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27

第27章 处世智慧(9)

受政策上“最后一英里”障碍的限制,大量闲置的宽带主干网络未能接入用户家庭。因为与窄网不同,宽带入户需要更多的设备建设投资。美国各地方电话公司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花钱铺设线路而让他人坐享其成,而参与竞争的宽带网运营商因网络泡沫破灭,本来就自身难保,无力投入巨额资金。此外,宽带政策中的混乱与不统一,也影响着宽带最大程度地进入居民用户,如对于以有线电视方式提供宽带服务的运营商,就不要求其与竞争对手分享网络设施;而整个宽带业务行业与影视娱乐业等内容供应商之间也存在矛盾,互相制约。正是这种决策上的失误,导致了美国宽带业务发展缓慢。

人生没有笔直的路

原文:曲成万物而不遗。

释义:这个“曲”字,是非常妙的,老子有一句话“曲则全”,有人说读了《老子》会变成谋略家、阴谋家,很厉害。因为老子告诉我们不要走直路,走弯路才能全,处理事情转个弯就成功了。如小孩玩火,直接责骂干涉,小孩跑了,但用方法转一个弯,拿一个玩具给他,便不玩火了,这是曲则全。老子这个“曲”字的原则,即是从《周易》这里来的,孔子也发现这个道理。

释例:因为研究《周易》就知道宇宙的法则没有直线的,现代科学也证明,到了太空的轨道也是打圆圈的,所以万物的成长,都是走曲线的。

人懂了这个道理,就知道人生大直了没有办法,要转个弯才成。现在讲美也讲求曲线,万事万物,都没有离开这个原则。

也许有些人不认同这个说法。这也难怪,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看到许许多多不循此理,却走得似乎很顺的人。于是当我们的人生出现曲折的时候,就有人因此可能怀疑人类至高无上的良心,怀疑是不是良心捉弄了自己的一生。甚至还有人抛出“良心能当钱花还是能当饭吃?”的“人话”。有此感慨的人无疑是在抛弃或出卖良心的同时得到了些许的眼前利益,因而足足认为良心的一文不值。

是的,应该说当你出卖了良心的时候,良心就会一文不值;而当你守住良心的时候,良心就会变得价值连城。这看似矛盾的辨证道出了做人的道理。不要狭隘地让出卖良心得来的一丁点利益充斥了眼睛。

放眼望一望,垂首想一想,你会觉得,在得到一些不该得到的东西之后,你或许意识到,本来属于自己的不应该失去的东西却忽然间丢失得使你扼腕痛惜,追悔不已。由此带来的是良心的自责、社会的遗骂、环境的驱逐和命运的萎缩。这样的代价就远没有守住良心的人在人生路上哪怕是坎坷、还是跋涉那样活得自如、活得潇洒。

人生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路也没有严格意义上的笔直的路。所谓一帆风顺,不过是人们祈愿在人生曲折的旅程中能够划过几道美丽的流星。一切高美都与曲线分不开。

人生的美丽也正是在曲折中才可能闪耀出几点闪闪烁烁的灵辉。曲折与人生紧紧相随,我们或许刚刚走出了曲折看到了平坦,也或许刚刚走过了平坦就又面临着新的曲折。但我们不要怀疑这是良心的捉弄,而要坚信这是人生对我们良心的一种内在考验。

因为人生与良心是内在统一的,有了好的良心才会有好的人生,相反,有了好的人生观自然会有公正的良心。真正受到良心捉弄的人是那些抛弃或出卖良心的人。守住良心的人就永远有一颗好心在伴随着,有好心伴随的人,不论在坦途、还是在弯路,总会感到自己走的是有滋有味的人生。

应该承认,人的良心其实是很脆弱的,不要说被利益收买,有时候哪怕是一点点不知道什么风吹草动,就能把它吹动得风雨飘摇、无所适从,甚至被揪扯得支离破碎,难以复初。良心的珍贵大概也正在于此。人类对良心的尊崇也正在于坚守良心的艰巨。

从某种意义上说,守住良心的人就稳住了自己人生的航向;而失去良心的人,人生的航向则会变得茫然无从。茫然无从的人最终还得去寻找丢失的良心。让我们每个人都坚强地守住自己的良心,让我们每个人在良心的护佑下都沿着自己人生的航向走出潇洒、稳健、幸福的人生。

仗义执言,还是“好好先生”

