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医生全书
17037000000073

第73章 保持良好积极的状态(1)

状态是心态的形式类型,一系列的情绪表现就形成了一定的表现形式。保持积极的状态并使之趋于稳定,消极状态就会转化为积极状态。

1、寻找快乐

消除烦恼,快乐源于平常心

在一个珠宝店里,一个男人正站在柜台前看珠宝,把装着几本书的书包放在旁边。

在他挑选珠宝时,一个衣着讲究、仪表堂堂的男士也过去看珠宝,他礼貌地把书包移开。但这位仪表堂堂的男士却愤怒地瞪着这个男人,大声说道:“你什么意思?你以为我会偷你的包吗?告诉你,我可是个正人君子,绝对不会干那种事!”然后重重地摔上门,离开了珠宝店。

“哼,神经病。”莫明其妙地被人这么嚷了一通,这个男人很生气,也没心思看珠宝了,出门开车回家。

马路上的车像一条巨大而蠢笨的毛毛虫,缓慢地蠕动。看着前后左右的车他就生气:哪来这么多车!哪来的这些臭司机!简直不会开车!那家伙开那么快,不要命了!这家伙真慢,怎么学的车,真该扣他教练奖金……

后来他与一辆大型卡车同时到达一个交叉路口,他想:“这家伙仗着他的车大,一定会冲过去。”

当他下意识地准备减速让行时,卡车却先慢了下来,司机将头伸出窗外,向他招招手,示意先过去,脸上挂着开朗、愉快的微笑。在他将车子开过路口时,满腔的不愉快突然全部无影无踪,格外舒服。

珠宝店那位仪表堂堂的男士把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了他身边的人,使得别人也带上坏情绪,以至于眼中的世界都充满了敌意。而那个笑容灿烂的卡车司机,把自己美好的情绪也“传染”给了身边的人。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青年来到沙漠边上一个绿洲,在路上碰到一位老先生。

年轻人便问:“这里如何?”

老人家反问:“你的家乡如何?”

年轻人回答:“糟透了!我很讨厌它。”

老人家听后就说:“那你快走吧!这里同你的家乡一样糟!”

不久,又来了另一个青年,也遇到了这位老人,也提出同样的问题。

老人家也同样反问:“你的家乡怎么样?”

年轻人回答说:“我的家乡很好,我很想念家乡的人和事物……”

老人说:“这里也是同样的好。”

旁听的人觉得很诧异,问老人:“您为什么前后的回答不一致呢?”

老人说:“你要寻找什么,你就会找到什么!”

有了快乐的心情,才听得到鸟儿的歌唱。世界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心情,相互传染的也是心情。

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博士经过多次调查和实验得出结论:“工作成绩降低的真正原因是烦闷。”

如果你把自己的工作变得很有兴趣,那么你的烦闷就会减少,你的工作业绩也会提高很多,也就是现在人们经常说的“生活工作化,工作兴趣化”。

罗马帝国的伟大哲学家巴尔卡斯·阿理流士说:“生活是由思想造成的。”我们要说,对工作有没有兴趣,就看你的心中是怎么想的。正如杰罗米·凯恩的音乐喜剧《画舫璇宫》的主人公说的:“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的人,是最幸运的人。这是因为他们体力更充沛,快乐更多,而忧虑和疲劳比较少。”

美国的约瑟夫·巴马克博士做了一次实验:

他安排一群大学生参加一连串的实验工作,这些工作都是他们不感兴趣的。结果所有的学生都觉得疲倦、头疼、眼睛疼,而且总打瞌睡、想发脾气,甚至有几个人胃不舒服。通过给他们化验得知,一个人烦闷的时候,他的血液氧化作用会有所下降。

明尼那不勒斯农工储蓄银行的总裁S·H·金曼讲过一件事:

1943年7月,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尔卑斯登山部协助威尔士军团做爬山训练,金曼就是被请来的教练之一。他和其他一些教练——年龄大约都在42岁到59岁之间,带着那些年轻的士兵长途跋涉。越过很多冰河和雪地,再利用绳索和一些简单的工具爬上40英尺的悬崖。他们在小月河山谷里爬了许多高峰,经过15个小时的登山活动之后,那些刚刚受完六个星期严格军事训练、非常健壮的年轻人全都筋疲力尽!

