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32

第32章 处世智慧(14)

由此可知,在我们的四周,到处都可能发现自己的贵人,他们不一定是直接提拔你的尊长,反而可能是毫无关系的陌生者、一面之缘的过客,甚至你的敌人。只要你能在他们的身上领悟到重大的事务,以致导引你走向更好的未来;或由于因缘,使你免于原本可能发生的厄运,就都是你生命中的“贵人”。

所以,不要轻视任何人,也不要轻视自己,因为那平凡人可能是你的贵人;你也可能作为别人的贵人!

足够热忱,足够动力

原文:王用出征,有嘉折首,获匪其丑,无咎。

释义:君主动有军队出兵征伐,建功立业,获得美誉,斩杀敌方首领,捕获不愿归附者,这样做不会发生灾祸。

释例:热忱不仅具有感染性,而且还会像烈焰一样快速向四周扩张。一个人的情绪,会渗透到社交场合的每个角落,甚至会影响一些人的个性。如果这位一位朋友性情冷酷和傲慢的话,那么他的社交圈就只能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和活力。所以作为能成功处世的人,首先必须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要做情绪的主人,不要做情绪的奴隶。

在职场中如果缺乏热忱就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犹豫和自卑就像毒瘤,同样是具有感染性的。如果一个顾客向推销员询问商品在卖出后能否退换时,那位顾客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个我不太清楚,我想大概可以吧。”面对这样的推销员,就是再有购买欲的顾客也会逃之夭夭。同理,如一个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热情,那么他的下属总是会多少被他感染几分的。

如果一个人能够以足够的热忱对待生活,那么他的生命也将会随之延长。古罗马的政治家加图,在80高龄的时候还学希腊文;希腊的历史学家布鲁塔克,更是在衰老之年开始研习拉丁文;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在古稀之年写出了著名的歌剧《奥塞罗》、《福斯塔大》;著名的建筑师兰恩,曾建造过52座教学楼,直到86岁高龄才退休。在他退休的五年中一直尽心学习,努力追求文学、天文学的知识。还能有什么能够使生命如此灿烂辉煌呢?

激情是不断鞭策和激励我们向前奋进的动力,对工作充满高度的激情,可以使我们不畏惧现实中所遇到的重重困难和阻碍。可以这么说,激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工作本身。

熟悉比尔·盖茨的人都知道,他这个人在行动上总是充满了激情,浑身上下散发着永不言败的精神。

正是在他充满激情的行动带领下,微软公司才从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了计算机领域里“霸主”。

无疑,比尔·盖茨本人这种工作狂热精神,感染了全体微软员工,尤其是那些软件程序设计师。他的工作热情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鞭策。“你在这样的公司工作,成天看到你身边的人,尤其是公司老板,都在努力工作,你自己难道还好意思慢吞吞地磨蹭?”一位来自卡耐基·梅农大学临时打工的大学生这样对人说。

只有在热爱工作的情况下,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个人在工作时,如果能以自强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热忱,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为最精巧的“工人”。如果以冷淡的态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不过是个平庸的工匠。由此,可以这么说,激情是工作的灵魂,甚至就是工作本身。当你满怀激情地工作,并努力使自己的工作满意时,你所获得的利益就会增加。而工作中最巨大的奖励还不是来自财富的积累和地位的提升,而是由激情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如果缺乏工作激情,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必然不会创造新的业绩,就必然教不出好的学生,也就必然只能被无情的历史所淘汰。

激情,永远是我们工作的动力,永远是成功的法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与法西斯主义誓不两立的美国女记者多萝西·汤普森将她的报纸专栏作为打击希特勒政权的武器。她的专栏文章由报业辛迪加向150家报纸发稿,那些富有洞察力又注入了丰富感情的政治评论,使得同行们充满理性的专栏文章黯然失色,1940年,她的读者高达700万人。

满怀激情的工作成就了汤普森。在职场上,这种激情创造成功的范例还有许多许多。

我们的生命,一半是给工作的,如果我们缺乏对工作的激情,工作就会变成无休无止的苦役,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正如加缪描写的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的境遇:他不停地把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石头由于自身的重量又滚下山去,再也没有比进行这种无效无望的劳动更严厉的惩罚了。然而,倘若我们真的处在这样的命运摆布之中,尽管可以找到怨天尤人的理由,但是,有一点必须点破的是,我们自己应对困境负主要的责任。

