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了解我们的身体(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933500000005

第5章 人体的消化系统(1)

我们每个人,从出生一直到死亡,每天都要和环境进行气体的交换,吸进新鲜的氧气,呼出二氧化碳。与此同时,我们必需食入一定量的食物。这些食物为我们提供了生长发育所必要的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类、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这些营养物质可以让我们健康茁壮地成长,可以精力充沛地学习、思考,爸爸妈妈可以精神抖擞地参加工作,放学后下班后也能够进行体育锻炼。

我们每天都要吃早饭、午饭、晚饭,吃饭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情。但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吃的食物都到哪里去了?你会说,被身体吸收了嘛!那么,这些食物是怎样被吸收的,是被哪些部位吸收的?剩下的残渣和废物又是怎样送出体外的呢?

这些疑问是不是让那些爱动脑筋的小朋友困惑了很久了呢?好吧,今天我来告诉你们,帮助我们完成这一系列工作的是我们人体的消化系统。

那么,消化系统又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呢?消化系统的主要作用是对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

我们知道,食物为我们提供了必需的营养物质,每一种物质对人体都有一定的作用。在这些营养物质中,水、无机盐、维生素一般由消化道壁直接吸收,这是一些比较容易被人体吸收的物质;另一些营养物质,如糖类、蛋白质、脂类等内部结构比较复杂的大分子物质,则必须在消化道内分解为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会被消化道壁吸收。

所谓消化,是一个过程,是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小分子的易被消化道吸收的过程。吸收,也是一个过程,是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消化和吸收都是在消化系统内进行的。下面,让我们走进消化系统,看一看其中的奥秘吧。

消化腺

消化腺分为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这类腺体通过导管在消化道中开口,例如唾液腺、肝脏和胰腺;另一类是在消化道壁内有小消化腺,这类腺体的数量非常之大,它们都直接在消化道中开口,例如胃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出的是消化液。

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它们分泌的唾液经过导管流进口腔。另外,口腔黏膜里还有许多小唾液腺,它们分泌出的唾液也流入口腔。唾液具有消化作用,而且能使食物变得湿润,便于吞咽。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一个成年人的肝脏重量大约是1250克。肝的形状像一个楔子。被镰状韧带分为肝左叶和肝右叶,肝右叶很明显比肝左叶要大。在人体中,肝位于右上腹部,被肋骨保护着,所以一个正常人肝脏的右下边不能超过右肋弓,如果医生在检查时,能够在右肋弓下碰到肝脏,一般地说,这种肝脏增大,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看起来像多面棱柱,一个成年人大约有50万~100万个肝小叶。有一根进入肝脏的血管叫门静脉。它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进入肝脏以后,反复分支注入肝窦。肝静脉是接受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血液,如胃、小肠、大肠和脾等。经过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肠系膜和静脉最后到肝脏。肝脏的功能很多,它参与体内消化、代谢、排泄、解毒和免疫等过程,其中肝脏的代谢作用最为重要。大约有500多种的化学反应是在肝脏中进行的,所以我们常常把肝脏比喻成人体的化工厂。

曾经有人做过一个实验,把一只动物的肝脏完全切除以后,即使给予这只动物相应的治疗,这只动物也只能生存50个小时,可见肝脏是一个维持生命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胰腺是我们身体中的第二大腺体,它是由外分泌腺和内分泌腺混合组成的腺体。胰位于胃的后方,形状是长条形,它的重量大约是80~110克。胰可以分为头、颈、体、尾四个部分,不过,这几个部分之间却并没有明显的界线,只是一个大体上的划分。胰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在消化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内分泌部主要是分泌胰岛素,调节血液中血糖的浓度。胰的内部结构中,有许多腺泡细胞和小导管。它们分泌的物质就是胰液,胰液呈碱性,其PH值为7.8~8.4。

一个成年人每日可分泌1~2升的胰液。胰液中的主要成份是消化酶,比如有能把淀粉分解成为麦芽糖或葡萄糖的胰淀粉酶,还有能分解甘油三脂的胰脂肪酶,还有能分解蛋白质的蛋白酶等等。在胰的内部结构中,还有分散在腺泡之间的细胞团,细胞之间有丰富的有孔毛细血管。这是胰的内分泌部,我们通常把这个结构称作胰岛。胰岛分泌的物质主要是胰岛素,胰岛素可以使血糖降低。如果胰岛素分泌减少了,血糖的浓度就会升高,当血液流经肾脏的肾小球时,升高了血糖,超过了肾小球对糖回吸收的能力,从尿中排出,被称为糖尿。

