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17037000000025

第25章 儿童期的心理特征及保健(3)

偏食俗称挑食,即对自己喜爱的食物毫无节制。而自己不喜欢的食物一概拒绝。3岁以上的孩子容易偏食。主要是由于这个时期人的味觉开始分化。对经常吃的一些食品有特殊偏好.而对较少食用或为了身体发育添加的食品缺少经验。因而产生拒绝接受的心理所致。

如何纠正儿童偏食

纠正孩子的偏食行为要掌握恰当的技巧。俗话说“饥不择食”,饥饿能使孩子增强对食物的需要,孩子只要真正饥饿了,平常连看都不看的食品也能吃下去。因此,用饥饿疗法治疗儿童的偏食习惯效果较好。

一般可采用这样两种方法:一是当儿童因没有特别喜欢吃的食品而不肯吃饭时,大人就“狠狠心”随他去,同时大人自己要在孩子面前吃得津津有味,吃完后将饭菜收拾好,好像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过似的,直到孩子喊肚子饿了,再将原来的饭菜端出让他吃。

二是通过游戏、户外体育活动、旅游等加大孩子的活动量,使其感到饥饿。

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以让孩子慢慢地习惯于某种不喜欢吃的食品的味道,然后再逐渐过渡到能吃一点儿,直至能够正常进食。

改善进食环境,也可以很好地治疗儿童的偏食。孩子们在一起吃饭很少有偏食现象,这不仅因为孩子们在一起吃饭有说有笑,比一个人吃饭有意思。当这个不吃蔬菜的孩子偶尔吃了一点蔬菜后,更应立即进行表扬鼓励。

4、儿童期有哪些常见的心理问题

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六种:多动性,抑郁性,孤独性,焦虑性,强迫性、恐惧性。

患有多动性心理问题的孩子,显得非常好动。虽说活泼好动是儿童的天性,但是有些儿童的行为并不是简单的活泼好动,而是患上了一种称为儿童注意力缺陷的多动性障碍,也就是常说的“多动症”。

患有抑郁性心理问题的儿童,其症状表现为孤独、不愉快、忧虑、悲伤、失望和精神痛苦,心境处于病理性的低下或恶劣,又称为儿童神经性抑郁症。据报道,精神科门诊儿童诊断为抑郁症的占28%,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儿童抑郁症比例为59%。

患有孤独性心理问题的儿童,其病情多发生在婴幼儿期,是感知、语言、情感、智能等多方面的广泛发育障碍,是一种比较严重的儿童精神障碍,心理学称为孤独症。儿童孤独症患病率约为4‰~5‰。对孤独症患儿的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药,但如果及早发现并进行特殊教育、行为矫治、药物治疗,是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常常表现出焦虑不安行为的儿童,大都是患了心理焦虑症,是最多见的儿童情绪障碍。焦虑患儿常有认真仔细、胆小多疑的性格,在某些精神因素如亲人重病、意外事件或学业失败等诱发因素影响下而发病。

儿童强迫性心理问题,是一种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特征的神经症。患者在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的、不能自行克制的观念、意向和行为的存在。病人虽能意识到这些观念、意向、行为是不必要的或毫无意义的,但就是难以将其排除。儿童强迫症的发病年龄以10岁前多见,既有自我强迫,又有自我反强迫,是一种典型的心理冲突疾病。

儿童恐惧性心理问题,是指儿童对日常生活一般客观事物和情境产生过分的恐惧、焦虑,达到了异常程度。恐惧是正常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体验,是儿童对周围客观事物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

对有心理问题的儿童要认真对待地,要及早的治疗与教导,否则,就会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有个叫磊磊的男孩,才5岁,性格“活泼”的了不得。整天都闹腾个不停,他不是不停地跳皮筋,就是对足球踢个没完,即使偶尔在房间呆一会,也是在柜子上、桌子上或床上椅子上爬上爬下的,总之一天到晚几乎没有闲暇的时候,除非晚上困极了才去睡觉。

开始,父母以为孩子是天性活泼,生性贪玩,没什么大关系。后来,经一位懂点心理学的朋友一提醒,才知道孩子是患了儿童常见的多动症。

儿童多动症的病因

有医生认为,儿童多动症的病因,可能是由于患儿的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内,缺乏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某一种,使得神经不能及时传递信息而造成的一种病态。脑内神经递质浓度降低,可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活动,使孩子动作增多。

许多研究者发现,儿童多动症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一些专家将多动症患儿和正常儿童对照研究发现:多动症患儿的父母童年期有多动症病史者较多。

