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休闲运动卷-太极
16966100000022

第22章 太极拳推手快速入门技法(3)

很多朋友初学推手,不会化劲,对方来劲了,只会直线后退,是一个方向,所以很难轻易化掉对方的来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腰胯可以退中带转,可将对方来劲化为二,由直线变为平面上的曲线。然后,再进一步,腰胯沉中带转,同时加之少许的退,将来力化为三,由平面变为“浑圆的立体”,这样更有利于化解对方劲力。化劲的运用,要注意多方向分化对方的来力。

推手方法中广泛使用转动、滚动和凸凹的虚实变化。转动和滚动是圆弧运动,使对方的支点(着力点)沿圆弧轨迹转移;凸凹变化实际是直线运动,使对方支点(着力点)做直线后退。两者都是使对方进攻的劲力落空,从而遇劲即化,或转滚,或进退。转动是身体或手臂先顺转以化解敌劲,然后迅速逆转以击敌身。当对方用大力作用于我身时,只要支点(着力点)不落在通过重心的中垂线上,就可以用腰做转动,化除对方的劲力而保持自身的平衡。由于我身体的转动,支点(着力点)必随对方的劲力在空间内位移,而不能直接作用于我的重心。

滚动也是通过圆弧运动来化解对方劲力,当对方的力作用于我身时,我只要顺对方的劲而滚动,就能顺势化解对方劲力。假设对方以大力作用于我手臂时,我即用相应的肩、肘、腕等关节为轴,顺应对方劲力微做滚卷,使其支点(着力点)的位置改变。此时,对方的支点(着力点)落空,其身体则因惯性继续前移,重心移动,从而化解掉对方的劲力。支点(着力点)的改变,除利用圆弧变化外,还可以利用直线的圆弧变化。此种应用主要是对方的支点(着力点)在我重心的垂直线上,先含胸拔背,沉腰坐胯,使其支点(着力点)微向后移,卸掉来劲后,迅速向对方发动攻击。另外,在重心垂直线以外的作用力,也可以同样的方法对待。因此,只要对方的劲力挨到我的身体,我身体上的受力部位,特别是腰胯部位,应立即随其速度做圆周运动,或左右水平旋转,或上下垂直滚卷;先顺其劲力以接定对方的劲力,随即转移其支点(着力点)与力的作用方向,化解掉对方的劲力。

最后,化劲除运用上述各项原则外,还要注意一点,就是对方进攻到我的何处,则何处运动,动要活,主要是用意走劲。比如对方打到我肩我意在肘,打到肘我意又回到肩,这样循环无端的变着,即叫做“以意化劲”。

十、什么是“听劲”?

“听劲”是太极拳推手专用术语。听之谓权,即权其轻重的意思,在太极推手中为侦察敌情。听之于心,凝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所以我们说:以心行气,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灵敏,随其伸而就其屈,乃能进退自如,都是以听劲为基础的。

听劲是太极推手以柔克刚和“四两拨千斤”的关键。由于推手是双方搭手接触,所以相互用力双方都会感觉到,听劲是对对方攻击劲路的反应,其实质是对对方攻击的判断。彼我双方搭手,对方欲发劲将我击出,而我方要防守反击,必须对其攻击做出准确的判断,要判断对方使用什么着法、发力大小、方向、在我身上的支点及其后续的劲路等。推手的听劲是一种技能的反应,是一种对策,即对付对手攻击的对策反应,这种反应非常迅捷,它是集听劲、化劲和发劲于一体,其时机稍纵即逝,这在太极拳经典中称为“神之使也”。

听劲是感觉和反应的结合,感觉是广义的,不仅指推手双方搭手接触的感觉,除触觉之外,还包括视觉、听觉和嗅觉。推手时进攻者的面部神态(眼神、表情)属于视觉前兆,劲路调整(肌肉由松弛变为紧张)属于触觉前兆,而身体调整(动作变化)既是视觉前兆,又是触觉前兆。推手中攻击者总是力不暴露前兆给对方,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被攻击者也察觉对方攻击前兆。所以,听劲水平的高低将同时决定化劲和反击等后续动作的发挥。这就是太极拳经典中“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十一、“听劲”的运用把握

