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认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933200000007

第7章 体育锻炼与疾病预防(2)

对于老年人来说也一样,定期进行锻炼的老年妇女与较少进行运动的老年妇女相比,前者患糖尿病的概率大约是后者的一半。美国明尼苏达州立大学的艾伦·福尔萨默博士研究指出,如果老年女性进行定期身体锻炼,就会有大约8%的糖尿病能够得到预防。如果肥胖女性进行体育锻炼并且减掉一定的体重,那么更多的糖尿病能够预防。为了研究一项在未来12年内体育锻炼对糖尿病的效果,福尔萨默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向四万名年龄约55岁至69岁的老年妇女邮寄了问卷调查表。后来的结果是,研究期间经常进行各种类型体育锻炼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危险比不定期进行锻炼的女性要低许多。每周进行四次以上适当或激烈体育锻炼的女性比从不或极少进行锻炼的女性,患糖尿病的危险要少一半。这个研究成果对老年妇女很重要,因为许多老年女性不习惯进行体育运动。研究人员还发现,定期锻炼的这种保护效果对于肥胖女性就没有这么明显。因为体重增加本身就是导致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因,患糖尿病的成年人中至少80%的都超重。

晨练能降低轻症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

一、材料与方法

(一)如何选择病例

本事例选择的是从2006年8月-2007年8月来,某家医院门诊就诊的轻症高血压病患者中,有102名初诊患者,全部患者门诊测血压结果属于下面范围,收缩压(SBP)140~159mmHg(1mmHg=0.133kPa)或舒张压(DBP)90~99mmHg。所有的患者都做了眼底、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肝和肾功能以及T3、T4检查,并已除去了Ⅱ期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病以及有下列心脏疾病者:冠心病、肥厚性心肌病、心力衰竭、主动脉瓣狭窄、过速性心律失常等。有这些影响活动锻炼疾病者也没有在观察对象的范围之内:各种原因的关节病变、胶原组织疾病、急性感染、眼底出血、影响行走等其他疾病。还有,这组观察病例中肯定不会有近两年来坚持体育锻炼的患者。

(二)如何晨练

每天早晨起来进行匀速步行,平路步行速度保持在50~80m/min,心率控制应在110次/min以下,每天至少30min,每周应该不少于5次。

(三)怎样测定血压

在每个月的第一周,选一天的上午为血压测定日,操作的是同一个人,前后使用同一水银柱血压计,测量时受试者取坐位,袖带捆在右上臂1/3处,上臂放置心脏水平,测血压前受试者至少休息5min,测试结果选择间隔2min,取前后测试读数的平均值,如果两次读数相差>5mmHg,应另测一次读数后再平均。测血压前30min内,受试者禁止吸烟和饮用咖啡。每位患者在晨练前、晨练后第1、3个月共进行3次血压测试。

二、如何得出结果

(一)晨练高血压病患者的一般情况

102名晨练高血压病患者中男性63名(61.0%),女性39名(38.0%),年龄37~58岁。全部患者在晨练期间停服任何对血压有影响的药物。

(二)晨练活动对轻症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102名晨练高血压病患者中,在晨练1个月后,血压正常者24名(23.5%)。晨练3个月后,血压正常者42名(41.0%),血压正常标准按JNCⅥ报告(SBP<130/DBP<85mmHg=判定。下表为102名轻症高血压病患者晨练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表明晨练后为1个月SBP较前明显下降。DBP有一定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而晨练后3个月的SBP和DBP均较晨练前下降明显。

(三)晨练活动对不同性别轻症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下表为不同性别的轻症高血压病患者晨练前后的血压变化。结果表明本组患者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晨练后三个月的SBP和DBP都比晨练前下降明显。

(四)晨练持续时间对轻症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

在102名晨练患者中,每天晨练时间大于1小时的52名(51.0%),小于1小时的50名(49.0%)。前者晨练时间长,后者晨练时间短,为了进一步比较晨练活动持续时间对轻症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最后,他们还统计了每位患者晨练前后的血压差值,SBP差值=晨练前SBP-晨练后SBP、DBP差值=晨练前DBP-晨练后DBP。