原文:贲其趾,舍车而徒。

释义:装饰打扮脚趾,舍弃车辆徒步行走。

释例:正确就说正确,错误就说错误,这种行为叫做正直。

天下之事,纷纷扰扰,事事交织,事事纠缠。也许人在这件事上可以正直,可在另外一件事上不能正直。不是人不明白事理,而是人不能明白事理;不是人不正直,而是人不懂得正直。就这样,世界变得复杂了。

人人佩服正直,理解正直。佩服是因为自己不敢正直,理解是因为自己不能正直。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沉默成了最大的智慧。

狄仁杰是唐高宗李治朝中的大臣,曾任大理丞。一次,有两个武官误砍昭陵(李世民墓)的柏树,按律应削职为民,而唐高宗却意气用事,下令斩首。

按理说,皇帝的金口玉言臣民都应当执行,可是狄仁杰却不肯执行。他说:“此二人所犯不是死罪,不应该杀头。”李治说:“他们竟敢砍昭陵之柏,我若不杀他们,就是不孝。”

狄仁杰仍极力坚持不能处以死刑,李治十分恼火,命令他出去。狄仁杰说:“犯颜直谏,自古以来都认为是很难的事。臣以为若遇上夏桀、商纣那样的暴君,那自然很难;但若遇上唐尧、虞舜那样的贤君,其实很容易。现在,按照法律来说两人并没有犯下死罪,陛下却下令斩首,这是使大唐的法令失信于天下。这样一来,人们将手足无措。如果因一棵柏树而杀两名武官,后代将如何看待陛下?臣所以不敢接受这样的命令,是担心使陛下陷于不道的境地!

高宗听了,冷静下来想了想,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收回自己的成命,同意狄仁杰的意见,按法令把两名武官削职为民,流放到岭南。过了几天,高宗提升狄仁杰为侍御史。

在狄仁杰身上体现出一种崇尚光明磊落、襟怀坦白的高尚品质。今天,有些人由于经验不足、思虑不足,偶尔会说错一两句话,但这并不要紧,只要是为了正义,敢于仗义执言,即使说的不尽善尽美,也不能与那些少说为佳、明哲保身的“好好先生”同日而语!

东汉时期,有个名叫司马徽的人,很善于识别人才。但由于当时政治斗争十分尖锐复杂,他就装糊涂,别人无论和他讲什么事,不管是好是坏,他都回答“好”。

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一位熟人。那人问他身体怎样,一向安好吗?他回答:“好”。

又有一天,有个老朋友到他家里来,十分伤心地谈起自己的儿子死了。谁知司马徽也回答:“好!”那个朋友走后,司马徽的妻子就责备他说:“人家以为你是讲道德的人,所以相信你,把心里话讲给你听。可是你听人家儿子死了,反而说好,这算什么?”司马徽不紧不慢地说:“好!你的话太好了!”他的妻子又好气又好恼,哭笑不得。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好好先生”奉行的是好人主义,是一种消极庸俗的处世观,其要义是“言多必失”。那么,怕“失”什么呢?当然是个人的私利。由此可见,公心和私心之间判若鸿沟,是难以作比的。所以司马迁先生早就为我们留下一句名言:“千人之谎谎,不如一士之谔谔。”

该出手时才出手

原文:“初九,潜龙勿用。”

释义: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释例:古人常用龙来比喻人才、名人、伟人,《易经·干卦》以龙作为喻体,比喻人的成长需要经历“潜龙”、“见龙”、“飞龙”、“亢龙”这些过程。只有在这种长期的磨炼中,才能体现出“自强不息”、“终日干干”、“与时偕行”的德性。

孔子解释道:“龙在这里是处于隐居状态的,有才有德的人的化身。有才德的人操守坚定,他不会去随波逐流,也不在乎什么声名。隐居世外而心志怡然,嘉言懿行纵然不为世人所闻也不会烦闷懊恼。合乎正道的乐事他尽心去做,背理逆情的勾当则断然不为。——纯正的德性无意于闻达,坚定的操守从不动摇;这就是处在潜伏状态的龙的本色。”

龙的精神是看不到的,不会完全给人看见的,一个人如道家老子说的功成名遂身退。帮忙了人家,人家还不知是谁帮了忙,就是“龙德而隐”的道理。一个人做到社会外界环境尽管变,自己不易乎世,不受外界变的影响,自己有坚定独特的思想,也不要求在外面社会上成名(孔子、老子、庄子都走这条路线),不成乎名。

当这个世界不能有好的时候,自己隐退了,不求表现,亦不求人知,默默无闻,而不烦闷,真的快活、乐观,不让忧烦到心中来,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能坚定不移,确乎其不可拔,毫不动摇,这就是潜龙。

