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礼貌待人(男孩女孩青春期教育系列)
16933600000009

第9章 云想衣裳花想容——注重仪表,塑造个体形象美(2)

在较严肃的场合要正襟危坐,而较轻松的场合可以坐得比较舒展,也可以经常地变换坐姿,便于休息。例如,在家里,与家人在一起,或与特别知心的朋友聚谈,那就不妨给自己选择一个最舒适的坐姿,那样显得亲切、随和,太规矩的坐法则会弄得拘谨,过于严肃,与气氛不协调。

(三)正确的步态

步态属于动态美,自然、轻盈、协调、稳健、敏捷、优雅、从容不迫都会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走姿的要求:步幅适度、脚沿直线行进,两脚内侧应落在一条直线上,脚尖向前。身体应保持站立时的正确姿势,重心移动平稳,不起伏、不摇摆、不甩胯、头正、颈梗直、两眼平视、面部表情自然、双肩平稳、双臂前后自然摆动。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六个要点:

1.挺起胸部,全身伸直。背和腰都不能弯曲,膝部也不能弯曲,这样全身成一直线。

2.起步稍前倾,重心落前脚掌。前脚落地和后脚离地时,膝盖须伸直,踏下去时稍微松弛,重心前移。这样走动,步态就好。

3.脚尖向前伸出,不应向内或向外,脚尖向外成外八字脚,向内则成内八字脚。

4.成一直线前进,不左右摇摆。脚步的移动即自腰至脚地移动,都保持直线;若脚步成直线,膝以下的移动不成直线,就会很难看;若腿的移动与脚步全不成直线,是罗圈腿的走法。

5.两臂自然摆动,不晃肩膀。两臂摇摆或两手摇摆,都不好看,手腕也要配合,手掌向体内,以身体为中心前后摇摆,但幅度不能太大。

6.姿态自然,全身协调。死板僵直地前进,显得太呆板;摇摆得太厉害,则显轻佻;太过拘谨,又变做作。走得自然,配合手脚动作,方能显示走路的姿态美。

如果是走路交谈,人的姿势可作一些调整,身体略侧向交谈者,尽量不要把手放在口袋里,天冷的时候应戴手套。

在停步、拐弯、上下楼梯时应从容不迫,控制自如。

走路时不要歪肩晃膀,扭腰摆臀,左顾右盼,不要弯腰驼背、双腿过于弯曲,上下颤动,步幅不能太大或太碎,也不能脚蹭地面,重心太靠前或靠后,不要双手插在裤兜里。

如果两人一起走路,应尽量按同行者步调加以调整。如果是一男一女,女性步幅较小,男性即使步子能迈得很大,也应尽量保持一致。男士与女士在人行道上同行,男士应在靠近马路车辆行驶的一侧。男士与两位女士同行,不可在两位女士之间而应在两位女士的一侧,这样向一侧转头即可同时与两位女士交谈,免得“左顾右盼”,显得忙乱。

多人同行时年长或位尊者应走在前面中央,其次是后排右侧,再次是后排左侧,以此类推。

有人误认为女士在一些重大场合时应按照时装模特的走法,其实是错误地理解了时装模特的职业要求。时装模特的任务是展示时装,为了加强服装的美感,出场表演时加大了躯干曲线的弯曲程度;头向前微屈,肩向后,突出胯骨的存在,并在穿着短裙时加大胯的摆动幅度,并由多种姿态来表现各种不同款式服装的飘逸、高雅和华贵。

而在一些重大场合女士的走步是在表现自我的素质、修养和风度,应使人感到和蔼可亲,朴实大方,精神饱满,端庄秀丽。

二、表情

表情是指人的面部情态,是内心的情感在面部或身体姿态上的表现,由人的神经支配。人际交往中,表情是相互交流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古人说:“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现代心理学家也总结过一个公式:感情的表达=言语(7%)+声音(38%)+表情(55%)。可见表情在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上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表情传达感情信息比语言等都来得巧妙。表情的变化,意味着思想感情的变化。你想了解对方吗?看看对方的面部表情,就能知道对方的情绪反应。丰富的表情,可以表现出快乐、悲伤、愤怒、恐惧、忧郁、焦虑、期望等情绪。它包括人的全部非语言的传递信息的手段。某位少女的嫣然一笑,某位男士紧皱眉头,无言无声,却可以让人心领神会。

