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青年必读-口才的艺术
16966800000014

第14章 农夫巧答乾隆问

乾隆皇帝一次带领一班大臣,乘着龙船,沿卫河南下,到农村巡视。

乾隆倚身窗前,观赏一路上的乡村景色,看到路边农民在田野里耕作,牛羊在岸边吃草。这种景色,以前只在图画中见过。如今活生生呈现在眼前,真感到心旷神怡。

龙船绕过一座山,见到一处乡村。乾隆想了解一下农村情况及民间有什么疾苦,便召来一个在田间除草的青年农夫,详细询问。

凑巧这个青年是个聪明人,他知道皇帝在京城里闲得发慌,借着巡视名义,四处观光。他千万不能谈真实情况,万一惹恼了皇帝老儿,自己性命难保。于是尽拣好话说,乐得讨个皆大欢喜。

乾隆问:“今年收成如何?”

回答说:“又是个丰收之年。”

“农人的生活怎样?”

“家家户户衣食丰足。”

“地方长官还贤良么?”

“个个爱民如子。”

乾隆听了,果然龙心大悦,面带笑容,因为大臣们平时上奏的农村情况正是如此。看来真是国泰民安了。

乾隆一高兴,叫身边的大臣们各自报出自己的姓名,然后由这个农民分辨他们的忠与奸。

大臣们知道乾隆是要通过这个农民,收集百姓们对他们的舆论,万一农民说出了真实情况,触怒了皇上,后果很难预料。但又不敢违抗圣旨隐瞒自己的姓名,大臣们个个战栗。其中有好多大臣的名字这个农民都熟悉,民间也常有议论,自然有忠有奸,但怎好照实回答。他想:这是皇帝在做戏呢,就上前奏道:

“满朝都是忠臣。”

乾隆问:“你怎么知道的呢?”

回答说:“我每次看戏,台上的奸臣像曹操、秦桧,都是满脸白粉。今天看到的大臣,个个体态端庄,面色红润,所以知道都是忠臣。”

乾隆听了,大笑不已。

对于这个农夫而言,他不需要多么正义和不顾自己性命地向皇帝反映当前的严峻形势,最主要的是保全自己,因为皇帝不会因为他的一句话改变什么,但是他自己却可能会为自己说的话付出代价。明哲保身的言语更是难得。

语言是赐予人类表达思想的工具。

——莫里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