三、如何讨论

运动疗法是康复医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轻症高血压患者,许多人认为运动疗法比传统的药物疗法要好一些,原因是前者不但可以避免使用降压药物,减少这方面的副作用,而且能一举多得,运动本身还可以减轻或消除许多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比如减轻体重,调控脂类代谢紊乱和糖耐量异常,改善心脑血流状况等。曾经有人报道过一组患者,运动锻炼后不仅仅血压明显下降,而且体重指数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也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出现升高。这组病例没有作体重、血脂和血糖方面的检查,但运动后1个月后的SBP和运动后3个月的SBP和DBP都有特别明显的下降,这说明了运动疗法降压作用是明确和可靠的,是非常科学的。

运动疗法对男性或女性的影响也各有各的不同,有报道上说,运动锻炼对男性主要是改变腰围、臂围和SBP,但是对男性的DBP和女性的SBP影响却没有前三项那样明显。这组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运动后的SBP和DBP比运动前有明显下降,没有发现这种性别上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选择病例和分组方法的原因。

体育锻炼可预防脑血管病

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延缓衰老,这已是被许多人证明了的事实。然而,对预防脑血管病究竟可以取得怎样的效果呢?我们可以分析一下,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加强心脏功能,改善血管弹性,加强全身的血液循环,提高脑血流量。通过实践证明,运动可以降低血压,扩张血管,让血流速度加快,并且还能降低血液黏度和血小板聚集,这样就能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体育锻炼也可以促进脂肪代谢。

据报道,因为运动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所以它能够预防动脉硬化。坚持长期的锻炼就能够降低体重,防止肥胖。人们知道,导致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像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硬化、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而减轻病情,并能达到治疗的目的。其实这就是说体育锻炼对预防脑血管病是一项比较有效的方法。体育锻炼不仅能使许多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降低,还能使全身状况加以改善,也包括精神、情绪、食欲、睡眠等,其好处有时超过药物。那么,哪些项目的锻炼对预防脑血管病有效呢?还要根据各人的年龄、体质、所患疾病,工作性质,环境条件而选择适合的锻炼项目。因为预防脑血管病的对象大多数都是中老年人,所以体育锻炼的项目和内容,通常是以采用体力负担不大,动作较简单并且容易学会,体位变化比较小,而又能并且可以取得一定效果的运动。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可以参加动作比较缓慢和有一定节奏的项目。如太极拳、气功、练功十八法、慢跑、各种健身操,散步等比较适宜一些;体力较好的中年人还可以参加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爬山、自行车、游泳等活动,但不要做剧烈的运动。体育锻炼关键在于以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运动量要根据本人的体质、年龄及病情来考虑,掌握好运动量及其强度是取得成效的关键因素。开始时做短时间的锻炼,次数不要太多,然后开始一点点增加,不要使身体过度劳累,如心跳过快就应休息一下,如果运动时睡眠不好,头痛,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及时给予调整。超量运动对老年人反而会带来危险。

二、坚持锻炼,持之以恒

任何项目的锻炼都一定要坚持下去,要有特别的恒心和毅力,不能练一练,又停一停,只有坚持下去,才会取得效果。当然,在发热或感到疲劳或生病时,可以暂时不要锻炼,下雨、地滑、刮风、下雪时也可采取在室内活动,以免摔倒。

三、劳逸结合,动静结合

应把体育锻炼安排在一天的生活工作之中。体育锻炼的项目不在于多,只要选择1~2项就够了,如气功和保健操,慢跑和体操,散步等,每天锻炼20~30分钟最为适合,退休以后有条件者也可以锻炼一小时左右,以不感到非常疲劳和紧张为止,有条件者最好在固定的时间里锻炼,早晨是锻炼最适合的时间,晚上散步也是一个好的方法。不能做到每天锻炼,至少隔一日进行,也有一定好处。

体育锻炼能预防老年病

体育锻炼能预防老年病,对平衡老年精神和心理状态,改善他们肌体的新陈代谢,增强神经系统机能的稳定性,防止器官功能下降,提高免疫力,减缓衰老以及加速病后身体机能的恢复都非常有益处。