他们感到疲劳,是否因为他们军训时肌肉练得不够结实呢?任何一个接受过严格军训的人都认为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此。他们之所以觉得疲劳,是因为他们对登山感到厌烦。许多士兵疲倦得等不到吃饭就睡着了。

可是,那些比士兵年龄大两倍的教练们又怎么样呢?不错,他们也感到很累,却不会筋疲力尽。他们吃了晚饭后,还坐在那儿聊了个把钟头。他们之所以不会疲倦到倒下的地步,是因为他们对登山有兴趣。

一个人的兴趣所在,就是他的能力所在!

当一个人做自己很感兴趣、令自己兴奋的工作时,很少感到疲倦,即使像登山这类消耗体力的活动,也不如烦闷那样容易使你疲劳。

介绍大家认识一位打字小姐,她的故事真是耐人寻味:

一天晚上,她回到家里时,已经精疲力竭了。头痛、背痛,连饭也不吃,就想上床睡觉了。

母亲再三动员,她才勉强坐到桌前。正在这时,电话铃响了,是她的男朋友打来的,约她出去跳舞。她的眼睛突然亮了,精神顿时振奋起来。她冲上楼去,换上那套心爱的天蓝色连衣裙,一阵风似地冲出了家门。她一直跳到半夜才回来,不但不再感到疲倦,甚至兴奋得不想睡觉了。

真是不可思议:刚才还那么疲惫不堪,只是接了一个电话,就这般精神焕发了,她刚才是真的那么疲劳吗?是的。但这不是由于工作的劳累,而是由于对工作感到厌烦,丝毫提不起兴趣的缘故。

在我们中间像这位小姐这样的情况,真不知有几千几百万呢,但不知你是不是其中一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比体力劳动更容易产生疲劳。一个人感觉厌烦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都会降低,而一旦当他对面临的事情产生兴趣,他的新陈代谢又立刻加速。这时他感到的是兴奋,而不是疲倦。

下面是另一位打字小姐的例子:

她在一个石油公司工作。每天她都得做一件最没意思的工作:填写石油销售报表。为了提高工作情绪,她想出一个办法,把它变成一项有趣的工作。

怎么做呢?她每天跟自己竞赛。她统计出上午打印的数量,然后争取在下午打破记录。再统计出第一天打印的总数,争取在第二天打破记录。这样一来她的速度比别人快得多,而且没有了烦闷带来的疲劳,她因此节省下了体力和精神,在工作中得到了更多的快乐。

哈西·霍华是美国人,他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这一决定使他的生活完全改观,他把一个没有意思的工作变得很有意思。

他的工作确实没意思,是在高中福利社里洗盘子、擦柜台、卖冰淇淋,他对这一工作一点兴趣也没有,他也想像其他男孩子那样玩球或跟女孩子约会,但他没有别的工作可做,于是他决定利用这个机会来研究冰淇淋——研究冰淇淋是怎样做成的,里面有些什么成份,为什么有的冰淇淋更好吃。

他研究冰淇淋的化学成分,使他成为他所在的高中化学课程的小天才。渐渐地,他对食物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高中毕业后他考进了马萨诸塞州立大学,专门研究食物与营养。

有一次,纽约可可公司举办了关于可可和巧克力应用方面的有奖征文活动,你猜是谁得了头奖?

一点不错,正是哈西·霍华。

后来他发现很难找到工作,就在自己家的地下室开办了一家私人化验室。开业不久,当局通过了一条新法案:牛奶所含细菌数目必须严格计数。于是,哈西·霍华开始为14家牛奶公司数细菌,而且他必须再雇两个助手。

25年以后会怎么样呢?当然,这几位目前正从事食物化学实验工作的先驱们大都已到了退休年龄,会有很多热诚的青年人来接替他们。但哈西·霍华很可能成为这一行业里的领袖人物。而当年从他手里买过冰淇淋的一些同学,可能穷困潦倒,失业在家,抱怨自己一直找不到好工作。

其实,哈西·霍华如果不是尽力把一件很没意思的差事变得有意思,恐怕他也同样没有找到好工作的机会了。

有一个年轻人,在一家工厂干一件非常没意思的工作。他整天站在车床边上加工螺丝钉,他感到工作非常乏味,想辞职,可又怕找不到工作。

既然非得做这件没意思的工作不可,那就让这件工作变得有意思吧!他下了这样的决心以后,就和旁边的一个工人展开了产量竞赛。他们的领班对他的生产速度和质量深为赞赏,不久就将他提升到一个较好的职位。当然,这只是一连串升迁的开始。最后,这位工人——山姆·瓦克南成了包尔温机车制造公司的董事长。

