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少儿科普百问百答-珍奇绿色见识
16968900000004

第4章 桑树

在古代,丝绸同黄金那样珍贵,当作货币来流通,“钱帛”的说法便源于此。人们种桑养蚕,使钱财滚滚而来,因此把桑树叫做“摇钱树”。

桑是桑科落叶乔木,叶卵圆形,边缘有锯齿。花开淡黄色,聚花果实,叫桑椹,先绿,熟时变为紫黑色,味甜可生吃。桑对土壤适应性强,树木再生力强,分枝剪伐后,更加枝繁叶茂。果可酿酒,树皮制纸,木材制家具和乐器,枝条可编筐,果、枝、叶、根、皮都可入药。桑叶含丰富的叶绿素,是蚕的理想饲料。

蚕在啃桑叶,我国最早的养蚕事业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河南安阳殷墟陆续出现了18万片甲骨卜辞,据古文字研究,这些甲骨文字中,同养蚕丝织有关的字多达170个。浙江吴兴一个新石器晚期遗址中发掘到的绢片、丝线和丝带,经考古专家测定,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

桑树,桑葚,西汉时,就有“天下以农桑、耕织为本”的诏书。张骞通西域,丝绸由“丝绸之路”通到西亚和古罗马,引起皇室贵族们目瞪口呆,他们将轻盈美丽、光彩耀目的丝绸,看作是“天堂”里的神物,是一个“美丽的梦”,来自“赛里斯”,意思是“丝绸之国”。中国也就被称为赛里斯了。

当时的欧洲人对蚕桑毫无所知,把它说得神乎其神,说什么赛里斯“林中产丝,闻名世界。

丝产于树上,取下湿一湿水,即可梳理成丝……裁成衣服,光耀夺目”。

摇钱树在当时是绝对保密的,封建王朝严敕关防,禁止桑蚕外传。罗马人和西域人都千方百计想从中国窃取到丝绸的秘密,经过一番周折,蚕、桑终于外传了。

6世纪时,东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以重赏鼓励一个传教士到中国把蚕、桑引来。这个传教士长途跋涉来到中国,在民间打听到养蚕种桑的方法后,将窃取得的蚕种和桑籽藏在竹杖里,匆匆赶回东罗马。谁知他性急慌忙地把蚕种撒到了地里,结果是毫无所得。这件事被几个正在君士坦丁堡的印度僧人知道了,他们主动向国王提出将蚕、桑引来。果然,他们实现了诺言,将蚕种、桑籽带到君士坦丁堡,孵养蚕丝获得成功。

桑叶是蚕的佳肴,蚕吃它有什么作用呢?

答:桑叶是蚕成长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种类及其最低需要量。蚕吃了桑叶可以健康地生长、发展,顺利地完成其世代交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