富有的那就有酒、果汁等等饮料。

这就懂了为什么孔子特别称赞自己最好学的学生颜回了。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孔子被颜回感动了,你看,多好的学生,这么刻苦用功啊!住在破巷子里,他的每顿饭吃得多艰苦啊,吃的只有一竹篮饭,一瓢水,太艰苦了。可是颜回天天很乐观,顿顿吃得美滋滋的,换了别人怎么受得了啊!颜回吃的一顿饭就是最低水准的:食是白饭,没有菜,饮是一瓢水,没有酒等饮料。太苦了!这里我们知道,古人一顿饭,是这样构成的。如果我们向现代人幽默一下,那么早上人们匆匆忙忙上班,啃着面包,或者是烧饼,这就不算是一顿正规的早饭了,如果再加上一瓶矿泉水,或是牛奶就是一顿正规的早饭了,因为符合了有“食”有“饮”两个元素了。再说那广东人多懂得饮食之道,他吃饭时,“吃饭先喝汤,身体便苗条”。你看,他的智慧是先“饮”再“食”。

这饮食里面还真有很深的学问,孔子谈养生之道饮食之道,就很厉害,而且是大智慧,对中国的饮食之道影响很大。他的智慧从哪来的?从历史,从他的现实生活,从他那一颗极富哲学智慧的心灵中来的。

孔子看到了他的时代和此前历史上的饮食是怎样的呢?先说现代人啊,往往瞧不起古代人。你看,现代人饮食多丰富!天南海北,生猛海鲜,从中国的几大菜系吃到西餐,从筵席吃到快餐、小吃,什么肯德基、麦当劳、汉堡包、意大利的馅饼、韩国的烧烤等等,享受到种种口福。

可是营养学家认为,这些食品并不是美味佳肴,只是“垃圾食品”。由于这些洋快餐制作主要以油炸为王,总体上讲,多是高热量、高脂肪和低膳食纤维的食品。这些食品吃多了不仅会增加体重,而且会对青少年的身体发育产生不良影响,更严重的是会对青少年正在发育的大脑造成永久伤害。

我国传统的饮食结构以粮食为主,副食主要是新鲜食品,不作精细加工,糖果的食用量较少,茶为大众化的饮料,烹调食品大多使用素油。这是外国营养专家认为的防止肥胖等富贵病发生的最佳饮食结构。当各国越来越关注“垃圾食品”带来的健康问题时,人们却从美国那里“模仿到的是最糟糕的东西——洋快餐”。

儿童阶段不仅是一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形成的重要时期。如不及时指导和引导,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发生发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世界各国都先后提出应该把成年人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的预防放在儿童青少年时期,但在我国这一问题还远未得到重视。

从目前情况来看,不吃“垃圾食品”似乎不大可能,快餐类食品也不是一无是处,它也能很有效地补充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而且现在的快餐也有向营养均衡做努力的趋势。那么我们就该注意在品种和数量上的选择,注意营养的均衡。

重新审视我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少吃些油腻食物,多吃些粗茶淡饭、五谷杂粮,多吃富含纤维的食品,多吃蔬菜、水果,增加运动量。对于那些由于工作限制而不得不经常吃快餐的人群,平时多吃一些水果和蔬菜,如果必要也可吃一些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合剂作为补充。同时也应注意锻炼身体,以便体内摄入的过多能量被及时消耗掉,使身体不至于发胖,这样对提高心脏功能也有好处。

4.饭吃八分饱就好

肉虽多,不使胜食气。

唯酒无量,不及乱。

沽酒市脯,不食。

不撤姜食,不多食。

——《论语·乡党》

在前面我们说到孔子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美食家,不仅会吃,还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形。其实,孔子对饮食的量还是有所要求的。《论语》中说孔子是“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无论菜有多好吃,也不超过正常的量。

古今中外,真正公认最有效的能够延年益寿的办法就是一种,科学上叫“低热量膳食”,说白了就是七八分饱。

美国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100只猴子随它吃饱,另外100只猴子七八分饱,定量供应,观察结果最后证明,所有高寿猴子都是七八分饱。

中医有句老话:“若要身体安,三分饥和寒。”很有道理。

研究证明,少吃延年益寿。

据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吃得少可能会使你的寿命长。他们通过每天供给试验中的小白鼠较少的卡路里而增长了它们的寿命。正在进行的试验还显示,严格的低卡路里消费也有助于增加灵长类动物的寿命。

