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28

第28章 处世智慧(10)

滚滚红尘,开始于等待。红尘滚滚,结束于等待。几乎每一天都有人问你,你或许也同样在问别人:在等谁?等什么?有时你能回答的出来,但更多的时候,你却回答不出。或许你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等谁或者在等什么以及为什么等,但你一定知道你一直在等。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当你放弃了等待的时候,就意味着你放弃了希望,放弃了人生的一切。品味等待,为了你短暂而又漫长的一生。学会等待,为了你艰辛而又美丽的一生。给自己一点耐心吧,其实等待也是美好的。

中国有句谚语“欲速则不达”,法国谚语有“必须懂得等待”,而我们老百姓有句俗话“心急吃不得热粥”。学会等待是这些话里面的真谛。就如同我们的人生,小学等待上中学,中学等待上大学,大学等待获得不错的职业、美满的婚姻……人生是一条长长的链子,“等待”就是各个环节链子上的纽带。

所以处世要象龙一样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

用温柔弥合分歧

原文: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释义:鱼贯而入,像率领内宫之人顺承君主那样得到宠爱,就不会有什么不利的情况发生。

释例:对你来说,如果有一位朋友是一个不可理喻的人?不管你如何努力向他解释自己的处事方法,他一概不理,指定要你依照他的方法处事。只要是违逆他的意思,他便暴跳如雷,令你精神紧张,心烦意乱,对他感到厌倦,甚至想过以断交作为无声的抗议,逃避朋友的“迫害”。

怎样才能令这种顽固的朋友改变性格,事事愿意聆听你的意见,大家好好交往?以下有些忠告,你需要辅以耐心,按部就班一一尝试。

不要以为自己的处理方式及建议一定正确,你与这位朋友谈话时语气须温和,态度客观,不妨多作让步。

人人都有自己的意见,但是殊途同归,大家都是把共同的利益放在首位。与他和平共处,使分歧的意见得到协调,是你的职责;当你提出自己的要求建议时,首先冷静地想想:究竟是谁需要谁从旁协助?谁是主?谁是副?

在环境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跟他展开激烈的争辩,应该在事后请他到附近的餐厅喝杯咖啡。在轻松的环境下,把你的看法委婉地提出来;你要专心聆听他的说法,避免抢先表达自己的意见。他可能也有难言之隐,你应该学习替人设身处地地想一想;摒除成见,不要以为这位必定是个难缠的人,尽量与他成为好朋友。

莫到琼楼最上层

原文:亢龙有悔。

释义:经文本意告诫人们不要无限度地盲目追求成功,追求名利,要实事求是,居安思危,自我警觉。虽然我们的才能有超常发挥的可能,但并非无条件地超常发挥,如果忽视了客观实际,仅凭主观盲动,只能造成追悔莫及的后果的。

释例:所以,当一个人的成就发展到巅峰时,其本人和用人者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既要能看到成功的一面,也要能看到不足或遗憾的一面,只有正确面对现实,及时发现了不足,才不至于让错误的东西也跟着发展,当疵病和错误尚未显示出负面影响时,及时抑制住,是明智之举;反之,如果让疵病和错误搭快车飞腾,势必使之扩大和铸成“悔恨”。

人的年龄到了那个高位,到处叫他老公公,到处请他上座,这就到了亢龙有悔。这里的悔不是后悔的悔,是晦气的晦,到这个时候倒媚了。换句话说,就是万事不要做绝了,做到了顶,对不住,有悔,保证有痛苦,烦恼跟着来了。看历史上唐玄宗多么好,后来到让位给他儿子,就是很惨的局面。

人不要坐到最高位,换句话说,做人也不要做得太高明了,做得太高明了不好玩的,贵到没有位置好占。有的人,学问、人格、仪表都好,可是太贵了,贵而到了无位,连一个科员的位置都得不到。高到极点,下面没有干部了,或者说天下人都是干部,可是天下人都不敢说话,有意见都不敢发表,这就讨厌了,到这时就到了亢龙的境界,这时即使是好的,也会被打下来了,自己左右没有人来帮助。

天地间舒服到极点,就要出毛病,有人说某人作恶多端,却过得蛮舒服,而我们循规蹈矩,生活却苦得很,报应在哪里?但中国人有句话:“天将得厚其福而报之。”也等于基督教讲的:“上帝要毁灭一个人,先使他发狂。”使他得意到极点,快点恶贯满盈,走到头了,跌下来,所以养到极点,罪恶、浪费、奢靡到了极点,就会出问题,所以颐养的卦下来,就是大过。