听劲的实质是了解对方的攻击意图,以瓦解其攻击势头或取胜对方。概括起来主要是听对方劲的三个要素的变化情况,一是支点(着力点),二是劲的大小、刚柔、虚实,三是劲的方向和路线。

听劲必须严格遵守沾、粘、连、随这推手的“四要”。其关键在于心静、气敛、腰松、步稳,全身肌肉、关节松沉,而不要有丝毫拙劲呆力。这样才能通过逐步锻炼,使全身感觉和反应日趋敏锐,达到微感即知的地步。用现代体育科学的话来讲,听劲大体上相当于放松训练、感觉训练和反应训练的综合训练方法。

如果把推手比做战争,“听劲就是侦察”。侦察就必须与对方有所接触。尽管强调侦察,但又只能是微沾对方皮肤的接触,以了解对方的虚实,同时又不能全力以赴,将自己完全暴露给对方。因此,必须用“沾”,而不允许用力过大,发生顶撞;也不要用力过小,凹扁而失去捌劲,给对方敞开门户,造成自己被动。因此沾着对方,就是开始对其动态的侦察与了解,亦即开始听劲。并应贯彻于推手的始终,尽量掌握全过程。

在用沾的同时,要如胶一样粘住对方,不即不离,防止对方突然袭击,即所谓“粘”。对待对手的动作,要因对手所动而动,随屈就伸。首先把自己安排稳当,在八面支撑和八面转换中,仔细体验对方一举一动,摸清对方动作意图和规律,即所谓“连”。若能正确判断和掌握对方运动规律、动作意图,则对方任何破坏我平衡的动作,我都能及时调整,并采取正确的对策,即所谓“随”。

沾、粘、连、随都不能“丢”,也不能“抗”。“丢”是离开对方,失去接触,也就不能确切地了解对方的意图,从而有受到对方突然打击的可能性,同时自己的动作也失去针对性,变成盲动。“抗”是严重的顶撞,根本不去了解客观实际情况,不知对方虚实变化,仅用大力顶抗拒敌,只能是蛮干妄动。

太极拳推手的发劲方法

一、身体直前方发劲法

这是一种屈指空掌心,手指先触对方身体,对方身体一振,断根,瞬间伸臂直腕弹指,将对方击出的快速发放的方法。这种放法非常干脆。挥之即出,且不伤人。用的是一种松弹力,外表看似乎全凭指力,实则是全身整体劲。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臂极度放松上抬屈于肩前。两脚蹬地使劲催胯过腰传于肩行于手,两手极快地向前直臂弹出,劲集中于指,从指端放出体外;目视两手。

(二)要点

屈臂时上体重心稍移,臂、腕、手高度放松。弹出时,身体重心前移,蹬脚、长腰、沉肩,伸臂、直腕、弹指,把周身之劲从指端向外吐尽。意在指尖。

(三)练习

照上所述反复练习一定的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次,每日练习1~3次。

二、向下发劲法

这是一种以掌根为力点,从上向下瞬间抖按的方法。多用于对方重心偏前,我双手拍其后肩,使其前下倒地。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臂放松直腕展指前伸。两脚蹬地使劲催胯过腰传于肩达于手,两手松快地向下同时抖按,周身之劲集中于掌根,从掌根处放出体外;目视两手。

(二)要点

下抖按时身体下沉坠,劲力要顺达,瞬间劲集中在两掌根,劲从掌根处向外吐尽。意在掌根。

(三)练习

照上所述反复练习一定的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次,每日练习1~3次。

三、前下方发劲法

这是一种以掌心为力点,从上向前下方瞬间抖按弹推的方法。发之可将对方弹起,干脆利落。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臂放松直腕展指前伸。两脚蹬地使劲催胯传腰过肩达于手,两手松快地向下向前猛然抖按弹推,周身之劲集中于掌心,从掌心处放出体外;目视两手。

