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保持良好的情绪与情感(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922100000004

第4章 情绪与情感概述(4)

道德情感之中,自尊感是最直接地指向自身的一种情感。自尊感还是一种十分强烈的、往往必须要体验彻底的情感。它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感受。倘若失去了自尊感,那等于丢失了自己。

同情感与良心感在评价他人道德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情感能使我们更加富有人情味,更加富有生活情趣。良心感会使我们更清晰地体会人世的真善美,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美好关系。

其五,事业感。

对青少年来说,眼前的事业就是学习。

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必须本着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将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从事业中体验到的成就感、愉悦感往往最具有生命力,给人的激励也最为有效、最为持久。当然,这里指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共产主义事业。

青少年搞好学习,是成就未来事业所必不可少的一种基础。从学习中体验到的愉快也是一种十分美好的情感。

三、美感

人们往往会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来评价各种各样的客观事物,在评价的同时,在情绪上也会产生一定的体验,这就是美感,或者说美感情操。

人们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认识和发现美。美的事物之所以让人觉得美,之所以让人产生美感,并不是人们的主观思想想象的结果。但美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属性,只能在与人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不仅离不开人类社会,同时还离不开人类的感官与意识,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没有人们的意识活动,事物就不可能引起人的美感。

世间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美能够为人们带来愉悦的体验。但美感不是什么单纯的快感,美感比快感的内容更丰富、意义更深刻。有人纯粹地追求快感,那是对美感的一种虐待。真正的、有内涵的美感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美、本质的美,那种只重视外表美的感觉是十分危险的易燃物。看过《巴黎圣母院》的人都会知道,面容丑陋的敲钟人卡西莫多完全是真善美的化身,而其中仪表堂堂、道貌岸然的军官与神父却成了假恶丑的代表。抓事物要抓住内在美,看人要看其心灵美。

自然景观与人类的创造物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桂林甲天下的山水、昆明美名扬的石林、北京传天下的红叶能够引人入胜。壮观辉煌的长江大桥、庄重宏伟的故宫博物馆、雄浑绵长的长城也能够让人留连忘返。自然现象与人类创造物中美好的特性,能够引起人们肯定性的、愉快的情绪体验。

人类的社会行为与道德品质也能够引起人们的美感。例如:诚实纯朴、善良真实、公正坦率、坚强果断、公而忘私的品德与行为,会让人们产生喜爱、快乐的情绪体验。那些卑鄙无耻、虚伪狡诈、损人利己、两面三刀的品德与行为则会引起人们的厌恶与憎恨。

美感能激起人们学习的热情、创造的激情,还能够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很多成功人士都认为,美感是一个人事业取得成功的催化剂。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而且时常在钢琴上弹奏贝多芬的乐曲,音乐使他在进行科学创造的过程中获得了许多令人惊喜的灵感。

青少年一定要培养积极的美感,激发自己热受生活的情趣,从而让自己的生命充满富有朝气的活力。

润物细无声

陈家彤,女,17岁,墨城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中一年级学生。

一天下午,她来到了墨城著名的“青年之家”——唐氏心理对话室,开诚布公地向唐先生叙述了自己的困惑。

“我的情绪变化很大,时好时坏,有时候感到天高云淡、十分愉快,有时候又莫名其妙地感到山重水复、十分悲伤。情绪好的时候,干什么事都有信心,也都干得很不错;情绪不好的时候,干什么事都没有意思,干得是一塌糊涂。最近,情绪非常糟糕,学习成绩也下降了一大截,我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唐先生一边认真地听她讲述,一边仔细地作了记录,然后根据她的陈述,拿出了一份修订之后的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让她如实填写。经过了大约40分钟的时间,陈家彤填完了这份量表。唐先生依据她的填写情况进行了认真的统计与分析,发现陈家彤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只是由于情绪上的不稳定而引起了一些局部的身心不良反应,但是,一旦任其发展下去,或许就会产生抑郁或者焦躁的性格。而且,唐先生根据自己的观察与经验,意识到问题远远不止陈家彤刚才诉说的那么简单,在情绪反复无常的背后一定隐藏着一些其他的原因。针对这种情况,唐先生和蔼可亲地说道:“根据刚才的测量,你的心理十分健康,你不要有什么忧虑,这份量表的测量有着很强的科学性。我现在来问你一个问题,你一定要如实回答。你情绪有时很低落,最坏时能达到什么程度呢?也就是说,在你情绪非常难以控制之时,你都想了些什么甚至做了些什么?”

陈家彤微微地动了动眼睛,似乎有些悲伤地说道:“唐老师,不瞒你说,当我的情绪非常低落之时,我根本就不想上学了,有时甚至还有离家出走的念头。”

唐先生好像发现了一根闪亮的丝线,便压低了嗓音,缓缓地说道:“离家出走,这么好的年华,离开自己的家庭,那可是十分不应该的。顺便地问一句,是不是父母有时候闹矛盾影响了你的学习呢?也许父母对你管教得太严,让你不太适应吧?”

