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青年必读-学习的境界
17031400000056

第56章 孙文好问

孙中山童年时家里很穷,所以直到一八七六年他十岁那年,才有机会上学。相传当时教他的那位老先生姓黄,因年老无牙,讲话声似蟾蜍,人称“蟾蜍黄”。蟾蜍黄鸦片烟瘾很重,时常三天两头不能上课,因而得不到学生的尊重。当时读书的学童每人都要起个学名,黄先生就给孙中山起名“文”,所以孙中山以后出来革命也用孙文这个名字。

当时学堂所教的书有《三字经》《千字文》《幼学琼林》《古文评注》几本,但老师从不解释文章,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背不出来就要用戒尺打手板,在孔子像面前罚跪,孙文自幼聪明,记性很好,先生教了几次就能背熟,因此从未受过先生的处罚,但孙文对这种学习方法很不满足。

有一次,老师刚带完学生读书,正要叫学生自己背熟,孙文忽然站起来问道:“先生,我天天读书,却不知讲些什么道理,这有什么用呢?”黄先生看见孙文竟斗胆提问,大发脾气;“孙文,你好大胆,你竟敢违背先生之教?”

学童们看见这样的场面,个个都吓得不敢开声。

孙文却毫不害怕,他对先生说:“什么东西都要讲道理,就是不知书中讲什么道理。”

黄老先生见孙文竟敢顶撞自己,本想拿戒尺处罚他,但又想到孙文这个学生读书聪明,功课又好,打他,怕不服众,不打,又怕坏了教规,于是只好说:“我只管教书,不管讲书。”

多年以后,一个同学还向孙文问起这件事,孙文笑笑说:“学问学问,学而不问,如何懂呢!”

学问之道在于勤学好问,正如前人所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遇到不解的问题就要勇于发问,不要害怕权威,否则就会一事无成。

没有加倍的勤奋,就既没有才能,也没有天才。——门捷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