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周易智慧
17037800000043

第43章 处世智慧(25)

扁鹊是历史上名医,他第一次见到蔡桓公,发现桓公脸色与常人不同,说他有病,而桓公自恃身体强健,认为扁鹊想卖弄自己的医术,没有放在心上。扁鹊第二次见桓公,发现他的病情加深,要求医治,桓公还没引起注意,果然不多久,桓公的病情加重,然而已入膏肓,派人去寻找扁鹊而不见踪迹,最后桓公病死。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无论做什么,应该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才能将事情办好,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一些名言警句,足以作为日常生活行事的依据,像这样的句子,我们不妨将它当成座右铭,时时拿来提醒督促自己。

“处世”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原文:盘桓,利居贞,利建侯。

释义:万事开头难,在初创时期困难特别大,难免徘徊不前,但只要能守正不阿,仍然可建功立业。

释例:有时候,虽然局势使人一筹莫展,但只要动机中正,思路清晰,能够与人们有融洽的关系,还是能得到的拥护和理解的。

所以,局势盘桓难前并不是一件坏事,在有头脑,会发挥各方面人员积极性的成功人士眼里,这是处世每前进一步前的“蓄势”阶段。蓄什么势?势者,东风也。“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时的“东风”或许就是人的积极性,是人们的理解和支持,是一种打破局势的“创意”。

有一位名叫马克的人深谙此道。在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他有个创意需要一名下属去执行,马克会在一次谈话中漫不经心地提到它。他一般不会直接亮出底牌说:“这里有一个很棒的创意!”相反,他会若有所思地把它用比较大一点的声音说出来,以便听众中有一个机灵的人能够发现它。然后,他就可以坐待佳音了。

过了一两个星期后,如果那名下属仍然没有把事情做好,马克会在下次谈话的时候再次漫不经心地把它提出来。几天以后,马克会给这名下属一份附有他一些其它相关想法或者新闻剪报的备忘录。几个星期以后,他又这样轻轻地但又略显无情地这样刺激他一下,即使是反映最迟钝的下属,都应该知道他是什么意思了。但是,马克并没有强迫下属接受自己的观点,而是用了几个星期的时间让这个主意慢慢地渗透到他的脑海中去,使下属慢慢地自觉接受这样的想法。当这名下属把这个创意付诸实施的时候,他肯定会认为这是他自己的创意。

正因为马克先生“以贵下贱”,所以能受到下级的理解,能将自己的创意变为下属的创意和实际行动。

友善接触,魅力再现

原文:即主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释义:追鹿而没有虞人做向导,只能独自闯入林海。君子应有预见性,不如舍弃不追,一味前往必招致遗憾。

释例:古人说,刚过为悔,柔过为吝。凡事做过了头,出现了错误,便会生悔。既悔必吝,吝是失误后接着产生委委琐琐的消极状态。因为这种消极状态,不但会影响大局,还会疏远朋友之间的关系。如果你是一位领导,在这种消极的状态中工作,还有谁会愿意跟着你真干、实干呢?

如果你这种情绪是由于下级对你的领导不满而引起的,你是将气一股脑儿撒在下级身上,还是反省自己,及时认识自己的过错?善处理人事关系的人肯定会选择后者。因为他明白了解了自己的缺点,就应该及时去改正,而不是摆领导架子,依旧我行我素。否则,只会更增加一些下属的愤怒。

一些下属对你的领导工作心存不满,你是可以看出来的,如见到你之后总是表情十分冷淡,有时对你竟不予理会。作为领导,你自然会感觉很没面子,心里多少会有一些不畅。但是,你要善于从中发现问题,找出其中存在的原因。

只要你做到坦诚相待,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透露给对方,相信对方也会对你诉说衷肠的。因为作为上司,能以坦荡的胸怀对待下属,大多数下属是会被感动的。他们对上司的要求,有时并不是太高。