现代史上众所周知的国民革命成功后,孙中山先生“推位让国”,由袁世凯来当中华民国第一任大总统。结果,他却走火入魔,硬要作皇帝,改元“洪宪”。一年还不到,袁大头就身败名裂,寿终正寝,所留下的,只有一笔千秋罪过的笑料而已。

袁世凯个人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他的为人处事,素来便犯老子的四不——一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原不足道。《红楼梦》上有两句话,大可用作他一生的总评:“负父母养育之恩,违师友规训之德。”袁;世凯的两个儿子,大的克定,既拐脚,又志在做太子,继皇位,怂恿最力。老二克文,却是文采风流,名士气息,当时的人,都比袁世凯是曹操,老二袁克文是曹植。我非常欣赏他反对其父老袁当皇帝的两首诗,诗好,又深明事理,而且充满老庄之学的情操。

想不到民国初年,还有像袁克文这样的诗才文笔,颇不容易。袁克文是前辈许地山先生的学生,就因为他反对父亲当皇帝,作了两首极其合乎老子四不戒条的诗,据说惹得袁世凯大骂许地山一帮人,教坏了儿子,因此,把老二软禁起来。我们现在且来谈谈袁克文的两首诗:

乍着吴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

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

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灵室转明灯。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起首两句便好,“乍着吴棉强自胜,古台荒槛一凭陵”。吴棉,是指用南方苏杭一带的丝棉所做的秋装。强自胜,是指在秋凉的天气中,穿上南方丝棉做外衣,刚刚觉得身上暖和一点,勉强可说好多了!这是譬喻他父亲袁世凯靠南方革命成功的力量,刚刚有点得意之秋的景况,因此他们住进了北京皇城。

但是,由元、明、清三代所经营建筑成功的北京皇宫,景物依稀,人事全非,那些历代的帝王又到哪里去了!所以到此登临览胜,便有占台荒槛之叹。看了这些历史的陈迹,人又何必把浮世的虚荣看得那么重要!

“‘波飞太液心无住,云起魔崖梦欲腾。”华池太液,是道家所说的神仙境界中的清凉池水。修炼家们,又别名它为华池神水,服之可以祛病延年,长生不老。袁克文却用它来比一个人的清静心脑中,忽然动了贪心不足的大妄想,犹如华池神水,鼎沸扬波,使平静的心田永不安稳了。

跟着便说一个人如动心不正,歪念头一起,便如云腾雾暗,蒙住了灵智而不自知。一旦着了魔,就会梦想颠倒,心比天高,妄求飞升上界而登仙了。

“偶向远林闻怨笛,独临灵室转明灯。”这是指当时时局的实际实景,他的父兄一心只想当皇帝,哪里知道外界的舆论纷纷,众怨沸腾。但诗人的笔法,往往是“属词比事”,寄托深远,显见诗词文学含蓄的妙处,所以只当自己还正在古台荒槛的园中,登临凭吊之际,耳中听到远处的怨笛哀鸣,不胜凄凉难受。

因此回到自己的室内,转动一盏明灯,排遣烦恼。明室、灵灯,是道佛两家有时用来譬喻心室中一点灵明不昧的良知。但他在这句上用字之妙,就妙在一个转字。“转明灯”,是希望他父兄的觉悟,要想平息众怨,不如从自己内心中真正的反省,“闲邪存正”。

“剧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最后变化引用苏东坡的名句:“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劝他父亲要知足常乐,切莫想当皇帝。袁世凯看了儿子的诗,赫然震怒,立刻把他软禁起来,也就是这两句使他看了最头痛,最不能忍受的。

另一首:

小院西风向晚晴,嚣嚣恩怨未分明。

南回孤雁掩寒月,东去骄风动九城。

驹隙去留争一瞬,蛋声吹梦欲三更。

山泉绕屋知深浅,微念沧波感不平。

这起首两句,“小院西风向晚晴,嚣嚣恩怨未分明。”全神贯注,在当时民国成立之初,袁世凯虽然当了第一任大总统,但是各方议论纷纷,并没有天下归心。所以便有“嚣嚣恩怨未分明”的直说。所谓向晚晴,是暗示他父亲年纪已经老大,辛苦一生,到晚年才有此成就,应当珍惜,再也不可随便乱来。

“南回孤雁掩寒月,东去骄风动九城。”南回孤雁,是譬喻南方的国民党的影响力量,虽然并不当政,但正义所在,奋斗孤飞,也足以遮掩寒月的光明。东去骄风,是指当时日本人的骄横霸道,包藏祸心,应当特别注意。

“驹隙去留争一瞬,安声吹梦欲三更。”古人说,人生百岁,也不过是白驹过隙,转眼之间而已。隙,是指门缝的孔阀。白驹,是太阳光线投射过门窗空隙处的幻影,好比小马跑的那样快速。这是劝他父亲年纪大了,人生生命的短暂,与千秋功罪的定论,只争在一念之间,必须要作明智的抉择。留声吹梦,是秋虫促织的鸣声。欲三更,是形容人老了,好比夜已深,“好梦由来最易醒”,到底还有多少时间能做清秋好梦呢?

