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话说中国——古代陶瓷
16922800000026

第26章 辽三彩

现在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去了解一下辽三彩。辽三彩是辽代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制品。由于受到唐三彩的影响,辽代也烧这类品种。辽三彩多用黄、绿、白三色釉,富有契丹民族的风格。

别具一格的是辽瓷的器型与装饰。由于北方游牧民族的种族、时代、环境、生活方式、习俗、观念等与中原地区相去甚远,因此辽瓷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独树一帜,前无古人。常见的造型有凤首瓶、长颈瓶、鸡腿坛和鸡冠壶等。

三彩印花牡丹双蜂纹菱花形长盘

装饰分胎上装饰和釉色装饰,前者有刻画花、印花、贴花等方法,后者有水波、流云、游鱼、蝴蝶、仙鹤、葡萄、花、圆钱等纹饰。

辽瓷的窑址在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和北京都已有发现,比较著名的有七处:林东辽上京窑、赤峰缸瓦窑、北京龙泉务窑、林东南山窑、林东白音戈勒窑、辽阳江官屯窑、大同西郊青瓷窑。

林东辽上京窑为辽代晚期官窑,窑址位于辽上京临潢府故城,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林东镇南,是一座辽代晚期的官窑。窑规模较小,主要烧制白釉和黑釉瓷,兼烧绿釉陶器,白瓷胎质细白,釉层纯净匀薄,光泽温润,器型多为杯、碗、盘、碟、瓶、罐、盂、盒等。此窑场虽烧造时间不长,但因工艺多得益于定窑,所烧瓷器均较为精美。有少数出土陶瓷带有“官”字款,其窑址又设在皇城内,可确证为辽晚期官窑。

辽代晚期的一座民窑白音戈勒窑,专门烧造茶绿釉和黑釉的粗瓷器。黑瓷瓷化程度高,无吸水性,釉色黑而闪暗绿,厚处呈蜡痕或堆脂状(为此窑独创),种类较少,仅有瓶、罐、壶、盂、瓦等。绿釉陶器只有瓶、罐两种,胎质比一般釉陶精纯,却稍逊于黑、白瓷,釉色混浊,色泽较差。

赤峰缸瓦窑又称“赤峰窑”或“缸瓦窑”,为辽代官窑,窑址在今内蒙古昭乌达盟赤峰市西南68千米的缸瓦窑屯。窑的规模很大,开始时代大约在辽太宗年间或辽世宗时期。以烧制白瓷为主,另有白瓷黑花器,三彩及单色釉陶器,茶叶末绿釉器和黑瓷等。白瓷胎质微黄,有黑色杂点,釉色混浊偏黄,产品有杯、碗、碟、壶、罐等。三彩及单色釉陶器有印花盘、碟和黄釉圆身环梁鸡冠壶。茶叶末绿釉器与其他不同,未施化妆土,胎质粗硬色黄。釉色灰绿或肉黄,亦浑浊不透明,施于鸡腿瓶上,倒也别具风味。三彩陶与南山窑相比釉色艳丽,可与唐三彩相媲美。

你们对辽三彩摩羯壶了解吗?

辽三彩摩羯壶,高为21.5厘米,长为31.8厘米,底径为9厘米。施黄、绿、白三色釉。龙首,鱼身,鱼体中部生双翅,鱼腹部为圈足,上饰莲,龙首昂起,口中两侧各含一珠,两珠中间为流,龙角后边有注水口,在翅与尾鳍间加曲形执手,整个鱼身遍雕双线鳞片。胎体松软,呈淡红色。整体造型为仰莲托起一条跳跃的鲤鱼。

你们对辽三彩鸡冠壶了解吗?

辽代陶瓷壶,有硬陶瓷器和单色釉、三彩陶器之分,器形有单孔、双孔、环梁、横梁之别,因单孔式鸡冠壶的单孔往往在鸡冠之内,故名鸡冠壶。其器身有扁圆之分,有仿皮囊缝合针脚纹,或饰以皮囊带扣,一般在断代时,可以观其壶身保留祖型皮囊程度多少来推定生产时间的早晚。辽三彩釉陶鸡冠壶的釉色以绿色为多,白釉、黄釉等级不高,酱釉和茶叶墨绿釉最为稀少。可能属赤峰“缸瓦窑”官窑生产。1974年辽宁法库墓出土一件酱釉鸡冠壶,专家鉴定为赤峰缸瓦窑早期产品,现藏辽宁省博物馆。

大开眼界

辽瓷最早烧制年代到底始于何时,尚无确切证据可考。但从有确切年代的墓葬出土的器物中,发现在辽穆宗应历年(951—969年)以前就已有了黄、绿单色釉陶器,可以断定这时已经有三彩陶器。辽代三彩承袭了唐代传统,是接受唐三彩传统的一种低温瓷式釉陶,胎质粗而较硬,呈灰黄白色或淡红色。辽三彩在承袭了唐三彩传统手法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特点的发展,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具有一定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