消化道

消化道是一系列弯弯曲曲的管道,它的长度大约是6~8米,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最后到肛门。这些器官,如同由一个个车间连接而成的生产线,对食物进行连续的消化、吸收和排出。

消化道的开始部分是口腔,我们吃东西的时候,也是最先通过口腔才进入消化系统的。口腔里面有牙齿和舌头,三对大唾液腺的导管开口也在这里。别小看了牙齿,它们可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结构。一颗牙齿,一般可以承受30~45公斤的力量。

一个人一生中先后要长出两副牙齿,即乳牙和恒牙。乳牙从出生后6个月左右开始长出,到两周岁左右出齐,乳牙共20个,上下各10个。从六七岁起乳牙逐渐自然脱落,到12~13岁脱落完毕。乳牙开始脱落了,恒牙就开始生长了。恒牙共28~32颗,从6周岁开始长出,前20个恒牙和乳牙交替,后面的12颗恒牙在乳牙长出后才逐渐长出。一个正常的人,到14岁左右一般已经长出28个恒牙,还有4颗智齿要在18~24岁的时候才能长出来,所以,当看到有的大哥哥大姐姐因为长牙而牙痛时,就知道是智齿在做怪。成年人共有32个恒牙,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成年人都能长出32个恒牙,因为也有的人一辈子都不能长出智齿,因此我们说,恒牙有28~32个都是正常的,29颗、30颗、31颗也并不奇怪。

根据牙齿的位置、外形和功能的不同,在上下颌,左、右四区,可分为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四组(乳牙分为三组,因为它没有双尖牙)。切牙又称门牙,每区中有中切牙、侧切牙各1个,共8个,切牙主要用来切断食物。尖牙包括单尖牙、犬齿,每区1个,共四个,主要作用是撕裂食物。双尖牙也叫前臼齿,每区有第一双尖牙和第二双尖牙各1个,共8个,用来捣碎食物。磨牙即臼齿,每区有第一磨牙、第二磨牙和第三磨牙各1个,共12个,而乳牙则没有第三磨牙。磨牙像磨石一样,可以把食物磨碎。切牙、尖牙、双尖牙、磨牙既分工又合作,就像一台粉碎机,将食物粉碎。

如果从牙齿的外部形状看,每个牙齿又可以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牙体则是指整个牙齿。长在牙槽里的部分叫牙根,露在外面的部分叫牙冠,牙根与牙冠之间的是牙颈。构成牙齿的主要物质是牙本质。

在牙冠部分,牙本质的外面是釉质,是乳白色的,略微有点透明。它是人体中最坚硬的物质,大约像石英那样的矿物一样硬,是高度钙化了的组织。釉质被损坏后就不能重生了。在牙根部分,牙本质的外面是牙骨质。牙齿中央的空腔是牙髓腔,其中充满牙髓,还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所以,当牙髓组织发炎时,会引起剧烈的疼痛。俗话说:“牙疼不是病,疼起来要人命”,也是有道理的。

牙周围的组织叫做牙周组织,它包括牙周膜、牙槽骨和牙龈。牙周组织的作用是支持牙齿使牙齿能够稳固,承受住咀嚼的力量。

人的一生都需要吃东西,维护生命存在,因此,同学们要从小学习保护自己的牙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口腔里有牙齿,还有一个重要的消化器官——舌。舌有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食物味道以及辅助发声的作用。

食物通过咽喉,就进入食道。食道上接咽喉,下面通到胃。食道大约长25厘米。食道壁的肌肉经过从上到下的有顺序的收缩,也就是说,通过食道的蠕动,可以将由口腔咽下的食物团推进到胃里。

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胃具有容纳食物、分泌胃液和初步消化食物的功能,好像是人体中食物的中间加工站和临时仓库。一个成年人的胃容积为100~3000毫升,新生儿胃的容积大约有50毫升。胃的外形像一个倒置的茄子,有前后两个壁,大、小两个弯,上、下两个口。上缘凹短,朝向右上,称胃小弯。下缘凸而长,朝向左下,叫胃大弯。胃的上端与食管相连接,相连的入口叫贲门。下端与十二指肠相连,这个地方叫幽门。

