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33

第33章 处世智慧(15)

“镇”,即镇定——面临危机而心绪不乱。“镇”字揭示了将帅的思想修养与用兵取胜的关系。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方显出英雄本色。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才可称大将风度。

懂得自己应该做什么

原文:习坎,入于坎窞,凶。

释义:置身于重重的艰险困难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结果必然是凶险的。

释例:在国外,对成功与非成功人员的对比研究发现,凡是那些有着明确的自我意识,懂得他们在工作中要做什么,并且知道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可以圆满完成工作的员工,他们往往在以后的提升名单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而那些似乎至死都认为“我这人做不了这个”,或躲在一旁以羡慕的眼光看着同伴升迁的雇员,他们往往做出了连他们自己都不敢相信的糟糕的工作结果。

曾经有人对个人成功与自信的关系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这项调查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调查者们对一群智商超众的“天才”少年(年龄10至11岁)进行了跟踪调查,调查时间前后长达20年。在这群昔日少年长成大人以后,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却还在为生计而奔波。对于这种巨大的反差,研究者给出了最具权威性的解释。

三个最基本的因素,被调查者认为是区分成功者与不成功者的关键:对目标的执着和是否有顽强的毅力和强大的自信。

很显然,成功者的优势就在于他们对自身的长处与局限心中有数,通过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与无畏的精神,他们能够弥补自身的短处,并且靠着他们旺盛的激情与必胜的信念,在精神上处于成功的巅峰。否则,就会使自己“置身于重重的艰险困难之中,落入到陷坑的最底下”。

一种才具,有用和无用,还得看在谁的手中。能用才的,无用可变为有用;不能用才的,有用也是无用。

人亦同此理,关键是用对地方。

自生命萌动之初,你在人世间便有了自己的位置;到生命终结之际,你在大地上仍有自己的位置。在整个生命历程中,你一直同“位置”打交道。一个人要想在这个世界上将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极致,就必须找准自己的位置。

人们常说:“好男儿,志在四方,要敢于做时代的弄潮儿,在茫茫人海中找准自己的位置”。这个位置其实就是指你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人只有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才能充分利用这个有利的位置,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起初他是学医学的,当医生是他人生的位置。后来在日本学医期间,他发现中国人在精神上的疾病比在身体上的更严重,于是决定弃医从文,用他那如椽之笔将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作品一针见血,在文学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因此,鲁迅先生找准了自己的位置,并在这个有利的位置上大显身手,令人仰慕。

如果找不准自己的位置,那么你有可能一生都郁郁寡欢,因为你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只能英雄无用武之地,浪费人才。正如人们所说的:“要善于经营自己的长处。”要经营自己的长处,就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因为空有本领不行,还应该发挥出来。这就需要找位置,看一看在什么样的位置才能一展身手。

要找准自己的位置,重要的是必须明白自己到底能干什么。

19世纪时,有一个穷困潦倒的青年,从法国的乡下流浪到巴黎。他找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希望他能够帮自己找一份工作,使自己能在这个大城市中站得住脚。

他们在父亲朋友的家里见了面。寒暄之后,父亲的朋友问他:“年轻人,你有什么特长呢?精通数学吗?”

青年羞涩地摇摇头。

“历史、地理怎么样?”青年还是不好意思地摇头。

“那么法律或别的学科呢?”青年再一次窘迫地垂下头。

“会计怎么样……”

父亲的朋友接连发问,青年都只能以摇头作答,无声地告诉对方……自己一无所长,连一点儿优点也找不出来。

父亲的朋友似乎显得很有耐心,他对青年说:“那你先把自己的地址写下来吧,你是我老朋友的孩子,我总得帮你找一份差事做呀。”

青年的脸涨得通红,羞愧地写了下自己的住址,就急忙想转身逃开,离开这个令自己深感耻辱的地方。可是他却被父亲的朋友一把拉住了手臂,对他说:“年轻人,你的字写的很漂亮嘛,这就是你的优点啊,你不该只满足找一份糊口的工作。”

由于发现了自己的优势,从此,这个青年找准了自己的人生位置,开始发奋。数年后,这个原来沮丧失望的青年果然写出了享誉世界的经典作品——他就是家喻户晓的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