我们往往把工作当成赚钱的手段,很少把它与实现快乐的途径联系在一起,而对待工作的态度是以金钱的多少为转移的。廖莎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创办不久的文化公司从事展销业务,本来展览经济是一个新的增长点,在这一行里有许多美好前景可以开拓,但初创阶段的公司业务并不是很好,廖莎的工资要比一同毕业的同学少一半。收入上的差距使她心理不平衡了,她开始私下寻找跳槽的机会。结果跳槽不成,她在公司第二年的竞聘上岗中落聘了。

这山望着那山高,廖莎的致命伤在于她丧失了上进的动力和兴趣,从而延宕了自己的发展。其实工作的成就感决不只是靠金钱得到的。把收入看淡一点,从工作中发现兴趣,远比盲目地另找一份工作要实际。

当然,如果变换工作遵循的是内心的志趣,这就要另当别论了。不过,更多的时候,工作的激情,不在于工作本身的有趣与否,而在于我们有没有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许多工作,正是因为我们的没有投入,也就发现不了其中的乐趣。不妨做个这样的试验,在两个时间段里,分别以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去做手头的工作,你会发现再枯燥的工作,只要你努力去做,也会变得有趣起来;而再有趣的工作,如果你兴味索然地去干,也会变得了无生趣。工作的价值,取决于我们的态度,这就是工作的哲学。

我们完全有可能在平凡的工作中点燃我们工作的激情。如果把工作看做是创造力的表现,那么一个教师就会以导演的热情讲好她的每一堂课;一个记者就会以探索的视角去看待他报道的新闻事实;一个厨师就会以艺术家的执着去配制他一流的拼盘。学会从工作中寻找乐趣,而不是等待未来发生能给我们带来乐趣的事情;热爱工作,把工作当做事业来做而不过多去计较得失;不只把工作当做谋生的手段,而把它看做发展自己潜能与天赋的机会,这就是我们成功人生的秘诀。

面对突变要从容镇定

原文: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释义:“如”的意思是“这样”,这句话可译为:“就这样突然未了,烧起来了,死了,走了。”指突变改变一切。

释例:人生如浩瀚无垠的大海。不会永远风平浪静,时常会有惊涛骇浪骤起挑衅。在人生的大海上驾驭着人生小舟时,就要有勇于迎战风浪的从容和镇定。

人生是一段艰辛的跋涉。人生纷纭复杂,坎坷曲折,决不只是绿叶簇拥的红花,更多的是荆棘杂草中远征的苦涩;也不只是对春华秋实的满足;更多的是经受酷暑寒冬的洗礼。人生在积淀了大量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后,只有从容地迎接命运的挑战,诸多人生难题才能圆满解答。

从容是人生的一种坦然,是对生命的一种珍惜。

一个年仅20岁的青年由于家庭贫困辍学,但他有一个妹妹,成绩优异,不上大学实在可惜,于是他来到工地挖隧道,不料第一次走进隧道就岩石塌方……当时局面难以控制,有人大放悲声,有人想往岩石上撞,近乎疯狂。他也差点控制不住自己,刹那间他想了很多,首先想到了死——但若自己完了,妹妹也会辍学,父母也会悲痛欲绝。他镇静了一下,决定试着控制局面.,他努力使自己的声音变得很沉稳:“我是新来的工程师,想活命吗?想活命就听我的!”黑暗中,几个人渐渐安静下来。

他又向被困的四个人发号施令:“一:被困的四个人必须听他指挥。二:外面肯定在组织救援,但需要时间。三:休息睡觉,因为累死也搬不动那千斤重的大石头。四:隧道里到处都是水,有水就能活十几天。不过他还是隐瞒了两件事情:第一是他进隧道时带了两个馒头,现在已成无价之宝。二是他有一个电子表,可以掌握时间。

第三天过去了,隧道里还是没有一丝光亮,他把其中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第五天,终于听见隧道隐约传来钻机风镐的轰鸣。他赶紧把最后一个馒头分成四份给大家吃,然后大声命令四个人拿起工具拼全力往巨石上敲击……几个劫后余生的人躺在病床上怎么也不会相信,那个沉稳威严的“工程师”竟然是一个毛头小伙。当记者采访他时,我又听见了那句我已听了千万句的话:“因为冷静,在紧要关头,只有冷静救得了你。

中国历史上因淝水之战而闻名的谢安,有一个很令人叹服的故事。那是在淝水大战决战时刻,谢安不是坐卧不宁,而是若无其事地与人下棋。其间,他的侄子谢玄的捷报传到了,谢安看完信,默然无语,徐步走回棋局。直到有人问战局如何,他才平静地答到:“小孩子们打了胜仗。”表情和平常一样。这便是一代名相的风范。