(二)要点

抖按弹推于一劲之中,身体沉坠,劲力顺达,瞬间劲力集中于掌心向外发出吐尽。意在掌心。

(三)练习

照上所述方法反复练习一定的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次,每日练习1~3次。

四、前上方发劲法

这是一种以掌心为力点,从下向前上方瞬间抖推的方法。发之可断对方之根,将其放出飞去,干脆利落。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手互掌屈肘松收于胸前。两脚蹬地使劲催胯传于腰过肩行于臂达于掌,两掌向前上松快地猛然抖推,周身之劲集中于掌心,从掌心处放出于体外;目视两手。(二)要点抖推时,蹬足长腰、顺肩,直腕,劲力顺达,瞬间劲力集中于掌心,并以掌心向外发出吐尽。意在掌心。

(三)练习

照上所述方法反复练习一定的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次,每日练习1~3次。

五、横向发劲法

这是一种横向摇摆两臂,迫使对方根断,身体晃动、不稳固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脚蹬地使劲催胯,传于腰过肩行于臂达于手,上体微右转,随转体两手横向右摆。接着上体微左转,随转体用与右摆同样的劲法再向左摆。

(二)要点

劲力要顺达,转体摇摆掌要协调一致,左右摇摆时,要有上掤劲。

(三)练习

照上所述方法反复练习一定的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遍,每日练习1~3次。

六、旋绕式发劲法

这是一种利用两手进行旋转绞动绕行发劲的方法。用于向体侧绞摔对方。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两脚蹬地使劲催胯传于腰过肩行于臂达于手,上体微右转,同时右手向外、向下、向里绕至腰侧,左手向外、向上、向里绕于胸前。

用同样的发劲法,上体再微左转,同时左手向外、向下、向里绕于腰侧,右掌向外、向上、向里绕于胸前。(二)要点绞手绕行时以腰带臂,劲力顺达,内劲缠绵长连。转体绕臂要协调一致。

(三)练习

照上步所述方法反复练习一定遍数。

(四)要求

每次练习50遍,每日练习1~3次。

七、缠绕式发劲法

以身臂手屈进缠绕发劲的方法。此法也称蛇形手。多用于防开对方抓手,顺势进手控制对方。

(一)方法

由五行桩势开始,右手向上、向前、向下、向后上屈缠绕伸,劲力起于腰催于肩行于臂达于手。

(二)要点

臂要松轻,劲力顺达,从腰节一节一节地柔顺长连缠地传于手。屈缠绕伸手臂时以腰催动,腰臂动作协调一致。(三)练习照上法练习一定遍数后,再换手练习。

(四)要求

每次每法练习50遍,每日练习1~3次。

〔注〕“要求”里所标注的数字,仅为参考数,练习时个人可灵活掌握。

小知识太极拳推手如何做到“四两拨千斤”?“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顺势借力的一种形象化、艺术性的比喻,顺势借力是符合力学中合力、重心、杠杆、惯性等基本原理的,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顺势,就是顺应对方之势;借力,主要就是利用合力、重心、杠杆和惯性等原理,顺着对方劲力的方向随机乘势及时加力,达到以对方的力为主,加上我的小力,使其倾斜或受挫。

“四两拨千斤”虽然仅是一种形象化比喻,但却富含深邃的哲理。我们要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打个比方说,我们把对方比做是一块巨石,它在屹立不动时,任何人也无法轻易推动它,然则一旦它的重心极度偏移于底盘的一侧时,这时只要有四两外力就足以使它倒下,这就叫“四两拨千斤”。二是太极推手致力“四两拨千斤”,以弱胜强,以小胜大,以静御动,以柔克刚,但并非全然无力,只不过是所用之力小于对方。这样,不仅可以保持自己进退旋转的余地,而且可以在最敏感的状态下去探究对方劲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四两拨千斤”还说明要用小力去转移大力,这里包括使对方的劲力作用于其自身,或者使对方的劲力在我手臂、身体的旋转滚卷之中失去支点,而不能作用于我身(同时我可通过旋转滚卷把力再还加于对方身上),进而破坏对方身体的平衡。三是很更重要的一点,为了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威力,我们需要具备一千斤零四两的实力,只是在实际运用中不需要用全力而已;但在机会来临时,我则当机立断,当发则迅猛而发,犹如山洪暴发,果断将对方发出,形成摧枯拉朽之势,从而取胜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