发挥自己的优势,找准自己的位置,那么,你就能找回自己,也就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快乐。

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原文: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避》。

释义:“退避”并不等于望风而逃,消极遁世。恰恰相反,不善于退避,不谙这门高超的学问和艺术,文化修养中没有这份可贵的情操,就算不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君子。

讲到《避》与《恒》之间的联系,《序卦》是这样说的:“物不可以久居其所,故受之以《避》”。

释例:中国的历史经常是小人当道,大丈夫倒霉,于是乎就有了一个经常要用到的发明:“惹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当然,有“小人不可得罪,只有敬而远之”的意思。

“见义不为,无勇也。”“义”就是“宜”,凡“宜”也者,都是经过再三权衡的。这就说明“退避”并不等于望风而逃,消极遁世。恰恰相反,不善于退避,不谙这门高超的学问和艺术,文化修养中没有这份可贵的情操,就算不得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君子。

向来世间推行斗争哲学,鼓吹“真的猛士”,说什么:“不斗则垮,不斗则修,不斗则亡”,“八亿人口,不斗行吗?”好象只要能让天下斗起来,就用不着计划生育,就用不着搞经济建设,就用不着发展科学和教育,什么问题都能用斗来解决。

于是乎父不父子不子,夫妻反目六亲不认,“亲不亲,阶级分”,你折腾我,我折腾你,有进无退,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大人色变,小人眼红,大家全朝死里折腾,“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天下全没有活路。

人生道路上,我们只知道前进,往往忽略了后退,忽略了避让和妥协。

而人在日常生活当中,以走路为例,不仅仅是前进的,还时有绕路,有后退,也有避让。但在人的思维里,似乎没有后者,只知道一味的前进。

还有一些人潜意识里,把除了前进之外的举动,都归到懦弱、胆小、没本事、没中用等等。这真是天大的误会!

其实,必要的后退、避让与妥协,才是真正的勇敢,才是真正的有本事。

外交上有一句名言:没有退让与妥协,就没有外交;外交是一门相互妥协的艺术。

人,不可能一辈子都在前进,也不可能一辈子都没有避让。

一颗石子从天而降,假如人会预先发现,他是要本能的避让,不可能还跑上去,伸长脖子把头递过去让石子砸的。

真正的智者生活,是进退自如。

前进固然好。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但我们还有应对非常的经验:退一步海阔天空。

何况我们还有:宁停三分,不抢一秒。

《周易》里,有一个“避卦”,专门论述人生退避与妥协的艺术。

《周易》认为,退避和隐遁,是人生的自然法则。《周易》还有另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变通”。退避或隐遁,都是变,变了就通。

所以说,当需要退避的时候退避,它是一种积极的选择,并非消极。

《周易》的逐卦告诉人们,比方说,你有济世之心,但如果前进,前方两个小人在伸张,这就是君子不得不退避的时刻。

退避不是失败,而是“逐而亨也”。《周易》认为,应当退避的时候,你退避,所以亨通。为什么呢?你虽然暂时退避,但你的正气依然,有高洁的操守,如果继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可以亨通。因为对小人来说,虽然势力伸张,但如果你正气凛然,坚守纯正,小人就不至于胆大到逼害孤高的君子。

也有点像我们常常说的,身正不怕影子歪。

如何退避?什么时候退避?

《周易》教你一个智能:把握时机。《周易》认为:“小人渐进,是君子决定进退最困难的时刻,因而进退的时间意义,就太伟大了。”

退让或退避之后,不是萎靡不振,而是“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就像山与天的关系,你山再高,也不会碰到我天。因天太伟大,太高远了,不是山所能企及的。

