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球类运动卷-乒乓球
16968800000011

第11章 乒乓球竞赛中常用的技战术(4)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到左脚上。

(3)正手削追身球

特点:来球逼近身体,必须迅速向左让位,才便于正手削球。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来球逼近身体正中或偏右,右脚需迅速向左后方移动,同时,弯腰收腹并向右转体,向左让位。

B.引拍:上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迅速提起并外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上方,使拍形稍后仰。

C.迎球:然后迅速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在来球的下降期击球的中下部。

2)击球时:球拍击球瞬间,以前臂和手腕为主向前下方用力.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

3)击球后:身体重心往往来不及移动而一直位于右脚上。

(4)正手削突击球

特点:由于突击球力量重、速度快,故削突击球常处于被动防守地位,特别是由于突击球都是在发球后和放短球后或搓球或拉球中进行,与突击球之间性能和落点差别太大,更增大了削球的难度。所以,削突击球必须准确判断,快速移步,掌握好拍形和用力方向,才能顶得住来球的攻势,争取转被动为主动。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根据来球迅速后退,左脚稍前。

B.引拍:右臂自然弯曲,前臂提起并外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前上方,使拍面接近垂直。

C.迎球:当来球弹起至高点期,手臂向下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下降期,以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的中部,整个手臂从上向左下方用力摩擦切削,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将球击回。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资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

(5)正手削加转弧圈球

特点:因来球上旋强烈,弧线曲度大,故削球的击球时间晚、击球点低、动作大。要注意克服和利用来球向上的反弹力。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站位离台1米以外,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

B.引拍:右臂自然弯屈,前臂向右后上方提起,并内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上方,引拍幅度较大,并使拍面垂直或稍后仰。

C.迎球:当来球弹起至下降中期,手臂向前下方迎球。

2)击球时:身体向左转动,在来球的下降后期,以稍后仰或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的后中下部或中部。球拍击球瞬间,以上臂带动前臂向下用力为主,适当向前用力,并注意借助来球向上的反弹力将球削回。回击时,手腕要保持相对稳定。

3)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准备姿势。

(6)正手削前冲弧圈球

特点:因来球强烈上旋、弧线曲度小,落台弹起后前冲力大,故削球的击球时间晚、击球点低、动作大。要注意克服和利用来球的向上反弹力和前冲力。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站位离台1米以外,左脚稍前,身体稍向右转。

B.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向右抬起,并稍内旋,将球拍引至身体右后上方,引拍幅度较大、距离较长,并使拍面接近垂直或略后仰。

C.迎球:来球弹起至下降中期,手臂向前下方挥拍迎球,同时身体向左转动。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下降后期,以稍后仰或接近垂直的拍形击球中部或中部偏下。球拍击球瞬间,身体向左转动,在上臂带动下,以前臂为主向前下方用力切削,同时弯腰、屈膝,辅助向下用力,并注意借助来球的前冲力和向上反弹的力量将球削回。削球时,手腕要保持相对稳定。

击球后:手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右脚移至左脚上。

2.反手削球

是削攻结合运动员主要的常用技术。它同正手削球一样,也可划分为近削、远削、削追身球、削突击球、削加转弧圈球和削前冲弧圈球。其特点、动作要领与各种正手削球基本相同,区别在于左、右之方向相反。此外,横拍反手削球比正手削球的击球点略靠身前,同时,前臂和手腕发力更集中。

3.削加转与不转球

尽可能用相近的手法削出加转与“不转”的球,可使对方不易判断球的旋转强度而击球下网或出界,或者出现较高的球,为我方反攻或突击创造机会。不管是各种正手削球或反手削球,都要学会削加转与“不转”球。削加转球时,前臂和手腕在球拍触球瞬间要猛然用力加快摆速,用力摩擦球体;削不转球时,球拍触球瞬间上臂带动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推送,轻托球的中下部,适当增加撞击球的力量,减少摩擦球的力量。待球出手后,前臂和手腕要突然用力加快摆速,以便与削不转球时的动竹基本相同,使对方难于判断旋转。

推挡球

推挡球是推球和挡球的总称,推挡球站位近、运作小、速度快、落点变化多,也有一些旋转变化。是左推右攻型打法的主要技术之一,也是其他类型打法不可缺少的技术。各种推挡技术配合使用时,能利用速度、落点和旋转变化争取主动和创造进攻机会。在被动或相持时可起到积极防守的作用,并可变被动、相持为主动。

推挡球可分为平挡、快推、加力推、减力挡、推下旋、推侧旋等。

(一)挡球(也称平挡)

分为正手挡球和反手挡球两种,是初学者的入门技术,挡球动作简单,容易掌握。其特点是力量小、球速慢,落点适中、不旋转或轻微旋转。通过练习可以熟悉球性,体会动作,给进一步学习其他推挡技术打好基础。

1.反手挡球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40-5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以下其他各种技术均同),右脚略前或两脚平站,两膝微屈,收腹含胸,上体略向左转。

B.引拍:右臂自然弯曲,引拍至身体前方或略偏左,同时前臂外旋,使拍形接近垂直。

C.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前臂向前,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期,以接近垂直的拍形推击球的中部.击球瞬间只以前臂和手腕轻轻用力,主要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前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击球前的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2.正手挡球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40-5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

B.引拍:两脚开立,左脚略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上体略向右转。

C.迎球:右臂自然弯曲并内旋,使拍面接近垂直,置于身体右侧前方。来球从面弹起后,前臂向前,以拍迎球,在来球的上升期,以接近垂直的拍形推击球的中部。只以前臂和手腕轻轻用力,主要借助来球的反弹力将球挡回。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前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二)快推