近来发现,铅中毒是引起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之一,摄入含铅、含铝量过多的食品,即使未达到中毒的剂量,也会诱发多动症。也有人认为,多种食物添加剂如食用色素,多种饮料、糖果、冰淇淋、香肠都有可能导致多动。

儿童多动症的主要障碍是精神上或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其中注意障碍和活动过度又是本症的主要特征。多动症忠儿与普通儿童的顽皮是有很大的区别的,儿童多动症的心理治疗。

对多动症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到学习的儿童,应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药物有右旋苯丙胺、利他林、米拉脱林等中枢兴奋剂。这些药的有效率一般为70%一80%,因此是治疗多动症的首选药物。患儿在用药1~2周后,一般会表现出安静,不再那么好动,注意力较集中,能按大人的要求行动,易于管理等。

药物不能代替教育,只能为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家长和教师不能歧视多动症患儿,更不能损伤其自尊心。对患儿良好的行为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同样,对患儿的打架伤人等攻击性行为、破坏公物等破坏性行为以及说谎逃学等不端行为,不可以患病为理由进行袒护,而应像对待正常儿童一样坚决制止。

桅桅是家中的独生女。其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抱有极高的期望。因此,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要比别人多些,智力开发要比别人早些,学习成绩一直很好,每次考试都是优秀。

在4年级一次期中考试时,桅桅患了重感冒。由于身体不适,精神不振,再加上心情紧张,有一科没考好。受此影响,其他科的考试成绩也不好。

桅桅从此变得沉默寡言,悲观失望,精神萎靡,食量减少,逐渐发展为怕见老师和同学,后来干脆不去上学了,整天在家睡觉。

家长开始不知底细,问她怎么了。她说不清楚,只是流眼泪。家长以为孩子患了大病,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检查,结果未发现任何异常。

于是家长怀疑孩子患了心理疾病,前来咨询治疗,经心理医生详细的诊断后,原来桅桅患了儿童常见的抑郁症。

儿童抑郁症的病因

儿童抑郁症主要是心理遭受刺激后而诱发的。比较常见的有感情上受到重大打击,如亲人去世、父母关系紧张或离异、考试失利(特别是未考上理想的学校)等,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的剧烈反应并导致情感加重。

自尊心、自信心受挫也会诱发儿童抑郁症,如学习成绩不好,长相不出众,总认为自己处处不如人,不受老师重视,不引人注目,从而产生一种失落感。

儿童的父母患有抑郁症也会引起儿童的抑郁症。有抑郁症的父母通常少言寡语,不参加社会活动,不与他人结交来往,或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过分关心,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儿童的情绪。

儿童抑郁症主要是由心理因素诱发引起的,因此治疗方法也主要运用心理治疗。当发现儿童有抑郁症状后,家长应该多与孩子交谈,多给以关心、安慰,接受孩子的倾诉,给孩子以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持,陪孩子做一些平时最感兴趣的事。

儿童忧郁症的心理治疗

治疗儿童忧郁症,首先要选择支持疗法,增强儿童的自信心。儿童抑郁多是由于儿童对自己不满而引起的,而这个不满意的标准常常是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在达不到这个标准时,就会引起抑郁。

要提高自信,战胜抑郁,就要帮助孩子改变这个标准,使之切实可行。当儿童通过降低标准而达到目的后,要给予鼓励,正面强化,帮助儿童树立自信心。

在对患儿进行心理支持之外,主要采取行为疗法进行心理治疗,就是在生活、学习实践中进行锻炼,培养坚强的意志力,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行为治疗时,家长一定要按计划行事,严肃对待治疗,不能迁就孩子的好恶,否则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有个5岁的小男孩,很少讲话,班主任反映他两个月内共讲了6句话。

生活中很常见的事他也不会说,而且在幼儿园整天是一个人玩,不与他人交往。父母一直以为是发音器官有缺陷,经专科多次会诊,认为发音器官无异常。经测试诊断,发现小男孩其他能力均属正常,只是语言发育迟缓,并伴有性格上明显的变异,属于孤独症。

富有爱心的班主任老师通过进一步的了解,才知道小男孩的父母是地质工作人员,长期在野外工作生活。小孩出生后不久便被送到农村的外婆家,直到4岁时才送到基地幼儿园入托。而外婆无文化,且寡居而形成孤独的性格。