陈家彤听了唐先生的这一番话,好像受了莫大的启发:“唐老师,你说对了。我妈总是训斥我爸,说我爸是窝囊废。我爸是一个小学教师,特别老实。从我记事时起,我爸被我妈骂得不敢回家,至少有三次。”

“你觉得你爸窝囊吗?”唐先生不失时机地问道。

“我觉得他很可怜,总是不爱说话。”

“你觉得你爸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吗?”

“不知道,但我很同情他。”

“那你对你妈是什么印象呢?”

“我觉得我妈也是为了家庭好才一天到晚地数落我爸,只是我妈所采用的方式不大正确。

“邻居是怎么评价你们家呢?”

“他们说我爸是一个傻子,说我妈是一个母老虎。”

唐先生感到,陈家彤对自己的处境是十分清楚的,正是由于家庭的影响而使她的情绪受到了一定的刺激,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阴影,于是开了这么一个“处方”:

1.唐先生亲自到陈家彤的家庭去了一趟,做一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

2.陈家彤首先应当信任自己的父母,主动与父母多沟通;其次,应当在父母发生矛盾之时,发挥调解员的作用,不能够自己也呆在一旁受气。

3.陈家彤要正确地认识他人对自己家庭的评价,更不要因为他人的评价而否定了自我评价的正确性。

4.陈家彤的班主任要多关心她,多给她参加集体活动的机会,让她感到学校的温暖。

5.陈家彤应当制订一个学习计划,并且重新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使自己确实充实起来。

唐先生感到,这些还远远不够,因此,又把她吸收为谈话室的成员,多给她与自己交流的机会,并教给她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经过大约三个多月的教育与调整,陈家彤在情绪上再也没有大起大落了,对生活的感受也比较平稳了。

你是否为“情”所困

1.恐怖影片在你的心中会引起什么反映?

A.害怕看恐怖电影。

B.很喜欢恐怖电影。

C.不能忍受恐怖电影。

2.你通常是怎样与朋友打招呼的?

A.激动地抱住他。

B.微笑着与他握手,并且致以亲切的问候。

C.点一点头,以示问好。

3.遇到令人气愤的事,你会怎么做?

A.仗义执言,该出手时就出手。

B.分析一下形势,然后见机行事。

C.三思而后行。

4.别人送你一份三年前的报纸,你会怎么做?

A.细心阅读,并且保存起来。

B.读完一遍,然后扔掉。

C.还没有阅读,就随手扔掉。

5.朋友送你一件你并不喜欢的礼物,你会怎么做?

A.满怀感激地保存下来。

B.把它藏起来,这位朋友来的时候再摆出来。

C.朋友刚出家门,马上扔掉。

6.朋友邀你参加他的生日舞会,你在那个时间恰好要去外地办一件小事,你怎么办呢?

A.肯定参加生日舞会。

B.扔硬币来决定。

C.到外地去办事。

7.校长刚做完一场说不上非常精彩的演讲,你通常会怎么做?

A.使劲鼓掌表示欢迎。

B.别人鼓掌自己也加入进去,但觉得不大舒服。

C.勉强地拍几下手。

8.一个与你并不太熟悉的人向你打听一些属于你个人的问题,你会怎么做?

A.拒绝回答,并且有些生气。

B.虽然感到不快,但还是回答了个别问题。

C.婉言回答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

9.对待他人你通常会采取什么态度?

A.爱打听他人的小道消息。

B.只对熟人的生活表示关心。

C.对他人的事不太放在心上。

10.对待过去的事你会采取什么态度?

A.因为后悔而时常感到痛苦。

B.有时感到痛苦,但通常很快乐,而且宁愿回忆那些让人愉快的往事。

C.绝不后悔,因为自己很清楚,后悔不能解决任何问题。

11.与好朋友的关系破裂了,你有什么感受?

A.感到伤心,总想挽回。

B.有一些难过,很快就没事了。

C.任其自然,日久见人心。

12.老师讲课索然无味,你会怎么办?

A.窃窃私语。

B.自己看书。

C.专心听讲。

13.你平时看什么样的书来消磨空闲时间?

A.幻想性的读物。比如,琼瑶的小说《一帘幽梦》、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

B.历史性的读物。比如《雍正王朝》。

C.纪实性的读物。比如《九一八惨案纪实》。

14.你会选择什么时候与一个闹过矛盾的朋友重归于好?

A.在一次外出旅游的活动之中。

B.在他生病或者受到欺侮之时。

C.在我与他都意识到自己的过错之时。

说明:选择“A”占多数的人属于情绪型,这类人非常重视感情的作用,十分随和,还有点喜欢炫耀自己。

选择“B”占多数的人属于平衡型,这类人时而感情战胜理智,时而又表现得十分自制。这类人很招人喜欢,既不太沉闷,又不太过火,做起事情来,既活泼又有一定的稳妥性。

选择“C”占多数的人属于理智型,这类人很少会激动起来,办起事情来,十分讲究原则,办事效率较高,但不一定会得到他人的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