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在这里利用对小人物要离的彻底牺牲,而达到了谋害政敌庆忌的目的,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其中吴王代表的并非正义或弱小的方面,而是在政治斗争中处于舆论劣势的方面(否则他也不会害怕庆忌),所以可以看出他对此计的运用是十分阴毒而且残忍的;而要离为了报答吴王的知遇之恩,不惜牺牲属于自己的一切,现在看是很不人道的做法,但他的努力在客观上遏止了吴国即将爆发的内战,所以无论如何要离也算是一位侠士。
再者如“苦人儿”王佐智收陆文龙的故事,虽是小说家言,却也值得一听:
南宋时,金兵南侵,金兀术与岳飞在朱仙镇摆开决战的战场。金兀术有一义子,名叫陆文龙,虽然才十六岁,却英勇过人,是岳家军的劲敌。陆文龙本是宋朝潞安州节度使陆登的儿子,金兀术攻陷潞安州,陆登夫妻双双殉国。金兀术将还是婴儿的陆文龙和奶娘掳至金营,收为义子。陆文龙对自己的家世完全不知道。
一日,岳飞正在思考破敌之策,忽见部将王佐进帐。岳飞见王佐脸色蜡黄,右臂已被斩断(已敷药包扎),大为惊奇,忙问发生了什么事。原来王佐打算秘密去金营策反陆文龙。为了让金兀术不猜疑,才采取断臂之计。岳飞十分感激,泪如泉涌。
王佐连夜到金营,对金兀术说道:“小臣王佐,本是杨么的部下,官封车胜侯。杨么失败,我只得归顺岳飞。昨夜帐中议事,小臣进言,金兵二百万,实难抵挡,不如议和。岳飞听了大怒,命人斩断我的右臂,并命我到金营通报,说岳家军即日要来生擒狼主,踏平金营。臣要是不来,他要斩断我的另一只胳膊。因此,我只得哀求狼主。”
金兀术同情他,叫他“苦人儿”,把他留在营中。王佐利用能在金营自由行动的机会,接近陆文龙的奶娘,说服奶娘,一同向陆文龙讲述了他的身世。陆文龙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后,决心为父母报仇,诛杀金贼。王佐指点他不可造次,要伺机行动。
金兵此时运来一批轰天大炮,准备深夜轰炸岳家军营,于是,陆文龙用箭书报信,使岳家军免受损失。当晚,陆文龙、王佐、奶娘投奔宋营。王佐断臂,终于使猛将陆文龙回到宋朝,后来立下战功赫赫。
“苦肉计”,不仅用于战争中,还广泛地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经商活动中,经营者往往利用“苦肉计”,对自己的不合格产品集中进行销毁,用以引起广大消费者的注意,树立自己企业的良好形象,为下一步赚回更多的钱而埋下伏笔,从无价值中产生价值,这是非常可取之计策。
第三十五计:连环计
【原文】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吉,承天宠也①”。
【原按】
庞统使曹操战舰钩连,而后纵火焚之,使不得脱。则连环计者,其法在使敌自累,而后图之。盖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以摧强势也。
【注释】
①在师中吉,承天宠也:语出《易经·师卦》。本卦为异卦相叠(坎下坤上)。本卦下卦为坎为水,上卦为坤为地,水流地下,随势而行。这正如军旅之象,故名为“师”。本卦九二·《象》辞:“在师中吉,承天宠也”是说主帅身在军中指挥,吉利,因为得到上天的宠爱。
【译文】
敌人兵多将广,不可与之硬拼,应设法让他们自相牵制,以削弱其实力。三军统帅如果用兵得法,就会像有天神佐佑一样,可以轻而易举地战胜敌人。
庞统怂恿曹操把战舰用铁链钩连起来,然后纵火焚烧,使之无法逃脱,这就是连环计。连环计就是让敌人自己牵制自己,然后再去谋取。用一条计谋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再用一计进攻敌人,两条计谋结合起来运用,就能够摧毁看上去势力强大的敌人。
智慧心得:
本计见于《元曲选》中《锦云党暗定连环计》杂剧剧本题目。《三国演义》第八回也有《王司徒巧使连环计》的说法。连环,顾名思义,是一种多步骤或多环节的计谋。少则两步骤或两环节,多则无定数,步步相接,环环相扣,如同长链环环相连。