据美国麻省技术学院的分子生物学家古兰蒂说,如果能减少75%的葡萄糖摄入时,就能延长其25%的寿命。为探索参与这种变化的基因情况,他们首先从试验的动物身上取出了一种称作Sir2的基因,这是对它们的寿命非常重要的一种基因。而限制摄入食物能够使这种组织的寿命更长,从而证实了这种基因在这一变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这种基因需要一种称作NAD的分子来激活它们,因此古兰蒂又通过对这种分子的试验进一步证实了Sir2基因的作用。

古兰蒂说,在受到卡路里摄入量的限制后,Sir2能获得更多的NAD,增强了它的活跃性,同时也使其他一些基因变得更加“沉默”,从而减少了有害染色体的变化。与此同时,Sir2还能抑制年龄增长的脱氧核糖核酸(DNA)变化。总之,限制卡路里摄入量能够帮助延长动物的寿命。

根据美国出版的最新一期《科学》杂志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说,少食之所以可以延缓衰老,其原因是吃得少可以对与成熟有关的某些基因产生影响。该杂志发表的这篇研究报告认为,这项研究可能使人们找到延长生命的方法。

好几项研究结果早已证明:吃得少可以使人活得更长久。但是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人员却是第一次揭示出某些基因在衰老过程中发生变化的原因,以及人们的饮食习惯如何对衰老过程产生影响。

这项研究报告的两位作者托马斯·普罗拉和理查德·魏因德鲁克,对两组实验鼠的6347个基因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他们对一组实验鼠按照正常投食量喂养,而把另一组实验鼠的投食量减少了24%。他们发现,一个非常小的基因束(占他们研究的基因总数不足2%),在试验过程中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引起衰老的基因发生变化,即对紧张作出反应、改变蛋白质或能量产生的基因发生了变化。然而,减少喂食量的试验鼠体内的相同基因却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研究人员现在准备以猴子和人作为研究对象。每个人的体型和体重都是由一个或更多个基因所决定的。饮食虽然无法永久改变人的基本体型,但是调整人的饮食习惯并规律地进行运动,却可帮助人在先天条件的限制下取得更完美的身材和体重。

年岁增加时体重略为上扬是正常的现象,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原因是老人多半活动量减少,造成肌肉被脂肪取代,而脂肪消耗热量的速度不如肌肉一样快。

减轻体重的最好方法就是饿了才吃,不要太饱,不要碰点心,减少摄取酒精中的虚热量,并且每天坚持运动。

有好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会严重地影响我们的身体,特别是大脑,我们必须高度重视。

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如果进食过饱,大脑中被称为“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的物质就会明显增多。这些“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能够使毛细血管内的皮细胞和脂肪增多,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果长期饱食,势必导致脑动脉硬化,出现大脑早衰、智力减退等现象。

俗话说“胀憨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是一句西南地区的方言土语,“胀”就是吃得过饱,“憨”就是傻。古人对吃得太多的认识是很深刻的。

吃得过饱会使大脑运转迟缓。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吃得过饱,精神恍惚,睡意油然而生,人们通常说的“饭饱神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人进入成熟期之后,特别是进入中老年时期,机体的各个系统的代谢功能已经趋于平稳,有的则呈下降态势,人体所需的热量也相对平稳或者减少。此时,如果进食达到“十成饱”的程度,就自然会增加胃肠的负担,造成体内能量过剩。而适当节制饮食,每餐只吃“八成饱”,就能预防多种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肾脏病等;还能消除或防止许多较为常见的老年病症,如白内障、毛发变白、身体虚弱等;此外,节制饮食还可以延缓或防止各种癌症的发生。

节制饮食最大的“受益者”当属大脑。吃得过饱,会引起大脑反应迟钝,加速大脑的衰老。人们在吃饱之后,往往昏昏欲睡,这是因为人身上的血液都跑到肠胃系统去“工作”了,导致人脑缺血。研究显示,人吃得太饱后,“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在大脑中快速增长,而它正是引起脑动脉硬化的罪魁祸首。长期每餐饱食,这种物质就会在大脑中不断地积存增多,当它达到一定的量时,大脑动脉便会发生硬化。脑动脉硬化也正是老年痴呆症的诱发因子。因此,平时节制饮食,可以远离老年痴呆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