特定的情境中,适宜的表情会让人觉得你很好相处;不合时宜的表情会使人不快或反感。一般情况下,健康乐观的表情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深刻的,它是优雅风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会给你带来更多的朋友。

(一)色温与制怒

表情温和、含蓄曰色温,以理智战胜感情冲动称制怒,二者有所联系,色温须制怒,易怒则难色温,色温与制怒,都是为人处世艺术的一种。

色温应属社交场合中的最佳表情——待人热情诚恳而不谄媚讨好,兴高采烈而不欣喜若狂,表示厌恶时也不伤人面子。无论何种场合,何种情况,情绪上不大起大落,表情上不明显地出现大喜大悲、喜怒无常。“待人接物,胸中须有分晓,外面须存深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怒是达到色温的途径。怒,这里不单指愤怒,而指一切过激的情绪和表情。当然,首先应看到本意上的“怒”。人际关系的重要特点是情绪基础,积极的情绪会解除人际间的紧张,产生协调;消极的情绪则会制造和加剧紧张乃至对抗。“怒”的情绪以“怒”的表情来显现,若大家常是一副“怒”相,怎么相处、共事?周围难免出现令人厌烦的人和事,你若毫不掩饰自己的反感情绪,动辄发怒,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对自己也无益处。心平气和地指出别人不对之处,效果会好些,别人容易接受,也会增进对你的了解。即便是积极的情绪,也不一定都要在任何场合不适宜地显现在脸上,如对某件东西感到新奇,你若大惊小怪,表情过于夸张,周围的人也难以接受。

有朋友要问,这岂不是为人不真实、虚伪?确实,理想的人格最好是兴之所至、忘乎所以,但这需要有理想的环境。在一定的环境中,你若淋漓尽致地表现自己的情绪,就不太合群了。试想,在授奖会上,得金奖的人可以兴奋得流泪,但如果他捧着奖杯跳起来、蹦下去、满场转,喜悦之情倒是全部宣泄了,可必定被人认为“失态”。这里有个情感的距离问题。

在场的人大多不会像他那么激动,他的感情表现得太过分,脱离了会场的氛围,造成不协调。

过激的情感如何控制,不至流露过份的表情呢?压抑自己的表情是最直接的办法,偶尔可以用一用,但压抑表情而转换的表现形式,一般不美,用多了也会影响自己的形象。“当你气恼时,先数到十然后再说话;假如怒火中烧,那就数到一百”。这是美国第二任总统托马斯·杰佛逊教给他孙儿的方法,你也不妨一试,这实际上是情绪或注意力转移法,比表情转换法要自然,遇到苦恼、气愤的事,不忙动怒悲伤,有意识地想些令人愉快的事,心绪就会平稳下来。

可以达到色温制怒的最自然的方法,莫过于平日的修养。“宰相肚里能撑船”,若悟透人生,从更高的层次俯瞰万事万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胸开阔,境界高尚,自然就不会因小小的成功而得意忘形,或为小小的挫折而垂头丧气,或被一点不如意的事激起怒容。

当然,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达到,尤其是青少年朋友,阅历浅,经验少,要想做到更非易事,所以最可行的还有一样法宝:微笑。

(二)微笑总是好

笑有好多种,其中微笑最美。

微笑是指不露牙齿,嘴角两端略微提起的笑。人际交往中为了表示相互敬重、相互友好,保持微笑是必要的。微笑是一种健康的、文明的举止,一张甜蜜的带着微笑的脸总是让人感到喜欢的。