远离小人,但不是憎恶小人,而是严于律己,以使小人不能接近(或者不好意思接近)。

我们在一些时候,感觉身不由己,要退避而不能,那是“拖累”与“眷恋”的缘故。

《周易》说,一个刚强得正的人,如果被下方的小人拖累,在应当隐去的时候却犹豫不决,就像得了厉害的疾病。言下之意,如果是这样也就等于无药可救了。

另一种情形是,小人特别会来事,会侍候,你同小人有了感应,在你应该与小人决裂的时候,你却摆脱不了所好,这就是“眷恋”使你退避不了。

《周易》说,在这种情形下,君子能做到,小人就做不到了。在明了小人的行径之后,即使小人听话,孝敬,但都能当断即断,退避他,这叫“逐好”。

妥协是一种智能,是一种大度,甚至是胜利的法宝。

妥协的一种方式是退避;另一种方式是适可而止。

当止即止,不用强,那就是妥协。

《周易》说:“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应当止的时候止,应当行的时候行,动静不失时机,前途必然光明。

如果人生没有妥协,过分的刚强偏激,《周易》上说,就像背部的肌肉被牵扯着,动弹不得,成了死局。如果以人事比拟,就是上下左右的人都不能和谐相处,以至上下叛离,左右决裂,就好象心被火熏那样的不安。

正所谓“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是也!

如果该妥协的时候不妥协,有可能搞得众叛亲离。

有值得一提的,以期引起读者注意的是,妥协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言语上的妥协。

说话要有分寸,要中肯,要条理分明,这样会使后悔消除。

不说过头话,留有余地,那就是言语上的妥协。

妥协往往比进攻收益大。以静代动,以逸代劳,渔翁之利,往往都带有妥协的色彩。不与之争,争之不利;不与之斗,斗之有亏。让一步柳暗花明;退一步海阔天空。

目光跳出亲眷的圈圈

原文:同人于宗,吝。

释义:只和本宗本派的人和睦相处,必然会惹来一些麻烦。

释例:香港企业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就是不希望自己的事情有亲戚好友的介入。因为沾亲带故会把个人的感情纠葛和麻烦事带到事业和工作中,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同人相处最忌讳的是闹宗派,立山头,在倡扬天下大同的同时,又要防止宗派和同的弊端,作为一个看问题全面的人,对此应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注意自己的行为中千万不要带有这种求同的感情色彩,更要防止卷入宗派的漩涡。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把握好自己的心态,拓宽自己的心量。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曾这样说道:“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我们不要斤斤计较个人的得失,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求大同,存小异,互谅互让;能认真听取和善于采纳不同意见,“豁达大度,从谏如流”,绝不能因别人与自己的看法不一样,就对其排斥否定,侧目而视;要不徇私情,不计较个人恩怨,不从个人好恶出发;要允许别人犯错误,并真心帮助他们改正错误,要宽宏大量,宽厚容人,绝对不可落井下石,幸灾乐祸,一脚踢开。不仅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更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同反对过自己的人一道工作和生活。

我们要具有合作精神,同时要善于合作,不但与自己喜欢的人合作,还要善于与自己不喜欢的人合作。不要以自己的好恶弃人。

上班一族,经过一上午紧张的忙碌,中午大家一起吃午饭,聊聊趣闻逸事,也是一种很好的放松和休息。可是,W君和大家一起吃过两顿午饭之后,就开始一个人吃方便面了。主任后来有一次跟他单独谈工作,谈到同事,他扔出了一句话:“看见他们就恶心。”主任心中一惊,问明原因后,却又哭笑不得……原来,中午吃饭的时候,几个编辑很喜欢谈网络游戏。在W君看来,这帮人简直就是些没有远大抱负的“混世魔王!”“道不同,不相与谋。”所以W君就决定不跟他们一起吃午饭,上班下班,见面也不跟他们搭腔。

作为同事,志同道合,那自然好。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同事都有着自己各自不同的背景、经历、价值观和人生观。你不喜欢跟别人讨论游戏,那就自己抓紧时间多吃点好菜嘛!不接受他人,只能是孤立了自己。话说回来,大家是在工作上共事,关键在于工作方面是否能够协作,业余时间谈什么,不喜欢的就当作没听见。到了“看见他们就恶心”这份上,除了搞得自己不合群之外,还有什么好处呢?

人是利益动物,趋利避害,名缰利锁,很难免俗。在职场里,明处摆着竞争机制,暗地里藏着微妙的人事纠葛,更是如此。特别是当成为“战略对手”的时候,一个员工很难去欣赏另外一个员工,自然就会出现“文人相轻”的现象,不是通力合作,而是互不欣赏,甚至互相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