一、冠心病

体育锻炼是冠心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能帮助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以中等强度的步行、慢跑等有氧训练为例。有人观察16分钟跑3000米或26分钟跑5000米,可使血中的胆固醇降低350毫克/升。还可配合太极拳、气功等,心率一般控制在130次/分左右。

千万注意,在心绞痛发作和心肌梗死病灶还没有修复的时期不要运动。老年医学研究者提出:清晨3-8点之间是老年心脏病的危险期,这个时候的血压最高,容易引起中风而猝死,如果在这时候进行了不恰当的锻炼,特别容易发生意外。因此,建议患者在上午10时左右锻炼。而且在每次外出锻炼时,随身携带急救药。

二、高血压

据调查,不论是什么职业的人,体力活动程度越高,高血压的发病率越低。除了病重卧床者之外,各种高血压患者均可采用室外体育锻炼,可选项目比较多,如步行、慢跑、太极拳、医疗体操、羽毛球、骑自行车等。

运动量可以稍微大一些,但心率不要超过130次/分。切忌做鼓劲憋气、快速旋转、用力剧烈和深度低头的运动动作。

三、慢性支气管炎

坚持耐寒锻炼,可以预防慢性支气管炎,其方法是从春季开始,用手摩擦头面部及上下肢暴露部分,每天摩擦几次,每次十几分钟,直到皮肤开始红为止;夏天用凉水毛巾,拧干后开始全身摩擦,每日两次,然后开始用手捧凉水冲洗鼻腔;秋后用冷水洗脸、擦身,或冷水浴,一定要坚持下来。这样就能提高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提高免疫力,增强其抗病能力。还有一种方法是练习呼吸保健操,因为进行深呼吸运动,不仅对呼吸肌是一种锻炼,还改变肺内压力的变化,迫使肺泡内残气的排出,增加换气量,同时对肺泡组织的弹力恢复也非常有利。地点选在湖边、树林、公园为最好。

四、心血管病

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预防心血管病。心血管病是当今世界上危及人类生命的最主要的疾病之一。据有关人员调查,在美国,每死去的两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心血管病,而在我国,死于心血管病的人也是最多的。大量研究表明,参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显著地降低心血管病形成和发生的危险性。这是老年人预防心血管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五、预防骨裂

坚持体育锻炼,可以预防骨裂。骨质疏松能够引起骨裂,骨裂在各个年龄层次的人群中都有一定比例的发生,但在老年人(特别是老年女性)中非常普遍。研究表明,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通过提高骨质密度和骨的强度达到预防骨裂的目的。当然,体育锻炼对骨质疏松病人也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华佗

华佗,字元化,又名旉,三国时,东汉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他医术非常高明,特别擅长于外科,精通于手术,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华佗不但精于针灸,在妇产科、小儿科、内科杂病和寄生虫病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他最大的成就是在外科方面。他发明了麻沸散,并成功地使病人在全身麻醉下施行腹部外科手术。据史书记载,华佗已能做肿瘤摘除、胃肠缝合一类的手术。他对那些发于体内,针灸服药都不能治好的病,就采用手术治疗。他先让病人用酒服麻沸散,待病人如同酒醉失去知觉时,切开腹壁,若是肿瘤就割除;若病在肠胃,就将胃肠截断,除去疾秽的部分,经过洗涤后再很好地加以缝合,在伤口上敷以一种药膏。四五天后伤口愈合,病人一个月左右就可恢复健康。麻沸散是一种用于全身麻醉的中药麻醉剂。华佗在公元二三世纪发明全身麻醉术,比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或笑气进行全麻手术要早一千六百多年。因此。华佗不仅是我国第一位,也是世界上第一位使用麻醉术进行腹腔手术的人。

华佗特别强调体育锻炼。他觉得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畅通气血,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还能延长寿命,“户枢不蠹,流水不腐”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因此,他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创造了“五禽戏”。他的弟子吴普照这个方法坚持锻炼,活到九十多岁,仍耳聪目明,牙齿坚固。

体育锻炼对人生理上的影响

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并且能够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问题一:体育锻炼能够预防哪些疾病?

问题二: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对身体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