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02

第2章 周易智慧与释例(2)

平原君对这张面孔很是陌生,就问他来这里几年了,毛遂回答说:“三年了”。平原君大为惊讶,就对毛遂说:“一个有才能的人处在世上,就好比锥子在袋子里而,若是锐利的话.尖端很快就会戳穿袋子,露在外面。可是,你来到我门下三年,从未听过有人称赞你,可见你没有什么本事,你不能去。”毛遂申辩说:“不对!那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能够像锥子那样放进您的口袋里,今天就是求您把我放进袋子里去。若是我早有被放在袋子里的机会,将不只是锥尖露出口袋而已,就连整个锥子都会像禾穗一般挺出来。”平原秸觉得毛遂的话有道理,就说:“好吧,就给你这个机会。”,于是毛遂即跟随平原君等人到楚国请求救兵。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商量联合抗秦的事,一‘再说明两国的利害关系,但谈论了半天,仍无结果。从早上谈到中午,仍没有说动楚王。于是毛遂前往助阵,对楚王说:“有关合纵的利害,是两句话就可解决的事,为什么淡了这么久呢?”楚王不屑一顾地对毛遂说:“我跟你主人谈正事,你打什么岔呀?还不快给我下去。”毛遂冒着生命危险,手持宝剑挺身而上,对盛气凌人的楚王针锋相对:“大王您之所以呵斥我毛遂,是仗势楚国强大的威势。现在十步之内,您再也没法仗恃楚国的威势了,您的生命就操在我毛遂手中。”接着又说:“商汤以七十里的地方,便统治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之地,号令渚侯,这难道是他们士卒众多的关系?实在是他们能够依据已有的情势,振作他们的威武罢了。目前楚国拥有五千里地,加上百万雄师,这是称霸天下的大好时机啊!白起,只是—名小将,但他率领几万秦兵来跟楚国作战,一战就攻下鄢、郢两地;再战,焚毁楚国的夷陵:三战,污辱了您的祖先-这是百代不解之仇,连赵国郎替楚国感到羞耻。你身为楚国国君却不引以为耻啊!你要搞清楚,合纵足为了楚并非为赵国的。”楚王被他的凛然正气所惊慑,也被他深刻的分析所叹服,惊惶之下连连点头:“是是是……你说得对极了!对极了!我愿以整个楚国跟赵国联合抗秦,”毛遂又追补道:“合纵的事就这样决定了吗?”楚王回答:“对,就这样定了。”于是,毛遂让人快拿鸡狗马血来,说:“大工您应先歃血表示合纵的诚意,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就这样,在楚殿上完成了合纵的大事。不久楚国和魏国的援军两路进击,终于解开厂邮郸之围故事中的毛遂,是一个不愿或不懂拍马屁而又满腹经纶,却总没有纳入袋中的锋芒人物,最后就只能采取“白朴”的方式了。要知道,自荐是需要勇气的。因为“自荐”这条路实在不好走通,否则占今中外,就不可能有那么多人感叹“英雄无用武之地”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巽卦,为木、为风、为进退,此皆有”柔弱坚强”之寓意,故而巽卦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象。

二、弱者最强——主动示弱,仲达胜曹爽

草木柔弱,但最些强。风吹来甘心小弱,弯曲身子保伞仪那或牺牲身子保全根部,只要根部存在就能再生,这就是巽卦告我们“柔弱者坚强”的启示。“主动示弱,仲达胜曹爽”的故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国时候,魏吴蜀对立最紧张的时期,魏明帝去世,由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他就是顺帝,遗诏由太尉司马仲达与大将军曹爽担任辅佐。司马仲达年长老练,而曹爽年少气锐,他们两人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冤家。曹爽血气方刚,索性用计使司马失势以便独揽政权,曹爽向幼弟进言,让仲达担任太子的教育工作。曹爽虽然握有政权,但心中依然感到不安,于是利用与自己同派系的李胜前往故乡荆州当刺史的机会,到仲达那儿假借临行前问候的名义探一探仲达的虚实。当时的仲达已经七十岁了。李胜探问司马仲达的时候,仲达是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一跛一跛地走出来的。他衣着不整,嘴角流着口水。仲达指着自己的嘴巴说:“口好干。”侍女捧一碗米汤让仲达喝,仲达却喝得七零八落,似乎是个完全不能自理的人。

李胜看到这样的情景就说:“听说你中风了,但没想到有这么利害。”过了一会儿,李胜又道:“实在太惨了。”“对了,你要到并州吗?”“不是的,我要到本州(即出生之州,故乡的意思)的荆州。”李胜回答。“本”与“并”发音相似。李胜认为仲达老迈听错,便当即断定仲达再也没有昔日的那种叱咤三军的气概了。李胜辞别仲达府邸,马上去见曹爽,将所见所闻一五一十向曹爽报告,两人都认为仲达已经老迈而大为安心。李胜离开仲达之后,仲达甩开两个侍女,挺起胸膛,理好衣服,喃喃自语道:“那个傻瓜完完全全被我瞒过去了。”仲达随即着手进行搞垮曹爽的策略。后来打倒曹爽,将其诛杀,独专政权。再往后,仲达的孙子代魏称帝,建立晋朝,因他为子孙统一霸业打下的基础,追尊他为“宜帝”。