儿童孤独症的表现

语言障碍是孤独症患儿的突出症状。大多数患儿语言发育迟缓,显得很安静,常常是用手势来表达自己的愿望和要求,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

除了语言障碍,孤独症患儿还会有孤独离群、不适应集体生活,缺乏社会交往的技巧;情感冷淡、面无表情;兴趣狭窄,行为活动单调刻板等症状。

孤独症患儿的身体素质有极端性,要么非常好,要么非常弱。患儿易患与植物神经系统失调有关的喘息病、自体中毒症等病症。

在现实生活中,一定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还可让孩子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患儿在说话时。常常会出现一些用词不当、词语颠倒等现象。此时一定要耐心地倾听,不能表现出不耐烦,以免伤害患儿的自尊心,失去说话的兴趣,产生对说话的恐惧感和口吃的语言障碍,于是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孩子的孤独症。

儿童孤独症的心理治疗

加强言语训练是治疗孤独症的重要内容。对刚开始理解语言的患儿,多余的词句会把孩子弄糊涂,所以说话应尽量使用孩子能够理解的简短语句。

针对孤独症的儿童心理治疗师采取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母亲与孩子面对面地坐在地板上,母亲一手拿孩子喜欢的那本书,一手拿糖果、饼干等孩子平时喜欢吃的东西,放在孩子看不到的地方。

第二步:母亲将书突然呈现在孩子面前,放在地上,这时孩子可能表现出非常喜欢这本书并伸手去拿,紧接着母亲又在他面前摆出他喜欢吃的东西,他又可能会伸手去拿。这时母亲要把吃的东西放在离孩子稍远一点的地方让他去取,孩子吃到东西会表现得很高兴。以后每天按上述方法去做,多次重复,形成一个固定的模式:出现书的同时,还会用眼去找吃的东西。

第三步:将书的位置由地上换到小椅子上,孩子看到后伸手去拿,这时立即把糖果等放在椅子上。按这种方法,使书靠近孩子眼睛的水平方向。

第四步:将书放在母亲左眼侧面,再移到右眼侧面,不断给糖果以刺激强化,让孩子眼光逐渐适应,慢慢注视到母亲的眼光。进而逐渐改为拥抱、亲吻孩子,慢慢地使孩子与母亲建立起母子感情。

小女孩9岁,是某重点小学四年级学生。父亲是剧团的武打演员,母亲是工厂工人。父母均只有高小文化程度。

根据老师反映,患者焦虑情绪比较严重,性格内向、胆小孤僻,与同学相处不甚融洽,学习成绩属中等偏下,语文成绩较好,数学成绩则很差。

家长对孩子的学习督促严格,但是没有能力辅导。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

现代社会,人们往往没有足够多的时间来照顾孩子,还有很多父母甚至以忙碌为借口忽略了对孩子的关爱。有的父母跟孩子在一起时又不能很好的与孩子进行交流和沟通,所以,大多数父母并不了解孩子的心事,无法与孩子建立亲密的关系。

父母与老师的教育方法不当,过分苛求或者溺爱孩子,使孩子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一旦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便不知如何面对社会,如何处理人际关系,从而产生焦虑反应。这种过于紧张的状态,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常常办事不仅达不到预期目标,反而会产生一些负效应,这样也会使儿童产生焦虑。

面对患有焦虑症的儿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认真对待。首先应该用和睦的家庭气氛.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儿童焦虑症的心理治疗

一般来说,急性焦虑反应发作并较严重时,应当根据患儿的病症发作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而慢性焦虑反应发作时,以心理治疗最为适宜。满灌疗法是治疗焦虑症的常用方法。

治疗师在治疗过程中,使用对患儿来说能引起最强烈的焦虑情绪的刺激以“冲击”患儿,使患儿克服对某些情境、事件的焦虑反应。放松疗法是治疗儿童焦虑障碍常用的一种方法。通过对患儿进行渐进性放松训练,对减轻、消除儿童焦虑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10岁的男孩鲁鲁,据他父母反应,孩子近一个月来走在马路上总是要数路灯,而且数了一遍又一遍,不停地数。多次严厉指责仍无效,经诊断为儿童强迫症。

儿童强迫症的病因

精神因素是强迫症的主要诱因。患儿在生活中碰到重大变故,如父母离异、亲人过世等精神刺激,引起恐惧,使儿童忧心忡忡、胆战心惊。

患病儿童的性格大多内向,胆小拘谨,待人特别有礼貌,优柔寡断,行动较古板。父母性格内向,有洁癖、强迫行为,也会给儿童带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