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09

第9章 两汉陶瓷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西汉与东汉的瓷器。在汉代流行厚葬之风,陶质明器这时也普遍应用。两汉时,陶瓷生产有了明显的提高,制作技术也有飞跃性的改变。在汉代,以彩绘陶、青瓷和铅釉陶最具代表性。

真正意义上的陶瓷,是在东汉晚期出现的,它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原料粉碎和成型工具的改革、胎釉配制方法的改进、窑炉结构的进步烧成技术的提高等条件下创新的产物。

彩绘陶仓

东汉的瓷窑遗址主要分布在浙江的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这说明了浙江是汉代陶瓷生产的中心。该地区丰富的瓷土矿藏及易于开采的地理优势也促成了浙江瓷业历经汉魏晋南北朝三百余年而岿然不倒,这也是该地区在陶瓷生产上一直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原因。

汉代彩绘陶分为粉绘、朱绘和彩绘。前面两种是单色描绘,采用粉料和朱色画花纹。彩绘陶在绘制花纹时一般采用两种以上的颜色,大多使用红、赭、褐、绿、青、蓝、黄、橙等颜色,色彩比战国时更为丰富。

河南洛阳北郊烧沟的汉墓群中,出土彩绘陶器多达数百件,西汉时期的居多。其中彩绘壶占绝大部分,装饰除几何纹外,壶的肩腹部位都画有朱雀、青龙、白虎等神兽,都好像在云雾里奔腾一般。

汉两马兵车

汉代制陶工艺的杰出成就之中就包括铅釉陶的发时。这种陶器首先在陕西关中地区烧制成功,至西汉宣帝以后,铅釉技术快速地推广开来。

绿釉陶用铜作为着色剂,通过氧化,铜使釉料呈现出美丽的翠绿色;用铁作为着色剂,用气化焰烧成,使釉呈茶黄、栗黄、褐黄等色。将铅釉陶和瓷器进行对照,釉面更为平整光滑,釉层清澈透明、光泽强。铅釉陶因为火的温度比较低,因此,产品胎质松软、性脆、易碎,耐用价值比较低,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实用器物。它和彩绘陶相同,也是用于随葬的明器。

西汉黄釉陶尊

西汉时期青铜工艺衰落,漆器价格高昂,青釉器物则显示出自己的优越性。到东汉,工艺条件都比较成熟,瓷器终于走出原始发育阶段,迈向成熟期。

东汉晚期,第一批成熟的青瓷在浙江上虞、慈溪、宁波和永嘉等地烧制成功。东汉的青瓷刚刚由原始瓷脱胎出来,普遍存在上釉不匀的毛病,器物的造型与纹饰带有明的原始瓷的印记,在艺术上也没有自己的风格可言。但是它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有着划时代的进步意义。这一重大突破,为两晋南北朝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你们知道越窑吗?

汉代最早的烧瓷名窑当属越窑,早期也称为“会稽窑”。当时越窑的产地主要为浙江上虞窑和宁波窑,尤以上虞的上浦小仙坛遗址最具代表性,所产瓷器多为青瓷,釉质青翠莹润,色泽如茶。器形繁多,样式新颖,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盥洗器、灯具和卫生用瓷等一应俱全。工艺上不仅采用轮制,更增加了拍、印、镂、雕、堆、模制等多种方法,基本上摆脱了东汉以前承袭陶器和原始瓷器工艺的传统,具有自己风格清新的特色。

你们知道瓯窑瓷器吗?

瓯窑在浙江温州、永嘉、瑞安一带,始于东汉,终于宋代。其窑场数量及规模远不如越窑,制品亦不及越窑精美。瓯窑瓷器胎质细腻,呈色较白,未完全烧结,釉为淡青色,透明度较高,但不够稳定,有剥落现象,时称“缥瓷”。纹饰简单,常见的有弦纹褐彩、莲花瓣纹、水波纹等,另善使点彩,尤其具有起笔细、落笔粗之特色,似与所绘彩料有关,新颖罕见,不失为独创风格。瓯窑器形种类,大多与越窑相同,有罐、碗、钵、壶、盘等。

大开眼界

德清窑位于杭嘉湖平原西端,浙江省德清县内,故名。至今发现的遗址有县城东郊的焦山和西南郊的戴家山、陈山、丁山四处。德清窑始于东晋,终于南朝初期,总共只100多年历史。主要生产黑釉瓷,兼烧青瓷。其黑瓷胎多呈砖红、紫色或淡褐色,胎质较薄,也有灰白色和灰色。器内和器底有支烧痕。釉层较厚,釉色滋润纯正,乌黑油亮且不易剥落。器形有碗、碟、盘、耳杯、桶、筒形罐、鸡首壶、盒等,均为日常用品,一律底座平而宽大,不施模印或刻画装饰,风格简单朴素,大方端正。其青瓷胎为灰色,施化妆土,釉色均匀温润,色调较深,一般作青绿、豆青或青黄色,造型与黑釉瓷器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