特点:球速快、动作小、落点活,稍带上旋或不转,既可积极防守,又可辅助进攻,是使用最多的一种反手推挡技术。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4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

B.引拍:两脚乎站或右脚略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向前或略向左转。右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右侧。

C.迎球:手臂自然弯曲,引拍至身前或偏左,同时前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前臂和手腕向前或向前兼略向上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前期,以稍前倾的拍形推击球的中上部。球拍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自然向前或向前兼略向上发力,并主要借用来球反弹之力(即“借力”)将球快速击回。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前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三)加力推

特点:回球力量大,球速快,落点活,稍带上旋或不转。能遏制对方进攻,迫使时方离台后退,陷于被动防守局面,创造出进攻机会。与减力挡配合使用,更能控制和调动对方,取得主动,是威力最大的一种推挡技术。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5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两脚平站或右脚稍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向前或略向左转。

B.引拍:右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外旋并向上提起,引拍至身前或偏左,与球网同高或略高,拍面稍前倾。

C.迎球:来球飞越球网时,上臂、前臂和手腕向前,挥拍迎球,同时,腰、髋向左转动。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期,以前倾拍形推击球的中上部。击球瞬间,上臂、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发力推压,腰、髋亦协助用力。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从左脚移到右脚上。

(四)减力挡

特点:力量轻、动作小,能减弱来球的反弹力,故弧线低、落点近、不旋转、前进力极弱。多半在对方来球力量大或上旋强烈(特别是在对方站位较远)的情况下使用,能调动对方前后奔跑,取得主动。如推后配合攻球或加力推,效果更好。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4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两脚乎站或右脚略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向前或略向左转。

B.引拍:右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右侧,手臂自然弯曲,引拍至身前或偏左,j司时前臂外旋,使拍面稍前倾。

C.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前臂和手腕向前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期,以前倾拍形推击球的中上部。球拍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轻轻后移,以减小来球的反弹力(即减力),使球轻轻飞回。

3)击球后: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五)推下旋

特点:回球下旋且速度较快、弧线较低、落点远、球下沉,对方回击时不能借力并容易落网,为自己创造进攻机会。是一种威力很大的一种推挡技术。但当对方来球力量较大、旋转较强时,使用推下旋将有一定困难。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身体离台约40厘米,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两脚平站或左脚稍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向前或略向左转。

B.引拍:右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右侧,前臂略内旋并提起,引拍至身前或偏左与球网同高或略高,拍面微后仰。

C.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前臂和手腕向前下方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后期或高点前期推击球的中部。球拍击球瞬间,上臂、前臂和手腕用力使球拍向前下方摩擦球。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六)推挤

特点:球速快,弧线低、推斜线时角度大,带左侧下旋,对方回击难度大,易从左侧出界。由于球拍击球部位是在来球的微转区,所以是对付弧圈球的一种比较稳健和有效的技术。

基本动作

1)击球前:

A.选位:站位在球台中间或偏左,身体离台约40厘米。两脚平站或左脚略前,两膝微屈,收腹含胸,身体向前,右上臂和肘关节靠近身体右侧。

B.引拍:手臂自然弯曲,前臂上提并外旋,引拍至身前,使拍面稍前倾。

C.迎球:来球从台面弹起后,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挥拍迎球。

2)击球时:在来球的上升前期,以稍前倾的拍形推击球的中上部,球拍击球瞬间,前臂和手腕向左前下方发力。

3)击球后:手和臂顺势向左前下方挥动,并迅速还原成准备姿势。动作过程中,身体重心放在双脚上。

中国乒坛的技术奇葩——直拍横打

一、中国直拍横打的产生

直拍快攻的反手问题,一直困扰乒乓界多年。由于受到一些因素的限制,反手位击球无论力量、速度、旋转都与正手位击球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反手位控制与突破一直是乒乓球技术研究的重点。中国几次重大的技术革新都涉及到反手位的攻防问题,由于直拍正反手用同一拍面击球(倒拍除外),不像横拍那样可以采用不同性能的胶皮,因此,反手位变化相对单一,直拍反手的技术发展相对缓慢。在第41届、42届世乒赛中也是一蹶不振,舆论界惊呼中国乒乓队“失去了半壁江山”,乒乓球界对直拍的发展前景持悲观态度,业余体校的孩子们不再学江嘉良、陈龙灿那样直握球拍,自上而下地变成了以横拍为主体。然而,中国传统直拍快攻打法需要继承、发展,更需要创新。通过几年的实践,当时在国家青年队开辟了一块“试验田”,让刘国梁、冯哲、王飞等直拍选手先后在球拍背面贴了一块反胶胶皮进行训练和摸索,终于实现了这一重大的技术突破。由此产生了乒乓球技术中的奇葩——直拍横打。

二、刘国梁直拍横打的特点

欧洲选手通过多年的研究摸索,终于创造了横拍弧圈进攻型打法,在反复实践中找到了对付中国直拍快攻的有效办法,要遏制中国的速度、进攻,就要首先压制我们的反手位,并伺机抢攻、抢冲赢得主动.在接发球中常采用晃、加转撇长球,在相持中用吊右压左战术,所以我们要有针对性运用反面技术。

·在发球抢攻中的运用。要求突出正手抢先上手,使用率要高,站位略偏左,如发侧上旋对方撇或拉过来就用快撕;如发侧下旋,对方回反手能挑、拉,除了发高抛、低抛球外,还掌握了用拍面背面发球(球拍正反面交替使用)增加了对方判断困难或造成错觉,由于背面发球隐蔽性强,提高了发球、发球抢攻的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