二、无孔不入者坚——见风使舵,县令巧断案

巽为风,风因无孔不入而无所不至,也因善于随机应变而遍及四方,这就是“柔弱者坚强”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西游记》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中讲到:“那老君到兜率宫,将大圣解去绳索,放了穿琵琶骨之器,推人八卦炉中,命看炉的道人、架火的童子,将火扇起锻炼。原来那炉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卦。他即将身钻在巽宫位下。巽乃风也,有风则无火。只是风搅得烟来,把一双眼熏红了,弄做个老害病眼,故唤作‘火眼金睛’。真是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忽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呼喇一声,蹬佃八卦炉,往外就走……”

由此可见,孙悟空炼就“火眼金睛”是他“见风使舵”的结果,而下面故事中的孙知县,从原告想自杀想到令其假死巧断奇案,也属“见风转舵’’的一种特殊应用,很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清朝时,合肥县刘某之女小娇先后许给三家:一个武官的儿子、一个商人、一个小财主。三家人为娶小娇,互不相让,告到了县衙。孙知县受理“争妻”案后,思索再三方才理出一个头绪,于是宣布开庭审案。武官的儿子申诉说:“小娇是自幼由父母做主许配给我的,理应我娶。”商人说:“你一走十多年,没有音讯,小娇的父亲死了,小娇的母亲才把小娇许配给我,理应我娶。”小财主说:‘‘你去经商,一走二年,连个话也没捎回来,小娇已一十八岁,不能在家久等,我已送了聘礼,理应我娶小娇。”

于是,孙知县就让小娇从中挑选一个。小娇含羞低头,一言不发。孙知县连连逼问,小娇又羞又恨,一气之下喊道:“我想死!”孙知县一拍惊堂木道:“一女嫁三夫,古来未有,看来此案只有如此,方可了结!来人!拿毒酒来!”一个差役应声走到孙知县面前,孙知县写下一张字据,命差役去库房中取毒酒。差役将“毒酒”取来,小娇捧起毒酒喝下肚去,不一会儿直挺挺地躺倒在地上。孙知县对堂下的三个男人说:“你们谁要此女,就把她拉走!,’三个男人你看我,我看你,都不开口。最后还是武官的儿子走上前去背起地上的“死尸”,大步走出公堂。

武官的儿子背着小娇回到客店,忽然发现小娇还有一口气,于是把小娇放到床上,守候在床边,当天晚上,小娇醒来,恢复如初,两人遂结为夫妻。原来,孙知县在字据上写的几个字是:取麻药酒。孙知县见风转舵或曰见缝插针,以此“迂回’’之计,终于使这一棘手的“争妻”案得以完美解决。

万物生长靠太阳

离卦,为日、为火、为燃烧之象。

太阳能够给予我们光和热,因为太阳内部有产生核反应的物质,和外部拥有让它核裂变的空间。同理,物体燃烧能放出光和热,也需要内部物质(木柴、煤炭等燃料)和外部空间(空气、氧气等)。任何成就都是连续奋斗的结果,奋斗的过程需要能量的不断补充,这种类似光和热的能量之来源,需要通过内部(物质)和外部(环境)两种方式来解决。

一、内部(物质)——需要是动力的源泉,信心是胜利的保障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一个穷,一个富。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那么,你依靠什么去呀!”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只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买条船下南海去,至今尚未如愿,你仅靠这些能去得了吗?”过了一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听后,颇感惭愧。从西蜀到南海,不知有几千里远,富和尚不能去,而穷和尚却去了。(清·彭端淑《白鹤堂诗又集·为学》)环境的好坏不是事业成功与否的决定因素。意志坚定、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精神力量,即内在因素才是取胜的根本。然而,毅力和信心不是我们说有就有的,有时候我们对一件事情却怎么也产生不了完成的信心,更无法坚持多久;而换一件事却信心百倍,且很容易坚持做下去,这就与我们是否想(适合)做这件事有关。假如穷和尚不是“想去南海看看”,他又怎么能信心百倍,坚持到最后胜利吗?

二、外部(环境)——目标是毅力的来源,激励是成功的风帆1952年7月4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在海岸以西21英里的卡塔林纳岛上,一个34岁的查德威克涉水下到太平洋中,开始向加州海岸游来。15个钟头之后,她又累,又冻得发麻。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地上船。她的母亲和教练在另一条船上,他们都告诉她海岸很近了,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她又游了几十分钟,实在感觉无法再坚持了,人们这才把她拉上船。她渐渐地觉得暖和多了,开始感到失败的打击,于是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我不是为自己找借口,如果当时能看到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她说得没错,令她这次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在浓雾中看不见目标,因为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两个月后,她成功地游过了这一海峡,成为游过这一海峡的第一个女性,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大约两个钟头。

在艰难中跋涉,有无信心克服困难至关重要,而要战胜困难,彼岸(目标)的作用不可忽视,,目标不只是界定追求的最后结果,也是催人奋进的强大动力,查德威克小姐横渡卡塔林纳海峡的失败与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