胃可以分成四个部分:在贲门的部分叫贲门部;位于贲门平面以上的凸出部分称为胃底;胃的中间部分为胃体;有角切迹与幽门之间的部分叫幽门部。

胃壁的肌肉比较发达,由三层平滑肌构成,外层的平滑肌是纵行的,中层是环行的,内层则是斜行的。胃壁上发达的平滑肌收缩与舒张,使胃进行蠕动,这样就可以把食物进一步的磨碎,充分与胃液混合,使食物变成像粥一样的糊状食品。在胃壁的内层是胃黏膜,当胃中没有食物的时候形成许多黏膜皱壁。在胃的黏膜中,有许多种具有分泌功能的细胞,它们分泌出的液体就是胃液。

健康的人胃液是无色透明的强酸性液体,它的PH值为0.9~1.5,所以我们常常把胃比作酸性的大口袋,里面盛满胃液。一个成年人每昼夜能够分泌大约1.5~2.5升的胃液。胃液的主要成份是胃蛋白酶、盐酸和黏液。

胃是我们人体内的重要器官,每日三餐,胃都在不停的工作,所以我们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要定量、定时吃饭,不要暴饮暴食,少食入对胃黏膜有刺激的食品,以保证我们自己的胃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食糜由胃进入到十二指肠后,便开始了小肠消化的过程。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

食糜在小肠内的消化是整个消化过程中最主要的阶段。在这个地方,来自胃的食糜受到胰液、胆汁和小肠液的化学性消化及小肠运动的机械性消化。许多营养物质都是在小肠这个部位被吸收,通过血液循环供给人体的各组织细胞利用的。

小肠盘曲在腹腔的中下部,大约有5~6米长,是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小肠可分为十二指肠、空肠与回肠三部分。十二指肠是小肠最上段,有十二个手指并拢在一起那么长,故得名十二指肠。它的起始端与胃的幽门相接,是胃与肠管的交界处。十二指肠的内侧壁上有一个胆总管和胰腺管共同开口,胰腺分泌的胰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就是这个口进入小肠的。

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天大约分泌胰液1000~2000毫升,胆汁800~1000毫升。由十二指肠向下去,与它相接的是空肠,再往下就是回肠了。一个成年人空肠、回肠的长度大约有5米长,其中空肠占五分之二,回肠占五分之三。

在小肠的管壁里,有能收缩和舒张的平滑肌,它使小肠不停地产生蠕动。在正常情况下,小肠蠕动时,推动着肠内呈现糊状的食物和肠内的液体,能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在小肠的内壁上,是折叠成一环一环的黏膜皱壁,皱壁的表面有400万~500万个突起的绒毛,如果我们用显微镜观察小肠绒毛,它好像海底的珊瑚,形态十分壮观。科学家们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又发现在小肠绒毛的顶端还长着数百颗更细的绒毛,叫做微绒毛。小肠的皱壁、绒毛和微绒毛,可以使小肠的表面积在原基础上扩大600倍,小肠的绒毛和微绒毛是小肠特有的结构。这些结构为食物的消化、吸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已经基本结束。未经消化的食物残渣,由小肠进入下一道工序—大肠。

大肠是消化系统的最后阶段,它从回肠的末端开始,到直肠结束,全长1.5米。大肠在消化系统中的主要作用是吸收一些水分,分泌黏液,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

大肠可分为四个部分,即盲肠、结肠、直肠和肛门,它的口径较粗,除了直肠、肛门和阑尾之外,大肠具有三个特点:在肠的表面由于纵行的平滑肌增厚而形成的三条纵行的结肠带;由于结肠带的长度比肠管短,因而使肠管形成许多横间隔开的囊状突出,称为结肠袋;在结肠带的附近有许多脂肪突起,叫脂肪垂。大肠具备了这三个特点,我们就可以将大肠与小肠区别开来。在盲肠的下端,有一个很像蚯蚓的突起,约6~8厘米,这就是我们常常听说的阑尾。如果食物的残渣或寄生虫等堵塞了阑尾口,很容易引起阑尾发炎,可能会引起阑尾炎。

食物在消化道内经过消化而剩下来的残渣,在大肠内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食物的消化

消化包括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物理性消化就是通过牙齿的咀嚼和胃肠的蠕动,将食物磨碎、搅拌与消化液混合。化学性消化即通过消化液中消化酶的作用,使食物分解,变为可吸收的物质。

食物的消化是从口腔开始的。食物总是先进入人的口腔,然后经过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被切碎磨细并与唾液混合。因为唾液中含有唾液淀粉酶,能促使食物中的淀粉分解成麦芽糖,当我们仔细咀嚼淀粉类食物时,会觉得有股甜味,就是这个原因。食物在口腔内形成食团后,被吞咽下去,经过咽喉和食道进入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