对“连环”两字的理解,历代均有不同看法。从“连环”字样的涵义,可以理解为很多个互相扣连的环,连接在一起产生作用——而这个作用就包含着两种理解。第一种,是像庞统为曹操水军设计的那样,那些船只间扣连的铁环使得战船成为应变迟缓的水上恐龙,轻易地就会为纵火计所攻灭。也就是“连环计”的作用是令敌军各个方面的因素互相钳制以至矛盾,或者其他势力的介入破坏了原有的态势,使强大的敌人充满后顾之忧,从而解决我方不利的危局。因为越强大的敌人,其内部的环节越多,其背后的势力越多,“连环计”就越有施用的基础、成功的可能。另一种的理解是:连环使计,多计并用,计计相连,环环相扣,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任何强敌,无攻不破。比如《三国演义》中的王允诛杀董卓就是环环相扣,步步为营。其实王允的“连环计”,也可以理解为利用美女貂蝉,设计使董卓阵营中最大的两个环节——董卓和吕布两人,互相仇恨,自相残杀,最终得手——中间的“环”就是两人因貂蝉而产生的仇恨。
再如宋朝的毕再遇曾经引诱敌军作战,他忽进忽退,多次不定,看到天色已晚,便将用香料煮好的黑豆撒在地上,接着又去挑战,然后假装败退。敌人乘胜追击,可此时敌人的战马已经饿得不行,闻见香豆的味道,就过去吃起来,用鞭子抽打也不肯往前走。毕再遇带领部队反攻过来,于是大获全胜。毕再遇的“饲马破敌”奇谋,是利用金军对马匹的过于依赖,而不知不觉中将破击重心放在敌人的战马上,战马虽训练有素,但毕竟不具备人的智商,生存本能令其破坏了金军的整体战斗力。
总之,这两种解释是有其统一性的:此计的关键是要使敌人“自累”,就是指互相钳制,背上包袱,使其行动不自由,以便为围歼敌人创造良好的条件。而要使得敌人阵营和环境中的因素产生掣肘和矛盾的结果,也必须采取多种计谋同时施用——所以说连环既是综合的谋略,也是有独特性的奇谋。
庞统和毕再遇两个战例,说明连环计一般的形式是一计累敌,一计攻敌,两计扣用。而关键在于使敌“自累”,从更高层次上去理解这“使其自累”几个字。两个以上的计策连用称“连环计”,而有时并不见得要看用计的数量,而要重视用计的质量,“使敌自累”之法,可以看做战略上让敌人背上包袱,使敌人自己牵制自己,让敌人战线拉长,兵力分散,为我军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创造有利条件。这也是“连环计”在谋略思想上的反映。古人还说:“大凡用计者,非一计之可孤行,必有数计以襄(辅助)之也……故善用兵者,行计务实施,运巧必防损,立谋虑中变。”意思是说,用计重在有效果,一计不成,又出多计,在情况变化时,要相应再出计,这样才会使对方防不胜防。
“连环计”是弱者除了逃跑以外的最高明的智慧——处于攻势地位的强者,往往是自私的、强横的、不顾及公理和均衡法则的,所以弱者大可利用强者内部和强者之间互相猜忌、提防和分赃不均等矛盾,分化瓦解其组合(如烛之武退秦师),或者利用其矛盾使其互相争斗起来(如秦、晋为争夺郑而爆发崤之战)。而三国时孙权从后背袭杀关羽,吴蜀联盟不但瓦解,更爆发彝陵之战——吴蜀也是受到了开始处于危机中的魏的“连环计”。
如果对手向我方使用“连环计”,则破解之法比较复杂:首先是在战前必须悉心处理好阵营内部和外交环境上的各种利害关系;其次,当“连环计”开始作用时,我方必须迅速采取对策,最重要的是改变原先的节奏,如攻防的节奏、攻战秩序的节奏、外交斡旋的节奏等等,那么根据我方原有节奏制定的连环计谋就很可能失效;最后,开展反外交的行动方式,也就是“反施连环”。如秦国苦于六国的合纵策略的强势,张仪适时提出连横方略,利用外交手段各个击破了六国的联合态势。
赤壁大战便是典型的“连环计”。
却说曹操杀了蔡、张二将之后,后悔莫及,更要命的是曹营再也没有熟悉水战的将领了。东吴老将黄盖见曹操水寨船只一个挨一个,又无得力的人指挥,便建议周瑜用火攻曹军,并主动提出,自己愿去诈降,趁曹操不备,放火烧船。周瑜深思熟虑之后同意实施此计,于是两人合力上演了一出“苦肉计”,曹操遂对黄盖的诈降深信不疑,并派蒋干到江东再探虚实,周瑜这次见了蒋干,指责他盗书逃跑,坏了东吴的大事。这次过江,又有什么打算?便立刻把蒋干给软禁起来了。蒋干心中烦闷,在山间闲逛。忽然听到从一间茅屋中传出琅琅书声。蒋干进屋一看,见一隐士正在读兵法,攀谈之后,知道此人是名士庞统。他说,周瑜年轻自负,难以容人,所以隐居在山里。蒋干果然又自作聪明,劝庞统投奔曹操,夸耀曹操最重视人才,先生此去,定得重用。庞统应允,并偷偷把蒋干引到江边僻静处,坐一小船,悄悄驶向曹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