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碑林集刊(十六)
17011700000038

第38章 汉代画像石规矩图的图学及其文化意义(1)

刘克明

汉代画像石中“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 图,不仅展示了古代神话人物伏羲女娲的形象,同时也提供了古代作图工具最早的图像资料。用图学原理来考察汉画像石所取得的科学成就,对研究两汉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颇具意义。

一、伏羲女娲手执规矩图的科学内涵

汉画像石中有关规矩的图像资料,考古学发现甚多,其代表作品有:山东嘉祥县汉武梁祠画像石“伏羲手执规,女娲手执矩” 图(图一),山东沂南汉墓石柱上“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的石刻,汉规矩砖图等。

汉代画像石、画像砖中,常有人首蛇身的伏羲和女娲的画像,腰身以上通作人形,穿袍子,戴冠帽,腰身以下则是蛇躯,偶有作龙躯的,两条尾巴紧紧地缠绕在一起。

两人的脸面,或正向,或背向。伏羲的手里拿了曲尺,女娲的手里拿了圆规。或者是男的手捧太阳,太阳里面有一只金乌;女的手捧月亮,月亮里面有一只蟾蜍。有的画像还饰以云景,中间有肩生羽翼的天使们翱翔。容庚《武梁祠画像考释》言:“第一段画二人,右为伏羲;左为女娲,面泐,身同伏羲,尾亦环绕与右相交。中间一小儿,右向,手曳二人之袖,两脚卷走。”就是对这些图像中一幅的具体说明。

汉代画像石中的“伏羲手执矩,女娲手执规” 图,是我国乃至世界图学史上最早有关作图的最基本的工具———规和矩的图像资料。根据石刻图像来看,规的结构具有平行两脚,一脚定心,一脚画圆。这种圆规已有如现代的木梁圆规,为作半径较大的圆所用。直至目前,仍有圆木工人,以较厚竹片为梁,一端垂直的固定一钉以定心,一端则根据需要尺寸钻出若干小孔,用以插入铁针作圆。汉代画像石中的图像资料,恐怕就是我国几千年所用的传统画圆工具。

伏羲手执矩,则和当前木工使用的“角尺” 形式完全一样。且有的已做成短垂边较厚,长垂边较薄,并且有刻度。当短边靠拢工件时,不仅可画出与工件垂直的直线,而且移动时,以竹笔或其他笔对准刻度紧附尺边,还可画出与工件平行的直线,以及矩形或方形等榫口形象,起着现代三角板和丁字尺联合使用的作用。

规和矩是中国古代绘制工程图样的工具和仪器,规为绘制圆弧和画圆的绘图仪器,矩为绘制直线与垂线的绘图工具。规和矩的使用,为图样绘制的精确性和科学性提供了保证。

尽管规矩之用在秦汉之际的史料中论述甚多,但人们从文献中无法想象规矩这两件工具的具体形状,一图胜千言,正是汉画像石伏羲和女娲握规执矩图,不仅向人们展示了早期工程制图工具的真实画像资料,也为图学史与科技史的研究提供了最为重要的实物根据。

1.先秦时期应用规和矩的文献记载

先秦时期应用规和矩,绘制方圆图形,史载莫衷一是,或曰伏羲所创,或曰翺所创。《汉书》卷74,“魏相传”载:太昊,东方之神,乘“震” 执规司春;炎帝,南方之神,乘“离” 执衡司夏;少昊,西方之神,乘“兑” 执矩司秋;颛顼,北方之神,乘“坎” 执权司冬;中央之神黄帝,乘“坤艮”执绳司下土。兹五帝所司,各有时也。

在先秦的文献之中,有一个共同的说法,即无论是翺,还是奚仲,公输般,都是用规、矩以及准、绳作为重要几何绘图与计量工具。《管子》之“形势篇” 所言:“奚仲之为车器,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故机旋相得,用之牢利,成器坚固。明主,犹奚仲也,言词动作,皆中术数,故众理相当,上下相亲。巧者,奚仲之所以为器也。”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科技史著作——— 《墨子》中载有: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悬,平以水。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依仿以从事,犹愈已。”《墨子闲诂·法仪》: “百工以方为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孙诒让注:“疑上文或当有‘平以水’。”《墨子》所说的矩、规、绳、县、平水,也正是作图放样的五种工具。《墨子·天志上》:“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圆。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 《墨子·天志中》:“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也,今夫轮人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以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何故,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以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之,此其何故,则方法明也。”

《尸子》中载:“古者翺为规矩、准绳,使天下仿焉。”

《孟子·离娄上》云: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赵岐注:“公输子,鲁班,鲁之巧人也,或以为鲁昭公之子,虽天下至巧,亦犹须规矩也。”

《孟子·尽心上》中有“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孟子·尽心下》梓匠轮舆“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赵岐注: “梓匠轮舆之功,能以规矩与人。人之巧在心。拙者虽得规矩之法,亦不以成器也。言规矩之法。”

《荀子·赋篇》云:“圆者中规,方者中矩。”

《庄子》中引用规矩二词,为先秦文献之最,如“徐无鬼” 云: “直者中绳,曲者中钩,方者中矩,圆者中规。”

楚辞中有“循绳墨而不颇”、“求矩?之所同”,说明“规”、“矩”应该是具有几何意义上的制图作图工具。楚辞诸篇中详引有关“巧翺之绳墨” 的文献资料,说明规、矩、绳、墨在测量,绘图诸方面的应用。

