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10

第10章 三国两晋陶瓷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一下三国两晋时期的陶瓷。三国两晋时期战乱频频,瓷业生产发展处于一个相对停顿的状态,乏善可陈。但因东南一带瓷窑相对较为稳定,一些瓷场仍在持续生产,也烧制出了一些不错的产品。

谷仓罐

三国两晋时期,江南陶瓷业发展迅速,相继在浙江萧山、上虞、余姚一带出现了越窑、瓯窑、婺窑、德清窑;在湖南出现了湘阴窑;在四川出现了青羊宫窑、固驿窑;在江西出现了罗湖窑等著名窑址,所制器物注重品质,加工精细,可与金、银器相媲美,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日用品。东晋南朝时期,在江西、四川、福建等地的窑址有了很大发展。但江浙一带的瓷窑都出现了明显的衰退迹象,瓷窑减少、数量降低、装饰简化、烧造略显粗糙,这种局面一直持续至唐代前期。

两晋瓷器通常为褐色胎或灰白胎,器身厚重沉实。施釉工艺正处在转变期,故有的产品釉水润泽细密但有的产品釉水却稀薄干涩。此时技术上仍未能完全妥善地处理去掉釉料中所含的铁元素,故釉面仍以青黄色或黑色为主。

江浙瓷器因西晋的统一而被大力推广。这时上虞的瓷窑突然增加,仅发现的西晋窑址就有60多处,比三国时增加一倍。西晋青瓷胎体比三国时要厚,胎色呈灰色,釉层极厚却十分均匀,全身呈青灰色。青瓷熊灯西晋时期最为著名的工艺是釉下彩绘技术。

1983年在南京雨花台区五号墓中出土一件青瓷釉下彩绘盘口壶。这件器物的造型保留了西晋时代的特色,从盖、颈到腹部、器身,仙草、仙人、神兽、神禽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图画被分组地描绘在上面。这一画面便是表现道教思想的《魂神升天图》。目前,这件器物虽是六朝釉下彩绘所保留下来的唯一实物资料,但它却证明了江南制瓷匠师们最迟在西晋时代已在这方面进行了有历史意义的尝试,发明了在胎上画彩,然后上釉烧成高温釉下彩的制作方法。

江南青瓷的大发展是在东晋时期,当时在浙江不少地方都能烧制青瓷。东晋时青瓷坚实细腻,通体施釉,釉与胎紧密结合,很少有剥落现象,釉色有的变褐,有的很淡。东晋青瓷的代表作是德清窑的产品,一般是豆青色,釉层均匀。鸡头壶是东晋时期最具特色的青瓷制品。

你们知道瓷质谷仓罐是用来做什么的吗?

瓷质谷仓罐是三国西晋时期出现的,它用于陪葬品,所以也称“魂瓶”或“神亭”,是由东汉的五联罐发展而来。这一时期的谷仓罐制作精细,堆塑繁杂,有人物、飞禽、走兽、亭台。粮食一直被视为人生第一重要的物资,所以从秦汉时代就开始给死者陪葬粮食,以供死者在阴间享用。同时,陪葬品中还含有整套粮食加工工具和做饭用的炊具,以体现吃饭的重要性。

东晋时期的点彩方法与南朝时的相比有什么不同?

东晋普遍地运用到各种器物装饰上的点彩方法与南北朝时的装饰手法相比,堪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东晋时点彩工艺的广泛运用突破了单纯的青釉色调,增加了色彩上的变化,从而使青瓷的艺术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南朝时继续沿用褐斑点彩的装饰手法,不同的是点小且呈圆珠状,而且点的数量明显增加,排列比较紧凑。

大开眼界

黑瓷工艺的改进是魏晋时期制瓷业的另一巨大成就。东晋以浙江德清窑烧造的黑釉瓷器最为出色。出土于浙江省杭州市老和山的黑瓷香炉可谓德清窑生产的杰作。此炉色黑如漆、釉光闪闪、釉面滋润,其浑厚凝重的色彩效果与漆器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