“潜龙勿用”的勿字是表示原来有无比的价值,并不是不能用,亦非不可用,而是自我的不去用。

“潜龙勿用”,不该动时最好不要动,该出手时才出手。诸葛亮尚在南阳高卧的时候,自称卧龙先生,这就表示他抱负不凡,自己认为是潜龙,这也是人生的修养,也是《论语》上孔子说的“不试故艺”。

记得我的一位导师说过:如果你这一辈子想干点什么事情,那么你就要清楚自己的三个“什么”,就是你要什么,你有什么,你能放弃什么?她说这是一个人成功的基本因素,它的内涵对我影响颇深。

每个从小到大,都会有从初始到最终的经历,而最初的经历,又往往对人生的影响极大,所以古人说:“慎其所始”,就是这个道理。

想当初诸葛亮隐于隆中,自称卧龙先生,这就表示他抱负不凡,自己认为是潜龙,这也是人生的修养,“每自比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这是什么道理?“每自比管仲、乐毅,”就是有用世之心。“好为《梁父吟》”,就是对入世的小心谨慎。因为在《梁父吟》中,抒发的是对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感叹!表达了诸葛亮对“良臣择主而仕”的心愿。

一个人最初进入社会,一切刚刚开始,既没有地位,也没有经验,而且也缺少深厚的学问,一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就很难有大的作为。虽然想用拚搏竟争的手段去取得成功,但如果时机不对,考虑不周,以及才能不够,往往会事与愿违,遭致失败。

所以干卦的初爻告戒说:“潜龙勿用”。劝人如果时机不到,最好静以待时,修养学问,以便将来才能充足,一举而起。即使没有机会,不能够青云直上,也不必因此而丧失生活的信心,生活是美好的!不是只有富贵的生活才有滋味。劝人千万不可盲目行事,希图侥幸,也千万不可因为一时的失败,灰心丧气!如果为了一些小事,而跳楼吸毒,那可就太不象样子了!

该出手时才出手,生活告诉我们应学会等待,等待出手的时机。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有些美好的东西本来是我们如痴如醉的追求的,它可以给我们的生命带来新的活力,使我们达到人生的某种辉煌。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付出一点等待,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最后我们却放弃了它们,我们的生活也因此而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

曾经有这样一句话使我感动了好长一段时间:等待是痛苦的,能够等待却是幸福的。是的,能够等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我们需要做的无非就是要学会等待,学会对自己保持一份始终不渝的信心。生活中难免会有风雨雷电,难免会有山崩海啸,但是风雨之后或许就是温馨,黑夜之后就有白昼,山崩海啸之后会有平坦和宁静。关键是我们要付出一份耐心和坚毅,不要让迷雾蒙住了我们眺望远方的眼睛。

我们要学会等待,学会以一种淡泊的心境去面对生命的得失和所谓的事业上的成败。山峰再高,总有通向顶点的道路;大海再宽,总有走出水域的航线。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付出努力,付出等待,一切都会好的。

一次等待就是一次生命的进击,一次等待就是一次生命的超越。是等待构成了我们精神的生命,唤醒了我们对世界的梦想。

学会等待,实际上是学会珍惜自己,珍惜生命对我们的馈赠!

等待是痛苦的,能够等待是幸福的;学会等待同样是幸福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不管你在意不在意,人活着,等待就跟着你生命的脚步在走。在等待理想的实现,在等待真挚的友谊,在等待醉人的爱情,在等待地位和金钱以及那可以言说或不能言说的人生中的种种。

一个又一个,一次又一次的等待就这样贯穿了人的一生。你必须坚持这些等待,除此而外,你别无选择。等待充满了时间,等待充满了空间。

等待很美。在那些漫长的永无尽头的等待中,你用美好的理想和纯情的目光装扮每一个平平淡淡的日子;你用梦幻的花香,熏染一个接一个的明天;等待让你充满了柔情和憧憬,等待也会给你一种美妙的牵挂;或许你要等待的东西在一夜梦醒后的晨晖中悄然来临,这样的等待,很美!

等待很苦。有时候常常流溢着寂寞和孤独,等待常常让你焦躁不安,等待让你忍受你想或者不想,你该或者不该,你能或者不能忍受的一切;或许这种等待会是你永远望眼欲穿的期盼,这样的等待,很苦!等待交织着汗水和泪水,等待交织着美善与丑恶,等待交织着平庸与崇高,等待交织着成功和失败,等待交织着苦痛与欢乐,等待交织着温馨与孤独,等待交织着忘却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