如果他没有设法把份内的工作变得有意思的话,那么他也许一辈子只是一名工人。

人们的心理总会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如果调理不好,就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反应。所以,每个人要经常地、有意识地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要以哲学的眼光和科学的态度对待现实生活,用通常的、潜在的、独特的思维方式相结合,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然后用平常心态加以分析和处理。

在遇到问题时,用什么心态对待问题很重要。我们经常说保持一颗平常心,可是真正做到用平常心处理事情很困难。

例如,相同身份的两个人,如果手机同时被小偷偷了,不能保持平常心的人一定会这么想:我好不容易攒钱买个手机,却被小偷偷了,这小偷太缺德了!我真是倒了八辈子霉!这样一想,心里肯定越来越不平衡,越来越烦恼,连正常工作都不能做了。而保持平常心的人则会想:我正想买个新手机呢,只是这个旧的又没啥毛病,也舍不得扔掉!这下好了,小偷帮我解决这个问题了。我可以买个新手机了!真是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呀!再说了,就算我着急,小偷能把手机还给我吗?自己一旦再急出病来,那就太不划算了!虽然这个人也不一定有钱,可是这样一想,手机被偷的沮丧心情就能平静下来,就能正常工作了。

哪里有兴趣哪里就有快乐

一项调查显示,7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2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一般感兴趣,只有10%的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兴趣。而那些成功的人士,大多对自己的工作很感兴趣,像比尔·盖茨、莎士比亚、爱因斯坦、杨澜等。这大概就是成功者和不成功者之间的区别。

有时候,并不是我们对自己的工作不感兴趣,而是我们的工作习惯不好。不良的工作习惯让我们对工作失去兴趣,还把我们搞的晕头转向。对这种情况,只要我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就能对工作提起兴趣。

以下三种方法能够帮助你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第一,整理你的办公桌,只留下需要紧急处理的事情;

第二,按事情的重要程度做事;

第三,当你遇到问题时,不要犹豫不决,必须及时做出决定。

既然我们不得不做自己并不感兴趣的工作,有一种方法我们可以试一试,那就是:假装快乐。

面对一份非做不可、又令我们厌烦不已的工作,如果你“假装”对它有兴趣,这一点点假装可能会让你真的对它产生兴趣,可以减少你的疲劳、忧虑和烦闷。为什么不跟自己玩一个“假装”的游戏呢?也许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请看下面的例子:

有一个推销保险的人,他很不喜欢自己的这份工作,但是他实在找不到别的工作可干,只有硬着头皮做下去。

为了增加自己的信心,他每天出门之前都对自己说:“如果你要吃饭,就得做这件事。既然非做不可,那你何必不做得痛快一点儿呢?就假想你是一个演员,正站在舞台上,下面有很多观众正注视着你。你现在做的事就像演戏一样,何必不高兴点儿呢?”

于是他假装对自己的工作很感兴趣,当他去见客户的时候,尽量表现的非常愉快。不久之后,他发现自己真的对这份工作感兴趣了,完全不用假装了!

其实,把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变成自己喜欢的事情,是一种挑战,对一件事情,你从不喜欢到喜欢,不但培养起你的兴趣,还会收获成功的喜悦。如果你在工作中找不到兴趣的话,那么你在别处也很难找到。如果你经常为自己打气,这样就能够提高你的工作兴趣,给你带来发展的机会。

人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心理学认为,当一个人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时,他的心情是愉快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且他也很有可能在工作方面发挥最大的才能,创造最佳的成绩。

我们不妨经常问问自己:“我到底喜欢什么?”这是每个人在人生选择的时候必须回答的问题。了解自己的喜好,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经常说成功是靠兴趣创造的。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我们离成功还会远吗?

然而,事实上,很少有人一开始就做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多数人年轻时都是在迷茫浑沌中度过的。这是因为:

一,年轻时的兴趣不断变化,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对什么感兴趣;

二,虽然有远大美好的理想,可是不得其门而入。

所以,青年时期虽然有激情干工作,但更是发现自己兴趣所在的过程。如果你对正在做的工作并不感兴趣,要么赶紧培养起兴趣来,要么赶紧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所在。

培养对工作的兴趣,竭尽全力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这将决定一个人日后事业的成功或失败。

不论做什么事,“感兴趣”永远是把事情做成功的重要条件。不感兴趣就不会努力,就很难成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兴趣才能充分调动生命的激情和创造性,从而引导我们走向成功。

因此,每个人要正确认识自己、分析自己、总结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然后在能够发挥自己兴趣的岗位上,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做企业的千里马,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