仅仅依靠一次感情联络是不够的,你也不能奢求下属第一次交谈就把所有的心声全部吐露给你,这在实际之中,往往是不太可能的。

如果一次交谈没有结果,或者没有达到你满意的程度,你也不要太灰心,更不能放弃。

你要相信,只要友善地与对方保持经常的接触和交流,你与对方的关系也就一定会慢慢好起来的。

小事之中大禅机

原文:屯其膏,不贞吉,大贞凶。

释义:处在困难的境地,不能大量施以恩泽。这时,做小事情,动机纯正,可以吉祥;做大事情,即使动机纯正也会发生凶险。

释例:当生活中遇到很大的险阻的时候,要想摆脱困境,最要紧的是稳健。此时,头脑要冷静,要紧紧依靠得力的朋友。问题要逐渐地解决,困境要逐步地摆脱。步子迈得过大,急于求成,势必导致失败。

也许你不明白“小贞吉,大贞凶。”的涵义,不知道其中蕴藏着一种微妙得使人惊讶不已的秘诀。这里我想用一个漫不经心的小故事,提示一下这“小”与“大”的禅机。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样子。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自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任何东西。这位年轻人安慰她说,即使如此,她仍然很受欢迎。他并且主动和她聊天,以显示他确实欢迎她。当她离去时,这名年轻人还陪她到街上,替她把伞撑开。这位老太太向这名年轻人要了一张名片,然后径自走开了。

后来,这位年轻人完全忘了这件事情。但是,有一天,他突然被公司老板召到办公室去,老板向他出示一封信,是位老太太写来的。这位老太太要求这家百货公司派一名销售员前往苏格兰,代表该公司接下装潢一所豪华住宅的工作。

你能启发你的下级大事业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的主观意识吗?你能培养他们(包括你自己)这种“于一滴水中见太阳”的意志品质吗?

故事中的小店员、小事,使人联想到一些商业部门的一些大炒作、大行动、大举措,轰轰烈烈之后不知有多大的效果。有些单位甚至因此而遭到消费者的投诉,其结果不正是“大贞凶”吗?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原文: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释义:启蒙教育应利用典型的事例,避免走上邪路,而急于求成必将出现悔之莫及的结果。

释例:我们处世要以人为主体,要以法为主体,要经常向身边的人进行法律常识的教育,把我们认识的人都置于国家法律的自我保护和自我监督之中,这样,不但形成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也会使自身人群中的威信得到提升和巩固。

法律的作用仍然是有限的,因为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情形都在合法的范围内活动,动用法律的机会很少,可能只占百分之一、二,动用规章制度的情形也不可能是全部,而大部分情形,还得靠常规的启蒙、启示、教育等方法去处理。

我们可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一个年薪200万美元的人得了肺炎,那他就必须去找医生诊治。而事实是这个医生年薪只有20万美元。这样问题就出来了:一个年薪200万的人凭什么要听一个年薪20万的医生摆布呢?答案很简单:术业有专攻,在肺炎方面医生懂得比谁都多。他能治好你的病,你就得听他的。

营销人员挣得多无可厚非,他们只是在凭劳动挣钱而已。但是个人前途与命运离不开公司大局与上层领导,公司衰落了,也就毫无个人成就而言。

作为管理人员,应该努力设法和下属们和睦相处。处理好这个关系,对双方都意义重大。

这就说明,法制教育以外的教育其实更为重要,因为,许多问题必须靠举例子去启发,去沟通,去达到一致的认识。

先扬后抑的“击蒙”

原文: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释义:启蒙教育要及早实行,要针对蒙童的缺点,先发治人。不要等到蒙童的问题彻底暴露再去教育,而要防患于未然,事先进行启蒙教育。

释例:对别人的教育和批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前文中讲到的“发蒙”、“包蒙”、“童蒙”,都是比较典型的方法之一,而“击蒙”的区别则是指批评的力度上大一点,方法属刚性,或以刚制刚,或以刚制柔。但在实际运用上还得灵活掌握,要始终注意保持一个度。

批评也是一门艺术,许多人之所以没有好的人缘关系,并非他本人没有能力,而是不善于运用批评这种技巧。部下免不了犯各种大大小小的错误。因此,作为领导,对他们提出批评是常有的事。但是,一提起批评这个词,许多人会不寒而栗,因为他们的接受的都是粗暴地训斥,唬着脸,把他们损得一钱不值,以至为人处世总是谨小慎微,不敢承担责任。这种习惯会让人丧失积极主动的创造精神。这样的批评无助于改进,反而适得其反。要知道,批评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把对方压垮,而是为了帮助他成长;不是去伤害他的感情,而是要帮助他把事情做得更好。