袁世凯是该学一学老子提倡的“与世无争”的思想。

人生来就有欲望。婴儿最初的吸饮和被爱抚,有意识后的被重视和炫耀、对名权富贵的追求以及长生不老的贪求。欲望是自身成长和强大的的基本动力,没有欲望的人往往会被现实社会过早淘汰。但过度的欲望又是人自身烦恼的原因和人们相互伤害的根源。幸福时求长久,不幸时想升天,这注定了烦恼人生。

与世无争是人们从欲过后的主动选择或无能为力时被动无奈的结局。前者所求人人都是一条龙,群龙无首的境界,后者显现的是贫瘠的荒凉。人人向往的是永恒的辉煌,或者是曾经辉煌后的安稳平淡。爱我所爱的人与世无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与世无争。与世无争的人享受的是一种超然的雅致和随心所欲,并带有悠然自得的魅力。

放弃世人追逐的最大利益,拥有世人欲求恐得的别致,用你天生的才气开创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由王国。你的追随者是甘心情愿的、心满意足的,他们感到的是平等、尊重、自由和爱。你的森林洋溢着轻松、快乐和闲适。

一樽酒,两簋饭

原文:樽酒,簋贰,用缶,纳约自牖。终无咎。

释义:一樽酒,两簋饭,用瓦缶盛着进献,礼虽然很轻,然而却充满了深厚的情意,正大光明地表示诚信,最终不会发生灾祸。

释例:古人有一句名言:“卑让,德之甚。”所谓卑让是压低自己的地位去屈就对方,这就是“处世”的根本。刘备本身所具备的德就是这种卑让的态度,其中又可分为两个方面,即谦虚和信赖。

《三国演义》中把刘备描写成一个大好人,评价与曹操完全相反。不过,若从个人能力上来观察,刘备是一个无能之辈。曹操参战的获胜率为八成,而刘备只有两成,可以说是败多胜少。结果曹操顺利地扩充势力,而刘备却时沉时浮,举兵二十年后仍毫无建树。这种结果实属必然,因为刘备不仅作战能力低下,而且政治手腕同样拙劣,故难有成就。

既然如此,曹操为什么会将能力远不如自己的刘备视为最强的对手呢?根本原因在于刘备拥有一种足以弥补个人能力不足的秘密武器。这种武器不是别的,是用人,如果把“善于”作为一种“德”,那么,刘备便是靠这仅有的一德而显其贤能。

譬如有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刘备为了聘请诸葛亮为军师,不惜三次亲自到诸葛亮的茅屋去请他。当时两个人地位相差悬殊,刘备虽然在争霸的过程中不太顺利,但是也颇有名望。而且刘备当时已年近五十,而孔明却是个二十岁出头的无名小卒。刘备竟然会特地三次造访孔明,以最崇敬的态度请求孔明做他的军师。以至在孔明应允之后,又马上将全部作战计划等国家大事都委任于他,这实在是最彻底的谦虚态度以及深切的信赖。

现在很流行“低调做人”的说法,其实就是“卑让”

日本人赚钱有个三字诀,即“低、感、欣”。

“低”即低姿态,见了顾客后要保持低姿态,主动降低自己的高度,鞠躬行礼;“感”即感谢,顾客是给你送钱来的,是看得起你,你要对他表示万分感谢;“欣”即微笑,对顾客要面带笑容,给顾客一个美好的软环境。

这里只谈一谈——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低调做人,并不是什么事情都退在后面,自己的利益被别人剥夺强占也不发任何声音,自己的人格被别人侮辱也不反抗,这不是低调,这是懦弱。低调做人,是不要太招摇,不要有点钱或有点小本事就拿出来显摆,什么事情自己心中都要有数,要清楚,自己有本事慢慢拿出来用,在别人最需要的时候拿出来用,乐于帮助别人,为别人服务。你不帮助别人,等你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没有人来帮助你,你不为别人服务,不知道怎样得到你为其服务的人的认可,什么时候才会有人为你服务?

高调做事,也不是喊着口号扛着红旗让满世界的人都知道你要做什么,而是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看的很透彻,把握其根源和关键,在自己有把握的时候以一种很高很专业的姿态去做,漂亮的做好做成功。当然,你要是没有把握还是先在家里好好琢磨琢磨,再找人商量商量,请教请教,如果还是没有完全的把握,那你就尽力去做,出了问题自己尽力去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