在许多情况下,微笑的表情可以帮助你应付自如:微笑着接受批评,显示你承认错误但又不诚惶诚恐;微笑着接受荣誉,说明你充满喜悦但不是骄傲自满;遇见领导,给一个微笑,表达了你的尊敬但无意讨好;望着少女,给一个微笑,传递了你的情意但不显好色……微笑是积极与消极的对立,是适中而不平板的表情。它的意义重大,因而大受世人欢迎。

“你今天对顾客微笑了没有?”美国希尔顿旅馆的董事长康纳·希尔顿常这样问下属。“无论旅馆本身遭遇的困难如何,希尔顿旅馆服务员脸上的微笑,永远是属于顾客的阳光。”他要求职员们记住这一信条。服务员脸上永恒的微笑,果然帮希尔顿旅馆度过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空前的经济萧条时期,在全美国旅馆倒闭了80%的情况下,跨入了黄金时代,发展成了显赫全球的旅馆业。这个微笑的例子很富启发性。

亲切、温馨的微笑,可以有效地缩短双方的距离,创造良好的心理气氛,要笑得好,并不容易。不是面对亲密的人,笑得过火,显得不稳重;硬挤出的淡淡的笑,又给人虚伪的感觉,机械、呆板、冷漠,不过例行公事罢了。微笑要发自内心、亲切自然。应注意讲究仪容仪表,在人们面前不要开口大笑,满口牙齿一览无余。有的人笑时歪眉斜眼,有的人平时习惯双眉紧锁、愁容满面、怒目而视等等,看上去总不能给人以美感,都应注意纠正。

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感情的人,可以使自己更富于魅力,也会给人以更多的美感。人际交往中多一些敬重,多一些宽容和理解,表情就可以更美,交际形象也就会更具有风度。

(三)目光

人的眼睛最富于表情,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往往能看到他的整个内心世界。

“眼睛是心灵之窗”,眼睛的奥秘在于它能如实反映出人的思维活动和内心世界。眼睛在人类的历史上,对人类行为有很大影响。人与人的沟通,眼神是最清楚、最正确的讯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一个人的态度和心情,会通过眼睛自然地流露出来。只有相互注视眼睛,彼此的沟通才会建立。

一个良好的交际形象,目光应是坦然、亲切、和蔼、有神的。特别是在人与人交谈时,目光应该注视对方,不应躲闪或者游移不定。在整个谈话过程中,目光与对方接触应累计达到全部交谈过程的50%~70%。

人际交往中诸如呆滞的、冰冷的、轻蔑的、疲倦的、漠然的、惊慌的、敌视的、左顾右盼的目光都是应该避免的,更不要对人上下打量、挤眉弄眼。

目光凝视的区域也应有一定的区别:在洽谈、磋商、谈判等场合,应给人一种严肃、认真的感觉,注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或额头之间的区域;各种社交场合使用的注视位置在对方唇心到双眼之间的三角区域;亲人之间、恋人之间、家庭成员之间凝视的位置在对方双眼到胸之间。

眼睛往往自然地流露出内心的情感,但可以经过训练让眼睛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求好的效果。也要学会观察别人的眼神,从对方目光中,调整自己的交往方式。

三、动作仪态

(一)骑车

中国被誉为“自行车王国”,以车代步的人数不胜数。为了保证健康和安全,骑车的姿势也是应该讲究的。

骑车的姿势主要取决于自行车的结构,所以要选择适合自己体型的车型,女士最好选用坤车,这样上、下车比较方便,符合女性的生理特点。

车座的高度应能使两腿伸直或基本伸直,这样既可保证骑车时腿有伸直休息阶段,也给人舒适的感觉。不要把车座提得过高,撅着臀部骑车既不美观又不安全。而且身体重心过多地撑在两只手上造成尺桡神经受压迫,有损健康。最好用前脚掌踩在脚蹬子上,既美观又便于用力,大腿内收,两脚不要外撇。车座的位置以能让身体充分打开为宜。车把应调到两臀伸直或稍有弯曲的高度,上体保持基本正直即可。