与谢安一样,古今中外的许多名将和领袖,都具有从容不迫、指挥若定的气度和雅量,这使得他们得以屡屡化险为夷、大胜而归。最为令人感叹的是,在“行动的高温”里,成功的领导者仍能保持从容不迫的气度,这种“高温”包括猛烈的批评、巨大的争议、超常的压力,也包括变革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做到从容不迫,不只是一种勇气,也是一项技巧,更是一种气质,就像巴赫的音乐一样,优雅、大气、澄明,即使是迅疾的旋律,在他那里也是一派从容不迫。

某大企业招聘,上千人报名,但只招一人,真是千里挑一。当然,待遇也是很高的。竞争到最后,只剩下甲乙两人,第二天由总裁亲自主持面试,决定谁留谁去。因为天色已晚,这家企业的人事部便将甲乙两人安排到公司的招待所住下,并告诉他们,只管好好休息,吃、住由服务员负责接待,明天早上八时面试。

一进房间,甲就琢磨起来:关键时刻到了,两人中选一个,我明天一定要好好表现。可是“考官大人”——总裁会出什么千奇百怪的问题呢?甲越想头越大,越想心越不安,服务员把饭菜送进来了,他只是看看却吃不下去。直到晚上12点,他仍在阳台上徘徊。这时,服务员走进来,见他一筹莫展的样子,就关切地问:“先生,需要帮忙么?为何这么晚了还不睡?”甲说:“没什么,明天考试是最后一关,我有些紧张,所以睡不着。”

第二天,甲被敲门声惊醒,还是昨晚那位服务员。她递给甲一份早餐:“吃完饭,您就可以回去了。”甲很吃惊:“我还没有参加考试呢?”她说:“不必了,我是总裁助理,是替总裁主持最后考试的。你为考试整晚睡不着,早上更是精神不振,以后公司经常会有头疼的事,你怎能应付自如呢?而乙从容不迫,应对自如,沉着应战,他的心理素质比你强,所以,他更合适我们公司,你另谋高就吧。”

这种出其不意的考试,在不知不觉中测试了你的心理素质。我们暂且不管这样的招聘方式是否可行、可取,也不去管甲、乙真正的水平的差异有多大。但就心理素质而言,从容不迫的精神对于个人,尤其是对一个管理者来讲更是必须的!

从容不迫还意味着留有余味。古罗马的哲学家曾经告诉我们,在所有的事情中都要有所保留,这是保存能量的切实的办法。在大多数场合,一个人不应该用尽他的能量和精力,后援力比攻击力重要,后劲比冲劲更重要。

以世界杯足球赛为例,在长达一个月的赛事中,最终夺冠的球队往往是渐入佳境的,他们在开赛之际表现得往往并不完美,但随着赛程的深入,他们却厚积薄发,一飞冲天。1982年的意大利队就是最好的例子。

即便是在赛前,成熟的球队也尽量避免过早出状态,避免毫无保留地曝光自己,虚虚实实、顾左右而言他是他们常用的伎俩。而在比赛中,他们一般不会一上来就孤注一掷,因为他们知道一场比赛是90分钟或120分钟甚至更久,而不是10分钟。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名言“孤注一掷之后,堡垒和处女都不会坚持很久”,似乎成了“狐狸”教练的座右铭。

一个球队从容不迫还有一种潜在的好处,那就是不激怒对方。一般来说,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如果你球踢得凶巴巴的,动作大,态度也无礼,对方就很可能会被激怒,他们内在的潜力就很可能迸发出来,以至出现惊人的表现,即便是赢不了你,对方也很可能同样还以颜色,被踢伤或者因为发生冲突而被红牌罚下的你还能参加下一场比赛吗?而在世界杯的历史上,恰恰是一些球员的不冷静导致被罚或受伤下场而为球队的失利埋下了伏笔。生活中也是这样,你的从容不迫会“解除”许多人的“武装”,使你前进的路走得更快、更稳。

将领靠的是顽强的意志,部队靠的是高昂的士气。人的情绪容易波动因而难以控制,要想使下面情绪稳定全在于将领镇定的素质。能镇定,惊恐可以安定,有叵测之心的人不敢另有所图,这样,敌百万之众都可以消灭。意志坚定并且始终坚持自己的决心,士气奋发而勇气倍增,行动没有不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