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运动大众体育运动与健身:竞技运动卷-冰雪
16969200000006

第6章 现代速度滑冰的起源和发展

滑冰的起源

速度滑冰是在规定的距离内竞速的滑冰比赛,由于速度快、竞争性强而受到广大爱好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经常进行速滑运动,能促进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机能的改善和代谢作用;增强身体各部分的肌肉力量、关节的灵活和柔韧性;特别是对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有着特殊的作用。此外,速滑运动还能培养人的勇敢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滑冰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我国宋代时期已出现了民间游戏形式的“冰嬉”。元代的“冰嬉”非常流行,并且具有一定规模;到了清代,由于满族自古就有滑冰的传统,入关建立清王朝后便每年在北京举办大型滑冰运动会,其中就包括有速度滑冰的内容。在欧洲,从17世纪开始滑冰逐渐演变成为一种体育竞赛。19世纪末,速度滑冰在国际上已经非常流行。1893年,国际滑冰联盟成立并制订有关速度滑冰的规则和竞赛制度。从此,速度滑冰在世界各地得到迅速的发展。

在欧洲,关于滑冰最早的记述是公元936年。那一年,有一位荷兰滑冰者在冰上遇害。在伦敦某地,人们曾挖掘出古代滑冰遗物——滑木,据考证,滑木是12世纪的东西。欧洲13世纪的绘画中,已出现用木头和骨头制作冰刀在滑行的人像。那时候的滑冰尚需借助于木杖支撑滑行。

大约在1572年,北美地区的一个铁匠用铁制成了第一副冰刀。这种冰刀有锋利的内刃、外刃和弯曲的刀尖,使用它滑冰已经不再需要木杖了。1742年,世界上最古老的滑冰俱乐部在英国成立。1809年,英国出版了世界最早的有关滑冰的书籍。1814年,最早的滑冰比赛在英国举行。1850年,钢制冰刀问世,从此滑冰运动开始得到飞速的发展。

俄国的历史学家们认为,是俄国人首先发明了用螺丝钉固定在鞋上的冰刀,并且在彼得大帝时代,图拉兵工厂的工匠们已经制造了钢制冰刀,这要比通常的说法(1850年钢制冰刀问世)至少要早一个多世纪。

1882年,在维也纳举行了国际速滑比赛并召开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国际滑冰会议,会上正式确定滑冰比赛分速度滑冰和花样滑冰两大类,并制订了竞赛规则。但是,那时各国的速滑比赛还是各自为政,例如比赛距离俄国采用俄制(俄里)、英国采用英制等。各国的比赛允许外国人参加,又都自称是世界冠军赛。1889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举行了被公认为是首次的世界速滑冠军赛。当时,有荷兰、挪威、俄国等13个国家的选手参加比赛,俄国选手班申在三项比赛中胜了两项,并战胜了美国人顿诺吉以及英国和荷兰的冠军。

1891年,在德国汉堡举行的速滑比赛中,第一次采用公制(米制)距离,因此这次比赛又被称为是首届世界冠军赛。

1902年,挪威人鲍尔森和哈根发明了长而锋利的速滑冰刀一跑刀。这种冰刀在管状冰刀问世前,曾被广泛使用过。它是俄国人发明螺钉固定鞋上的冰刀之后,又一大发展。后来,挪威人在冰刀上加了一个刀管,这就基本上形成了今日普遍使用的管状式速滑跑刀。

速度滑冰在中国

我国有悠久的滑冰运动的历史,但流行于世界各地的速滑形式在我国却出现得很迟。起源于欧美的近代速滑比赛,是从两个主要渠道传入中国的,一个是从俄国传到哈尔滨,先是在俄国侨民中比赛,以后中国人也有参加;另一个渠道是从日本传到沈阳、吉林、抚顺等地,先是所谓日本“满铁”的比赛,后来也有中国人参赛。1927年,我国已有《跑冰术》一书出版。30年代前后,北京、天津及哈尔滨、沈阳、长春等地已有冬季人工浇冻的滑冰场。

1935年1月,在北京中南海举行了第1届华北冰上运动表演会,其中就有速滑项目。当时除京、津和河北省的运动员参赛外,亦有当时流亡在北京的东北学生及哈尔滨、吉林等省市的运动员参加。但是,旧中国从来没有举行过全国性的速度滑冰比赛,也没有全国速滑纪录,更没有一座标准的400米谴滑(双)跑道,甚至连正式比赛规则也找不到。

新中国成立后,1953年2月在哈尔滨市举行了我国历史上第1次全国性的滑冰比赛——全国冰上运动会。会上的速度滑冰设单项和全能两个大项,运动员不得兼报,另设接力赛。全能比赛4个项目每天滑1项。这次比赛会毕竟创造了我国第l批速滑全国纪录。特别是这次全国冰上运动会前,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和解放军及火车头体协都相应的举行了冰上运动会,从而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滑冰运动广泛的开展。

