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
爸爸看了看九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也好,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爸爸说:“慢着!”
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
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了,你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就像游泳时跳进水里去一样,纵身一跳。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抱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儿子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
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但是儿子显然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然而他还是不敢违抗命令。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
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
爸爸喊了:“一……二……三!”
咬紧牙根,忍着泪,儿子从梯子上跳下来了。他等待着自己的身体像一个南瓜,噗的一声,摔得支离破碎……然而,好奇怪!爸爸的手竟然没缩回去,他的身体也没移开。他还是定定地站在原来的地方,把掉到他两手中的儿子,牢牢固固、结结实实地接住了、抱住了。
儿子虽然不曾受伤,但是他的神情,比刚才还要疑惑,张大了眼睛,他问:“爸爸,你为什么骗我?”
爸爸笑出声来。爸爸说:“爸爸要让你知道:即使是别人的话,有时也是可以信任的,何况是爸爸的话昵!”
所有的玫瑰花,都回到儿子脸上。他搂住爸爸,不住地吻爸爸的双颊。
爸爸和儿子拉着风筝,向后园的一角跑去。
观念和现实的反差,父亲用“恶”的故事来引出“善”的现实,由此,冲破了儿子心灵中的思维定势。谁是真英雄刘孩和杨孩,都是茁壮成长的年轻孩。有一天,他俩在公园里玩,忽听见有人喊“救命”,就一同循声跑了过去。原来是个孩子掉到水里了,正在水里挣扎呢。
刘孩知道水塘很深,因为他在里面游过泳。杨孩不知道水深水浅,一脚就踏到水里了,朝小学生扑去。刘孩想喊住杨孩,可已经来不及了。
刘孩知道杨孩不会游泳。刘孩一边高声呼喊,一边跳进了水中。许多人闻声赶来了,小学生被救上来了,肚子里倒出很多水。杨孩也被救上来了,可他却停止了呼吸。刘孩望着杨孩的尸体,失声痛哭。
杨孩被授予了烈士称号。杨孩和刘孩的名字都上了报纸,走进了千家万户。
有人悄悄告诉那被救的小学生,那天,救你上岸的,是刘孩,而不是杨孩。小学生眨着黑亮的眼睛,不大相信这个说法。小学生也弄不清,当时是谁把自己救上来的,他只知道,杨孩为了救他,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现在,知道了真相,小学生就写了一篇作文,很想把刘孩写得高大一些。可不知怎么回事,写出来的高大形象却是杨孩,刘孩只被略带了几笔。
小学生的这篇作文,被老师推荐到了报纸上。刘孩看见了报纸,什么都没说,好像他什么都不曾做过。
有一天,小学生的父母找到了刘孩,千恩万谢地说,他们已经知道了,刘孩才是真正的救命恩人。他们表示,等将来儿子长大了,一定要让他来重谢他。
听到这话,刘孩的热泪就在眼眶里打转转了。
几年后,小学生长大了,长成了中学生。有一天,中学生找到了刘孩,与他探讨问题,中学生说:刘哥,我也说不清为什么,杨哥的形象在我的心中特别高大,虽然我知道他不会游泳。
刘孩说:为了救你,他献出了生命。
中学生说:我总想告诉大家,你才是我的救命恩人。但不知为什么,我说不出口。
刘孩笑笑:那是因为我活着。
刘孩反问中学生:如果现在有个儿童落水了,而你又不会游泳,你会不会救他?
中学生说:会。脸色十分庄重,像要随时去赴汤蹈火。
刘孩说:我知道了,杨哥没有白白为你牺牲。可我还是不赞成你往水里跳,因为你不会游泳。
生活中,见义勇为的英雄不少。我们很多人都明白,拯救别人的生命是一件至高无上的事情,在那紧张的时刻也许我们都会不假思索地作出拯救的行动。就像文中的杨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