这种批评有助于使对方认识到你不是在攻击他的自我,不是批评他这个人,而是批评对方的某项工作或某件事情。把你的批评指向他的活动,就无损于他的整个自我形象,这样就使批评建立在友好的气氛中,使对方感到无拘无束,欣然接受批评。用这种方法,你在指出他人错误的同时实际上夸奖了他,使他得以重新树立自我形象,因为你的意思给他的感觉是“领导的话说明我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这样,你就让他知道,你是信任他的,并期望他做得更好,这本身对于他不辜负你的信任和期望就是一种强有力的激励。

如果对方需要忠告批评,要从赞扬其优点开始。这种方式就好像外科医生手术前用麻醉药一样,病人虽然有不舒服的感觉,但麻醉药却能消除苦痛。

彼此妥协,才会共享胜利

原文:需于血,出自穴。

释义:在血泊中等待,不小心陷进深穴,用尽全力才逃脱出来。

释例:在人际交往中不但需要足够的耐心,同时还需要做出某些付出甚至牺牲。要想得到理想的人缘,不付出一定代价是不行的,不栽树,只想伸手摘桃子的事是没有的。

圣雄甘地通过不抵抗主义取得了胜利,婚姻从来就是妥协的产物,而妥协本身有时候就是对于对方的蔑视,更是合作的必经之路。妥协,当然是有理由的。

一、圣雄甘地胜利了

在上一个世纪,印度的国父莫汉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奉行“勿以暴抗暴”的不抵抗主义,最终获得了胜利。在亚穆纳河之滨,印度为怀念他建造了一座纪念碑。纪念碑是用黑色砖头修建的普通平台式建筑物,上面用英文和印地文铭刻着他的教诲:“我希望印度自由强盛,敢于牺牲自己,勇于创造一个美好的世界。每个人应当为自己的家庭牺牲,每个家庭应当为自己的县牺牲,每个县应当为自己的省牺牲,每个省应当为自己的国家牺牲,每个国家应当为全人类牺牲。我期望‘天国’降临尘世。”虽然时至今日,正像甘地晚年所担心的那样,他的继承人抛弃了他的教诲,但在人们日常生活的种种论辩中,不抵抗主义可以大派用场。

其实何止于甘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胜利,有哪一个不是经由妥协而取得的?

二、连婚姻都是妥协的产物

可以说,婚姻一开始就是一种妥协的产物——男女之间想象中的“王子”、“公主”与现实中的恋爱对象总有一定的差距,面对“固执已见”的姑娘小伙们,介绍人总要开导他们放宽条件,说什么“这位先生各方面条件都达标了,就是身高差了2厘米,不过他今年才20岁,还可以往上”,或者“别总是看人家姑娘的缺点,结了婚有了感情,什么黑呀白呀,看惯了越完美呢”,而这么一说,双方一般来说也就“凑合”了。而婚前就有一种妥协感的夫妻,由于在婚姻生活中仍然不忘妥协原则,一般来说并不比那些曾爱得死去活来的夫妻生活得差。

人际交往也是一样,懂得彼此妥协,才会共享胜利。

原子式的合作状态

原文: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释义:享受过去的德业,吃喝不愁,坚守正道,处处小心防备危险,终久会获得吉祥;如果辅佐君王建功立业,成功后不归功于自己。

释例:“不食旧德”,告诉我们,社会在永远都在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生命有活力,有凝聚力,才能更好的发挥我们的潜力。

美国尼葛洛庞帝从小就醉心于艺术和数学,在大学时代,原奉主修建筑的他,后因进入研究所从事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研究,而一头栽进了计算机科学领域而无法自拔。因此,尼葛洛庞帝对真正有创造性人才的特点掌握了如指掌。他指挥着一帮天才“疯子”有力地创造着未来的梦想。

“从我们实验室出来的人,没有出现过一个富翁。与比尔·盖茨相比,我们连其财富的百分之一都没有。但我们当中很多的人享有实验室的工资,同时也为外面的企业做顾问。每年也有25%的人员流动,现在是10%,两年以后,我们将计划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招聘。”