1955年,苏联国家速滑队来访我国,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有关速滑方面的技术讲座。从那时开始,我国便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比赛规则,进行速滑的训练和比赛——全能比赛方式,与世界锦标赛要求的一样。1956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滑冰联盟,并于第2年分别派男、女运动员参加了此界速滑锦标赛。1959年,第3次出席世界比赛的我国男选手首次获得奖牌。1959年第53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在挪威奥斯陆举行,物菊成在500米比赛中以42秒4与第1名苏联沃罗宁相同的成绩获得第2名(两人同时撞线,只是沃罗宁的刀尖稍稍超前了一点)。王金玉在10000米比赛中取得第5名、全能第9名。在1000米比赛中,他极大的威胁了同组的挪威世界冠军约翰尼逊,使世界冰坛感到震惊。杨菊成还在1500米比赛中获第6名。我国女选手孙洪霞在1959年第17届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获全能第9名,杨云香名列第13名。1960年,孙洪霞在世界锦标赛上取得全能第8名,10004和3000米第7名。1961年,我国女速滑选手又取得新的进步,刘凤荣获世界锦标赛全能第4名,第二年又重复了这一名次。男选手王金玉则在1961年获世界全能第8名、1962年获第5名、1500米第3名(第一次在世界锦标赛上升起五星红旗)。罗致焕在1961年取得世界全能第6名。

1963年2月在日本轻井泽冰场举行的世界速滑锦标赛上,我国男、女运动员均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罗致焕在1500米比赛中以2分9秒2的成绩获第1名,并创世界锦标赛纪录,为我国第一次赢得世界锦标赛的金质奖章。王金玉以总分181.215的成绩取得全能第5名,并打破世界纪录。罗致焕也以183.486分打破全能世界纪录。女运动员王淑媛在1000米比赛中取得第2名、全能第6名。

60年代初,世界各国相继修建人工机器制冷冰场,采用更为先进的训练方法,运动水平提高很快。但是,我国速滑运动员却因“文化大革命”的影响而中断了训练和比赛,运动水平急剧下降,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越来越大。

直到1978年,我国的速滑运动才出现了转机,长春、哈尔滨等地相继修建人工机器制冷场地,速滑竞赛又重新呈现热闹的景象。除全能赛制外,按照世界短距离速滑锦标赛的设置,我国又开展短距离速滑全能新项目。但是,整个20世纪70年代,尽管有不少人次打破很多项的全国纪录,但在世界冰坛的角逐中,却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成绩,只有赵伟昌1975年获得世界锦标赛的500米第2名。

1980年,我国速滑选手首次参加冬季奥运会。于是,速滑单项比赛方式又进入我国正式开展的赛制。70—80年代中期,我国迎接过挪威、民主德国、加拿大、日本等许多国家的速滑选手来访,派出去多批运动员访问日本、民主德国、挪成等,双边活动增多起来。

进入90年代,我国终于又在世界冰坛上取得了十分优异的成绩。1990年,女选手王秀丽首先在世界女子速滑锦标赛上取得1500米第1名。1991、1992年叶乔波在500米比赛中取得世界第1名,1992年,叶乔波还获世界杯速滑系列赛500米和1000米两项总分的亚军。1992年在法国阿尔贝维尔举行的第16届冬季奥运会上,叶乔波获得500米和1000米两块银牌,实现了我国在冬奥会速滑比赛中“零”的突破。叶乔波在199l—1992年赛季从柏林开始,途经华沙、阿尔贝维尔、考拉尔博、因策尔、奥斯陆、赫伦文等7个国家的赛场,总共获得16块奖牌。

1983年,我国第一次参加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后来,在该项赛事的冬季大学生运动会上、冬季亚洲运动会上、冬季奥运会上,以及世界锦标赛上,我国运动员多次获奖并多次打破世界纪录。李琰在1988年第15届冬季奥运会上,1000米短道速滑打破了世界纪录;1992年第16届冬奥会上获500米短道速滑银牌;1992年世界锦标赛上,她又获500米金牌并打破世界纪录。郭洪茹也曾在世界锦标赛上获得过金牌。而王秀兰在第2届冬季亚洲运动会上,连夺三块金牌。且,前,我国女子短道速滑运动已居世界先进水平行列。

小知识冰刀的校正

速滑用的冰刀必须笔直,刀管就是保证刀刃笔直的部件。但是,某些意外情况难免使冰刀刀刃弯曲,为此要时刻检查并调整有一种专门用来调整冰刀弯曲的扳子在市场上出售,用来比较方便。但是,如果缺少这种工具,在发现冰刀弯曲时,也可以用手工校正。手工校正冰刀最忌用锤子或其他重物硬砸。可以用手将刀尖(如果弯曲处在前端)或是刀跟(弯曲处在后端)按压在桌子上,用手按压在弯曲凸处,轻轻反复多次往下压。用力要柔和,这样一点一点地把弯曲。改正过来。也可以将刀尖或刀跟别在门缝处,轻轻掰直。掰的时候,同样要用力柔和,反复多次。

经过多次掰直过的冰刀,往往刀刃与刀管处会开焊,此时必须用电点焊焊牢,否则调直了以后到冰上滑时极易再度弯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