《韩非子·奸劫弑臣》中载有:“若无规矩而欲为方圆也,必不几矣。” “无规矩之法,绳墨之端,虽王尔不能以成方圆。” 又《韩非子·有度》: “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 王先谦注曰:匠之目意,虽复中绳,而不可用,当其规矩为其度。

“故绳直而枉木賙,准夷而高科削,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韩非子·用人》中有:“去规矩而妄意度,奚仲不能成一轮。废尺寸而差短长,王尔不能半中。使中主守法术,拙匠执规矩尺寸,则万不失矣。” 王先谦曰:王尔,巧工。《淮南子》:“王尔无所错其剞劂。”

《周礼·冬官》中对古代机械制造提出严格的要求,其车辆质量的检查,都离不开规、矩等工具。“考工记”中载有: “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立者中县,衡者中水,直者如生焉,继者如附焉。”

《礼记·经解》中亦载有: “礼之于正国也,犹衡之于轻重也,绳墨之于曲直也,规矩之于方圆也。故衡诚县,不可欺以轻重;绳墨诚陈,不可欺以曲直;规矩诚设,不可欺以方圆。”

《淮南子》中有关规矩的记载较多,如“原道训” 中有“规矩不能方圆,钩绳不能曲直”之论。高诱注云:“虽规矩钩绳,无以施于此。” “齐俗训”中有:“故天之圆也不得规,地之方也不得矩。”“若夫规钩矩绳者,巧之具也,而非所以巧也。” 又“修务训”中有:“夫无规矩,虽奚仲不能以定方圆;无准绳,虽鲁般不能以定曲直。”

《史记·夏本纪》中载有:禹“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山行乘。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汉人王符《潜夫论·赞学》提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的道理,并详论规矩之用,其云:“昔翺之巧,目茂圆方,心定平直,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试使奚仲、公班子徒,释此四度而效翺自制,必不能也。凡工妄匠,执规秉矩,错准引绳,则巧同于翺也,是故翺以其心来制规矩,后工以规矩,往合翺心也,故度之工,几于翺矣。”

即便是古代对圆和方的定义,语言简单而意义详尽,不离规矩。如《墨子》“经说上”载:“圆,一中同长也”, “圆,规写交也”, “方,柱隅四杂也”, “方、写矩交也”。这不仅是墨子对几何图形“圆” 和“方” 的定义,也是古人对圆和方的定义,其言简而义详,和现在对“圆” “方” 的定义完全一致,同时也说明“规” 和“矩”

在作圆画方时的重要作用。

这些文献不仅记载了几何作图中已经广泛使用绘图工具,如规、矩、鑊、准、绳、墨等,而且,还记述了中国早期基本的几何图形的作图方法。有规才能画准确的圆形,有矩才能画准确的方形。正是这些绘图工具的应用,才使几何形图案自远古以迄两汉得以广泛地绘制,而且描绘精确,线型规正,图面清晰,造型统一。即令是五、七、九、十一等分圆周,也能用规矩近似地作出,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

先秦部分文献中有关规矩的记载如表一所示。

用制图工具———譬之规矩绘制的工程几何作图,是几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程制图的技术基础。古代器物的轮廓形状虽是多种多样,但基本上是由各种立体和旋转体所构成,而器物上的几何纹饰基本上都是以最简单的点、线以及圆形、弧、方形、三角形和其他一些非圆曲线组成的几何图形。几何作图是工程制图的先决条件,因此,在工程制图中常会遇到等分线段,等分圆周,作正多边形、平行线、圆弧连接线及非圆曲线的几何图形问题。不解决这些几何作图问题,任何设计与施工都是很难进行的。中国早期的工程几何作图有着丰富的内容,反映了古代图学和几何学的卓越成就,这在世界工程制图史上都是罕见的。

2.汉字中的规与矩

文字是人类用来交际的符号系统,是记录语言的书写形式。一般认为,文字是文明社会产生的标志,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才得以出现的。文字在发展早期都是图画形式的表意文字即象形文字,以象形为主体的汉字里,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已有规矩二字,规字字形,像手执规画圆;矩写作匚,像曲尺形,有的写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形状。这说明在殷商时期,规矩已成为当时的工程技术与作图放线中普遍使用的工具。

两足规画圆,直角矩画方。规矩作图,其源甚远。甲骨文中“工” 字的形象与金文“工”字形近,学者们多释为工。《说文》云:“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因疑工乃象矩形。《荀子·正名》云:“道之工宰。” 杨絫注:“工能成物。” 规矩为作图工具,故其义引申为工作,为事功,为工巧,为能事。金文的矩字,象人持矩形。其所持正作工。

规,《说文》云: “有法度也。从矢,从见,会意。” 从金文的“规” 字来看,右边是手,拿着左边带柄的两脚规,和唐墓壁画中的相似。矩,本字作巨,今字作矩。

形声。从矢,巨声。

汉字中规矩二字的字形,如图二、图三所示。

有关规矩一词,在中国的文献记载中,都是战国时期才开始出现的;但是,从文字学的分析发现,作图工具规与矩的发明与应用,其来有自,它是远古图学历史的真实反映,它的出现远比伏羲与女娲神话的出现久远得多。

二、从早期几何作图看规与矩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