骑车时头部保持正直,下颌不要前探,身子不要摇晃。上、下车时动作要协调敏捷,车子滑行后抬腿上车,再坐到座位上,不宜过猛,骑车时速度不能过快,拐弯时应稳,速度减慢。

进入大门口时应下车推车步行。在马路上骑车时应遵守交通规则,以确保安全。

(二)上、下楼梯

在上楼时要保持重心的平稳移动,上体和头部保持站立时的基本姿态。抬大腿时稍内收,用前脚掌蹬在上一层楼梯上面,两肩平稳,自然摆臂,但幅度不要过大。如果手持文件或其他物品,应靠近身体,以防碰到栏杆或别人身上。如果是迎接客人,应请客人先上楼,自己在侧后方跟随,主次位置是:重要的客人走在前方正中,右后侧是次重要的,左后侧再次之。

下楼梯时应控制重心站稳下降,用脚趾尖先接触下一层楼,再过渡到全脚,身体不要松弛,以免给人松垮和没有制约的形象。如果是送客人,主次的前后顺序与上楼梯时相反,以备在必要时能伸手照顾到客人。

在上、下楼梯时,如果遇到师长、或年龄较大的人,应向楼梯旁靠拢,站立为对方让路,也可搀扶对方帮助上、下楼梯。

在楼道、楼梯时不要大声喧哗、打闹,以免影响正常的秩序。

(三)手势

手势是人们交往时不可缺少的动作,是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手势美是一种动态美。能够恰当地运用手势来表情达意,会提高交际形象。

使用手势应有助于表达自己的意思,但不宜过于单调重复,也不能作得过多。反复地作一种手势会让人感到修养不够,与他人交谈时,随便乱作手势或不住地作手势,会影响别人对你说话内容的理解。所以讲话时应注意自我控制手势的运用。

打招呼、致意、告别、欢呼、鼓掌等都属于手势范围,应该注意其力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和时间的长短,不可过度。

在任何情况下,不要用拇指指自己的鼻尖和用手指点他人,用手指点他人的手势是不礼貌的。

介绍某人、为某人指方向、请人作某事时,应该掌心向上,手臂伸平,手指自然并拢,以肘关节为轴,指示方向,上身稍向前倾,以示敬重。

有些手势在使用时应注意各国的不同习惯,不可随便使用。

如在我国和一些国家认为竖起大拇指是表示称赞夸奖,但澳大利亚人则认为竖起大拇指,尤其是横向伸出的大拇指,是一种污辱。

青年人中流行“OK”的手势,即以拇指和食指组成圆圈,在美国人眼中是好或是平安的意思,但日本人看这种手势是代表钱,而在地中海沿岸国家则认为这种手势是污辱。

在中国和日本,招呼别人过来,是伸出手,掌心向下挥动。但在美国,这种手势则是唤狗。

大家熟悉的“V”手势,表示胜利,但邱吉尔最初使用的是掌心向外,如果将手背向外了,那在英国人的眼中是伤风败俗的。

穆斯林国家的人忌讳别人用左手打手势或端食物。

阿拉伯人用两只小拇指拉在一起表示断交,吉卜赛人掸去肩上的尘土表示你快滚开。

现代社会与外宾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了解并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的手势是非常必要的。

(四)消除固癖性毛病

有些人长期以来由于个人的习惯、喜好、偏执而形成的一些举止,影响到仪表的美观,因为习以为常很难纠正,故称之为“固癖性毛病”。

这些毛病自己往往很难觉察到,所以纠正起来十分费时费力,且成效甚微,但只要能坚持下来,下决心持之以恒,定能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有的毛病是属于形态方面的,如有的人,天生丽质,眉清目秀,但并不给人端庄的感觉。仔细观察会发现是因为脸部或头部不端正。这种毛病的形成因素有几方面:有的人因牙齿不好或个人的习惯,有偏嚼的毛病,长期用一侧牙齿,形成这一侧咀嚼肌发达,而另一侧扁平,人为地造成歪脸。纠正的方法是养成用两侧牙齿咀嚼的进食习惯,让脸部两侧的肌肉均衡发育使脸型端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